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雄主!氣吞萬裡如虎,誰可與之爭鋒

2020-12-17 最愛家國史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的這半闕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萬裡河山,江山如畫,這是是英雄的舞臺。西湖歌舞,風流易逝,遠不如金戈鐵馬,氣吞山河,收拾這舊山河來得痛快,令人熱血澎湃。

西晉末年,國家大亂,藩王們是你方唱吧我登場,好不熱鬧,結果自己人打生打死,倒是便宜了匈奴人,在中原佔了好大一塊地盤兒,緊接著鮮卑、羯、羌、氐等遊牧民族紛紛南下,在華北平原上建立自己的國家,大漢民族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危機,不計其數的漢人被殺,大批縉紳﹑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隨之南下,歷史上稱之為「衣冠南渡」。

在彭城縣綏輿裡 一處破舊的宅院裡,一聲哇哇的孩童哭聲響起,只見五色神光照亮滿堂,天際降下甘露,預示著一個不平凡的生命降臨到這個世上。但因家境貧苦,母親更是分娩後去世,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打算拋棄這個幼小的生命,只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他才得以活下來,並給他起名叫寄奴。

在繼母的細心呵護下,小寄奴慢慢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名字——劉裕,對,這就是今天文章的主人翁南朝宋武帝劉裕。據《宋書》記載,長大後的劉裕身高七尺六寸,不拘生活小節,風神奇偉,氣度宏大,為人雄傑,早年以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雖然貧寒,但劉裕從小就存有大志,一心想要幹一番大事業,琅琊王氏的王謐就十分敬重他,更斷定他終會成為一代英雄。

後來,劉裕從了軍,從此就像打怪一樣,開始了如開掛般的奇蹟人生。此時東晉王朝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黨派林立,相互傾軋,朝政日益腐敗。後來孫恩起兵造反,劉裕隨輔國將軍劉牢之參贊軍務,僅帶數十人便敢衝殺數千人的叛軍,殺敵頗多。孫恩叛亂前前後後近三年,劉裕每每以少勝多,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建立了赫赫戰功,被朝廷封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因孫恩叛亂牽制了朝廷大部軍力,便給了盤踞長江上遊桓玄以可乘之機,桓玄是東晉權臣桓溫之子,桓溫位極人臣,囂張跋扈,桓家勢力龐大,桓玄坐鎮荊州,都督八州軍事,領荊州刺史、江州刺史。元興元年,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率軍西討桓玄,桓玄也率軍南來,派劉牢之抵禦,劉裕也隨軍前往。劉牢之畏懼桓玄勢大,於是就投降了桓玄。後來桓玄攻入建康,奪劉牢之兵權,因劉裕於北府軍中頗有聲望,桓玄任命他為中兵參軍,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

孫恩的妹夫盧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大敗叛軍,因攻封為彭城內史。後來桓玄稱帝,為消除隱患,大力剿殺北府兵舊將。劉裕暗中聯絡北府兵殘餘兵將,在京口舉兵起義,劉裕被推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先擊敗桓楚,又殺死桓修,後又大敗桓玄,收復江陵。劉裕重立晉帝,被推舉為都督揚州、徐州等八州軍事,出鎮丹徒。後又因與後秦作戰有功,被封為豫章郡公,不久又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入朝掌握國家大權。

之後劉裕東徵西討,攻滅南燕,收復黃河以北的廣袤土地;平定盧循叛亂,席捲嶺南;徵討劉毅,長江中下遊的大部分地區回到國家手裡;消滅譙縱,巴蜀地區再入晉朝版圖;擊仇池,吞荊襄;北伐攻滅後秦,光復洛陽和長安。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被稱為宋武帝。兩年後,劉裕再次計劃北伐,出徵北魏,卻突然身患重病,不得已而作罷。五月二十一日,一代雄主劉裕溘然長逝,享年六十歲。

