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勸的不是寬恕別人,而是放過自己

2020-12-26 讀書話生活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一些評論《神話》中高要和易小川穿越到秦朝後迥然不同的人生經歷的文章中。兩人本是現代人,相互有些矛盾,卻在一次追逐中意外打開寶盒,一起通過時空隧道穿越到了秦朝。身在異國他鄉,兩人瞬間關係顯得特別親密,成了好兄弟,易小川有些文化知識,又懂功夫,長得也俊俏,俠骨丹心,走到哪都受男女老少的青睞;高要則要憨厚些,只會做菜,他的夢想除了返回現代,剩下的就是在秦朝做一名天下聞名的大廚。

然而,一切在遇到劉邦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了解歷史的易小川知道劉邦是未來的漢高祖,於是多有尊敬,帶著高要與劉邦見面,而此時的劉邦還只是個小小的亭長,頗有心機。恰巧這段時間發生徭役逃跑的事件,作為負責人,劉邦和一幹徭役都逃脫不了干係,於是計上心頭,將目光盯在了易小川和高要二人身上。在劉邦的策劃下,他們二人被迷暈,準備作為充當徭役的人選,一人送往長城,一人送往宮裡。原本他計劃將易小川送往皇宮,高要送往長城服徭役,卻又猶豫了。他怕易小川進宮後靠著聰明才智飛黃騰達,而笨笨的高要則難有作為,於是將兩人進行了調換,也正是這一換,徹底改變了高要這個人的內心和一生。

進宮之後的高要不僅慘遭閹割,而且受盡太監的欺侮,每天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痛不欲生。在他的心中,原本自己只是個沒什麼大志向的廚師,只想和妹妹好好生活,卻意外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大秦;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決心靠著現代的廚藝在秦朝揚名立萬,做天下第一廚,卻遭奸人陷害,進到這個地獄般的深宮,他到底招誰惹誰了?

高要

遍體鱗傷、獨守黑暗的他想了許久,終於想明白了,今日所受的一切苦,都是因為自己沒權沒勢,才會被人陷害欺負,也是在想通的這一刻,他的內心徹底改變了,他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那愚笨的腦子也似乎開了竅,原本只會做菜的他,靠著能說會道和精湛的廚藝徵服了公子胡亥、麗妃和秦皇的胃,仕途也由此平步青雲,直升大內總管。一切都在朝著他的預期前進,而復仇的計劃也同時開始了,他要剷除所有欺負過他的人。

而好兄弟易小川呢?靠著主角光環依舊順風順水,俠義不改,瀟灑依舊,只是變得多情。巧合的是,他們在皇宮中相遇,儘管經歷許多曲折,物是人非,但彼此的感情依舊在,高要依然把易小川當兄弟,得了權勢依然不望與他平分。易小川在得知高要的遭遇後很是震驚,然而他做的最多的不是幫助他復仇,而是阻攔並勸說高要不要報仇,放下過去。兩人由此產生了矛盾。

兩人矛盾的激化和感情的分裂是在一次意外後,高要得知歷史上的趙高權傾朝野,於是費盡心思去尋找趙高,希望能攀上這棵高枝,卻不曾想自己被秦皇改名後成了歷史上的那個趙高。擺酒慶祝之餘兩人發生了爭吵,易小川秉持正義之心,怒斥高要利慾薰心,將來要禍國殃民,而高要則反過來斥責易小川假清高、不夠兄弟。尤為記得爭吵過程中震撼人心的一幕:高要順著臺階一步步往上,情緒激動,嘴裡歇斯底裡地嘶吼道:

我就是要一步 一步 一步 一步 一步 一步地追到最高,我要做趙高!我不要再讓別人欺負我了,我要做趙高,我要做一個最高的趙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

