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畫家筆下,老子為何笑著出關?尤數範曾畫的老子笑得最開心!

2020-12-26 聽風就是語

「此去函關八百裡,今傳聖典五千言」!

當年老子離開楚國故土,出函谷關四處雲遊,這一去,身後留下衰敗的周王朝,留下千古奇書《道德經》,也留給後世的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創作題材:老子出關。

歷朝歷代許多著名的畫家,創作了諸多以老子形象為題材的作品,首推唐朝畫聖吳道子的《老子像碑》。

此碑生動地畫出了這位道祖大隱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一個含光默默、大耳下垂、鬚髮皆白,神態穩如山嶽的智者。

但後世很多藝術家們在創作老子出關這一題材時,喜歡一改老子肖像圖的端莊肅穆、高古之氣,把老子從一個沉穩的智者,畫成一個有趣的仙人,讓白須飄飄的老子笑起來,且這一笑,還大有一代比一代笑得開心的感覺。

早期,宋朝馬遠畫的老子出關,還是比較沉靜淡定,雖無笑意,但已一改肅穆,而初現一派祥和的飄然之氣;

到了宋 晁補之的《老子騎牛圖軸》,描繪的老子騎於青牛背上,垂眉眯目,側頭回首,臉上就開始有了微笑;

1943年徐悲鴻創作的老子,端坐於牛背之上微微俯身,一臉慈眉善目,同樣是以微笑示人;

而要說畫老子出關的古今第一人,屬當代國畫大師範曾先生。這是範曾先生最擅長的繪畫題材,且高質高產。

每一幅老子出關圖,範曾都把道骨仙風的老子刻畫得惟妙惟肖,遒舉俊逸。

但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師畫的老子都笑得格外開心,連身邊的書童都笑靨如花,仿佛老子一路從遠古走來,抖落歲月的厚重,愈發地飄飄欲仙了

為什麼這些畫家讓老子笑著出函谷關呢?

這就得說說老子出關事件的另一位人物:函谷關令尹喜了。

相傳這位西周王朝的函谷關令懂得望氣之術。一夜在觀天象時,忽見東方紫雲聚集,且紫氣浩蕩,滾滾如龍三萬裡,便知這是聖人西行之預兆。

而紫氣之首有白雲繚繞,代表聖人為老翁之狀;紫氣之前有一青牛星相伴,聖人必乘青牛之車。不幾日,果然函谷關來了一位紅顏大耳,雙眉垂鬢,須髯拂膝的白髮老翁,穩坐在一青牛拉的車上,身著素袍,道骨仙貌,正是老子。

但尹喜得知老子要出關大隱,遠走高飛,甚是惋惜,便請求老子寫下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老子無奈,便在函谷關住了幾日,寫下了《道德經》,然後飄然而去。

正如南宋詩人劉克莊的這首五言絕句所述:

去國有華發,出關無送車未能盡韜晦,紫氣作前驅

隨著老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步步登上神壇,老子出關也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神秘色彩,既含有紫氣東來的祥瑞吉兆的象徵,又寓意著得道成仙、浮遊六虛之外的飛升意味。

所以這樣一個超脫了凡塵,決絕出世,獲得大自在、大解脫的人,不就應該是滿身吉祥、滿臉笑意的樣子嗎?!

現實主義者們是從來不信這一套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神秘學說的

比如魯迅先生在《故事新編.出關》一文中,就驚世駭俗地指出老子出關是為了躲避孔子的陷害

傳說孔子雖然一直從老子那裡求學,也深諳儒本是道,但形式有異,不願奉老子為師,更害怕老子把所教傳與他人,就說出了威脅老子的話。而道的精髓就是避害求生,老子為避險,只得匆匆逃離楚國。

「逃跑說」在魯迅筆下是話劇,在章太炎眼中卻是真實的諸子知識,也是部分人眼中的孔子。所謂被孔子所逼,匆匆逃跑的老子,自然是不能在出關之時滿臉笑容的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對日漸衰敗的周朝越來越失望不滿。雖然他是國君的老師,負責講解天道聖王道,但王室不斷發生爭鬥,老子深覺捲入其中肯定無利,於是為了逃離禍端,就出函谷關大隱避世去了。

