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小編這首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書法作品創作於庚子年秋月的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全詞採用行草書的手法書寫,此作品的書寫規格為60×100cm的半熟宣紙,從右至左豎寫橫式排列。採取整件作品和作品局部兩種不同的展示風格,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讓粉絲們看清每個字的書寫筆法和結字規律。
同時小編還對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以便讓大家對這首被譽為中國五千年來最高水平中的40首詞之一進行一個全面了解。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書法作品整體展示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書法創作者:馮彬藏墨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讀後感
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六十六歲任鎮江知府時,登京口北固亭寫的一首感懷詞。當時南宋朝廷由韓侂(tuo)胄(zhou)把持政權,這年春初,詞人受命擔任鎮江知府。
辛棄疾到任後,積極布置軍事進攻準備工作,同時也意識到內部鬥爭的險惡,深感難有作為。雖然他是支持北伐的,但是對獨攬朝政大權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做法,深表憂慮,辛棄疾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不能草率行事,否則難免再遭失敗。但他的意見沒有引起重視。因此他便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感慨萬幹,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幹古佳作。
辛棄疾與蘇軾在寫詩上同屬豪放派,但與蘇軾相比,辛棄疾少了一份曠達、一份雄邁,多了幾許悲涼、幾許蒼勁。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基調來看雖然比較豪放,但卻流淌著一股濃鬱的悲涼、惆悵之情。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書法作品局部展示
書法創作者:馮彬藏墨
朋友們,對小編寫的這篇短文及書法拙作有什麼意見及建議,請在評論區裡進行交流、點評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