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收入有了保障 生活煥然一新|劍河縣久仰鎮久仰...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我叫張文杰,是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村民,我家共有4口人,分別是我和母親、妻子、兒子。

2020年春節回家過年後,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夫妻二人沒能及時外出務工,家裡的收入鏈也就斷了,這可把我急壞。

於是我就找到我的幫扶幹部張東平,他知道情況後,便幫我們想辦法,還給我們普及防疫的知識。

今年3月下旬,當得知可以按照防控要求,做好體溫檢查、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情況下,可以外出務工後,他立刻告知我,第一時間辦理了疫情反饋相關手續,讓我們順利外出務工,收入又有著落了。

此外,我要感謝我的幫扶幹部張東平,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家的合作醫療款、養老保險和糧食補貼資金都有了保障。而且我家的房屋也得到了透風漏雨改造,面貌煥然一新。

並且在他的鼓勵下,我母親種起朝天椒。他還幫助我的母親推介辣椒。2019年到2020年的時間裡,共幫助母親銷售了朝天椒2600餘元。每次掙來的錢後,母親都會非常開心的打電話告訴我「我種辣子得錢了,不用擔心我們在家的日常開銷。」

張東平給張文杰母親送去銷售朝天椒所得資金

現在,在黨和政府還有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們家的收入也有了保障,家裡的生活環境也煥然一新,孩子上學在家門口就能讀書,我和妻子一年下來也有10來萬收入,終於實現了脫貧。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 張婷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是奔向新生活的起點丨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
    我叫龍中明,今年57歲,是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村民。我和我妻子都患有疾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無法外出掙錢,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村裡將我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我家的實際情況,駐村幫扶工作隊幫忙申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利用社保兜底精準幫扶政策,幫我渡過難關。「龍哥,你好,我是你家幫扶幹部龍金理,同時也是你們三組的網格員,你可以叫我小龍,1528664.....是我的電話,你有困難隨時可以聯繫我,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聽著幫扶幹部龍金理樸實的話語,我感到十分溫馨。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心換真情丨劍河縣久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小楊鎮長,我的房子今天搞好了,早上你一定要過來和我吃飯嘞!」「餘哥,早上我還要在久仰開會,下午可能才得空,趕不到了。」  早上7點就接到了我的幫扶對象——久仰鎮光紀村四組餘光榮大哥的邀約電話,原來是他家的新房建好了要搬遷入住。
  • ...故事」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丨劍河縣久仰鎮黨裡村第一書記潘仲海
    我叫潘仲海,是劍河縣久仰鎮黨裡村第一書記兼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黨裡村由巫裡村和黨開村兩個小村組成,是劍河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166戶74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343人。潘仲海深入農戶了解情況為了培育合適的主導產業,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2017年以來,主要以巫裡村一組村民李進忠等人為致富帶頭人實施生豬養殖258頭,收入36.9萬元,實施養牛118頭,收入60.6萬元,覆蓋帶動貧困戶79戶343人脫貧。
  • ...幫扶就是為了見證他們的改變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教師...
    我叫楊紅英,是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的一名教師。2017年開始直到現在,我對接幫扶久吉村的五戶人家,我最關注的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久吉一村十七組邰羊西戶 。邰羊西本人是殘疾人,說不來話。幫扶第一年,他們一家就五口人,他和妻子還有三個兒子。
  • 「我的脫貧故事」有「嘎來」叔叔幫扶我家,我就放心了丨劍河縣久仰...
    我叫餘仙雨,今年19歲,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的村民,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還有兩個弟弟。2019年8月久仰鎮政法委書記、副鎮長方其福成為了負責幫扶我家的幫扶幹部,他第一次到我家走訪時,已是中午時分,簡單地詢問和了解後,我邀請他在我家吃飯,他急說:「沒時間了,還要去其他幫扶戶呢,下次再來,機會還多。」   時隔七、八天後,方其福叔叔又來到我家,我便親切地叫他「嘎來」叔叔,在我們苗語裡是「幹部」的意思。
  • ...我們村的明天會更好丨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劉慶德
    我叫劉慶德,是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擺偉村位於劍河縣久仰鎮西北部,是深度貧困村,全村有14個村民小組,371戶178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5戶,710人。  2019年3月,我正式參加脫貧攻堅工作,為儘快掌握擺偉村村戶具體情況,我除了向村「兩委」班子了解情況,還與其他戰友一起馬不停蹄地挨家挨戶進行了入戶走訪與調查。劉慶德(左一)入戶開展信息核查經過了十幾天的入戶摸排,我了解到,2019年全村有7戶危房改造任務,而我負責的網格就有2戶。  通過對這兩戶的了解,我發現他們都存在嚴重的「等、靠、要」消極思想。
  • 「我的脫貧故事」奮鬥讓下一代過得更好丨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村民...
    我叫邰通明,是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村民,我家裡有4口人,我和妻子在黔南惠水高速修建工地打工,兒子目前在武漢大學上學,女兒在凱裡振華中學上初三。2013年底,我家因為一場火災,奮鬥了多年的房子沒了,這讓我一下子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一樣。好在黨的政策好,當年就給了我們危房改造資金重新修了房子。  2014年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往後的4年間,我的2個小孩都在上學,特別是兒子在上高中,開銷較大。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過上紅紅火火的生活|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
