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奔小康,鄉村振興有力量。走在小康路上的每一個她,都在用奮鬥成就美好生活。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即日起推出「小康路上的她」欄目,講述那些鮮活生動的她故事。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是對藍靛靛染工藝的生動描繪。藍靛靛染已經流傳千年,是侗族的傳統手工藝技術,2012年被貴州省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草本植物「藍靛草」為原料,用藍靛作染料,用土鹼、燒酒、石灰、牛皮膠作輔料,經過手工操作,用水泡出藍靛汁製作藍靛,以之染布,把布染成月白、月藍、藍、深藍、淺灰、深灰、青等色。
陸勇妹在晾曬靛染布匹
侗族靛染非遺傳承人陸勇妹,6歲便開始和母親學紡紗、種藍草,在爺爺的靛染坊學習侗族亮布的靛染製作工藝。初中畢業時,便能熟練掌握侗族紡紗、織布、靛染、錦繡、香包等手工藝。2014年,還在廈格村幼兒園當老師的她,發現村子裡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讓他們的父母在家門口就能就業,2015年,抱著對藍靛靛染的熱愛,陸勇妹和同村的婦女們開辦了「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註冊成立了侗品源旅遊商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
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商品展銷廳
為了打開產品銷路,陸勇妹在傳承的同時,不忘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在繡法上,她結合苗族、侗族的繡法,讓各民族的精粹呈現在產品中。創新改良後的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手工靛染圍巾、手工土布、布藝小商品、香包車枕、床上用品、茶席等靛染布藝產品逐漸打開了市場,銷往上海、廣東、杭州、深圳等地。2019年,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產值達490餘萬元。
刺繡豆染抱枕
刺繡手工包
刺繡圍巾
豆染領帶
豆染旗袍
豆染小領帶
手工刺繡茶席
香包
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成立以來,先後註冊了「侗品源」「男耕女織」「嘎老」3個商標,並取得了1項發明專利、7項外觀專利,榮獲貴州省「千村計劃」試點縣實施企業、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國家藝術基金「貴州少數民族刺繡及衍生品設計人才培養」項目教學實驗基地、民族文化傳習所等80多個榮譽和獎項。
侗品源靛染文化體驗館
為了讓遊客更好體驗靛染技藝,陸勇妹還成立了侗品源靛染文化體驗館,免費為來肇興旅遊的遊客宣傳推廣靛染傳統技藝,同時培養本地青年傳承傳統靛染技藝。2014-2019年接待文化考察的專家、學者、大專院校師生等6000多人次,接待旅行體驗團超過200個、12萬餘人次。免費開展手工技藝培訓30多期、1500餘人次,為600多戶貧困人口帶來了增收的技能,有效助力了脫貧攻堅。
接下來,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將繼續加大對非遺文創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力度,創造出與時俱進的文化體驗產品並不斷增加新的民族體驗項目。同時,將進一步加強線上銷售,通過微信、網上直播、網店等方式進行帶貨,增加經濟收入,宣傳靛染非遺文化。
藍草
浸泡
撈出藍草
攪拌
沉澱靛泥
染布
清洗
晾曬
錘布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