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2020-12-27 北方網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文旅部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

第二,培養非遺扶貧的帶頭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文旅部在工作當中,將培育非遺扶貧帶頭人作為工作的重點,加大培訓,明確任務,持續推進,大力宣傳,以點帶面,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湧現出了一批帶貧成效明顯的非遺扶貧帶頭人,呈現出「培訓一個、帶動一片」的良好局面。

第三,拓展非遺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通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關鍵節點。文旅部積極調動企業、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協同發力,幫助貧困地區銷售非遺的扶貧產品,帶動脫貧攻堅和就業增收。

王晨陽介紹,文旅部在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等重要展會上設立非遺扶貧專區,支持各地利用傳統節日、節慶活動在A級景區、歷史文化街區等開展線下銷售活動,支持各大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多措並舉幫助非遺工坊和相關企業拓展銷售渠道,讓非遺扶貧產品銷得出去,讓貧困人民群眾切實從非遺扶貧中獲益。據統計,非遺購物節當天,各大平臺非遺產品下單數超過300萬筆,銷售非遺產品超過800萬件,成交金額近4億元。

第四,加強宣傳推廣,不斷提升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文旅部通過開展非遺扶貧的主題傳播活動,支持「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的評選、宣傳,舉辦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論壇等活動,對各地非遺扶貧的先進典型進行各種宣傳和深度報導,用事實和數字說話,用群眾的切身感受說話,體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注非遺扶貧的良好氛圍。這些宣傳活動對於深入挖掘非遺扶貧優秀實踐案例、宣傳推廣非遺扶貧工作的典型經驗、激發貧困地區的群眾的文化自信、廣泛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扶貧工作中來,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王晨陽還稱,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將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文旅部: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數量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10月15日表示,我國已有40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總數位居世界第一。當天,文化和旅遊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鍾建波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國務院已公布四批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遊部命名了五批306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支持對1365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系統性記錄。
  • 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在...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線下三大主題展,線上雲展會,將有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雲賞非遺」展播、「非遺好物」雲銷售等精彩內容。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文旅扶貧盤活鄉村文旅資源——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鄉村特色民宿、農家樂興起,一批曾經不為人知的鄉村成了「明星村」「網紅村」,鄉村旅遊業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表示,我國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多,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
    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七秀坊」,2020年7月份開設網絡店鋪,到9月份僅2個月時間,網店銷售額達到1380萬元。目前,該工坊已累計培訓繡娘800餘名,帶動500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2人。  「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中,我們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 國新辦舉辦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扶智、扶志與扶貧...
    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的富集區,據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介紹,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兩節期間安全、平穩、有序推進文化和旅遊各項工作
    同時,加強與馬來西亞文化部門的合作,建立「送王船」聯合保護協作機制,將各項保護措施落實到位,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條紐帶,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今年,在受疫情影響的特殊背景下,文化和旅遊部積極推動與非遺相關的產業復工復產,重點實施了全面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組織開展非遺產品銷售活動兩方面工作。
  • 西藏自治區創造性地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遺產日期間,舉辦的『西藏文化遺產主題圖片展』,吸引了3000餘人次參觀,讓觀眾零距離感受、感悟我區獨特文化遺產的魅力。」   不僅如此,我區還組織西藏優敏芭古藏香等14家工坊、企業、合作社的18家店鋪參加全國「非遺購物節」活動。
  • 2020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開幕 聚焦非遺扶貧
    據介紹,本屆博覽會主題是「協同創新、快樂前行」,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支持項目,也是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傳統工藝工作站」支持項目,聚焦「非遺美育」「非遺扶貧」「城市手工」方面的社會成果展示。本屆博覽會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創意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  亮點一,聚焦非遺美育。
  • 非遺鮮聞丨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讓學員們自信滿滿(兩條)
    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讓學員們自信滿滿12月9日,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進入第二天,學員們個個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據了解,今天上午的培訓中,蘭州文理學院教授劉忠為學員做了題為《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的講座,他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各個層面為學員們論述了非遺的重要性,如何認識非遺,如何樹立文化自信等;下午的培訓中,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副處長劉衛華為學員們做了題為《文旅融合 非遺先行——做一名合格的非遺傳承人》的講座,在講授中,他用各種鮮活的事例為學員們詳細講解非遺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重要性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篇」衡陽常寧:傳承「非遺」技藝 書寫文化...
    湖南省常寧市西嶺鎮平安小學傳統文化活動《二十四節氣鼓》(央廣網記者 堯遙 攝)這是常寧市構建穩定健康的「非遺+扶貧」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脫貧攻堅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常寧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非遺文化價值,將傳統非遺的發展與廣闊市場密切對接,設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基地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精準脫貧。
  • 小康路上的她|貴州黎平這家非遺就業扶貧工坊,帶動1000多名婦女...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讓他們的父母在家門口就能就業,2015年,抱著對藍靛靛染的熱愛,陸勇妹和同村的婦女們開辦了「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註冊成立了侗品源旅遊商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侗品源非遺扶貧工坊商品展銷廳為了打開產品銷路,陸勇妹在傳承的同時,不忘產品的研發與創新。
  • 王晨陽:建工坊、做電商,把非遺送到老百姓手上
    近年來,「非遺 扶貧」成為文化扶貧的一大亮點,不僅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生力量,讓貧困人口藉助文化的力量脫貧致富,也讓消費者通過購買加入到傳承非遺、助力扶貧的隊伍中來。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今年倡議和推動的線上非遺購物節更是「非遺 扶貧」的生動案例。正如文旅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所說,「這是在網上打一場網絡脫貧攻堅戰」。
  • 守護非遺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身份認同。」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在致辭中表示,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傳播,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民族團結,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阿拉善盟3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推薦名單
    阿盟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傳承人格日勒給遊客講解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製作過程。記者從阿拉善盟文旅廣電局了解到,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阿盟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蒙古族民歌(和碩特民歌)、蒙古族薩吾爾登3個項目入選,其中蒙古族唐卡為新入選項目,另外兩個為入圍擴展項目,這標誌著我盟國家級非遺項目由過去的6項增至9項。
  • 濮陽非遺文化知多少?非遺「探秘」,安排!
    濮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近年來,濮陽非遺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8項、省級非遺項目43項、市級非遺項目258項、縣區級非遺項目711項,非遺之美正日漸滋養著濮陽百姓的生活。非遺的保護在於讓非遺走進我們的生活,讓非遺在日常生活中綻放光彩。
  • 非遺頭條|發現你身邊的非遺No.188
    22020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展示展銷活動在京舉行為全面推進廣西非遺精準扶貧和促進就業增收,助力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相關企業拓展市場,2020年12月12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聯合主辦的「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展銷活動在北京廣西大廈舉辦。
  • 後扶貧時代」的詩和遠方——文化和旅遊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赴...
    這方純淨之地也是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地區。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阿爾山考察時指出,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近年來,在文旅扶貧的助力下,阿爾山走出自己的致富路,於2019年4月正式退出當地貧困縣(旗)序列。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