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2020-12-22 騰訊網

從胃幽門到肛門,腸道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部分。

作為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腸道承擔著99%的營養吸收和70%的免疫工作。

可以說,養腸是養生的重要步驟。

腸道的重要,你想不到

說起腸道有免疫作用,很多人表示懷疑。

這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腸道在我們身體裡到底承受了多重的壓力!

據研究,腸道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擁有超過400多種的10萬億個細菌,轉化為重量,就是有大約1.5公斤的微生物生長在我們的腸道中。

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主,分為益生菌、致病菌、條件致病菌三種類型。通過保持三者數量的平衡,可以維持腸道環境的穩定。

腸道環境穩定有多重要?

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就明確提到,在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要知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就曾著重指出,一些危重病人並非死於病毒感染,而可能是死於繼發性細菌感染。

所以說「養腸就是養命」的說法一點都不誇張!

因為,一旦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調就會導致免疫細胞辨別能力下降——抵禦外來侵略及免疫監視調節功能也會相應減弱,人就會變得脆弱,易生病。

菌群平衡,才能免疫力強

腸道之所以能維護人們的健康,益生菌功不可沒。

因為,腸道中的有害菌需要在益生菌和條件致病菌的共同壓制下,才能安穩度日。

一般來說,人體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越高,微生態環境就越好,人的免疫力就會越強。

一旦有害菌過多,身體就會處於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

可惜的是,在腸道中,各種菌群的含量並非一成不變。

尤其對於益生菌和有害菌來說,二者的關係是此消彼長。

因為,腸內就那麼多空間容納這些菌,益生菌多了,有害菌就減少。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濫用抗生素等,很多人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已經大幅下降。

甚至是免疫力已經出現嚴重低下的表現時,大家仍然不能正確認識到維護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其實,只要是您的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就可能說明,腸道已經不健康了!

口臭、膚色粗糙晦暗;

經常便秘,偶有出血;

易腹瀉,不耐寒;

經常出現糞便或是屁氣味刺鼻;

糞便呈黑褐色、糞便不成型。

保護腸道,其實不難

腸道雖然是我們體內的「大功臣」,但是它的需求卻很低,想要保護腸道,你只需要——

1

多吃粗糧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它在腸道內酵解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可以為益生菌的生長提供「養料」,促進「有益菌」繁殖。

2

別吃太飽

攝入體內的多餘營養物質如果消化吸收不了,就會成為有害菌的「養料」。

3

常吃鮮菜

隔頓的飯菜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吃了沒有保存好的剩飯剩菜,反而會助長有害菌的「氣焰」。

4

經常運動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缺乏運動引發的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導致代謝性疾病和肥胖。

5

多喝酸奶

酸奶富含蛋白質、益生菌,有些還含有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元素,是保護腸道健康的最佳食物之一。

