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任何運動的必修課——呼吸與閉氣訓練

2021-01-22 陪你跑



身而為人,呼吸是件最自然且下意識就能進行的事,但人為什麼要接受呼吸訓練?2004年自由潛水世界錦標賽冠軍,擁有「海豚人」稱號的閉氣訓練教練邁克·馬裡奇(Mike Maric)在《神奇的慢呼吸》一書中,揭示了呼吸如何影響身心,進一步教導訓練呼吸的方法。




在訓練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呼吸對身心帶來的實質好處,無論任何項目的運動員或一般人,都能達到同樣效果。



呼吸肌肉的訓練主要是集中在吸氣肌肉群上,英文稱為「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同時還伴隨著增進不同器官功能的效果。它除了與運動有關、可以提升競賽表現外,在生理上還能增強耗氧的動力,減少乳酸在血液中的堆積,緩解橫膈膜疲憊和心血管的反應。


最近還有人主張,訓練吸氣肌肉可以減少其運作時的能量支出,包括呼吸所需的熱量,因為從溫和的運動進入到激烈的運動,氧氣的消耗量會從3%變成15%。

 


所有類型的運動都受到吸氣肌群的影響:在需要力氣的運動中,某些肌肉(例如橫膈膜肌)在進行最激烈的時候,對於各階段的能量轉換都有助益;在耐力競賽和比賽時間較長的運動中,能夠提高效率,減少氧氣消耗,讓運動選手擁有最大能量。

 

某些研究把注意力放在運動員身上,試圖了解如何調製出一種有效的劑量/反應,能夠減少呼吸所需的能量支出,好讓參與特定運動的肌肉群增加可用的能量。有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做吸氣肌肉訓練持續6周,就可以減少使用在呼吸動作上的氧氣量(最多可達4%),讓各種與身體運動緊密相關的肌肉群在用力時,有更多的氧氣可用。為了這個研究,研究員還在單車比賽最激烈的時候,針對選手的呼吸頻率做模擬。  



強化具有呼吸功能的肌肉,能夠讓我們在比賽期間正常地奮力向前,延後感覺到疲憊的時間。


其它的科學證據也指出,呼吸肌肉的疲乏和競賽成績降低之間有非常直接的關係。過往,大家都以為個人耐力表現是因為心臟循環和運動肌肉的關係,無關於呼吸,甚至還認為呼吸器官不會影響運動表現,只要心臟夠強,運動肌肉所需的氧氣就「儲量充足」。但事實卻證明,強化具有呼吸功能的肌肉,能夠讓我們在比賽期間正常地奮力向前,延後感覺到疲憊的時間。

 

科學研究也證實,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不管是哪一位選手,呼吸訓練都是有效的。這些訓練有的是以自然的方式進行,有的會針對目標特別擬定練習計劃。但所有的研究都認同,呼吸訓練必須與日常生活結合,有時候甚至一天做兩次,或是以短而密集的計劃,持續6-12周。這是運動員適應生理習慣所需的時間,不過建議努力持續到18周,變成習慣並從中獲得好處。





簡而言之,呼吸在今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反應在生理、身體、心理等三個方面:


‧ 增進通氣量和氣體的交換

‧ 提升細胞和心肺的呼吸功能

‧ 提升氧氣的代謝功能

‧ 擷取能量轉換過程的好處

‧ 增加肺臟通氣/灌注之間的關係

‧ 有利於乳酸和二氧化碳的消除


‧ 讓選手在比賽時把呼吸控制得更好

‧ 增進肺活量

‧ 有效利用肺部的容量

‧ 讓肺部組織(肺泡和支氣管)、肋間肌、胸腔、橫膈膜獲得最大的彈性

‧ 增加對呼吸附屬肌肉的自主意識

‧ 減少幹擾性的痙攣

‧ 改善姿勢


‧ 提升專注力、思考能力

‧ 有效放鬆

‧ 在比賽期間(競賽之前和進行中)掌控壓力

‧ 管理情緒及負面生理狀態

 

如果一名專業運動員知道如何正確呼吸,就能夠:

