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2020-12-12 中亮郎

◆前言:

道教是一個發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把「道」字作為最高的信仰,道教無謂於錢權無謂於鬼神,追求溯源追求自然。從道者內心都是清明的,他們仿佛看透了世間的一切羈絆,不畏懼前路也不畏懼死亡,他們應該是人世間的真正自由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自然的不同相處之法也造就了道教不同的流派。

從廣義上看,道教大約分為三類:

①黃老之學

②老莊之學

③楊朱之學

黃老之學是西漢興起的,提倡統治者無為而治,以不治來達到一個最好的治理效果,集到家之大成。老莊是耳熟能詳的道教代表人物,楊朱卻鮮為人知,為何同屬道教卻有如此不同的境遇,且聽筆者在下文細細道來。

◆道教的發源時刻

道教這一概念更是在西漢時提出的,老莊和楊朱因在思想上有貫通之處所以被歸為一家,但當事者本人是不知道的。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上將道家分為三個階段:

①楊朱為我、輕物重身;

②老子知天道以養身;

③莊子逍遙、無我,逃入彼世界以重身

他把後出現的楊朱放在了道家的第一階段,老莊在其以後,其實這三者並沒有什麼直接的繼承發展之處,而且各有重點各有突破,老莊所重為何,楊朱又為什麼在成為顯學以後銷聲匿跡呢?

(1)老子之於道教

老子一直以來都有道教創始人的稱為,被稱為道教的鼻祖也被稱為太上老君,是世界文化名人,可與孔子一論。

老子的著作是《老子》也被稱為《道德經》,這是值得一個人傾盡一生去研究的經典。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和「無為」。老子認為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混沌即虛無,虛無就是空,但在這空洞虛無之間卻衍生了萬物衍生了永恆。

這個「空」是需要細細思考身臨其境才可得,它不能言表,只能用心領悟。在這空空的世界中,你不用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不用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因為你處在一個變幻莫測的混沌之中,把心放空,把欲望權勢和金錢通通都丟掉,在自己空空的世界中去順其自然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一切,也許會得到自然的贈與進入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無為」並不是沒有作為沒有成就,因為「無為」本身就是一種方法論,這是一種發源於古代的樸素辯證法,自然有靈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如果橫加幹涉橫加組織,很有可能會影響本來那種難得的平衡。

黃老之學的中心思想很大程度上借鑑了老子之學,「無為」的精髓就是不勉強不作為,不做自己不想做不喜歡的事情,也不去規定要求別人去做什麼,把一切都交給宇宙和自然規律去決定。

(2)莊子之於道教

高中課本上收錄了莊子的「逍遙遊」,當時的我們因為拗口因為思想一直難以理解,現在讀來卻有別樣的一番看法。

《逍遙遊》中曾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意思是如果想要達到完全的自由,你不需要倚仗任何的外物,你只需要把握好天氣的變化,這樣就可能不受任何時空等因素的幹擾。莊子的思想,盡在《逍遙遊》一文中體現。

真正自由的狀態不是需要去營造的,而且需要去努力利用的。天亮之時你想睡覺,但刺眼的光恐怕不會如你意。傍晚時分,你想外出遊玩,恐怕黑咕隆咚的容易摔跤出現意外。

這時候想要完全順利就可能會藉助窗簾和燈光,用外物就會有羈絆就會不自由,你只有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順應大自然,才能夠像在無人之境中遨遊,才能天人合一,達到一種十分和諧的地步。莊子的逍遙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而且你以為你已經達到了自由,其實也不然是。

(3)楊朱於道教

楊朱學派在沒有道教之前就成為了一門顯學,春秋戰國時期也是風靡一時,有了道教以後楊朱的學說卻逐漸的銷聲匿跡,楊朱這個人也只能在別人的生平中找出來一些相關聯的蛛絲馬跡,楊朱成也學說敗也學說。楊朱在學說上雖然有和道教相類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強調個體,強調個體的重要性,強調個體對於整個社會的作用。

楊朱思想同儒家思想的簡單區分:

儒家是天下觀,先是天下安而後才是個人的安,儒家人認為只有別人有好房子住,自己住漏雨的房子都是可以的。但楊朱不這麼想,他覺得只要有「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滿足生命就夠了,他不企圖用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什麼,他只想自己好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全部都幹好。

楊朱學說的核心就是「貴己」他認為:「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每個人都把自己管理好,社會就會好,國家也就無須多治理了,這就類似現在,我們不需要任何努力,只要躺著就可以在家做貢獻。楊莊的這一想法也就是所謂的「一毛不拔,以利天下。」