資料:養生中國、BTV養生堂、生命時報

編輯:劉佳豪

相關焦點

  • 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2020-11-30 21: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經常出現這七種情況,說明是你的腸道菌群失調了!
    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數量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保護著腸道,使其免受細菌病毒的侵害,維繫著腸道生態的平衡,對人體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大家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例如飲食不潔、暴飲暴食、抽菸酗酒、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等,這些都會都對腸胃造成損傷,使得腸道有益菌被抑制,有害菌大肆繁殖釋放毒素,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 腸道不健康?若飯後常出現這3個異樣,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可以說,養腸是養生的重要步驟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習慣卻會增加腸道損傷風險腸道損傷可能會有哪些表現?如果近期常出現3個異樣,當心就是腸癌發出的求救信號!1、飯後出現胃疼如果你在飯後胃痛,你的胃可能已經受損,你可能患有胃腸炎,胃潰瘍和其他疾病。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可能導致胃癌。
  • 益生菌、腸道健康、免疫力和EF621K之間的關係
    一、腸道環境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好細菌的影響  好細菌通過產生有益的物質來執行各種有益於我們健康的功能。  壞細菌的影響  壞細菌會產生有害物質,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症狀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腸道中是否存在好細菌。  腸道環境取決於好細菌和壞細菌的比例
  • 四個隱秘症狀,預示著您的免疫力處在低下狀態!
    與此同時,戰場上的健康細胞也做出了最偉大的犧牲,它們啟動了自毀程序,不給病毒任何可乘之機!有三類人群,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問題,這三類人都更加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當然,很多人雖然身體健康,沒有基礎疾病或風溼免疫類疾病,但還是處於一種免疫力較為低下的狀態!這種免疫力較低的人,通常可以通過一些特徵,看出自己處於免疫力低下的狀態!
  • 今麥郎涼白開細說腸道健康1:五大功能構築腸道健康防火牆
    今年的世界腸道健康日已經臨近,關於腸道保養的各種寶典已在朋友圈熱傳。只有腸道健康,身體才能健康。但近年來,由於工作壓力大、飲食無規律等原因,腸道病人不斷增多。怎樣才能呵護腸道健康呢?從今日起,今麥郎涼白開攜多家知名媒體,聯合推出「今麥郎涼白開百名專家細說腸胃健康」系列健康講座,今天推出第一講《今麥郎涼白開細說腸道健康1:五大功能構築腸道健康防火牆》。
  • 養生之道:腸道「髒」的人易患癌!這些食物堪稱「腸道拖把」,
    每天肚子都不太舒服?可能是你的腸道不乾淨啦!我們的腸道擔負著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工作,小腸吸收完營養後,大腸將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殘渣聚集形成糞便,然後由肛門排出。在腸道的發酵、消化過程中,不但有很多微生物參與代謝,還會將一些待排出的有毒物質堆積在腸道。一旦腸道內的平衡被打破,腹瀉、便秘就會馬上來找你!
  • 腸道菌群與疾病
    有些老年人檢測不出雙歧桿菌,即使檢出,菌數也很少,而產生硫化氫和吲哚的芽孢桿菌類增多,腸道腐敗過程較快,有害物質產生也較多,這些物質被吸收後又加速老化過程[9]。2.5體質、免疫力與腸道菌群失調機體在突然受涼,過度疲勞、患重病,或使用藥物造成免疫機能降低時,外襲菌更易侵入和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且免疫力低下時更易引起腸內菌向上、向體內移位。向上移位逆向繁殖,甚至可引起肺炎;向體內移位,引起腸源感染和內毒素血症,甚至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
  • COVID-19 症狀輕重,也與腸道細菌有關
    這項研究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調查腸道微生物組是否與 COVID-19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有關,以及清除病毒後,腸道的微生物組組成是否會恢復患病之前的狀態。研究針對香港兩家醫院接受治療的100名患者樣本,以了解消化系統中所謂的微生物組如何影響患者的康復情況,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情況是用霰彈槍定序法從糞便中提取的DNA,另外從血漿中獲得炎性細胞因子和組織損傷的血液標誌物濃度,了解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研究發現,與非COVID-19患者相比,COVID-19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發生顯著變化,無論患者是否接受藥物治療都一樣。
  • 腸道菌群失衡的人,身體一般有4個異常,一個不佔,恭喜腸道不錯
