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報: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是什麼

2020-12-23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曉芒

  【中國邏輯思想史研究已逾百年,其中對作為源頭及重點的先秦邏輯思想史的研究尤為顯著。如今,先秦邏輯思想的對象、性質、基本內容和演化過程還有待更加深化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歷史文化因素研究》(批准號為14BZX077),在中西古代邏輯思想的比較中探討了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大邏輯觀」是先秦邏輯思想的指導觀念

  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歷史文化因素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最基本問題?如何進行源流上的系統整體研究?要解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對百餘年來先秦邏輯思想研究中所爭論的研究對象、性質、基本內容和演化過程等問題,進行邏輯觀與邏輯方法上的澄清。「大邏輯觀」理應成為先秦邏輯思想研究的指導觀念。

  在此映照下,邏輯就是「關於推理、論證及其規律、方法的學問」。作為歷史文化現象之一的「邏輯,其產生與文化的發展應該有一定的內在關聯,都應是特定文化群體內的人們自由自覺的類本質的體現,因此,不同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不同的邏輯傳統,它們各自的合理性對應於它們所屬的文化。或者說,邏輯傳統的表現類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隨時制宜、隨事制宜特點的產生卻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這理應成為我們研究的前提條件。

  我們從而繼續探討,為什麼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是注重社會政治倫理實踐、注重政治傳播功用的「推類」。事實上,它的發生發展,是觀念與方法、論辯理論與論辯實踐、「正名一用名」與「談辯-用辯」、「講邏輯」與「用邏輯」、論辯邏輯與政治歷史文化等的統一。因此,論及先秦邏輯思想,就不能不思考其時邏輯思想對政治倫理文化的影響,以及政治倫理文化對邏輯的要求。這也可以使我們深化理解「邏輯應是多元的,邏輯是可以修正的」這一觀點。

  研究的「方法論」與「態度」也需強調

  任何思維工具系統都應是觀念與方法的統一,觀念與方法結合在一起才是現實的。故

  而,研究一種邏輯傳統,不僅是「邏輯觀」意義下的認識問題,更多的還是「邏輯方法」意義下的專門技術問題。所謂「邏輯方法」,既指研究對象有什麼樣的邏輯方法,又指作為手段對對象進行研究的邏輯方法。

  在這種研究中,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與「態度」問題也是需要強調的,即「怎樣進行比較研究」和「比較研究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說,「是什麼」(先秦邏輯思想除了具有人類思維的普遍性之外,還具有本身的特質)和「為什麼」(先秦邏輯思想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問題,如何「肯定」與「否 定」的問題,始終存在於先秦邏輯思想的比較研究中。我們主張以「溫情與敬意的態度」和「時代意見與歷史意見的統一」、「決定論與互動論的融貫」的方法,來探討先秦「推類」思想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在這種探討中,「求善」可以成為一種新的理念支撐,這是因為人文性也是邏輯的社會功用之一,理應藉此來探討先秦時代如何形成、為什麼形成具有政治倫理特色、實踐功用性強的邏輯思想與推理方法。

  推類」是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

  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是「推類」。所謂推類,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打比方」。在先秦時代談「類」、用「類」的歷史文化氛圍下,它成為一種引證渝證的思維論辯型式。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都使用了這種思維方法。

  如果回溯源流,推類方法的起源與中華漢字的起源實質上是一個問題。兩者同源的根本在於,作為一種當今世界仍然在大群體、大範圍內普遍使用的獨一無二的表意性文字,漢字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意象性思維工作機理的規範,從而使它的形體結構在「象」的意義詮釋中達到了表達形式與表達內容的統一。這一直貫穿於漢字造字過程的始終,並且形成了穩定的漢字造字認字、用字的「邏輯一認知結構」。這種規範的導引作用為先秦推類思想及方法的產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字學基礎。而在漢字語義與語用統一背景下的正名精神和推理意識,進一增強了中國古代思想觀念及思維方式的特質。

  既然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是「推類」,就需要從歷史文化成因的角度系統完整地梳理其中最重要的範疇「類」:它如何通過「獸名及其特點、祭名、由特點引申出的相似或相像、善名、族類、種類法式或法則」這七個融貫發展環節,成為先秦邏輯思想中關於定名、立辭、推論的最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我們能夠嘗試為推類方法構造一個推理「模式」,並論證作為「類」法式功能的「比」、「方」「譬」在先秦歷史文獻中的語文說明、功能說明及其意義,證明這種極具先素歷史文化特色的「引證諭證型式」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形式」。相比於西方邏輯的「推理的一般」,先秦的這種模式就是「推理的特殊」。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推類模式的取法標準有倫理的標準和邏輯的標準。就倫理標準而言,通過梳理上古至春秋戰國時期思維取法標準的演變,並論證先秦推類取法標準的歷史化和倫理化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中西邏輯思維方式的趨向不同,西方古代邏輯更多關注科學精神,而先秦邏輯思想更多關注人文道德精神,因此,先秦邏輯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了政治倫理實踐功用之下的倫理化傾向。而且,這種倫理化傾向影響著先秦推類模式在廣義論證型式意義上的有效性與普遍適用性。