顯然,這樣一個無奈出走、鬱郁不得志的老子,也是不會笑著出關的。

其實,老子出關本身歷史就無定論後人考證有說老子出關後入甘肅的,也有說老子根本就沒有出關,而是東歸隱於沛地的。

無論真實的歷史是什麼都已經不再重要了,老子出關在歷代藝術家心中演繹著他們喜愛的模樣,代表著他們相信的寓意,就是最真實的藝術創作了。

所謂老者為智,兒童為天真無邪,乃心無雜念,一塵不染。這種超凡脫俗、虛境自然的境界,一定要配上範曾大師筆下笑容燦爛的老子了。

你喜歡歷史上哪位藝術家創作的《老子出關》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老子出關
    中國化是最理智、最具有中國性的提法,只是這個能化的本體應當是能以不變應萬變的道及其化,而決不能是某種自見、自以為是。自以為是非道,不能引領人類規律必然的大歸之潮。老子出關圖(歷史典故)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
  • 藝術大家範曾:將復刻品的畫作賣到700萬,世人對其褒貶不一!
    據說範曾幹過不少過河拆橋之類的事,沈從文先生可能算是其中最痛心的了。在臨近畢業時,範曾給沈從文寫信,常常對他表示自己的關心之意,甚至在黎明時分上門拜訪沈從文,說道,在夢中見到先生病重,頓覺不安,便來拜訪先生,想確認先生是否安好。深感誠意的沈從文便安排範曾跟隨自己工作。
  • 範曾字畫多少錢一平尺?2020年範曾字畫收藏趨勢分析
    1984年,日本岡山範曾美術館建立;1986年,捐建並主持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2008年,南通大學範曾藝術館揭牌;2011年,榮獲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有二十四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 老子出關去了哪裡?
    無疑的,被西方稱之為「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的老子是一位智者。關於他的歸隱,自西漢司馬遷大作問世,「老子居周之久,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餘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遷與老子相隔四百餘年,自然不能徹底了解早已成為傳說中的「老子」的真相。於是至漢以後,老子的歸隱史無定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五百年無法超越之大師範曾 遠遠望去很美近看脂粉無比!
    儘管有黃永玉、李苦禪、沈從文、吳冠中等等和範曾關係密切者的負面評價。但範曾先生還是獲得不少人給他很高的評價,如國學大師季羨林說:我認識範曾有一個三部曲:第一步認為他只是個畫家,第二步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認為他是一個思想家。在這三個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詣。
  • 範曾:為何被「狂人」李敖大罵人品差?楊振寧:沒誰像他這樣偉大
    文丨曹鏡明題丨範曾:為何被「狂人」李敖罵人品差?楊振寧:沒有誰像他這樣偉大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範曾的看法!誰是範曾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範曾是誰,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麼?隨便在網絡上搜一搜,就不難發現有著諸多噱頭,比如說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事實上,範曾是畫家出身,尤為擅長「老子出關圖」,甚至一度成為範曾的斂財利器,憑藉著大同小異的構圖, 連畫三幅,拍出天價,就足以看出這位大師的吃相如何。第一幅:2011年,北京九歌春拍以414萬元成交。第二幅:2015年,河南澤華迎新拍賣以782萬元成交。
  • 瀍河老子故宅:道祖仙蹤餘音長
    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變遷,「老子故宅」的周邊建築已不復存在,只有一間青磚碧瓦的老屋還佇立著,向你講述老子的道骨仙風。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道家始祖,與孔子雙峰並峙,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兩座高峰。他生於鹿邑,司職洛陽,退隱靈寶函谷關。
  • 《老子》為什麼在西方這麼火?
    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這段話是有關老子生平的最早記載,文字簡約,語焉不詳,留下的問題比答案多。至於老子如何「居周久之」,又為何「見周之衰」,就一定要離周而「去」,而且是出「函谷關」朝西方而「去」,司馬遷並未詳論。
  • 《老子》原是被逼無奈寫下,老子到底說了些什麼?
    說起《老子》一書的成書因緣,是老子晚年想隱居,騎著青牛西去,被守關的關尹子攔住,強逼老子寫本書留下,才肯放行。老子本來主張「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根本不屑於著書立說,但是關尹子強逼,不得已寫下來洋洋灑灑五千多字的《道德經》,也就是《老子》。首先,老子在《道德經》第一句話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認為可以講出來的「道」都不是永恆的「道」,為什麼呢?
