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2020-12-12 中華神秘文化

#道家哲學#

我們都知道,嚴復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嚴復先生

他曾擔任過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校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監督、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並在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後,出任北大首任校長。此外,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還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

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西學名著,將西方的先進思想介紹到中國,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他所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天演論》(嚴復譯)

而事實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嚴復不僅是一位西學大家,也是一位國學大師,他對中國傳統思想深有研究,尤其對道家哲學情有獨鍾

他一生手批過四部書,即《〈老子〉評語》、《〈莊子〉評語》、《〈王荊公詩〉評語》、《〈古文辭類纂〉評語》。其中兩部是道家最主要的經典。

嚴復註解《老子》、《莊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近代思想學說,來與老莊哲學相觀照、相印證。

老子

為其《〈老子〉評語》或《〈莊子〉評語》作序的夏曾佑、熊元鍔、曾克耑等,都一致認為嚴復因掌握了西學這一利劍,而發現了老莊道家的「真義」。

如嚴復好友曾克耑說:「餘獨有慨於老子之說,既蒙昧兩千餘歲,得嚴氏而後發其真,嚴氏一人之力不足以發之,猶必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之,則東西道術有待於疏通證明之亟也。」

那麼,嚴復是如何「藉泰西往哲之說」,以發「道家之真」的呢?我們簡單來看幾個例子:

《老子》(《道德經》)

1.歸納和演繹,是科學研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

在嚴復看來,這兩種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科學方法,《老子》已有所提示。《老子》第四十八章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日益」是歸納活動,「日損」是演繹活動。(我們可能會不認可嚴復的解釋,但難以否認其觀點是非常新穎而獨特的,下同。)

而對《莊子·天道篇》中所講木匠做車輪得心應手,卻說不出其中技巧奧妙的故事,嚴復也受英國哲學家穆勒「歸納法」的啟示,認為這是由於木匠不能從經驗中得出明確的概念性知識。

莊子

2.嚴復認為,道家哲學中包含有許多近代科學的東西。比如:

《老子》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嚴復認為,這可謂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包羅無遺。其批語說:「天演開宗語」,「此四語括盡達爾文新理」。

《莊子·至樂篇》認為,種子有內在的微妙生命(「種有幾」),並說「萬物皆出於幾,皆入於幾」。在嚴復看來,此處所說同西方近代生物學可以互相印證,只是莊子的用詞和解釋不一定正確,但是能如此早地就有所發現,是非常難得的——

莊子於生物功用變化,實已窺其大略,至其細瑣情形,雖不盡然,但生當二千餘歲之前,其腦力已臻此境,亦可謂至難能而可貴矣。」

《莊子》

3.嚴復認為,《老子》中蘊含有「民主」思想——當然,老子不可能完全有近代的民主思想,所以其「道德之治」,主要是在君主政體中去追求;求之不得,只能追慕上古,產生了「小國寡民」之說。「如是之世,正孟德斯鳩《法意》篇中所指為民主之真相也。……嗚呼!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

《莊子》中則蘊含有「自由」精神。嚴復說:「晚近歐西平等自由之旨,莊生往往發之。詳玩其說,皆可見也。」並認為《莊子·應帝王》篇主要就是講自由主義的:「此篇言治國宜聽民之自由、自化。」

嚴復先生

對嚴復以西方學說解老莊道家之學,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主張以「道家」救世的林語堂,用一首詩概括了老子的思想!