《神話》高要

後來的高要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已經不再限於報復仇人,而是剷除一切對自己的權利仕途有威脅的人;而易小川由朋友變為敵人,一直在阻撓和對抗高要的前進之路,兩人相恨相殺千年之久。到這裡,有些人為易小川的正氣所折服,為高要的狠毒而膽寒。然而,更多的讀者卻對高要充滿了同情,而對易小川充滿了鄙夷,尤其對他在面對朋友高要遭遇不幸的時候沒有及時寬慰和幫助他,反而一直在勸他放下,要他以天下的安寧為重並對他進行強烈的斥責的行為進行強烈批判,並總結出文首的那句: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細細想來,他們的理由無非有以下幾點:

第一、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相信沒有人願意放著光明大道不走,而去闖那條充滿荊棘和泥濘的小路。高要的狠毒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原本是個膽小怕事、胸無大志的人,沒有絲毫要荼毒世人的想法。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完全是他人和環境的推動、導向。先是被劉邦陷害,幹著重活卻沒飯吃,還要遭到毒打;而後被送進大內,一刀之下失去了男人的尊嚴;接著進到御膳房,做著最髒最累的活不說,還要遭受其他太監的毒打,連自己唯一收藏的廚具也被打的稀巴爛,還得在總管面前卑躬屈膝,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這已經不是一個「可憐」能形容的了。

高要

相同的還有《原生之罪》中的吳文萱,一個孤女,從小被收養,卻總是家裡那個唯一的多餘的人。不僅遭到嫌棄挑剔,還屢屢被養父侵犯,忍受了多年終於伺機復仇。她的罪惡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被逼出來的,是值得令人同情的,也因為這份同情,知情的鄰居沒有人願意揭開發她,甚至為她隱瞞。

第二、尋求不到外界正當途徑的幫助,自己替自己申張正義合情合理。

身在權勢大於天的秦朝,作為底層的普通人的高要,在面對權勢的任意擺弄的時候,是沒有絲毫反抗之力的,親眼看著自己被淨身,整日遭受毒打,一切的苦一切的血淚,都只能往嘴裡咽。宮裡無親無故的他,無法尋求任何人的幫助,也不會有人來管他的死活,他能靠的,只有自己的忍耐和有朝一日的出人頭地,即使犧牲所有也在所不惜。

芸芸大眾,像他這樣有冤難申的普通人太多了,比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原本是個充滿正義、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被冤枉入獄後受盡折磨,後來機緣巧合得知有證人能證明自己無罪,並興奮地找典獄長請求重審自己的案件,換來的卻是無情的拒絕和證人的被謀殺。絕望的他,放棄了所謂的正義和遵紀守法,混跡於黑與白的邊緣,並成功越獄。即使在我們看來,犯人越獄是件不可饒恕的事,但結合安迪的遭遇來看,他的越獄反而讓人覺得應當。

第三、做真實的自己,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所應當。

相比清高的易小川,高要更讓人覺得親切,因為他顯得更真實。他的身上,有著與許多普通人相似的優缺點和無奈,有著真實的喜怒哀樂,既有對易小川的真情,也有在權貴前的虛假,既有對妹妹小月的溫柔,也有對仇人和對手的狠辣。他後來的夢想就是我們常人所想的:追求權力和富貴,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裡的人。

高要和妹妹小月

而易小川呢?很多人覺得他虛偽。他自命心善,曾堅持不殺一人,後來死在他劍下的性命不在少數;他自覺清高,始終不向勢力和權貴低頭,卻不曾想他能清高的機會,都是上天多次眷顧他的,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好運;他要求兄弟要有俠義之心,應當心繫天下,卻忘了兄弟落難的時候,自身難保,又何談天下?