  • 改行當畫家的朱軍,成了範曾的關門弟子,畫得到底怎麼樣?
    據朱軍自己介紹,他從兒時就喜歡畫畫,但沒有條件專門學習畫畫,只能自己畫著玩。在工作以後,他才慢慢把這個興趣愛好撿起來,並拜師學習。他就是在那個節目中與範曾相識。 後來,他想向範曾拜師,範曾一開始並沒有答應,可能覺得他一個著名主持人那麼忙哪有時間畫畫,不過是玩玩而已,還有個原因就是那時朱軍雖有寫畫畫基礎,但畫得並不好。範曾說:"朱軍最開始畫畫啊,畫個小鳥,我看像個蟬,就那麼個水平。"
  • 輕鬆一課丨這位「守關令」留不住老子卻留下了《道德經》
    有關老子的傳說有很多,最拉風、最撲朔迷離、最令人神往的莫過於老子西出函谷關——傳說2500年前七月下旬的某一天,正是初秋天高雲淡的時節,駐守函谷關的關令尹喜,登上城樓,向東眺望,忽見祥雲繚繞,紫氣浩蕩八千裡。
  • 畫家與恩師反目,把老師畫成一條狗,稱其為無賴,老師題8個字回應
    但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和老師們的關係頻頻高度緊張,甚至惡語相向、作畫互諷,甚至一位恩師拒絕讓這位學生為自己扶靈,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幕。這位曾經的學生,就是今日名聞遐邇的畫家、書法家範曾。鬥到最激烈處,曾有放在如今都覺得是驚世駭俗、堪稱不「尊師重道」典範的一幅畫,叫《無賴有感》。畫作中,黃永玉被畫成咬著骨頭狀的狗,還寫了萬字的長文細數黃永玉的缺點——畫作呆板、荒誕、稱不上色彩、談不上線條...後來的《蝜蝂外傳——為黃永玉畫像》種,範曾更是不吝筆墨,甚至「希望黃永玉儘快入門」。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嚴新書畫:老子上德悟妙路不迷,大為常在至非奇,五千真言話古今,借牛喻道科學棲。「五千真言話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借牛喻道科學棲」,老子的神態很奇怪,很憂愁,這意思好像是很可憐天下人的樣子。畫的背景是八卦,因老子講八卦。這個憂愁是什麼意思就留給您自己去想了。
  • 如何評價老子「和光同塵」?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諡伯陽,出生於周朝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 以書為骨,以詩為魂|人物畫家王津浦
    一、畫家簡介 王津浦,號雲墨,1963年生於李苦禪、孫大石故裡—山東高唐,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為北京京華閣書畫院籤約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 孔子與老子的兩次論道後:第一次孔子3天沒說話,第二次老子遠走
    一、老子又叫李聃、老聃,出關之前,他在周做的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員,這使他有機會博覽群書,進而形成自己對「貴柔」、「自然」、「無為」和「道」的認識。在當時文化風氣的推湧下,老子像其他的學問家一樣,著書立說,課業授徒,並以他深邃的學術思想,驚動了當時的學人,這當中就包括在魯國廣收弟子的孔子,於是就有了孔子率弟子前往周畿洛邑的求教,史稱孔子問禮於老子。
  • 範曾的畫《牧牛圖》筆墨賞析
    範曾,1938年生,字十翼,別署抱衝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其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流,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有二十四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趣,是範曾先生繪畫藝術作品中隨處洋溢的東西。而童趣圖則是他的重要題材,其中之一便是牧牛圖。
  • 道德經奧秘:給老子牽牛,他掙了七百二十萬,想要工資結果後悔了
    在葛洪的《神仙傳》中,記載了老子的一些傳奇事跡,讀來讓人發笑,明白的人過後又會深思。在很多國畫中,我們看到老子鬚髮皆白,他騎著青牛奔向遠方。在畫中還有一個道童追隨,那他叫什麼名字?在《神仙傳》中,記載了一個叫徐甲的人,他就是老子身邊的隨從。徐甲從小就為老子服務,連他自己都忘記跟隨老子多少年了。古人說親兄弟明算帳,老子僱傭徐甲也是有工資的,當老子騎著青牛到達函谷關時,徐甲不樂意了,要算帳。出了函谷關,就是出國了。徐甲對前途有點茫然。
  • 道祖--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李耳(約前571~前471),字伯陽,又稱老聃(dān),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安徽渦陽,河南鹿邑互有爭論)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後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
  • 1991年,畫家範曾去臺灣,在機場被臺灣同行扇耳光,所為何事?
    90年代範曾為一鋁廠題字1991年10月25日,中國著名國畫畫家範曾搭乘由巴黎起飛的華航006班機,抵達臺灣中正國際機場(今桃園機場)。作家李敖在他的著作《李敖大全集》第十九冊「李敖隨寫錄前集」中,名為《評範曾》的文章中也記載了此事。 「範曾昨日來臺,一下機即被名人畫廊負責人胡云鵬動粗。胡云鵬說:『這二年來,範曾一再說二年前名人畫廊自日本引起的畫是假畫,使名人畫廊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