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有五位名將,兩人具備了戰神級別,一人改變了戰國時代格局

2020-12-14 海叔說春秋

春秋戰國時期,三晉之一的趙國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趙國強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這麼說,強大的趙國甚至可以一度打得秦國懷疑人生。如果趙沒有輸掉那場大規模的長平之戰,那麼秦的統一大業也許又要推遲好些年了。在趙國的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的名將,其中大部分人才華出眾,只有少數有點坑。

趙國名將之一:廉頗

「將相和」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其中的男主之一就是戰國名將廉頗。公元前283年,這位趙國名將攻打齊國,輕鬆奪下了陽晉,於是因功而成為了上卿。長平一戰,廉頗在首回合的戰鬥裡通過死守硬是把秦軍整得進退兩難。再後來燕國趁機派60萬人偷襲趙國,這位名將僅以10萬殘兵就反殺對手,甚至打到了燕國都城薊城。廉頗一生戎馬幾十年,而且從沒有輸過。不過他的結局有點悽涼,最終病死楚國壽春。毫不誇張地說,廉頗具備了戰神的級別。

趙國名將之二:趙奢

春秋戰國時,趙國的廉頗、李牧名氣很大,但名將趙奢的名望卻幾乎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秦國與趙國曾經發生了闕與之戰,起初趙軍顯得非常被動,但趙奢卻巧妙地通過出其不意打敗了秦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闕與之戰裡,這位趙國名將充分發揮了機動靈活的特點,從此讓秦國不敢輕視趙國。他後來也被趙王封為馬服君。

趙國名將之三:趙括

趙國名將趙奢非常厲害,可他這麼個虎父卻有位「犬子」——趙括。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爆發了可以改變整個戰國時代格局的長平大戰。本來廉頗已可以拖垮秦兵,但秦再次使用「無間道」方法使得趙臨時換了主帥,「名將」趙括換下了老將廉頗。趙括這人軍事理論知識可以說背得滾瓜爛熟,耍起嘴勁一套一套的。但這老兄有個致命弱點:一生還沒上過戰場。於是乎趙括兄弟按著兵書上的那一套來,結果葬送了45萬趙軍的生命。最後趙括也戰死沙場。長平一戰,可以說改變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格局,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趙國名將之四:龐煖

合縱曾經是六國對付秦國的一個非常好的聯盟方案,可惜沒能堅持到最後。趙國就曾經約了韓、魏、楚、衛4國一起伐秦。公元前241,龐煖親自率領韓、趙、魏、楚、衛5國大軍一路打得秦軍節節敗退,並且兵臨函谷關下。不過這5國畢竟不是一個國家,很難做到一條心,於是為後面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呂不韋派秦兵優先打敗楚國,把聯軍的士氣降到了冰點,於是各國請命撤退。雖然5軍不齊心失敗,但龐煖卻收復了壽陵。

趙國名將之五:李牧

戰國末期,趙國再次出現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將李牧。公元前250年,這位趙國名將經過多年準備終於打敗了雁門關周邊的匈奴人。趙國北邊與匈奴接壤,周邊百姓飽受這個遊牧民族的欺凌,嚴重影響到了趙國的發展。但李牧兄卻憑藉自己的一套方法終於打跑了匈奴,為趙國的前進掃清了後顧之憂。然而名將總是命運多舛,在秦國滅趙之際,趙王又一次中了離間計處死了李牧,趙國隨之滅亡。李牧也是一位具備了戰神級別的將領。

以上就是趙國的5位名將,李牧、廉頗具備了戰神級別,趙括戰敗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格局。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龍傲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

