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國流行太普遍了,三教九流都與茶相關。不過真正的「茶仙」、「茶癖」、「茶痴」, 卻真有些特殊的風度。除去帝王、公侯以茶人自我標榜者外,一般茶人, 不論儒、道、佛的信仰,都有些共同特點,即追求質樸、自然、清靜、無私、平和,但又常常有些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氣。茶人們這種特殊的氣質和修養,與老莊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一、老子的清心寡欲與茶人廉潔之風
道家是主張清心寡欲的,這與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和小農經濟有關。既然自然資源有限,生產力發展受限,人所需求的物質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因此就主張簡樸,茶人們正是吸收了這種精神,崇尚簡樸。
歷史上以茶養廉的事不勝枚舉,兩晉南北朝的奢靡之風盛行,一些政治家就提出以茶養廉的觀點。陸納以幾盤果品和茶水招待客人,反對侄子的大擺酒席待客。以茶待客並非吝嗇,而是提倡節儉。恆溫常以簡樸示人,飲茶為的也是節儉。
二、老莊的無限時空與茶人的闊大胸懷
表面看來,老莊主張「無為」,實際上,無為之中包含有為,包含著個闊大無邊的大宇宙觀。莊子的思想往往是天上地下,無邊無際的遨遊。抱著樂觀的飲茶思想,使許多茶人十分注意從茶中體悟大自然的道理,獲得一種淡然無極的美感,從無為之中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所以,真正的茶人胸懷經常是十分闊大的,虛懷若谷,並不拘泥茶藝細節。自我修養要「忘我、無私」,與大自然契合。所以,中國茶道精神要在無形處、無為處、空靈虛靜中自然感受,無形的精神力量大於有形的程式。
三、莊子傾聽自然的音律,茶人與大自然為友
在莊子的筆下,有一個無限的空間系統,人的精神可以自由縱橫其間,無論山川人物,鳥獸魚蟲,甚至一個影子,一個骷髏,都可以與他對話。巨鯤潛藏於北溟,隱喻著人的深蓄厚養;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裡,象徵著人的高遠壯志。
道家茶人把這一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在茶人面前展開了一個美麗的自然世界。他們與江流、明月相伴,與松風竹韻為友,使自己回歸於大自然之中。這是對自由的嚮往,也符合人天真爛漫的本性。
茶人的秉性氣質與老莊思想的相似點不至於這三點。老莊的憤世嫉俗、價值轉換論在茶人的思想上也有所體現。這兩點與茶人之間的聯繫,點進主頁有詳細講解。記得關注,免得以後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