‧ 提升放鬆狀態

‧ 減緩心跳頻率

‧ 減少氧氣消耗

‧ 讓呼吸節奏更規律

‧ 提升訓練效果

‧ 控制賽前緊張

‧ 避免焦慮和恐慌

‧ 利於乳酸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就能產生和運動員同樣的效果。





假如一名專業運動員,他的某些部位肌肉已經接受特別的訓練準備,無法再增加運動表現。這時,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減少肌肉的質量,因為大塊的肌肉不僅重,還會消耗較多的氧氣。對某些運動來說,大肌肉反而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而減少肌肉重量,並通過強化呼吸來增加攜氧能力,卻不會降低整體能力,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瑞典有一項針對專業遊泳選手所做的實驗證明,特別的呼吸訓練可以增加肺部功能。因為當肺部擁有最大的容量,就代表每次呼吸能夠導入更多氧氣,並增進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浮力,讓遊泳選手更靠近水面,減少水的阻力。

 

別忘了,有效率的呼吸對於血液循環、成分、酸度,都有極大的影響。閉氣和接觸水會引起「潛水反應」,其結果就是脾臟收縮,把儲存的紅血球釋放於組織循環中,如此就會增加血液的含氧量。練習閉氣和在肺部半空的狀態下屏住氣息,其效果也會更激烈更快速。



閉氣訓練對於血液造成的中長期效果,就是會刺激腎臟,促進紅血球生長元素荷爾蒙的自然分泌。只是,這一切必須在嚴密的監控下,並搭配正確飲食,必要時兩者還需要加以整合。


 

另一項來自於超級換氣的資料,也非常有趣,依據呼吸的能量與頻率,可以排除血液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讓血液偏向鹼性,創造一種相對高氧的狀態。有些專家證實,肌肉處於適度的壓力之下,若能在有鹼性的環境,會讓它們的性能更好。


還有一項不可忽略的元素就是肌紅蛋白,那是存在肌肉中、和氧氣、血紅蛋白相關的蛋白質。有個假設認為,肌肉中的含氧量降低時,若時間拉長的話,可能會影響肌紅蛋白的總體數量。這時可以利用潛入冷水,在肺部清空的狀態下刺激潛水反應來強化肌紅蛋白。



做完呼吸暖身操後,建議做超級換氣訓練,這需要搭配快速的主動吐氣和被動吸氣。這個技巧可以用在各種情況,甚至是非運動方面。必須說,一定要每天都做。它是由5個呼吸動作組成,4個短呼吸加一個長呼吸,之後重複4次,連成20次的呼吸。


步驟1  吸氣,把空氣往肺部送。

步驟2  緩慢地拉長時間,把空氣吐出去。

步驟3  重複1與2(即吸氣和吐氣動作)4次,中間不間隔,掌握自己的節奏感。

步驟4  一次長吸氣與長吐氣,然後重複步驟3與4四次。



屏住氣息非常重要,它的效果之一就是快速降低心率。這在很多運動中是個非常棒的優點,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賽前的能量支出,立刻進入一種冷靜且專注的狀態。試想,在比賽、面談、考試、會議前的時間有多重要,這時最需要的就是思緒清晰、條理分明,以及受到控制的心跳。

 

訓練潛水反應,還可以調整大腦的指針,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經很高。有個針對一群鐵人三項選手所做的實驗顯示,進行3周的閉氣訓練,就可以大大提高對二氧化碳的容忍程度。對於所有的運動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為只要依照這種訓練,每位選手都可以讓自己的運動表現更上一層樓。


 

因此,學習呼吸只會帶來好處,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寬廣的範圍。通過呼吸的技巧,學會管理每日生活、壓力、追求優良表現……變得像直覺般容易。



參考書籍:


《神奇的慢呼吸》,三採文化出版,邁克‧馬裡奇著。




點按下圖

讓你跑得更科學更高效!