還有一點,那就是高要就算負盡了天下人,但偏偏沒負易小川;而易小川沒負天下人,卻偏偏負了自己的好友。

綜合種種原因,或許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理解並喜歡高要而討厭易小川的原因了吧。

但是,在我看來,易小川的錯,只是錯在沒有站在朋友的立場上考慮,在用俠氣正義之心教化朋友的時候只考慮到個人會不會危害天下,會不會改變歷史,而沒有考慮天下對待朋友本身是否公平正義,僅此而已。如果是我,我也會勸說和阻攔他,但我不會勸他不要報仇,而是勸他及時抑制住惡念的泛濫,不要將仇恨擴大為罪惡。可以不寬恕別人,但請放過自己。

一勸:不要觸犯律法,律法不會容忍邪惡的滋生蔓延。

面對不公平,我認為應先堅持一句話: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忍完之後,我堅信下一句話: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尤其是面對邪惡、黑暗的時候,當無法尋求外界的幫助而又肯定不能坐以待斃的時候,應當及時出手,自求生路。但是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尋找有效合理的解決辦法,儘量不觸碰法律的底線,除非實在無其他路可找。所以對於高要經歷慘痛之後的復仇,站在秦朝那個時代的角度來看,應該是無可厚非,高要的復仇本身沒有錯,誰也無法在經歷過極度痛苦之後還能像局外人那樣雲淡風輕,只是手段過重,別人對他只是欺負,他卻要別人的命。

並且,後面的他越走越錯,他錯在不該將復仇之心擴大為扭曲和罪惡。他曾經的經歷令人同情,他的復仇情有可原,但他將自己的仇恨無限蔓延到所有人身上,原本的復仇畸變成了剷除一切礙事的人。這已經越過了律法的底線。

高要

任何一個社會時代要想穩定,所實行的律法必然要保障絕大多人的利益,遵守千百年來普遍信奉的觀念,比如仁義、孝道等,還有天下安定最根本的因素——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律法不會容忍一個禍害天下的人長存,這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的客觀因素。高要的一切罪惡行動,都只能在私底下進行,無法光明正大,而且出了任何紕漏,便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這一勸,我勸不要懷著僥倖心理視律法於無物,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拿自己的人生作賭注。

一個永遠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律法本身的漏洞和執行過程的漏洞總是存在,永遠只能保障大部分人的利益,而非每個人,這也是總有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的原因,只能通過不斷更新修補去完善。正如《我不是藥神》中法律原本並未考慮到窮人的吃藥問題,只有通過一次震驚全國的「犯罪」才引起重視,將之補充進律法內。

作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利用律法本身的途徑來解決問題。一個正確的例子是一個女生即將被網約車司機強暴,她反抗不過,便先假意順從,然後找藉口訴說自己的困難,降低對方的警惕,並伺機記下對方的車牌號碼等,等到脫身後報警,司機也被繩之以法。這樣既將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也成功地完成了復仇。然而,相同情況下更多的結果是反抗不成慘遭殺害,或者將對方殺死,自己受了傷害還要面對律法的制裁,可謂得不償失。

二勸:充滿罪惡的人逃不過內心和道德輿論的譴責。

有句話叫做: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作惡多端的人容易心虛,甚至怕鬼,夜裡常做噩夢,尤其是被逼走上罪惡之路的人;而一身正氣的人永遠活得坦坦蕩蕩,心頭清明,不受任何精神和心理折磨。

從化監獄有這樣一個事例:年前抓捕了兩個數十年前的逃犯楊某和宋某,一個貪汙受賄,一個搶劫。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雖然成功逃亡數十年,但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首先是遭到全國通緝,沒有一處安全之地,四處輾轉,即使找到落腳之處也是生活在黑暗之下,不敢現身,提心弔膽,夜夜從噩夢中驚醒。對於他們來說,重新被捕反而是一種解脫。因此對於高要來說,我想他黑化之後的覺,睡得也未必安穩。

充滿罪惡的人還要受到輿論道德的譴責,甚至反擊。人在做,天在看,世人心裡自有一桿秤。小奸小惡也許只能激起他們的鄙夷,但禍國殃民的大罪惡即使得不到王法的制裁,終究也能被天道和人民制裁。秦二世時期的暴政,隨著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揭竿而起,秦朝滅亡的序幕被迅速揭開;奸佞小人縱然一時猖狂,卻總是不得安寧,或遭人刺殺,或被正義之士彈劾,尤其是言路無比發達的今天,任何一個人的罪惡,都逃不過法律和群眾的眼睛。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的興衰證實了:得不到民心支持,得不到輿論道德的認可,任何政權和人始終不能長久。

