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現這七種情況,說明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調了!

2020-12-26 活菌一號

經過上一篇關於腸道菌群的文章解說,相信很多人應該對腸道菌群有了初步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健康的人體的胃腸道內生存著很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統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數量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保護著腸道,使其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維繫著腸道生態的平衡,對人體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大家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例如飲食不潔、暴飲暴食、抽菸酗酒、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等,這些都會都對腸胃造成損傷,使得腸道有益菌被抑制,有害菌大肆繁殖釋放毒素,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有一些人對腸道菌群失調不太了解,因而導致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會使身體受到進一步的損害。所以當身體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該提高警惕,極有可能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調了。

腸道菌群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1.腹痛

腹痛是腸道菌群失調的常見的症狀之一。當腸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時,腸道內的有害菌佔上風,在腸道內大肆破壞,趁機繁殖釋放毒素,如果不注意就會損傷腸道黏膜層導致發炎。這時食物或糞便經過,摩擦炎症面,就會產生疼痛感,加上有害菌和毒素對炎症面的侵害,腹痛感會更加明顯。

2.便秘或腹瀉

一般來說,對於經常發生便秘或腹瀉的情況來說,其本質就是腸道菌群失調。通常腸道發生炎症時,炎症面受到了刺激,就會導致腸子蠕動異常,水分未得到吸收,糞便未形成就排出體外形成了腹瀉。每當一進食,受到四面八方的刺激,會使腹瀉的頻率加快。由於一吃就拉,導致患者恐懼進食,致使進食量減少,腸道缺乏纖維素,加上水分不足,對腸道的刺激就會下降,又會造成便秘。

3.腹脹

當發生腸道菌群失調時,腸道功能紊亂,會發生消化不良,產氣桿菌在裡面作亂,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再加上腐敗菌的大量繁殖,這些氣體如上行就會形成口臭打嗝,下行的話就會放屁,如處於不上不下的狀態,就會產生腹脹,有氣無處出。

4.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

前面的文章提到過,經常感冒就是自身免疫力下降的常見表現。因為免疫力下降,機體對外在的細菌病毒病原體等的防禦性減弱,給了這些外力可乘之機,使得身體感染病毒細菌流感的機率增大。腸道菌群失衡是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5.腸易激症候群

腸道的菌群失調導致的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的出現說明了腸道內的有害菌正在增長。多項研究發現,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瑞典等研究發現補充像青春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有益菌會減輕產氣、痙攣等症狀甚至痊癒。

6.食物過敏

食物不耐受一個常見的病因就是與腸道缺乏益生菌有關,當腸道缺乏益生菌的時候,腸道菌群就會失調,有的人就會出現腸道功能紊亂的症狀,腸道無法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排洩,就導致了食物不耐受的現象產生。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和所攝入的食物不匹配時就會出現食物不耐受。

7.皮膚疾病

一般很多人都不會將痘痘痤瘡和腸道菌群聯想到一塊。事實上,當腸道菌群失調時,就很容易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腸道會比較敏感,也就容易在接觸一些物質時發生皮膚過敏。慢性炎症、腸道紊亂和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痤瘡的發生。許多研究都表明腸道菌群的紊亂和痤瘡的發生相關。

當你的身體正在遭受這些症狀的困擾時,應該試著調整腸道菌群,對症調理才能達到本質上的作用,那麼如何調理腸道菌群呢?

