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人不能慣,越慣越混蛋
人的本性是自私和貪心的,你對他太好,他會當成理所當然,你對他縱容,他會更加肆無忌憚。因而,對於不懂感恩的人,別幫,對於不知好歹的人,遠離。過分善良,別人就會得寸進尺,太過懂事,自己就會受盡委屈。人生苦短,最多七分對人好,最少三分愛自己。
2、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
不經歷磨難的人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沒有遭受別人嫉妒的人多半是庸才。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人生總要遭受困境磨難,能堅持挺過來的才算的上是英雄好漢。才華橫溢必定遭人嫉妒,倘若無人嫉妒只能說明他是個庸才。
3、柔軟天下去得,剛強寸步難行
做人,要懂得外圓內方,而不要稜角分明,要敢於彎腰低頭,而不要硬碰死扛,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為人處事不要過於死板,該認慫時認慫,該認輸時認輸,該後退時後退,這不是沒有骨氣,而是一種「退讓」和「取捨」的智慧。
4、沒有對與錯,只有強與弱
成年人的世界,很少有是非對錯,都是講強弱利弊。你強大了,即便放屁都有道理,你太弱小,再有道理都是放屁。你讓人有利可圖,錯了也可以說是對,你讓人無利可圖,再對也被認為是錯。
5、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置身事外,誰都可以心平氣和;身處其中,誰還可以淡定從容。所謂「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每個人都有別人不曾有的經歷,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這個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刀子插在誰的身上,誰才會感覺到痛。所以請不要用自己狹隘的認知去評論任何人,因為你不在其中,沒有資格。
6、內心咬牙切齒,外表若無其事
人的高度,不是看清了多少事,而是看輕了多少事。心的寬度,不是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包容了多少人。一個人的成熟,並不表現在獲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對那些厭惡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牴觸,只是淡然一笑對之。當內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這就叫氣度。
7、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你感覺不如意的時候,就去逛一逛菜市場,當見到年邁的老人,嚴寒酷暑,一堆小菜,一堆水果,只為掙那幾塊幾十塊錢的家用時,你所有的矯情和懶惰都會掉在地上碎成渣。你感覺壓力山大的時候,就去看一看星辰河海、太陽系、銀河系、大宇宙,當你發現地球在宇宙中不過是一粒沙子的時候,你所有的焦慮和痛苦都會瞬間得到緩解和釋然。
8、經歷世事滄桑,只求餘生淡然
沒錢人追求富貴,有錢人追求素淡。沒事業拼命奮鬥,有事業總想退出。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同,但歷經滄桑後你會發現,真正美好的人生,無非就是一家三口,父母雙全,工作不累,賺錢不少,生活安穩,歲月靜好。
9、生命無常,人生有償
生命無常,須臾間戛然而止;生命有償,過往中喜憂得失。有人說生命在於靜止,有人說生命在於折騰……其實,懶散有懶散的安逸,折騰有折騰的樂趣。重要的是,你有享受過程的智慧,又有承擔後果的能力,你能享受最好的,也能忍受最差的。
讀增廣賢文,長人生智慧。以上是我今天讀《增廣賢文》的一些感悟,民間流傳一句俗語叫:讀了幼學走天下,讀了增廣會說話。其中,幼學就是《幼學瓊林》,增廣就是《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中匯集民間古訓、人生哲學、處世之道,是一部融入了古人智慧的聖賢書,也是歷代民眾,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為人處世、事上謀下、識人辨人的謀略全書,若把它作為人生的指路明燈,就能少走許多彎路和錯路。
書中既有孟子主張的性善論,也有荀子主張的性e論,讀了這本書,你更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不完美,更能體會到人性的醜陋缺憾、貪婪自私、薄情寡性、唯利是圖……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要教我們做個壞人嗎,其實不是。它不是要教你做個壞人,而是告訴你如何理性應對壞人。要對付壞人,必須先了解壞人,要對付邪惡,必須先了解邪惡。
有位網友讀完書留言,說的非常好:沒有狼,羊就會退化,沒有壞人,好人就無從說起。好人壞人不是絕對的,全看他所處在的環境和立場。
讀讀人性讀物,未嘗不是好事。我建議大家讀讀《增廣賢文》,說心裡話,有時你感覺機會不多,實際是智慧不夠。
《增廣賢文》可以說是一部融入了先賢智慧的好書,說透了人心,看透了人性,吃透了人情,不論是混職場,還是走仕途,亦或是戰商場,都應該讀讀這部人生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