劉裕即位之後,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鑑,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集權。裁併荊州府的轄區,限制其文武將士名額;為防止權臣亂政,他還下令軍隊與將領分離;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實行土斷法,抑制兼併;降低賦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大力發展生產。由於出身孤寒,劉裕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劉裕先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譙縱、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西蜀、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更派兵南徵林邑國。正是劉裕的徵伐,使黃河以南的大半個中國盡歸一統。劉裕北伐取得的成就不容磨滅,他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門掌權的政治格局。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王夫之認為,劉裕是漢以後、唐以前的歷史中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明人李贄譽之為"定亂代興之君",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劉裕生而不凡,雖無文才,卻能重視教育,收藏民間書籍;出身行伍,卻能革除積弊,改革政治體制;敢於創新,發揮自身優勢,使"卻月陣"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至死都在想著北伐,就像辛棄疾詞中所說「氣吞萬裡如虎」,他的心裡裝著這萬裡河山,一生戎馬,只為復我漢家天下。

相關焦點

  • 「氣吞萬裡如虎」的戰神劉裕後代有多變態?
    「氣吞萬裡如虎」的戰神劉裕武力值超高,謀略極高,攻陷長安後,他取代晉朝稱帝,創建了劉宋,要不是病死的早,可能就一統天下了。劉裕死後,在經歷過一系列鬥爭之後,他的兒子劉義隆繼位,劉義隆算個合格的皇帝,開創了元嘉之治,但是他卻有個毛病,那就是寵兒子。他將劉劭立為儲君,但是劉劭卻多次反對父親,可劉義隆並沒有動怒,他還是愛兒子的,就算劉劭想借著巫師的巫術殺了他,他也沒有懲罰劉劭,這就導致劉劭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發動政變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南朝第一帝,傳奇劉寄奴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武帝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是丹徒縣京口裡人,南朝劉宋開國君主,自幼家貧劉裕曾經一騎當千,單槍匹馬擊殺數十人,武力勇猛過人,作戰浴血沙場,屢立戰功,從低級軍官成為北府軍名將,鎮壓孫恩起義,一路打怪升級,「高祖常被堅執銳,為士卒先,每戰輒摧鋒陷陣」,以少勝多,聲名鵲起,人必有已立身之本也,劉裕則是以軍功立身,死人堆裡殺出來的。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為何悲憤一生?原因很傷人
    文‖張凡「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是辛棄疾一生中最為激蕩人心的豪言壯語,承載著他畢生的豪情與希望。這一句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這是一首被世人公認的巔峰之作,已然成為了他人生的象徵。他這一句詞雖然是在刻畫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形象,但同時也是他年輕時期的真實寫照。他也曾和宋武帝一樣,有過一段金戈鐵馬的日子,懷揣著氣吞山河的志向。但是他卻沒有宋武帝劉裕那樣的命運,沒能夠施展出自己的經天緯地之才。
  • 他,一個一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男人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沒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南北朝裡的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劉裕,漢高祖劉邦弟弟劉交的後代,前四十年默默無聞,後二十年驚天動地。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君主,也是南朝君王中功勞最大的一位。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劉裕帶你見證南北朝歷史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必大家在中學時都學過,當時對這首詞不是很懂,只知道非常霸氣,而詞中所說的「寄奴」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南朝宋武帝劉裕。說起劉裕大家估計沒什麼印象,但是這位在歷史上可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物。
  • 氣吞萬裡如虎!宋武帝劉裕滅5國廢6帝,堪稱屠龍專業戶
    氣吞萬裡如虎!宋武帝劉裕滅5國廢6帝,堪稱屠龍專業戶"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公元1205年,壯志難酬的辛棄疾在京口的北固亭寫下了那一首感嘆當年劉裕北伐的氣勢,並且為之折服,而我們今天的主人正是宋武帝劉裕,他當政期間,先後滅掉了5個國家,廢掉了6個皇帝,使得當時的劉宋成為了南朝當中疆域最廣闊的朝代,所謂天下有十,劉裕已佔其七!
  • 六句氣勢如虹的豪放詩詞,氣吞萬裡如虎!
    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出自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這句詞意思是: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四、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南朝第一帝劉裕:傳奇人生無可複製!