因此,這二勸,我勸不要讓自己永遠活在內心的精神譴責之下,道德輿論的口誅筆伐之中。

三勸: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古人信奉善惡報應,明末作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中有一句詩: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畜生本是人來做,人畜輪迴古到今。

小說《華胥引》中也有這樣一句: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雖然古人所認為的報應多來自於對上天神明的信奉,但從今日來看,「善惡有報」這句話仍然奏效,無論是來自律法的制裁,還是道德輿論和人民的抨擊討伐,這一切必會讓他們從身體和心靈受到折磨。

與人為善,終得善報

有些人不以為然,許多貪官汙吏和許多罪犯逍遙了一生,也沒見有什麼報應到他們身上。那是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些罪惡之人的親人後代,十有八九要受到牽連。

在河南淮陽太昊陵廟景區內有一座嶽飛觀,觀前有一座秦檜下跪的石像,其意義不言而喻,而當地的廟會上有一個風俗,那就是允許遊客拍打秦檜的石像。無獨有偶,元代的時候,便有人將秦檜的墓稱為「遺臭冢」,並有詩這樣寫道:"太師墳上土,遺臭遍天涯";在明代時,有人在嶽飛的墓前種了一顆檜樹,將樹劈成兩半,取名叫做"分屍檜";在清朝時,秦檜後人秦澗泉到西湖嶽飛墓前,自稱"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甚至曾經有一個地方在表演戲劇的時候,突然一個人衝上臺去將飾演秦檜的人殺死。

秦檜夫妻銅像

由此可見,罪惡帶來的臭名聲不僅僅是隨著自己的一生完了就煙消雲散的,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後代和自己在後世的名聲。秦檜當年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生時權傾朝野,風光無限,卻將惹下來的流言壓力留給親人或者後世的子孫來承擔。

所以,這第三勸,我勸不要因為貪圖洩憤和邪惡的快意,而留給自己的親人和後世無窮無盡的流言災難。

對於以高要為代表的普通人,當其經歷非人性的悲慘經歷之時,是值得人同情的,即使他們因此墮入黑暗的深淵,這也是環境推動人性使然,誰也無法去苛責。但人生一世,既該活得痛快,也當活得坦蕩;既要遵守本心,也當遵守責任;既當追求真實的自我,也要及時禁錮人性的黑暗。當遭遇不公正的對待時,應當順著本心去反抗。但人生一世,應當為自己的一生負責,也當為自己所親所念之人負責,可以不寬恕別人,但一定要放過自己,放過與自己有關係的一切事和人。

