被誤會千年,「一毛不拔」的楊朱,真的是個吝嗇的人嗎?

2021-01-19 騰訊網

一毛不拔」是中國老百姓社會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成語,「一毛不拔」漢典網解釋為:連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為人非常的吝嗇、自私。

對「一毛不拔」的這個解釋已經如「1+1=2」一般深入人心,毫無歧義。而這一成語的提出者楊朱,也成了大家印象中吝嗇鬼的代表。

那麼一直在歷史形象中以吝嗇示人的楊朱真的是個吝嗇的人嗎?這些還要從揚朱主張的思想學說講起。

○思想主張

楊朱,字子居,是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這個人物在後世看來十分的神秘,因為它流傳於世的文字很少,大多散見於先秦的各大典籍,如《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

但是,極少的記載並不影響它的地位,戰國時期就有「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說法,可見他影響之大。

楊朱的核心思想為「貴己」又可以說「為我」,他又有「一毛不拔」的言論,因此後世多認為楊朱為自私的人。

○時代背景

其實任何思想理論,都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待。在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國之間連年攻伐、相互侵略,損臣民而利君王,老百姓和士兵們紛紛為國家利益而死,但是王公貴族,卻極受戰爭的恩惠。

這一結果則為「君富而民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楊朱提出了「貴己」的理念。

如果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命為最貴,每個人都不願為國君而損自身的話,那麼諸侯國之間的攻伐不就沒有人支持了嗎?這樣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一毛不拔」的典故

講清楚了楊朱這個理念的時代背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楊朱與「一毛不拔」的典故吧!

楊朱是這樣說的:「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這話大概是個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損失一根毛就能有利於天下,他也不願意,如果一個人犧牲自己的生命就能有利於天下,他也不願意。每個人都這麼做,每個人都不願意損失自己的利益,那麼天下的每個人就都不會有損失了!這樣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也許有人會問,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天下,確實是不太合適。但是損失一毛就能利天下,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也不肯呢?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一個問題,現實中真的能有「損一毫利天下」這麼好的事情嗎?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沒有!

想要利天下必定會有非常大的犧牲!

拔一毛,你願意;那麼兩毛呢,你也願意;全身的毛呢,你也願意。那麼砍你一隻手呢,願意嗎?砍你一條腿呢,願意嗎?如果你也願意!那要你一條命呢,你願意嗎?要你一家人的命呢,你願意嗎?要你一國人的命呢,你願意嗎?如果一國的人都死了,那又何來太平一說呢?

統治者對於老百姓的剝削肯定是無窮無盡的、逐漸增多的!

今天你答應給他拔一毛,明天就會來拔你兩根毛、三根毛、全身的毛!後天就會要你的命、全家人的命、全國人的命!

所以每個人只要都「一毛不拔」,統治者就無從向普通老百姓索取更多的利益!沒有更多的利益可以索取,那每個人就不會有更大的損失!每個人都沒有損失,天下不就大治了嗎?

○如今社會的應用

這種思想,放到現如今的社會也是相同的!

現如今的資本家非常崇尚「996」的工作方式!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願意「996」呢?你不願意,我也不願意,全國人都不願意!那麼資本家又能讓誰來「996」呢?那麼我們每個人不都能在得到合理報酬的情況下還不用加班了嗎?

○楊朱思想的局限性

可惜,楊朱的這一理念又是多麼的不切實際!

要實現這一理念,那就必須全社會的人都秉持著「貴己」的思想!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受到損害,一旦有一個人不願意「貴己」,就會導致他的身邊的人都沒法「貴己」!有一個國家不願意「貴己」,這個國家就會去吞併另一個國家,因此這是一個極端的理想主義,是不能實現的。

總結

雖然「一毛不拔」這個典故,流傳到現在,已經沒有當時楊朱提出時的那樣深刻的道理,但是我們用「一毛不拔」來評判楊朱這個人是非常不正確的!

楊朱所崇尚的「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非但不是吝嗇,反而是極大的維護了全世界每個人的利益。

因此楊朱所謂的吝嗇並不是指個人的吝嗇,而是指對君王的吝嗇!對君王的吝嗇,而恰恰是對整個社會所有老百姓的慷慨!