    劉裕是南朝宋的建立者,又被稱為「南朝第一帝」,這是為什麼呢?「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永遇樂》是辛棄疾的名作,在他筆下,那位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尤其令人好奇。他叫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寄奴是他的小名。
  • 《永遇樂》書法創作,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基調來看雖然比較豪放,但卻流淌著一股濃鬱的悲涼、惆悵之情。
  • 氣吞萬裡如虎:什麼是京口北固亭?
    京杭大運河修通以後,這裡更是成為南北、東西水道的咽喉交匯之地。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了守衛江南的第一道防線,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據京口,向南可以橫掠富庶的太湖平原;向北可以直接威脅揚州;溯江而上,南京乃至兩湖平原,都在攻擊範圍之內。於是有人稱讚,京口東邊通往吳、會之地,南邊連著江、湖;西邊則與南京接壤,因此也可視為一個大都會(《隋書·地理志》: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西連都邑,亦一都會。)。
  • 氣吞萬裡如虎——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漢人英雄
    氣吞萬裡如虎 元朝末年,統治者荒淫無道,平民百姓民不聊生。同年六月,龍鳳皇帝下詔書: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兵分三路北伐。 東路軍由毛貴率領,從汴梁出發,目標攻取山東、河北後直取元大都。 西路軍由李武、崔德率軍,取潼關後攻佔陝西、四川。 中路軍由關鐸指揮,目標是取山西,出雁門關攻擊元上都開平,切斷蒙元皇帝退回草原的去路。
  • 五本經典巔峰歷史良品小說,五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爭霸天下
    可如果他有竊聽系統在手,能聽到別人背後的議論,那還能亡國滅種麼?   好吧,崇禎皇帝還是穿越的,雖然已經是崇禎十一年末,可結果必定會改變!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我崇禎活這一世,大明必定中興!   (這是有系統加持的正經穿越歷史文!)
  • 快意的人生:既能「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亦能居田園茅簷的安貧...
    他的祖父辛贊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國讎家恨,使得此少年早早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周身也溢著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一)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想必大家在中學時都學習過辛棄疾的一首《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此二句寫的便是一位很少被人們所提及,一位我個人認為能夠排進中國古代皇帝排名前十的帝王,一位在朱元璋之前發動了最成功的北伐的明君。他就是宋武帝劉裕,我將用一個系列來介紹他的一生以及兩次義熙北伐。在介紹劉裕之前,有必要向大家簡單敘述一下時代背景。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劉裕奪得江山後是如何「守江山」的?
    導讀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劉裕在我國文人的筆下一直是一個非常鐵血的英雄,尤其是在大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其豪氣幹雲的氣質霸氣盡顯。然而,作為一代帝王,在戰場上的雄姿英發只能是他的手段。真正能夠體現他治國能力的,還是要用心體會他在繼位第一年實行的一些新政。
  • 【名人百科】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宋武帝劉裕
    劉裕的北伐,也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僅次於朱元璋北伐,所以辛棄疾用「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詩句來形容劉裕北伐時的氣勢。此外,劉裕還長於水戰,水軍在多次作戰中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劉裕的缺點是野心太大。為了獨掌大權,他剷除了與他一起起兵的劉毅和諸葛長民。
  • 北府軍:氣吞萬裡如虎
    南渡流民的主要聚集地是京口,在當時,也被稱為北府,以此為基礎,南朝軍隊中的絕對王牌——北府軍誕生了。京口。在當時還是未經開化的荒涼之地。南渡的流民由於沒有財力繼續南下只好在此定居,京口自然也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範圍之內。為了自保,當地民眾只好自行組織軍隊。由於這種傳統,形成了京口地區民風彪悍的習俗。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3月4日 汀毅讀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韻譯江山如畫、歷經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的定都處。昔日的舞榭歌臺、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斜陽照著草和樹,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裡如猛虎。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15首豪放詩詞,氣魄山河值得收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原創】南朝宋武帝劉裕初寧陵
    【周邊村子正在拆遷】劉裕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開國皇帝,他和劉邦是親戚,是劉邦的弟弟劉交的二十一世孫,劉裕建立南朝宋的時候是在西漢開國之後六百多年。劉裕在做皇帝之前,是東晉的大臣,多次領兵北伐,取得了不少戰果,也佔領了不少土地,劉裕之後七百多年,辛棄疾寫了首詞《京口北固亭懷古》,北固亭就在今天鎮江的北固山:「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劉裕的小字,「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