    人體的腸道中有一部分菌群,這些菌群負責的食物的分解以及對進入人體的細菌進行消滅,然後將它們隨著糞便排出,在人體的腸道中,大概寄生著有十萬億個細菌,它們對人體的消化以及免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菌群失衡人體就會出現很多的異常症狀,導致身體出現多種疾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說明腸道的菌群失衡了?
  • Beeotic 蜜益健:吃出來的腸道免疫力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人深受肺炎困擾的同時,我們深刻意識到身體與健康的重要性。在如今這個當口,當務之急是提高自己的人體免疫能力。想要高效快速地為人體建立健康防線,攝入益生元成分無疑是最為方便而有效的辦法。益生元作為纖維的一種,歷來有著「免疫護壁」的美譽,保能夠養、調節著腸道中的免疫系統,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 熬夜、生活不規律,是腸道健康的剋星
    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導致很多人都出現了日夜顛倒,熬夜失眠的問題。長期下來,容易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身體免疫能力降低,從而誘發多種疾病。但現實告訴我們,健康的身體才是生活的本錢,而只有作息飲食符合規律,才能擁有好體質。
  • 息敏樂益生菌200億有益菌呵護寶寶腸道健康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要有益生菌的參與,孕媽自然分娩過程中會獲取部分益生菌,但更多寶媽為了寶寶健康能夠儘快茁壯成長,都會為寶寶補充益生菌。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母傳抗體在出生後逐漸消失,在出生後最初六年都處於易感期。這段時間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胃腸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問題等,這些小狀態阻礙了寶寶的體格的生長和發育。
  • 《營養翻譯官》之完美腸道養護力:認識腸道微生態 就是認識健康
    該節目聚焦特醫食品、乳製品、保健食品、農產品、肉蛋類、休閒食品、滋補品、飲料、地方特產等細分行業,攜手院士、營養專家及百餘位全國三甲醫院知名專家開展營養健康知識科普,旨在為消費者打造國內權威、生動、易懂的「營養百科全書」,推動中國營養健康科普事業發展,實現公眾的「營養夢,健康夢」。
  • 活菌調節腸道,FANCL內脂支援讓你健康瘦
    很多小夥伴減肥失敗都止步於不健康的減肥,強制節食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反彈的速度也極快,不均衡的飲食是導致脂肪逆流的原因。所以小編要提醒大家,要注意日常飲食的均衡,不能為了瘦而過度節食。FANCL獨有的「能在胃酸中保持菌群活性的設計」:通過使用耐酸性膠囊和活性菌保護工藝,讓活菌在胃酸中難以溶解,能夠直達腸道,加入FANCL獨有成分,即使胃酸進入膠囊內部也能保持菌群活性。FANCL內脂支援通過活性雙歧桿菌改善腸道環境,從而加大短鏈脂肪酸的生成,提高代謝。從而有效促進腸道活力,抑制有害菌的生產,通過調理腸道健康,形成容易變瘦的體質。
  • 研究發現:腸道不健康或會誘發精神類疾病,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體驗,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不喜歡吃東西。記得我五年前患抑鬱症時期,我的腸胃特別難受,不光對自己喜歡的食物毫無感覺,甚至還會特別難受。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但是,我們人類吃了幾百萬年的肉,這種飲食習慣,不應該和一種現代疾病扯上關係啊,還有,那些只吃肉的民族,比如說愛摩基斯人、馬賽人,基本是沒有這些現代疾病。 7天後,他們發現,那些遺傳上易患結腸炎的小鼠中,在飲食中攝入10%葡萄糖的小鼠,比不吃糖的對照組,表現出更嚴重的症狀。 同時,用硫酸葡聚糖鈉(DSS,能誘髮結腸炎)餵養小鼠時,吃糖的小鼠比不吃糖的小鼠,症狀也更嚴重。
  • 腸道不好的人,少碰「四物」,多食「一菌」,腸胃健康、少生病
    腸,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是機體健康的保護網。醫學家指出,人體90%的疾病都與腸道不清潔有關,腸道健康狀況不好會影響大便,此時也會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為什麼腸道疾病會越來越多呢?常見病、多發病包括慢性腸炎、腸息肉、潰瘍性腸炎等。小腸病變症狀不明顯,如腹瀉、便秘、大便次數多等,小腸出現問題,大多與飲食不當有關。
  • 這些關於人類健康的腸道微生物NCS重磅研究千萬別看...
    研究人員發現,小鼠接受了某些腸道微生物株或已知由這些微生物分泌的物質後,一種類似ALS的疾病的進展變慢,初步結果表明,該菌群調節功能的發現可能適用於ALS患者,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科學家們在一系列實驗中證明,在轉基因小鼠中使用廣譜抗生素清除其大部分微生物群後,一種類似ALS的疾病的症狀會惡化。
  • 經常吃它可能有利於你的腸道,並不是香蕉,快來看看吧
    這種現象就特別容易增加你腸道的負擔使你的腸道出現異常,從而可能使你出現便秘等症狀。什麼叫便秘?便秘就是排便非常困難,基本上每周不到三次,雖然沒有什麼很嚴重明顯的症狀,但這會影響到你正常的生活。長期便秘會降低人的生活質量,同時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也很大,可能會嚴重誘發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