那麼對整個社會慷慨的楊朱,他還是個吝嗇的人嗎?他還是個自私的人嗎?

相關焦點

  • 我們要怎麼去理解楊朱 「一毛不拔」理論
    歇後語「鐵公雞」戲稱人小氣吝嗇「一毛不拔」。追溯這話的語源出處,可以回溯到那個思想奔放、學說競放的戰國時代。東周戰國時代思想家、政治家們各自展現卓偉的治世主張、宏肆的思想和綺詭的辯術,打開了「九流十家」的盛世,楊朱也是其中之一。
  • 「一毛不拔」的楊朱,真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嗎?
    大家知道,人們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十分小氣,這種人通常被稱為「鐵公雞」,這個成語來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楊朱。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極為活躍的年代,各種學說百家爭鳴,層出不窮 。在眾多的思想家中,楊朱是一個另類。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從道者內心都是清明的,他們仿佛看透了世間的一切羈絆,不畏懼前路也不畏懼死亡,他們應該是人世間的真正自由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自然的不同相處之法也造就了道教不同的流派。莊子的逍遙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而且你以為你已經達到了自由,其實也不然是。(3)楊朱於道教楊朱學派在沒有道教之前就成為了一門顯學,春秋戰國時期也是風靡一時,有了道教以後楊朱的學說卻逐漸的銷聲匿跡,楊朱這個人也只能在別人的生平中找出來一些相關聯的蛛絲馬跡,楊朱成也學說敗也學說。
  • 小氣吝嗇,一毛不拔,五大面相特徵的人是典型的小氣鬼!不可深交
    不同的家境,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也有所不同,那麼在面相中,那些小氣摳門的面相是什麼樣的呢?小氣的面相一:額頭尖窄、凹陷的面相摳門髮際線很低,而且額頭看上去明顯尖窄,還有一些微微內凹,神似「鏟子」。這樣面相的人十有八九貪心會很重,不是貪財就是貪色或貪名,總而言之,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摳門又小氣。
  • 這3種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面相,不佔便宜就等於吃虧!你身邊有嗎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總會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也總會遇到比較吝嗇的人,他們有的就是光明正大的摳門兒,有的表現的很大方,其實內心極度吝嗇,這樣的人,我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肯定都遇到過,今天我們就從面相上來講一下,有什麼面相的人,他們非常的摳門兒。
  • 中國哲學簡史(四)楊朱的為我
    一、楊朱簡介楊朱的年代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見過老子,有人說法見過梁王。從老子辭世,到魏惠王稱帝,中間有兩百多年的跨度。孟子說,楊朱學派在戰國時期可以和墨家平分秋色,當時楊朱大概已經去世了。關於楊朱的事跡跨度,大於是BC630-BC440之間。
  • 楊朱和老子是師徒關係
    老子說: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楊朱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道教提倡: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 一毛不拔鐵公雞,特別摳門小氣的三大生肖
    鐵公雞,一詞來自歇後語「鐵公雞——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氣,吝嗇,一毛不拔的人。
  • 《一人之下》中的全性,除了無根生,楊朱和黑衣宰相又是何人?
    在《一人之下》中,全性是一個無惡不作、隨心所欲的異人組成的神秘機構,然而在整個全性當中,除了無根生之外,楊朱和黑衣宰相也是其中重要人物。那麼楊朱和黑衣宰相又是何人呢?他們為何對於全性如此重要呢!全性的思想取自於楊朱所創建的「楊朱學派」,主張「為我」提出全性保真,以及「貴生」、「全生」等。全性的人都尊楊朱為首,以楊朱以「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為行動準則,主張自由、快活、不被世俗所約束。
  • 明朝國姓為朱,為何皇帝賜姓卻是鄭?這裡面有個很大的誤會