腸道菌群失調是因為腸道內的生態平衡被打破,腸道內的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處於上風,由此可見,只有補充足夠數量的有益菌來制衡有害菌才能恢復正常。其中有益菌能真正起到作用的主要有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因此保證腸道雙歧桿菌或嗜酸乳桿菌充足的數量是很重要的,只有將大量的雙歧桿菌送到腸道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一定要選擇耐酸型且具有活性的雙歧桿菌,才能真正從根源上解決腸道菌群失調的問題,從而使症狀消失。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症候群
    當機體受到環境、氣候、飲食、用藥等因素影響時,腸道的條件致病菌轉變為致病菌,正常的生理平衡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使腸道微生態失調,主要包括菌群比例失調和定位轉移(移位)兩大類。1.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調是指腸道菌群數量的增減和比例失調以及菌種性質的變化。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IBS 患者存在菌群失調。
  • 別小看微生物,你的抑鬱可能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
    此外,腸道菌群對於外周炎症反應的調節,也會對大腦活動產生影響。腸道菌群也被發現與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有關。腸道菌群能夠通過調節化學信號分子和免疫系統參與自閉症的病理機制;通過免疫、代謝和神經通路,調節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和病理表型。
  • 腸道菌群若失調,可以這樣調理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腸胃情況?看臉色?聞氣味?還是看身形。其實,筆者認為,健康人的腸胃內部,不應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人是一個超級生物體,用腸道舉例,人體內的共生微生物,約95%生存在人體腸道中,其細胞數量甚至是人哺乳細胞數量的10倍之上!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嬰幼兒餵養不當、營養不良、年老體弱、或是腸道與其他系統的急慢性疾病以及長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導致腸道菌群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出現某種或某些菌種過多或者過少,這個時候,外來的致病菌或過路菌的定植(釋:就是在一定的部位定居或不斷生長)或增殖,其中有一部分腸道菌就會向腸道外其他部分轉移,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即大家常說的腸道菌群紊亂。
  • 腸道菌群失調竟然這麼可怕,很多人還意識不到
    如果任何一個生態群落的出現擾動,我們稱之為生態失調,任何的生態失調都會使我們感到不適,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發現這個生態失調居然這麼具有破壞性! 菌群失調影響全身 由於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身體內的益生菌數量減少,這樣我們更容易遭受到致病菌的襲擊,當致病菌進入一個被摧毀的生態系統,就會在那裡定殖,從而我們就會出現生病等情況。
  • 腸道菌群與疾病
    2.2急慢性腹患者與菌群失調 慢性腹瀉和腸道菌群失調互為因果.慢性腹瀉病人腸道常住菌大量排出,而過路菌(外襲菌)比例異常增加,且腸道蠕動功能減弱或過快影響腸道菌群比例,總的來說是類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數值顯著減少,有潛在致病性的梭菌,酵母菌量增多[12],這導致腸道脂肪酸代謝紊亂和膽鹽代謝障礙引起腹瀉
  • 腸道菌群失衡的人,身體一般有4個異常,一個不佔,恭喜腸道不錯
    人體的腸道中有一部分菌群,這些菌群負責的食物的分解以及對進入人體的細菌進行消滅,然後將它們隨著糞便排出,在人體的腸道中,大概寄生著有十萬億個細菌,它們對人體的消化以及免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菌群失衡人體就會出現很多的異常症狀,導致身體出現多種疾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說明腸道的菌群失衡了?
  • 腸道菌群失調可增加中風風險,影響中風結果
    急性缺血性中風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腸道菌群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影響神經炎症過程並影響中風的結果。 首先,一些基於動物的研究表明,中風後的動物模型和對照組之間的腸道菌群組成存在顯著差異。
  • 高血糖會導致腸漏和腸道菌群失調
    研究也表明,高血糖也可以直接損害腸道屏障功能,改變腸道菌群,增加腸道感染的易感性。那麼,研究到底發現了什麼呢? 瘦素缺乏和身體脂肪過多並不是罪魁禍首 我們早就知道,肥胖與腸道通透性增加和細菌產物易位進入血液循環有關,但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直是個謎。
  • 腸道菌群失調對酒依賴者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指標的影響
    人體腸道細菌數約是體細胞的10倍,基因數約是人的150倍。正常人的腸道屏障能夠阻止細菌產生的內毒素進入體循環,但對於酒依賴者,當腸道攝入酒精後,腸道細菌會將乙醇代謝為乙醛,由於人體腸道代謝乙醛能力弱,高濃度的乙醇和乙醛會導致腸壁損傷及腸道菌群失調,造成腸壁通透性增加,腸道內革蘭氏陰性細菌數量增多,產生大量內毒素,致使人體酒精性損傷。有研究表明酒依賴患者對酒依賴的嚴重程度與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通透性有著密切聯繫。酒依賴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 iBonsir益邦臣:導致腸道菌群失衡的4個原因你中招了嗎?