  作為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

  春秋戰國時期,「名實是非相淆」,諸子均「思以其道易天下」,以不同的理念、根據宣揚著各自不同張進行著政治傳播活動。「如何言說」,也意味著人們在尋求一種合適的政治傳播方式。有直言者,「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闢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晏子春秋》)。但是,《戰國策》曰:「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群臣多諫於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費又恐不給,請弛期更日。』太子曰:『為人子者,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義也。子勿復言。』群臣皆莫敢諫………」這種現實情狀造成「主文譎諫」,即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譬」的方法被更多使用。「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禮記·禮運》),意指對人施教要啟發誘導而不牽拉,要勸勉而不強制,這順應了「取辯乎一物,而原極天下之汙隆」的「倫理理念的現實」要求,論辯的目的是「天下之汙隆,即天下的盛衰、興廢。

  作為一種政治倫理傳播的論辯說理工具,先秦推類模式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它的有效性講求了語用性原則,是意象性思維導引下的廣義有效性。其次,先秦推類模式在「有用性」基礎上具有可擴展性和普遍性,因此,它在歷史過程中成為一種源於傳統的有效溝通說理的推理工具。最後,源於歷史經驗或生活經驗的靈性聯想、直覺,是推類模式廣義論證有效性的來源,能夠「映射當下」的信念是它普遍適用的動力。

  不可忽視的是,先秦推類模式並沒有走向形式化道路,這是因為,一是它更關注在政治倫理問題爭辯中的思維工具的實際效用,是一種「工作邏輯」,沒有西方哲學、邏輯學發展過程中形上學的傳統;二是缺乏語言文字的抽象和科學發展的支持;三是它內涵性的「外的貫通」這一特點,更注重意象性和整體性理解;四是其創造者並不將思維工具的發現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雖然如此,先秦推理模式的產生發展也有著尋找合適政治傳播方式的社會歷史文化發展必然性,以及在最大「文化公約數」,人人談「類」、用「類」的歷史文化氛圍中的思維發展必然性。我們進一步把先秦的推類模式與西方邏輯中的類比推理在各個構成要素方面進行同異比較,還可發現,先秦推類模式的思維過程及結構的工作機理,其依據是類、事、理的相通;其結論往往是具有道義性的政治倫理的價值命題,即「應該如此」;其作用是成為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往往預設了一定的政治理念主張。因此,加強對這種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的認識,可以增強我們對先秦邏輯思想背後的邏輯原則、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的了解,深化對不同文化「逼迫」出來的邏輯傳統的比較研究,從而繼續提出我們自己的學理性意見。