孟子對楊朱的批判:

這雖然被孟子批判為萬不可取,但也是很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再有,楊朱和莊子很相近的一點就是要保全真性,所謂的真性就是自己本真的性格。每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乾淨的白紙,都是一個長滿刺的仙人掌,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這個紙被別人塗上了五顏六色的顏色,仙人掌的刺也一根一根的被拔掉,傷口也慢慢的被抹平,看似過的很好,實際上已經不再是當時那個很舒服的自己。

楊朱所認為:

楊朱認為人的本性十分的珍貴,是大自然賦予自己最珍貴的寶物,不需要為了旁的讓它受到損傷。楊朱的思想透露著現代的人權觀念,是現代的珍貴財富,但是在沒有人權只有階級的古代自然是不為人所接受的。楊朱強調個人利益,認為人不需要為了國家去做一些什麼,什麼都不做便是最好,這在崇尚君權的當時就是一種「無君論」,皇帝怎麼會允許不利於自己的輿論出現,所以楊朱的思想也多只是在戰國那個動亂的時期發光發熱。

在逐漸進入了穩定的封建社會就一直被排斥被封鎖,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處。楊朱的思想可謂非常先進,先進了好幾千年,先進到沒有可以懂他的知己,這是楊朱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結語:

楊朱在學說上的貢獻絕對不小於老莊,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用現代的眼光。楊朱是中國第一位倡導人權的人,他的思想穿越了歷史的斑斕,在這個年代閃閃發光,溯流回去,好好探尋一下這個值得尊重的思想家。