    >引起腸道菌群失衡的原因你了解多少呢,腸道菌群失調屬於慢性疾病,非一日所成,也非一日可治癒,找到菌群失調原因是關鍵:1、飲食習慣俗話說「病從口入」,長期食用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進食燻烤或者是油炸的食物,還有變質的食物被汙染,會使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隨之,有害菌的數量就會增加,腸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下
  • 讓腸道菌群幫你瘦下來
    (尷尬的很)在經受了 一周的折磨之後,終於沒有忍住和我們的專家訴苦,萬萬沒想到,這有可能是最近又開始吃外賣,飲食不健康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而且,專家同時還告訴小編,搞好腸道健康,減肥輕而易舉!腸道菌群與減肥有什麼樣的關係?近十年,對於腸道菌群與減肥的關係,研究非常火爆,而早在1908年梅契尼柯夫就說過,腸道菌群產生的毒素,是人類衰老的根源。2004年美國Jeff Gordon實驗室,第一次提出一些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可能影響脂肪存儲和代謝。我們的腸道功能好壞,與先天後天均有關係。
  • 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腸道的重要,你想不到 說起腸道有免疫作用,很多人表示懷疑。 這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腸道在我們身體裡到底承受了多重的壓力! 因為,一旦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調就會導致免疫細胞辨別能力下降——抵禦外來侵略及免疫監視調節功能也會相應減弱,人就會變得脆弱,易生病。 菌群平衡,才能免疫力強 腸道之所以能維護人們的健康,益生菌功不可沒。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人類肥胖病患者也出現類似的擬桿菌門少、厚壁菌門較多的情況 。由於腸道菌群的成分不同,胖的人更容易從食物中提取能量生成脂肪。類似地,術後體重降低的肥胖患者體內柔嫩梭菌群與炎症標記物(例如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介素一6)逆相關。
  • 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腸道的重要,你想不到說起腸道有免疫作用,很多人表示懷疑。這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腸道在我們身體裡到底承受了多重的壓力!據研究,腸道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擁有超過400多種的10萬億個細菌,轉化為重量,就是有大約1.5公斤的微生物生長在我們的腸道中。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腸道菌群參與宿主的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包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某些營養物質和藥物化合物的代謝、宿主免疫的發育、腸道炎症狀態等等。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人類代謝性疾病有關,比如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那麼,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調節脂質代謝呢?
  • 腸道菌群與炎症性腸病
    有研究顯示IBD患者存在腸道內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糾正菌群失調,可使IBD病情緩解。該文針對腸道菌群與IBD發病的相關性,菌群紊亂與腸道免疫功能異常、腸黏膜屏障功能缺陷、腸道通透性增高等的關係,探討益生菌對IBD的治療作用。隨著人類對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及IBD遺傳易感性研究的不斷完善,益生菌製劑將是一類有廣闊前景的治療IBD的藥物。
  • 腸道菌群紊亂與腸易激症候群密切相關,新冠流行期需加強菌群調節
    腸道菌群是人類抵抗外界的一道天然屏障,可協助人體消化吸收、營養代謝,維持著機體與外界的平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如果腸道微生態發生了紊亂,機體平衡被打破,將直接影響宿主的代謝、免疫和健康狀態,導致多種疾病發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李蘭娟院士也提到對於新冠肺炎患者,腸道菌群紊亂現象普遍,糾正菌群失調是治療手段之一。
  • 調節腸道菌群也能減肥?這是不是又一個智商稅
    最近經常有文章說腸道菌群和肥胖有關係,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減肥流派:調節腸道菌群減肥。這個流派號稱不用節食、不用運動、只靠吃就能減肥!媽呀!這不是所有在為減肥努力的人民的終極夢想嗎?那這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新冠肺炎和乳腺癌與腸道菌群的關係
    然而,如果只是小樣本量和僅包含七種類型的癌症,則解釋結論需要更為謹慎。我們再看該研究人群的年齡情況:中位年齡為66歲(IQR 57-76)【整體年齡偏大】,75歲及以上279例(30%),男性468例(50%)。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腸道菌群成分可能是解釋這種聯繫的一個因素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