相關焦點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情商高的人,善於用一個技巧來勸人大度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在網上很流行,還有人藉此發出看似包含智慧的忠告:遠離勸你大度的人!這看似的確很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如果大家都不勸人向善,都不勸人大度,那就是好事情嗎?顯然不是!另一方面,勸人向善、勸人大度的人也不可能杜絕,不少人也都有「未經他人苦,偏勸他人善」的心理,這或許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既然「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並不全是好事,而且也不可能杜絕這種人,那麼,關鍵就在於如何勸人向善、勸人大度上了。
  •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世上哪有那麼多感同身受
    亦舒說:「每個人說另外一個人,道理總是一籮筐一籮筐,丈八的燈,照見別人,照不見自己。」昨天我跟對門的鄰居大吵了一架,順便也感受了一波人間冷暖。當初我們還勸她說「大家都是同學,大度一點,沒必要搞得很僵,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現在都覺得十分後悔。我勸那個同學大度,就像我的鄰居們勸我大度一樣,都對別人的心理造成了傷害。所以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知他人苦,千萬不要勸別人大度。
  • 網友:不知她人苦,莫勸人大度,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軟體曬出了這樣一張照片,並且寫上了一句「不知她人苦,莫勸人大度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身而為人,有太多的不易,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表面,很難看透一個人這一生真正經歷了什麼…壞人一開始也不是壞人,人之初性本善,誰的青春不帥氣美麗過,只是出於壓力不得不退去那美麗的外表去為生活打拼,人這一生,真的不易。
  •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不要輕易原諒傷害過你的人
    文/愛讀不我們總會做錯事,也會因為他人的過錯久久不能釋懷。但是,我們總是被勸,算了吧,對方已經知道錯了,也已經跟你道歉了。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能換回來一句「沒關係」不是嗎?所以不想要原諒的人,就不要逼著自己去接納。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大度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視角去評判他人,殊不知你看到的不過都是表面,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的。不要自以為站到真理的角度去給別人建議。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老祖宗經驗之談,可惜十人九不知
    而流傳在民間的俗語,雖然沒有儒家文化那麼永世流芳,但它飽含的生活經驗卻無與倫比,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向善」,老農民感慨萬千的說:這個俗語句句扎心啊!這句俗語第一次聽,會讓人感到詫異,它為啥說莫勸人向善呢?其實如果能夠系統的了解一下整個俗語,以及它的出處,一切都會非常明了。
  • 不知他人苦 莫勸他人善
    我能理解那個女人此時的心情 ,在她剛剛從鬼門關走一趟丟了半條命後 ,得到的並不是精心照顧 。那麼現在這個婆婆老了她當然沒有義務去照顧。很多人都喜歡站在道德最高點去道德綁架別人, 比如為了孩子不應該離婚 ,比如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 態度丨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很喜歡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以自己的思維幻想去掌控別人的人生,左右他人的思想,這本身就是一種侵犯,更是一種「思想的犯罪。」如今這世道,「網絡噴子」隨處可見,他們妄想用語言發洩自己的不滿,評說別人的過錯,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說的才對。眾口鑠金,人言可畏。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善良不是棉花糖,可惜十人九不知!
    有這樣一個父親,年輕時就染上了許多惡習,養家的責任與擔當全然拋置腦後,整日裡只顧自己吃喝玩樂,妻兒老小的生計從不放在心上。妻子也是命苦,遇人不淑,嫁了個這麼個廢柴男人,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只能以淚洗面,硬撐著拉扯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
  • 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原諒:勸人大度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就像有位網友罵的那樣,一個極度自私的人,連做人基本的共情都沒有,他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評價甚至企圖篡改別人的一生。哪怕你穿著再高級的西裝,喝著再高級的咖啡,塗著再高端的香水,我都能聞到人渣的味來。這個六親不認的態度,讓全家人都驚到了,大家都不敢再勸他了,那一刻我覺得表弟真的帥呆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有一句話叫做,當你評價他人的時候,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擁有的那些優勢。
  • 俗語:「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向善」老農民:句句扎心