相關焦點

  • 此人對道家思想的貢獻並不次於老莊,但卻遭到了時代的唾棄與批判
    道家影響雖然較儒家較小,但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亦是為人所稱道,被稱為一代聖人。但和老莊可歸為一類的楊朱卻鮮少為人所知,甚至遭到了一些大家的唾棄批判,這究竟是為何呢,歷史漫談君將會在下文詳細道來。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
  • 先秦諸子百家-道家,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是中華傳統哲學的起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老莊的儒家思想是想表達什麼情感呢?
    從文藝的形成與發展影響看,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儒家更為深刻。大體來說,儒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文學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外部規律方面;而道家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的內部規律中,如風格的形成、美學的特徵與審美的傾向等方面。
  • 胡適論老莊道家
    那個時代,只有與人無忤、與世無爭的自然派哲學,不曾受政治上的影響。這個自然哲學就是道家。「這一派的哲學,當秦漢之際,不但沒有消滅,還能吸收各家的長處,融會貫通,漸漸的變成一個集大成的學派。」胡適認為:漢初一百年的道家哲學,算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大結束。古代的學派,除了墨家一支之外,所有精華,都被道家吸收進去,所以能成一個集大成的學派。這是漢代道家的特色。
  • 道家思想理論體系中的存在與虛無
    產生於先秦時代的以老子和莊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國的文學理論史上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道家所提倡的「道」以及「有」和「無」等等問題一直是玄而未解,由於時代曠遠,後世的學者和知識分子根據自我的知識修養水平進行了種種闡釋,然而終究莫衷一是,各執一詞。
  • 世人皆知老莊,卻忽視了楊朱,淺析楊朱思想對道家的貢獻
    老莊是耳熟能詳的道教代表人物,楊朱卻鮮為人知,為何同屬道教卻有如此不同的境遇,且聽筆者在下文細細道來。◆道教的發源時刻道教這一概念更是在西漢時提出的,老莊和楊朱因在思想上有貫通之處所以被歸為一家,但當事者本人是不知道的。
  • 《修士與魚》:是西方哲學與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的高度融合
    1994年的一部僅有六分鐘的法國動畫短片《修士與魚》,由導演麥可·度德威特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簡單有趣又極富哲理的小故事,影片中修士與魚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西方哲學與我國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的高度融合。西方哲學跟中國的文化有共通之處,古人多喜用魚作為比喻,例如孟子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莊子的「三條魚」:鯤、、鮒;以及我們常說的「如魚得水」。在希臘文裡的「魚」字也是由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救主這五個詞彙的首字組成。所以,魚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被哲人們所喜愛與看作神聖的代表。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老子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老子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
  • 史林|蔡元培、毛澤東等人幾乎都受到嚴復這個思想的啟迪
    作為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和文化大師,嚴復可稱得上是第一個傳播西方現代思想的中國人。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要》中就認為,「西洋留學生與本國思想界發生關係者,復其首也。」嚴復認為,「群之治亂強弱,則視民品之隆汙,主治者抑其次矣」。
  • 道家思想是完美的思想嗎?老子和莊子的思想,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所以在西方思想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更強,在西方5,6世紀,也出現了一大批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古希臘哲學也提出了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柏拉圖的「理念論」,比如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數是萬物之源」等等。
  • 中國古代十大哲學家與中國近代十大著名思想家(善學樂學主動學)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 中國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哲學的「哲」是探尋智慧之意,中國古代的先哲善思辨,他們是最早的哲學家。春秋時期,隨著「百家爭鳴」的興起,我國的哲學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一 儒家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哲學思想總結為兩個字:「仁」和「禮」。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嚴復:「不務正業」的啟蒙者
    在這篇政論文中,他不但把西方的"汽機兵械"斥為"形下之粗跡",更將一度被保守勢力視為奇技淫巧的天文算學也劃到命脈之外。那麼在嚴復的心中,到底什麼才是國家強盛的"命脈"之所在呢?嚴復認為,一為"學術崇真",二為"刑政屈私以為公",這些都結合了他在英國學習生活的經驗,但在《直報》發表後不久,很快石沉大海。
  • 國學三大核心思想儒釋道,為什麼不提倡道家?
    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我們當前的教育,既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也要學習傳統的國學文化,所以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有許多古代文言文。實際上現代教育既不提倡道家(老莊)思想,也不提倡儒家(孔孟)思想,我們所倡導的是馬列主義,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是道德與法制。
  • 【漲姿勢】嚴復是誰?《天演論》又是本什麼書?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 西方哲學鼻祖泰勒斯,都取得了哪些思想成就?
    西方哲學家認為泰勒斯(Thales)是西方哲學的鼻祖,而與泰勒斯有關的其它兩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由於其哲學思想與泰勒斯一脈相承,因而與泰勒斯一併被稱為米利都三傑,他們開創的哲學流派,被稱作米利都學派。
  • 日本的影響和進化論哲學的發現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派遣到日本的留學生中國學生經常是通過日文譯本,才接觸到了西方的文學和哲學作品。中國革命派和共和制的共同策劃者們,也從日本得到了某種鼓舞。▲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啓超我們在梁啓超的一位同代人身上,又重新發現了強調深刻改造公共倫理的必要性的主張,此人就是福建人嚴復(1854~1921年)。
  • 道家哲學「無為」觀解析
    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曾長期在東周都城洛陽工作,擔任周朝守藏史,以博學而聞名,魯國的孔子也要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關令尹喜請老子為其著《道德經》,後歸隱於景室山。東漢時張道陵創立道教,尊老子為道教始祖,演變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 道家老莊、黃老學說對中醫氣功養生學的影響
    中醫學深受老莊道家學派的影響,並接受了道家宇宙本體論的認識。例如,《黃帝內經》提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並且,極為重視「知道」「清道」「奉道」。如在《上古天真論》中提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氣功養生,必須掌握宇宙運動規律,掌握陰陽之道,方能養性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