相關焦點

  • 先秦法家人性好利說與社會轉型(上)
    先秦法家人性好利說與社會轉型(上) 2016年04月26日 07: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澤華 字號 內容摘要:先秦諸子對社會問題認識的切入點多半以他們的人性說作為理論的起點。
  • 【中國科學報】王宗平:用「動商」詮釋校園足球
    【中國科學報】王宗平:用「動商」詮釋校園足球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王宗平:用「動商」詮釋校園足球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爭鳴」熱點總結:法學、經濟學、社會學
    中國社會學史絕對不是西方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應用史,我們的學科發展應該走古今貫通、中西會通的綜合創新之路(《中國社會學學科自信的含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12月18日)。羅靜認為,中國社會學界與西方社會學界的學術價值取向存在重大區別,中國的學術研究追求的是「本質地揭示現象」,而西方的學術研究更加注重「知識的積累」。
  • 【中國科學報】「人機大戰」背後的冷思考
    「人機大戰」到底說明了什麼?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3月14日,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為我們「冷靜」揭秘「人機大戰」的神秘面紗。  「大數據」的勝利  「人機對決實際上是一個人與歷史的對決,也是一個人與群體的對決,一個生物人與『人與機器混合生物』之間的對決。
  • 王春秋在山大附中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報告
    王春秋在山大附中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報告 2020-11-25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先秦儒家道義論的內涵及其邏輯進路
    先秦儒家在承襲春秋時期人們的道義觀念的基礎上,對道義問題做了系統的理論闡釋。先秦儒家的道義論體現了思想家對於優良的社會政治生活的追求。先秦儒家把道義原則理解為社會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法則和價值判斷的標準,強調道義原則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優先性,認為只有符合道義的政治才是好的政治。由於形上學素養的相對不足,先秦儒家主要通過經驗性的歷史過程來理解道義原則,在很長的時間裡,他們把「道」等同於「先王之道」。
  • 《中國社會科學報》整版刊發陝師大教師理論文章
    3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政課研究」專題,整版刊發了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力波教授《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楊平教授《以「八個相統一」為根本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張帆副教授《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建設的新經驗》一組文章。
  • 【中國科學報】保護「第三極」上的生命搖籃---中國科學院
    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總幹事Pema Gyamtsho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至今仍不斷有新物種在該地區被發現。從1998年到2008年,僅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每年平均有35個新物種被科學家發現和描述。」ICIMOD是由喜馬拉雅山8個地區成員國成立的、為這些成員國和全球山地社區服務的獨立的國際山地研究和知識創新中心。
  • 先秦哲學:中國古代睿智之光
    先秦哲學思想獨步東亞,在世界哲學之林,別樹一幟,蔚為壯觀。人類社會是一個延續發展的歷史過程,古代先哲的智慧為我們研究當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借鑑。從這一層意義上說,發掘、弘揚中國先秦哲學是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本文擬就先秦時代文化的核心——哲學的形成、內容與意義三個問題,作一簡要的論述。
  • 獅子女值得驕傲的特質,獅子女的什麼特質最迷人
    導讀:很多人都特別想要問獅子座女生值得驕傲的特質到底是什麼,其實獅子座女生是個特別了不起的人,而且她們的氣場一般男生都很難抵擋,很多時候獅子座女生都是特別自信的,那麼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獅子女最值得別人稱讚的特質吧!
  • 【中國科學報】狙擊「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還在繼續蔓延,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微生物研究單位,疫情發生以來,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麼呢?  就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該所領導和參與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報》:微生物所在這次疫情中主要承擔了哪些任務?
  • 先秦時代,羋月活了74歲有多難?
    尤其在中國都沒統一的先秦時代,壽命更短。 羋月她爸——楚威王 活了51歲 人的壽命由什麼決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 的數據是這樣的!其次,社會因素。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日趨頻繁,據統計,在《春秋》所述的242年間,列國之間共發生戰爭483次。
  • 【百家爭鳴】01: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
    在那個年代,沒有媒體來左右你的思想,評論你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好像一張白紙,看似什麼都沒有,其實反而蘊藏了無限的可能性。幾千年前的春秋,沒有人知道什麼叫作物理,什麼叫作化學,面對浩瀚莫測的自然界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我們的老祖宗硬是憑著自己的智慧,提煉出了一套認知世界的方式方法,為後世開啟了一扇精彩紛呈的思想大門。關於「百家爭鳴」縱觀中華五千年,國家復興、滅亡,人類誕生、死去,唯一不曾磨滅的,歷時千年而彌新的,還是老祖宗們留下的這些璀璨的思想與文化。
  • 不勝不休:大別山精神的特質
    不勝不休:大別山精神的特質 2020年07月01日 09:3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嶽奎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推薦歷史小說:五本好看的上古先秦小說,帶你覽上古先秦風採
    推薦歷史小說:五本好看的上古先秦小說,帶你覽上古先秦風採 在網絡小說有著一個這樣的流派,展露的主題以及講述的故事以上古先秦為賣點,全文穿插上古先秦的文化,展開行文,構築一個古色古香的龐大修真世界。小編(我愛小小書)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五本好看的上古先秦小說,帶你覽上古先秦風採,分別是:《秦吏》、《春秋我為王》、《戰國野心家》、《大爭之世》、《春秋小領主》。好看的上古先秦小說排行榜:《秦吏》作者:七月新番,總字數:335.9萬字。
  • 先秦文化,一個和漢文化截然不同的貴族文化
    #大秦賦#在先秦時代有很多文化和現在都是不同的要知道整個先秦時期最長的楚國就存在了892年,其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習俗文化都和後來中原文明不同,在談論秦始皇的功績之前就想來看一下先秦文化的不同之處吧。先秦的通常是指秦一統六國之前,也就是夏商文化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在這個時期中國處於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期間,同時政治上是貴族政治,和秦漢時期的士族政治也不一樣,這兩者的不同加上西周那會兒的禮樂文化就形成了先秦文化。
  • 簡論先秦道家的人學思想
    (《列子·天瑞》)先秦道家思想家們的這種觀點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奠定了一種和諧的而非對立的基礎。第二,人乃有生之最靈也。殷周以來,天帝鬼神是高居於人之上並決定人的生死福禍者。人們無論做什麼重大的事情,都要佔卜、祭祀,徵求上帝鬼神的旨意,祈求上帝鬼神的保佑與賜福。老子最先否定了天命鬼神的力量,認為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你知道先秦人們的閨怨詩作嗎?
    你知道先秦人們的閨怨詩作嗎?閨怨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先秦人們的閨怨之情吧!《氓 》四言詩《詩經·衛風》篇名,敘述了一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到被棄的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雖屬敘事詩,但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君子於役》表達女主人公悵惘的盼望和期待《君子於役》,《詩經·王風》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全詩二章,每章八句。
  • 先秦史三:從《詩經》談西周的農業社會,一個理想與現實相互交織的社會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后稷總結出了很多自然規律,他知道什麼樣的土壤能夠種植什麼類型的作物,按照他的經驗去做,往往糧食就能增產,百姓們歌頌道:「長出來的新苗又綠又高,經過后稷的精心栽培,田裡的禾苗越長越高,到了收穫的時節,沉甸甸的稻穗掛滿了禾苗,穀粒顆顆飽滿,這真是養家餬口的好東西呀!幸得上天關懷,賜得良種,秬子秠子都有,紅米白米也都全。
  • 「中國科學報」花開有時的基因奧秘
    植物開花時間各不相同,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授李培金課題組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花期自然變異的調控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