相關焦點

  • 任何運動員的必備課題: 呼吸與閉氣訓練的好處
    》一書中,揭示了呼吸如何影響身心,進一步教導訓練呼吸的方法;在訓練之前,我們先了解呼吸對身心帶來的實質好處,且無論任何項目的運動選手或一般人,都能達到同樣效果。  呼吸與閉氣的好處:任何運動員與一般人的必備課題(圖為作者Mike Maric) 《神奇的慢呼吸》  為何呼吸訓練對身體有益?
  • 任何運動員的必備課題:呼吸與閉氣訓練的好處
    身而為人,呼吸是件最自然且下意識就能進行的事,但人為什麼要接受呼吸訓練﹖擁有「海豚人」稱號,2004年自由潛水世界錦標賽冠軍、閉氣訓練教練邁克.馬裡奇(Mike Maric)在《神奇的慢呼吸》一書中,揭示了呼吸如何影響身心,進一步教導訓練呼吸的方法
  • 閉氣潛水比賽或訓練為什麼會淹死人?
    有專業教練指導的閉氣訓練也會淹死人事實上,不僅是這種潛入水中進行閉氣比賽會淹死人,連閉氣潛水訓練,甚至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教練在場指導和監護情況下也同樣會淹死人。比如,2012年8月上海一位名叫「初初」的6歲半的兒童在上海遊泳館參加遊泳培訓時溺水身亡。
  • 如何閉氣超過3分鐘?
    我練習呼吸方法。我練習放鬆。 雖然我的最佳閉氣成績是上次在海澱的訓練池有一點感覺,然後達到了5分鐘,和「中華憋心」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啊。今晚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過練習掌握一種新的呼吸方法,讓自己的靜態閉氣突破可憐的一分鐘,達到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甚至更久! 第一步,知道閉氣的原理。
  • 大重量訓練時該如何呼吸?呼吸用的好,效果翻一倍!
    ,在氣體進出的同時,除了可協助身體酸鹼平衡的穩定外,還可讓因為劇烈運動所產生的體熱,透過呼吸過程排出體外進行降溫。 呼吸簡單來說分為:淺層的胸式呼吸與深層的腹式呼吸這兩種。當你在吸氣時胸腔往上往外擴張,讓大量氣體進入肺臟上半部,這就是屬於胸式呼吸,通常都是運動完身體需要大量氧氣,進入時所產生的呼吸方式。
  • 前世界冠軍的靜態閉氣訓練方法
    今年年初,Vincent來到Freedive HQ進行長期訓練,大家都對這個閉氣時間接近9分鐘的法國小哥充滿好奇。終於在昨天,Freedive HQ的日常研討會邀請了Vincent來給店內的所有成員分享自己的訓練思路和訓練方法。本文由駐店中文教練周小恆(Joe)進行整理,希望能對各位自由潛愛好者同學有所幫助。
  • 運動中如何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
    先學會呼吸,再開始運動呼吸對健身鍛鍊起到的影響很大,無論你是做有氧運動,還是無氧訓練,當你養成了正確的呼吸習慣,對你的健身效果
  • 健身這麼久,力量訓練的呼吸方式你掌握了嗎?
    呼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在自然不過的事,在運動中更扮演著關鍵角色。  無論是跑步、騎車,還是重量訓練,若配合著呼吸節奏,便可有效延遲疲勞。  運動時,你會發現周遭經常充斥著各種類喘息聲,特別是在重量訓練區,還會不時傳出慘烈的吼叫,其實這種呼吸方式除了換氣用之外,還能協助你施力。  因此我們在訓練過程中要儘量將呼吸與用力的時機做有效配合,讓整體力量更強、更順暢!
  • 談人體有氧運動與呼吸吐納術的研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有氧運動:簡單地講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常規的運動如:慢跑、遊泳、健身操、瑜伽、徒步,以及一些強度不太大的器械鍛鍊,整個過程中能悠然順暢的呼吸,通過代謝掉人體內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來產生供給能量,當然,氧氣的來源為呼吸。
  • 最具危險性的教學:閉氣練習
    遊泳時如果想閉氣時間更長,只能在泳池勤加練習。開始本期教程之前,警告:此課程非常危險(一定要有人陪同的情況下練習)。淺水暈厥的發生往往沒有任何徵兆。而且因為缺氧和意識模糊,溺水者會有欣快感而繼續屏住呼吸。不要輕視淺水暈厥,請查看公眾號視頻下方有關淺水暈厥的詳細說明的連結。以下幾條建議來防止淺水暈厥:1.絕對不要過度換氣。2.絕對不要無視渴望呼吸的感覺。3.不要一個人遊泳。
  • 呼吸功能鍛鍊 —肺結核患者的必修課