    我叫吳萍,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衛健局派駐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擺偉村是典型的苗族村寨,村民大多不會講漢語,與村民交流幾乎靠邊比手勢邊猜,因為不懂苗語,宋隊長萬般焦慮。通過一段時間的摸排工作,我也慢慢能夠與村民在語言上較為順暢的交流。擺偉村的朝天椒產業一片豐收景象以前的擺偉村衛生狀況十分糟糕,路面上汙水橫流,豬、牛糞便到處都是,廢棄房屋、雜物棚、豬牛圈歪歪斜斜,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村民家裡臥室、客廳、廚房普遍亂堆亂放,無從下腳。
  • 「我的扶貧故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丨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
    久仰鎮擺偉村村民拉著我的手說道。  我叫李瑞,是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李瑞(左2)幫助村民挑水泥漿修建排水溝  2019年7月,根據工作需要,我被黨組織抽派到擺偉村脫貧攻堅隊擔任網格員,為了準確把握負責網格內的24戶基本情況,我經常起早貪黑多次上門走訪,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施策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破冰之功 非一春之暖丨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網格員...
    我叫潘年海,是劍河縣久仰鎮擺偉村脫貧攻堅網格員。我的幫扶貧困戶有6戶,剛開始接手幫扶工作沒有經驗,經過近兩年時間紮根基層,我成長了很多,有了不少感悟。此外,他們家中房屋四周也都是用木板圍起不透風,但是隨時都有脫落的危險,家中亂丟亂放,看著他們一家4口人生活在這年代裡,住在這樣的環境裡,著實讓人扎心。入戶開展調查工作為此,我每次去他家,好說歹說叫他們把衛生掃乾淨,他們卻總是不以為然。
  • 「我的扶貧故事」內化於心 外化於行 共奔小康之路丨劍河縣久仰鎮...
    我叫潘志華,是劍河縣久仰鎮巫仰村的幫扶幹部,也是劍河縣衛健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在起,我就是你們的幫扶幹部了,以後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共同把工作開展好,這200塊,你就拿去買點生活用品吧!」「你的心意我領了,我不會收你這筆錢的,我們要靠自己、靠雙手自力更生創造幸福生活才對!」這是我第一次入村時,幫扶戶萬廳和我的對話。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你們的真情付出 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劍河縣...
    我叫李秀花,是劍河縣久仰鎮黨裡村村民,現就讀於貴陽學院,今年大四。家中共5口人,我和弟弟李忠洪在學校讀書。幾前年,我父親李進忠在廣東打工的時候大腿受重傷導致殘疾,喪失了勞動力,家中經濟來源全靠母親那微薄的務農收入來維持。
  • 「我的脫貧故事」我是貧困戶但也是一個幸運兒︱劍河縣久仰鎮黨義...
    我叫龍豔花,家住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一組,現是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一名大二學生。  我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家中4口人,父母文化低,並且父親年邁,母親身體孱弱,還有個比我小十歲的妹妹。家庭條件雖然並不好,但我仍然覺得我是個幸運兒。
  • ...故事」艱苦奮鬥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丨劍河縣久仰鎮基佑村村民李永祥
    我叫李永祥,今年45歲,是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久仰鎮基佑村村民。我夫妻倆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初中和小學文化。2014年以前,我的家庭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養殖少量的本地香豬、土雞,以及在鄉內、村內務工。
  • ...從「漏」房到新房丨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脫貧攻堅隊的副隊長楊興平
    我是叫楊興平,是黔東南水投劍河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部主任,自2019年3月舉行脫貧攻堅大會後,就經劍河縣組織部抽調,下沉到單位幫扶村久仰鎮巫溜村進行駐村幫扶,我很榮幸地成為了脫貧攻堅隊的副隊長。作為村脫貧攻堅副隊長的我,不僅要完成自己的網格工作,還要協助隊長傳達戰區指揮部的各項工作指令,盯緊工作任務節點。同時,還組織安排攻堅隊員對村裡住房進行安全保障工作,對透風漏雨住房修繕和消除視覺貧困工作進行調度。
  • 「我的扶貧故事」前進村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丨劍河縣革東鎮前進村...
    我叫吳聲良,是劍河縣政法委派駐革東鎮前進村脫貧攻堅隊的網格員、資料員。前進村第二網格壩壩會前進村總人數144戶6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9戶182人。這裡的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作為網格員兼資料員的我,工作任務較為繁重。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把我當成親兄弟丨劍河縣南哨鎮坪寨村...
    我叫陽大伍,是劍河縣南哨鎮坪寨村(大坪小村)村民,現年54歲。我家現有5口人,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於2019年脫貧。9年前,大坪村發生火災,我家的房屋被燒毀,後與他人購買的兩間兩層樓的木房才能勉強有個落腳的地方。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敢想敢做 脫貧就在眼前丨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
    我叫楊明,今年37歲,是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的村民。楊明在為客戶安裝空調國家扶貧政策的實施,我的家庭情況得到很大改善,大女兒送去南東小學讀書,學校的營養餐,小孩上學有了保障。父母雙雙領取的養老保險金2000元,可以添置棉襖和四季換洗衣物,解決冷暖問題。整戶參合有了醫療保障不再擔心疾病恐慌。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落伍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村民...
    我叫田景奎,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寨章村)村民,因家庭生活困難,於2014年5月,通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組織考核等程序,我家被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時我已身患糖尿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裡僅靠我妻子到處打零工、政府低保維持家庭生活,兩個小孩在校讀書,家庭生活異常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