相關焦點

  • 「一毛不拔」的楊朱,真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嗎?
    大家知道,人們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十分小氣,這種人通常被稱為「鐵公雞」,這個成語來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楊朱。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極為活躍的年代,各種學說百家爭鳴,層出不窮 。在眾多的思想家中,楊朱是一個另類。
  • 此人對道家思想的貢獻並不次於老莊,但卻遭到了時代的唾棄與批判
    道家影響雖然較儒家較小,但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亦是為人所稱道,被稱為一代聖人。但和老莊可歸為一類的楊朱卻鮮少為人所知,甚至遭到了一些大家的唾棄批判,這究竟是為何呢,歷史漫談君將會在下文詳細道來。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
  • 我們要怎麼去理解楊朱 「一毛不拔」理論
    追溯這話的語源出處,可以回溯到那個思想奔放、學說競放的戰國時代。東周戰國時代思想家、政治家們各自展現卓偉的治世主張、宏肆的思想和綺詭的辯術,打開了「九流十家」的盛世,楊朱也是其中之一。楊朱的思想學說是道家支流,在戰國時代非常盛行,孟子就這麼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
  • 楊朱和老子是師徒關係
    老子說: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楊朱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道教提倡: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 中國哲學簡史(四)楊朱的為我
    一、楊朱簡介楊朱的年代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見過老子,有人說法見過梁王。從老子辭世,到魏惠王稱帝,中間有兩百多年的跨度。孟子說,楊朱學派在戰國時期可以和墨家平分秋色,當時楊朱大概已經去世了。關於楊朱的事跡跨度,大於是BC630-BC440之間。
  • 被誤會千年,「一毛不拔」的楊朱,真的是個吝嗇的人嗎?
    而這一成語的提出者楊朱,也成了大家印象中吝嗇鬼的代表。 那麼一直在歷史形象中以吝嗇示人的楊朱真的是個吝嗇的人嗎?這些還要從揚朱主張的思想學說講起。 ○思想主張 楊朱,字子居,是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主張「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 《一人之下》中的全性,除了無根生,楊朱和黑衣宰相又是何人?
    在《一人之下》中,全性是一個無惡不作、隨心所欲的異人組成的神秘機構,然而在整個全性當中,除了無根生之外,楊朱和黑衣宰相也是其中重要人物。那麼楊朱和黑衣宰相又是何人呢?他們為何對於全性如此重要呢!全性的思想取自於楊朱所創建的「楊朱學派」,主張「為我」提出全性保真,以及「貴生」、「全生」等。全性的人都尊楊朱為首,以楊朱以「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為行動準則,主張自由、快活、不被世俗所約束。
  • 被誤解的楊朱:拔一毛能利天下,他為何不拔?
    楊朱是戰國時期一個非常另類的思想家。他的著說流傳下來的很少,也就是在《列子》一書及其他文獻裡面有一些少量的記載。他的「不拔一毛以利天下」的觀點,歷來被主張立功立言立說的後人嚴厲批評,比如韓愈在《圬者王承福傳》裡面就譏諷過它。譏諷的主要對象自然是「不肯利天下」的自私自利思想。
  • 傳統文化中的性,老莊主張無欲,儒家提倡節慾,唯有他提出縱慾
    第一,老莊為代表的」無欲論「老子道德經中說聖人之治就是」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常使民無知無欲「。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他還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可見老莊對於欲望的態度都是無欲無求。當然,老子和莊子所說的欲望並非專指性慾,但是性慾也是欲望的一部分。
  •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第二: 道家與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即使同一個人物在道家與道教之中也具備了不同的個性特徵。 就前者來說,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莊子、 楊朱、 宋鈃、 尹文、 列子等, 漢代有曹參、 竇太后、 劉安、 嚴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葛洪、 陶弘景、 成玄英等。 這兩類人物相互之間是不能替代的。
  • 簡論先秦道家的人學思想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創者。後來,又發展出楊朱學派、黃老學派、列子學派和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在戰國時期有很大影響,造成了「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局面(《孟子·滕文公下》)。黃老學派在秦漢之際有重要的影響。列子學派有著獨樹一幟的人學思想。莊子學派是先秦道家人學的集大成者。
  • 2020.6.1最新娛樂資訊:朱一龍、鹿晗、王凱、吳亦凡、楊超越
    朱一龍接下來會登上《GQ》雜誌封面,物料已拍,目前定的是七月刊。由鹿晗、吳磊、代露娃、劉帥良等主演的網劇《穿越火線》目前暫定七月中上旬播出。改編自《蘇筱的戰爭》的電視劇《理想之城》,主演暫定王凱和孫儷,大概劇情是現代灰姑娘遭遇職場危機的二三事。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嚴復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天演論》(嚴復譯)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
  • 老莊思想的憤世嫉俗,對世俗的鄙夷,在茶人身上是如何表現的?
    前面講到茶人的以茶養廉、胸襟廣闊虛懷若谷、與自然為友的氣質修養,是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都說茶文化吸納了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主張,其實道家老莊的思想對茶人的影響還有以下兩點。
  • 儒家講道德,道家講自然,楊朱講放縱慾望
    而《楊朱》的「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則更將死亡賦予了虛無主義的色彩。縱然生前有榮華富貴,死後枯骨一堆,縱然生前受萬人景仰,死後也是枯骨一堆,因此人活著就要把握當下,正如魏晉名士張季鷹所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生死對人來說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中國哲學史上的各家門派,都對生死有深刻的思索。比較各哲學學派生死觀的不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茶與老莊,乍一看沒啥關係,老莊思想卻影響著茶人的氣質和修養!
    茶人們這種特殊的氣質和修養,與老莊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二、老莊的無限時空與茶人的闊大胸懷 表面看來,老莊主張「無為」,實際上,無為之中包含有為
  • 雅虎Stein:老鷹目前正在促成多方交易得到鵜鶘朱-霍樂迪
    30歲的霍勒迪曾是兩屆最佳防守陣容成員,2019-20賽季場均可以貢獻19.1分4.8個籃板6.7次助攻和1.6次搶斷援引聯盟消息人士稱,在多方交易的情況下,老鷹隊目前已經成為朱-霍樂迪的一個潛在交易目的地,老鷹的6號選秀權或將包含於交易當中。而在此前報導中,很多球隊都對老鷹的6號籤有意,包括凱爾特人和鵜鶘。
  • 朱一旦的靈魂與皮囊
    當然了,「GQ智族」那篇稿子也是拱火拱得飛起,說朱一旦在一次飯局上拍著張策的肩膀說「年輕人不能太早有錢,正值需要奮鬥的年紀」——怎麼說呢,光是這幅畫面,就很朱一旦——可想而知,這麼一個生動真實的橋段,在以痛恨資本家為正確集體記憶的當下輿論裡該是多麼的刺眼,並迅速的劃分階級站隊選擇。
  • 威少換朱-霍樂迪+沃倫!美媒支招火箭與鵜鶘、步行者、公牛交易
    隨著湖人隊奪得本賽季的NBA總冠軍,NBA也正式迎來了休賽期,各位球員放鬆身心、享受假期的同時,各位球隊經理卻是忙碌的時刻,西部豪強火箭隊坐擁兩大MVP哈登、威少,卻在季後賽第二輪被本賽季冠軍湖人隊淘汰,威少的糟糕表現,也讓球迷產生了不小的質疑,而最近,即有媒體對火箭隊的補強提供了方案:威少換取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