相關焦點

  • 改變戰國歷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在楚國和齊國衰落下去之後,趙國成為東方六國中惟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力量。秦趙兩國在長平展開了決戰,秦國傾全國之力打贏了這場戰爭,為統一六國掃除了最後的障礙。在上面列國爭霸的過程中,有幾位關鍵人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第一位是吳起,第二位是孫臏,第三位是匡章,第四位是樂毅,第五位是白起。第一位:吳起。魏國的強大,離不開吳起。吳起是在魏文侯求賢時期來到魏國的。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大家對於戰國後期的歷史應該比較熟悉,天下就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這裡面要說軍事力量最強的毫無疑問是秦國,以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而六國中能與勉強抗衡的恐怕只有趙國了。兩國各自都鍛鍊出了一批能徵慣戰的傑出將領,秦國有白起、王翦、王賁、李信等,趙國有廉頗、李牧等。兩國相互徵戰、連年廝殺,可以說仇怨較深。
  • 戰國第一戰神,讓你意想不到的第一,絕對的實至名歸
    李牧、廉頗、樂毅、王翦、白起,這五位是戰國時期有公認的戰神,要說誰是天下第一的這個還真不好說。這五位戰神秦趙兩國各佔其二,白起曾在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
  • 齊國名將匡章四戰四勝,改變戰國格局,為何名聲不及戰國四大名將?
    這是《千字文》中宣揚戰國四大名將功績的經典語錄,他們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他們都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已處於戰國末期。但戰國初期的名將未必比他們差,齊國名將匡章更是四戰四勝,且每戰都改變了戰國格局,未能在史書上獲得濃墨重筆實在可惜。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狼煙,群雄並起,合縱連橫,逐鹿博弈,強秦東出,大趙覆亡。古人道:大國有賢臣,強國有名將。在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燕國君臣的一場鬧劇,使得五位雄主捲入其中,直接改變戰國格局!
    其實,在戰國歷史上曾經在燕國發生過一場因禪讓而引起的鬧劇,使得戰國時期五位雄主被迫捲入其中,兩個國家險些因此亡國,直接使得戰國格局就此改變!公元前320年,燕易王駕崩,太子噲即位,是為燕王噲。燕王噲即位之後,子之憑藉蘇秦、蘇代兄弟在燕國的路子成為了燕王噲的座上賓,不久又被燕王噲拜為燕國相國。
  • 戰國四大名將誰更厲害,他們有過交手嗎?歷史給出了答案
    前言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群星璀璨,無論是文臣武將,還是諸子百家,在這個紛亂的時代都紛紛湧現。當然紛亂時代最出眾的往往是名將,他們有一人定江山的作用。我們後人習慣眼中戰國後期有四大戰將,是當時最高軍事水平的代表,那麼既然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是否有過交手記錄?一、白起和廉頗一個是秦國戰神,一個是趙國名將。這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必然存在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場生死之戰的關鍵就是統帥之間的對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 廉頗何德何能可以與戰神白起齊名,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廉頗能夠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自然是有他的實力的。
  • 老師不會告訴你,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武將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當然了,任何一個強大的人物,都會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來與之襯託。在戰國後期,趙國是唯一可以和秦國掰一下手腕的勢力,而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 戰國時期,這四位名將投奔趙國,結果都沒能東山再起!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趙國無疑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諸侯國,特別是在武力上,巔峰時期的趙國,完全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下。
  • 戰國名將輩出,每一個都是時代翹楚,大家都認可他們嗎?
    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是,周朝衰微後各自盤踞,成就了春秋五霸,後來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家,從這裡開始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的局面,一般國家林立,強弱有別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斷的攻伐和戰亂,而亂世出英雄,因為戰亂造就了很多名將,所以戰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戰國時期的十大名將,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 戰國時代兩大戰神,吳起和白起,二人到底誰更厲害?
    春秋過,戰國至,強秦出,平天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爭不斷的戰國時代,名將輩出。其中吳起和白起二人,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兩顆將星。那麼若是吳起對上白起又是怎樣一番別開生面的場景呢?兩強相爭,或是兩敗俱傷,或是旗鼓相當,或是棋差一招。個人覺得覺得吳起的勝算相對較大。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從戰國格局和國力角度,分析中山國復國後,沒被魏國滅而是趙國
    從戰國格局和國家實力角度分析,各方力量牽制制衡的結果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其國力僅次於戰國七雄,與宋國、衛國等諸侯國並稱為「千乘之國」,中山國屬於中型諸侯國,自公元前414年由中山武公建立到公元前296年被趙國覆滅,國家存在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年,雖然中山國只是一個中等的諸侯國,建國的時間也不長,可它在戰國時期卻是一塊人人都覬覦的肥肉。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但正如前文所說,此時的名將與後世我們印象中的名將還是有較大差異的,他們更多體現在謀略方面。戰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隨著「禮樂」的全面崩壞,此時的戰爭已經完全脫離了「禮制」的束縛,因此這一時期的戰爭不僅極為頻繁,而且戰爭形勢更加多樣化,陰謀詭計層出不窮,使得將領的指揮藝術得到了更大的施展舞臺。
  • 死神還是戰神?戰國第一名將武安君無一敗績的一生
    戰神?死神?白起也叫公孫起,他是今天陝西眉縣人。這個人身受秦昭襄王的賞識,《史記》中記載他第一個職務是左庶長,這是個重要的軍事要職,而在這之前,沒有絲毫的證據表明白起有過軍功。白起在歷史上的第一次登場是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此時正在策劃如何攻擊韓國的新城,而秦國這個時期,並無名將。沒想到秦昭襄王大膽啟用新人,白起這個默默無聞的歷史邊緣人物,最終走上了屬於他的歷史時代。
  • 戰國七雄之趙國名將:龐煖
    龐煖,他本身算不得是一個純粹的將領,他有個稱號是戰國時代最後的合縱家!戰國時期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就是龐煖發起的。
  • 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淺析戰國名將對於諸侯國起的關鍵作用
    戰國時期,除了存在許多優秀的謀略家之外,還有幾位武將,他們同樣也是非常值得一提。戰國時期的名將,你能夠想到哪幾位?這幾位名將為何能夠在後世被人永遠的記住,曾經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王翦,廉頗,他們的存在對於國家的實力有著怎麼樣的提升?
  • 戰國十大名將排名,第一名來歷神秘,曾當過戰神白起的老師
    而戰國時期呢,戰事就開始由職業將領支配,他們為任何僱傭他們的國家拼死作戰,爭奪領土和資源,一旦涉及領土資源,真是為了並國奪地,一出手就把人往死裡打,戰爭當然就殘酷的多,將領職業化,當然就出現不少名將,其中最傑出的十個是:十:趙奢,生卒年不詳,馬服君,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戰國後期趙國名將,封國尉,閼與大戰中重挫強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視趙國。
  • 他是楚國最後的戰神!勇挫秦軍,堪稱戰國時期第五大名將!
    戰國末期,諸侯相互攻伐,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是人才薈萃的時代,這時期,七國名將如雲,以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四人最具代表,他們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然而,戰國末年,傑出的軍事家遠不止這四人,楚國名將項燕,就有資格成為「戰國第五大名將」。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中寫道:「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