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2020-12-12 心慧文化

作者:張老師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也就是說,我們是通過讀其文而知其人,而不是知其人再來讀其文。在讀書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些具體的事件,要了解作者的內心思想,那是讀完了詩詞之後,自然會產生的結果,切忌用自己的主觀成見去套作者的思想。

這首詩詞,是一個名叫辛棄疾的人,在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寫下的。對於京口和北固亭,可以先看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等資料的介紹。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北固亭:晉蔡謨築樓北固山上,稱北固亭,原址位於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又稱北顧亭、北固樓。六朝時,梁武帝蕭衍登臨此山,即曾揮筆題下「天下第一江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這三句詩還是比較簡單的,重點是「英雄無覓」這一句,表示天下找不到英雄,就連曾經出現過孫權這樣的英雄的地方,也找不到英雄。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有些資料上,把舞榭歌臺解釋成:演出歌舞的臺榭,這裡代指孫權故宮。把舞榭歌臺解釋為舞臺當然是對的,但解釋成孫權故宮就不對了,範圍太狹窄了,而應該是指千古江山這個歷史舞臺。

在唱戲的舞臺上,所有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隨著唱戲的結束,都煙消雲散了。在歷史的舞臺上,所有的英雄人物、雄才偉業,隨著時間的過去,也好像被風吹雨打一樣,都消失不見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表示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住過劉裕這樣的英雄。

這三句詩,表示在從前的時候,在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有過劉裕這樣的英雄,說明以前的英雄人物還是很多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有些資料上,把「想當年」解釋為: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這樣的解釋雖然沒錯,但還是太狹窄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現在找不到英雄,而過去是有孫權這樣的英雄的。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表示過去的英雄是很普遍的,就連極平常的地方都有英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當然就表示過去的英雄是何等的英雄!包括了孫權、劉裕在內的英雄,都是非常的厲害,並不單指劉裕一個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介紹為: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劉義隆)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有些資料上認為: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這樣的見解也未免太狹窄,這首詩詞的上半闕,講的是找不到英雄,如果「元嘉北伐」有英雄來主持的話,就不會失敗,我們在理解上,必須連貫著上半闕的思路才行。所以,這三句詩是表示沒有英雄的領導,北伐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表示沒有了英雄的徵戰,只能以慘敗而告終。在這裡,已經隱隱透露出詩人的內心,在盼望出現英雄。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這裡面也包括了詩人自己的一段「典故」,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從北方抗金南歸,至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寫這首詞時,前後共四十三年。當年的揚州地區,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而且詩人自己也曾經衝殺在抗金的戰場上。

這三句詩,是詩人回憶四十三年前,在楊州一帶抗擊金兵的往事。根據史料記載,那次的抗金並沒有取得成功。

再聯繫上文來看,詩詞的上半闕講的都是「英雄無覓」,下半闕的「元嘉北伐」,由於沒有英雄的領導而最終失敗,四十三年前的抗金,同樣也是沒有英雄而沒能取得成功。

辛棄疾的詩詞本來就比較難,如這首《永遇樂》,以及《水龍吟》、《摸魚兒》,都是辛詞中最難的。這首詩詞從開頭到「烽火楊州路」,還不算最難,後面的兩段才是最難的,也是爭議最多的。

欲知後面的內容如何理解,請看下一篇。

相關焦點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宋)
    點上方藍字可加關注微信號:NewBookYour new way of reading詩/辛棄疾【本篇理解性默寫及真題檢測】作者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開篇以「,」緬懷英雄孫權,並發出「            ,          」的感慨,感嘆當年的流風餘韻已被歲月洗滌淨盡。劉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徵討桓玄,收復洛陽、長按等地,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讚嘆劉裕北伐的赫赫戰功的兩句是「          ,          」。
  • 古詩詞鑑賞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
    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時間:2020-11-09 12:48   來源:99遊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 今天的問題是:辛棄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於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宋朝,詞壇上大家輩出,名作紛呈。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
  • 僅6個字霸氣十足,來自辛棄疾
    宋代文壇有兩個人可以用得上這句話,一個是臨終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一個是66歲(虛歲)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雖然這句話挺有名氣,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經典詞作《賀新郎》,後一句為「看試手,補天裂」,僅6個字,卻也是霸氣十足。
  • 「金戈鐵馬少年志,沙場點兵白髮生」辛棄疾的革命人生
    一生獻身於抗金的革命事業,可惜命運多舛,報國無門,屢遭奸人彈劾,一腔熱血付之東流,只能把赤誠之心,愛國情懷淋漓於詞作之中,卻也給後世留下一筆精神瑰寶!辛棄疾投身革命得從他21歲那年說起,公元1161年,金人南下侵宋,辛棄疾用人格魅力召集2000有志之士一起參加了耿京領導的抗金義軍。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3月4日 汀毅讀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的寄奴、元嘉、佛狸都是誰?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極為著名。尤其是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更成千古名句。但這首詞裡涉及到的人物相當之多,有孫仲謀、寄奴、元嘉、廉頗。還有一位,不看注釋估計讀者都不知道這其實指的是一歷史人物:佛狸。大家對孫仲謀和廉頗二位是耳熟能詳,但剩下幾位則鮮為人知。
  • 百家姓入詩,每個人的姓都曾在古詩詞中出現,你的姓在哪句詩裡
    既然詩詞數量如此之巨,那麼其中所用到的漢字就更多了。可以說,還沒有哪一個漢字在詩詞中找不到。那麼,是不是我們每個人的姓氏也都在詩詞中出現過?當然,除了極少數特殊的姓氏,幾乎所有姓氏都可以在古詩詞中找到。小編特地查了一下《百家姓》中排在前面的24個姓氏,果然都在古詩詞中找到了。突然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讓我們每個人都說出帶有自己姓氏的一句古詩詞,你會說哪一句呢?
  • 「詞中之龍,飛虎之帥」辛棄疾在鎮江:為何反覆提到孫權?
    在其晚年,曾短暫任職鎮江知府,在京口北固亭登高望遠,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通過懷古,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悲憤,其憂國憂民的情懷,愛國的感情,讓人感動。辛棄疾其人,除了是詞人,還是將帥,曾經創建飛虎軍。而其所處的南宋,一直偏安一隅,對於恢復河山沒有很大的決心和舉動。
  • 辛棄疾特別霸氣的一首詞,雄渾悲壯、大氣磅礴,寫盡長江的悠久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萬裡長江見證了太多興衰更替,千年、萬年過去,中華這片土地上不知變換了多少個朝代,但長江依然悠悠流著。關於長江見證的這段歷史,南宋的辛棄疾把它記錄了下來。今天我們就來通過辛棄疾這首特別霸氣的詞,從其中感受長江的雄渾悲壯、大氣磅礴。
  • 辛棄疾詞作賞析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
  • 《永遇樂》書法創作,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小編這首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書法作品創作於庚子年秋月的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全詞採用行草書的手法書寫,此作品的書寫規格為60×100cm的半熟宣紙,從右至左豎寫橫式排列。採取整件作品和作品局部兩種不同的展示風格,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讓粉絲們看清每個字的書寫筆法和結字規律。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五首愛國主義古詩詞,字字激昂澎湃,讀之讓人熱血沸騰
    愛國更是一種崇高的信仰,在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愛國詩人,在他們筆下,領略不一樣的愛國情操。《從軍行·其四》唐·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