    而明朝由於是朱元璋建立的,所以國姓為朱。但令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明朝皇帝賜的姓為何是鄭不是朱?這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在明朝被賜姓的人中,最出名的兩個人便是鄭和、鄭成功。鄭和是因為替朱棣下西洋被世人所熟知,而鄭成功則是因為反清復明被後人所崇拜。那這兩人為何都被賜姓為鄭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如果你有吝嗇心理,不妨參考以下方法改善,給予別人也是一種幸福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菩薩,自己有財物,生性吝嗇,有貧苦眾生,沒有依靠,來乞求施捨,卻不生起大悲之心,施給他們所求之物。或者有想聽法的人來求法,卻吝惜不說,這就是第二重罪。吝嗇使心靈荒蕪。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錢,但更需要情誼。小氣冷漠,會使自己成為孤獨的人。對金錢不能揮霍無度,也沒有必要太過吝嗇,能給予別人也是一種幸福。
  • 福王無福運,重達三百斤的朱常洵,真的被李自成軍隊給煮熟吃了嗎
    從萬曆皇帝的畫像看,這哥們兒的體型也相當之……肥碩,當時定陵被挖掘之後,相關人員測量了朱翊鈞遺骨,結論是這位皇帝的身高只有1.68米,如此看來萬曆是個不折不扣的矮胖子,由此推測福王朱常洵也大差不差。萬曆皇帝對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非常之寵幸,曾一度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但在東林黨的不懈堅持下,大皇子朱常洛最終被立為太子。
  • 男朋友摳門不捨得為我花錢,該分手嗎?反問:你真的愛他嗎?
    《人性的弱點》中說:「真正的節儉並非吝嗇,而是經濟的、有效率的節省用度,並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適當。從寬泛的角度講,包含了深謀遠慮和權衡利弊的因素。」另外,節儉不是「省錢的方法」,而是「用錢的方法」。03真有個女讀者問我,說:「男朋友摳門不捨得為我花錢,該分手嗎?感覺他不夠愛我。」從她的傾訴中,大概是男朋友不願去滿足她的種種物質需求,並不是真正的一毛不拔,比如自己手機還沒壞,在能將就用的情況下,男朋友不捨得給換新的。
  • 被誤解的楊朱:拔一毛能利天下,他為何不拔?
    所以,楊朱學派歷來便不為人了解,在中國歷史上也不佔有重要地位,甚至於很少有人問津。其實楊朱是被人誤解了幾千年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利天下」的觀點只是楊朱理論中的一個片面,並不代表它的全部。以一葉而暲目,所見自然非全部,只相信傳言而不去親自探究,是獲得真知的大忌。楊朱學說的著眼點,其實並不在於「不利天下」。
  • 你們誤會了「實力」的真正含義,楊超越的綜藝實力是非常強的!
    楊超越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外表可愛的妹子,通過了解後,我們知道她的性格十分呆萌,而且太耿直了。在後臺候場的時候,她因為緊張害怕哭了,還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哭,強忍著,真的是太可愛了!很多人都忽略了楊超越的實力。
  • 惠州得名,源於千年前一場美麗的誤會
    大家知道嗎,我們生活的惠州,這個城市名字已經有1000年咯。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三月,東京城裡春光明媚,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大筆一揮,同意將嶺南禎州改名「惠州」。至此,惠州一名沿襲千年。
  • 河南挖出了蘇妲己墓,千年前的「狐狸精」重現於世,我們都誤會了
    20世紀初,人們在河南安陽地區發現可商紂王的墓,這可轟動一時,蘇妲己的墓就在商紂王旁邊,大家都想看看千年前的「狐狸精」真的有這麼美嗎?怎麼就能美到迷惑商紂王讓他亡了國呢?但是發掘出來後大家才羞愧萬分,原來我們都誤會了。
  • 發表情包引起的誤會
    凡爾賽的翻車吧@大喵滷以前的翻蓋手機,還可以變成機器人@視角_日本你的肚子@你這樣真的很機車誒情侶之間吵架的原因@課代表東東醬抓在逃公主專用車@追風少年劉全有我小學用的尺子都沒你直@仙女店主肅然起敬@雕塑下巴假說我的新床@沒品圖知道錯了,但下次還敢@SKW覓跡自然不是過一陣就自己消失了嗎@
  • 為什麼老一輩的人說千年人參會跑?真的會跑嗎?還是有什麼秘密?
    導語:為什麼老一輩的人說千年人參會跑?真的會跑嗎?還是有什麼秘密?如果說現在提到了人參,相信有不少人都感到十分熟悉,不管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還是在自己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我們都會發現人參總是被人們說到,不管是身上有什麼問題,吃了人參之後一切的病都會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