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一篇關於腸道菌群的文章解說,相信很多人應該對腸道菌群有了初步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健康的人體的胃腸道內生存著很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統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數量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保護著腸道,使其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維繫著腸道生態的平衡,對人體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大家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例如飲食不潔、暴飲暴食、抽菸酗酒、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等,這些都會都對腸胃造成損傷,使得腸道有益菌被抑制,有害菌大肆繁殖釋放毒素,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有一些人對腸道菌群失調不太了解,因而導致沒有及時採取措施,會使身體受到進一步的損害。所以當身體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該提高警惕,極有可能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調了。
腸道菌群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1.腹痛
腹痛是腸道菌群失調的常見的症狀之一。當腸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時,腸道內的有害菌佔上風,在腸道內大肆破壞,趁機繁殖釋放毒素,如果不注意就會損傷腸道黏膜層導致發炎。這時食物或糞便經過,摩擦炎症面,就會產生疼痛感,加上有害菌和毒素對炎症面的侵害,腹痛感會更加明顯。
2.便秘或腹瀉
一般來說,對於經常發生便秘或腹瀉的情況來說,其本質就是腸道菌群失調。通常腸道發生炎症時,炎症面受到了刺激,就會導致腸子蠕動異常,水分未得到吸收,糞便未形成就排出體外形成了腹瀉。每當一進食,受到四面八方的刺激,會使腹瀉的頻率加快。由於一吃就拉,導致患者恐懼進食,致使進食量減少,腸道缺乏纖維素,加上水分不足,對腸道的刺激就會下降,又會造成便秘。
3.腹脹
當發生腸道菌群失調時,腸道功能紊亂,會發生消化不良,產氣桿菌在裡面作亂,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再加上腐敗菌的大量繁殖,這些氣體如上行就會形成口臭打嗝,下行的話就會放屁,如處於不上不下的狀態,就會產生腹脹,有氣無處出。
4.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
前面的文章提到過,經常感冒就是自身免疫力下降的常見表現。因為免疫力下降,機體對外在的細菌病毒病原體等的防禦性減弱,給了這些外力可乘之機,使得身體感染病毒細菌流感的機率增大。腸道菌群失衡是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5.腸易激症候群
腸道的菌群失調導致的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的出現說明了腸道內的有害菌正在增長。多項研究發現,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瑞典等研究發現補充像青春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有益菌會減輕產氣、痙攣等症狀甚至痊癒。
6.食物過敏
食物不耐受一個常見的病因就是與腸道缺乏益生菌有關,當腸道缺乏益生菌的時候,腸道菌群就會失調,有的人就會出現腸道功能紊亂的症狀,腸道無法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排洩,就導致了食物不耐受的現象產生。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和所攝入的食物不匹配時就會出現食物不耐受。
7.皮膚疾病
一般很多人都不會將痘痘痤瘡和腸道菌群聯想到一塊。事實上,當腸道菌群失調時,就很容易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腸道會比較敏感,也就容易在接觸一些物質時發生皮膚過敏。慢性炎症、腸道紊亂和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痤瘡的發生。許多研究都表明腸道菌群的紊亂和痤瘡的發生相關。
當你的身體正在遭受這些症狀的困擾時,應該試著調整腸道菌群,對症調理才能達到本質上的作用,那麼如何調理腸道菌群呢?
腸道菌群失調是因為腸道內的生態平衡被打破,腸道內的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處於上風,由此可見,只有補充足夠數量的有益菌來制衡有害菌才能恢復正常。其中有益菌能真正起到作用的主要有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因此保證腸道雙歧桿菌或嗜酸乳桿菌充足的數量是很重要的,只有將大量的雙歧桿菌送到腸道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一定要選擇耐酸型且具有活性的雙歧桿菌,才能真正從根源上解決腸道菌群失調的問題,從而使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