    而流傳在民間的俗語,雖然沒有儒家文化那麼永世流芳,但它飽含的生活經驗卻無與倫比,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向善」,老農民感慨萬千的說:這個俗語句句扎心啊!這句俗語第一次聽,會讓人感到詫異,它為啥說莫勸人向善呢?其實如果能夠系統地了解一下整個俗語,以及它的出處,一切都會非常明了。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而為人,管好自己的嘴|百家故事
    導讀: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活中,最怕這種自以為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勸別人善良的人。然後,當大姐說出「出軌男留著幹什麼」的話時,二姐徹底發飆了,罵大姐多管閒事,還說自己的婚姻輪不到她說三道四。這個曾經勸別人善良的人,如今容不得別人勸她一句。老實說,二姐的心態和大姐差的不是一點,大姐能在糟糕的婚姻裡苦撐沒有怨言,能在失望時瀟灑轉身不會留戀。
  • 《重塑》向道德綁架說「拜拜」,郭德綱:未嘗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在道德綁架的面前,她沒有哭鬧,也沒有癲狂和輕生,而是選擇了向道德綁架說「拜拜」,然後向背叛感情的那個人重拳出擊!碎掉的鏡子,其實也如同她碎掉的人生一樣,即便是想要努力縫合,也不能完整無缺了。《重塑》裡面官司有沒有打贏重要嗎?
  •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管是劉能還是謝廣坤?他們都需要吃飯
    搞怪如果不顯得做作也算是高手,周星馳不是靠搞怪嗎?但是我真挺煩他們直播的,純粹就是誆錢,和那些網紅一樣,顯得太low了。趙本山思路還是很清楚的,深知這幫弟子登不了大雅之堂,拼著老命壓著他們,找機會給他們鍛鍊轉型。但是人終究還是抵不住名和利的誘惑。
  • 未經他人苦 莫勸他人善 未嘗生活難 莫笑別人癲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誰又知道這個看起來不孝順的女人曾經經歷了什麼呢?曾經有個問答:如果婆婆沒有照顧你月子,沒有幫助你帶孩子,她老了不管她,行不行?很多人覺得不行,說說婆婆沒有幫你帶孩子的義務。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沒毛病,法律確實沒有規定婆婆有這個義務!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9句真言說透世間百態!
    過分善良,別人就會得寸進尺,太過懂事,自己就會受盡委屈。人生苦短,最多七分對人好,最少三分愛自己。2、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不經歷磨難的人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沒有遭受別人嫉妒的人多半是庸才。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 「勸人大度,天打雷劈」,郭德綱此話可謂精闢,生活中遠離這種人
    而既然對方可以背叛我們,那就證明我們已經對這個人產生了信任,對於自己的信任被人利用,做出對我們不利的事情,這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接受的。其實「勸人大度,天打雷劈」這句話就是郭德綱在被人背叛之後說出來的。郭德綱氣得不能行,自己辛辛苦苦捧出來的徒弟,大難之時不但不幫忙,竟然還背後捅刀子,郭德綱忍不了,就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罵戰。而網上一些人竟然還勸他要大度點,別做得太過分,於是郭德綱就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些網友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沒經歷過的事情憑什麼勸人大度?
  • 乘風破浪的姐姐劉芸勸許飛讓位:欲做聖母,請先以身作則
    明蘭對一旁的顧二叔說:「你看,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只要不是死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來,是寬宥也沒有了,慈悲也沒有了,是不是很好笑?」實際上,像王家舅舅這種雙標的人很多。他們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以小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 因為離婚而差點去攤煎餅的我,要出書了: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這倒並不完全是因為菟絲離開了寄生植物,而是我從小就花錢任性,沒有存錢的習慣,又或者,也許,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給自己留任何後路。不過還是有點傷。我爸對我離婚充滿怨恨,他認為我走到今天不過是咎由自取,是他們一直對我任性寵愛的結果,所以他認為我應該「自己承擔後果」。所以,你剪了我的翅膀,但是現在卻怨我為何不飛不起來?
  • PGone新動態:未嘗他人苦,莫勸其大度,手腳都被綁上了繩子
    一個個的都表示,她自己不能啥也不幹啊,給自己的店鋪打打廣告吧,於是宣傳了一波自己店鋪的新款上衣。整個狀態上來看,衣服讓李小璐變得比較粉嫩。她現如今說白一點也不容易,離婚帶著孩子生活不比從前了,縱然是有一顆年輕的心,也弄不出個所以然了。
  • 禪心:原諒別人,便是放過自己
    佛家有言,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倘若我們不懂得寬容,不懂得原諒我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原諒別人就是在放過我們自己!原諒和寬恕別人並非我們懦弱,也不會因此損失什麼,原諒是一种放過,寬恕是一種功德,用你的善意去原諒別人的錯誤和冒失是一種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斤斤計較自私只是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去無盡的痛苦,原諒他人就是原諒自己的狹隘,讚揚自己的寬廣,寬恕別人的過錯,忘記曾經的不快,可以不接受,但是一定要忘記,用愛去包容,用心去對待,正如彌勒菩薩笑臉迎天下,大肚能容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