    呼吸功能鍛鍊 —肺結核患者的必修課 2020-09-0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種方法教你在運動健身中如何正確調整呼吸
    腿舉 A.肌肉收縮時瞬間閉氣並快呼氣,肌肉伸展時慢吸氣。一般在負荷較重、仰臥位做動作或必須固定肩帶和胸腹部時採用這種呼吸方式。比如,做「頸後寬推」、「仰臥推舉」、「腿舉」等動作時採用。雙槓臂屈伸 A.幾次動作一次呼吸。連續做幾次動作後暫停,做一次呼吸,再連續做幾次動作後再做一次呼吸。此方式在一次訓練的開始階段,重量輕、速度快、精力充沛時,或做準備活動時常採用。
  • 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
    文/夜月星明人盡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小編是個喜歡體育的人,平時沒事也喜歡運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潛水方面的知識吧!潛水的種類因使用的潛水器的不同可將潛水分為:硬式潛水、軟式潛水、半閉鎖迴路送氣式、應需送氣式、自給氣式。工因潛水方式的不同可將潛水分為:非飽和潛水、飽和潛水。
  • 普拉提的五種呼吸法你知道嗎?
    無論是以太極瑜伽為代表的東方健身術,還是以普拉提為代表的西方健身術,呼吸的方法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就拿普拉提運動來說,除了常用的橫向呼吸法,還有包括橫膈膜呼吸、鼻式呼吸、單側肋間呼吸、後背式呼吸。不同的呼吸方法在運動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功效,而實際中多數情況是幾種呼吸方式共同的存在,共同的協作只是某種呼吸方式佔據主導罷了。通常認為呼吸與運動關係為在呼氣時更有利於核心內向收縮,並有助於維持身體軀幹的穩定;而在吸氣時更有利於軀幹的舒展,以及雙臂的外展和水平外展,有利於形成脊柱和四肢的延伸感。
  • 普拉提的五種呼吸法你可知道?
    無論是以太極瑜伽為代表的東方健身術,還是以普拉提為代表的西方健身術,呼吸的方法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就拿普拉提運動來說,除了常用的橫向呼吸法,還有包括橫膈膜呼吸、鼻式呼吸、單側肋間呼吸、後背式呼吸。不同的呼吸方法在運動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功效,而實際中多數情況是幾種呼吸方式共同的存在,共同的協作只是某種呼吸方式佔據主導罷了。
  • 普拉提的五種呼吸技巧
    呼吸技巧可以用於協助動作、增加練習的靈活性、提高肺活量和集中思維。普拉提運動中我們所可以運用到的呼吸方法其實有很多種,除了常用的橫向呼吸法,其他還有包括橫膈膜呼吸、鼻式呼吸、單側肋間呼吸、後背式呼吸等。不同的呼吸技巧在運動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功效。
  • 新冠肺炎康復後,如何進行呼吸訓練?康復專家來教您
    為此,記者特別邀請到長江航運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二病區醫護人員張潔錄製訓練視頻,指導新冠肺炎的康復患者在出院後隔離觀察的14天內,如何做呼吸訓練操幫助肺功能恢復。Part1 放鬆呼吸訓練坐下,身體前傾,雙臂支撐在大腿的上方,平靜放鬆呼吸,保持30秒。
  • 拳擊必修課——沙袋訓練
    拳擊運動是兩個人通過拳頭進行的競技對抗項目,一般在訓練時也是有靶師和陪練輔助的,但因為有時候一些訓練者找不到隨身的伴侶,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沙袋就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 一運動就頭暈想吐?忽視努責現象嚴重恐中風!
    精神滿滿地去健身房,卻在運動後突然頭暈、耳鳴還想吐,這可能是發生了「努責現象」,別以為只是嘔吐這麼簡單,不加以改善,引發中風的機率會提高喔!小編有一個會員在上訓練課時就出現了努責現象,可能是因為緊張,忘了呼吸節奏,中途喊停跑到洗手間嘔吐,嚇壞教練XD。
  • 健康益智、運動發展、升學指標,遊泳是孩子的必修課
    很多家長都把嬰幼兒遊泳列為了必修課,根據調查顯示86%以上的家長都會帶孩子遊泳,而且很多都是從出生就開始遊泳,這其中不僅僅是孩子喜愛這麼簡單,更是因為嬰幼兒遊泳對健康益智、運動發展有幫助,甚至還影響著孩子的升學,一起來聽聽嬰遊網的解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