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杯、大杯、超大杯」,蘋果贏了銷量,華為卻輸了口碑

2020-12-23 太平洋數碼

文丨太平洋數碼

你好,請給我一杯這個中杯拿鐵。不好意思先生,這個是大杯。哪個才是中杯。你就給我這個中杯就可以了。不好意思先生,這裡是中杯、大杯、超大杯。

羅老師狂扇自己的搞笑場面我想大家還歷歷在目吧?雖然是搞笑劇,但是也向我們揭露了商業的一個套路。我想被杯子大小玩壞的不僅僅是羅老師,還有消費者吧?畢竟現在手機廠商也開始玩起了這種套路。

這種套路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錨定效應。在同一系列產品中分出三個型號。超大杯的目的是做價格的反襯,因為做商人的都清楚售價過高是對消費者底線的觸控,一但弄不好就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那為什麼同一個系列要弄出三款型號呢?很簡單,因為作為廠商來說他們也不確定哪一款是消費者最容易接受願意買單的。

我們拿蘋果來舉例,對於同系列頂端的也就是超大杯的iPhone11 Pro Max來說雖然都知道它的功能與性能是最強勁的,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機只是一個消耗品。且越往後後面的機型越是強大,那麼何必花那麼高的價錢去買頂配呢?很明顯不划算,所以iPhone 11 Pro Max的目的就是設置一個上限,這時候消費者考慮價格的同時還要考慮大杯與中杯距離超大杯的性能以及配置相差多少。這樣以來在面對這兩款機型的售價的時候雖然知道它很貴,但是有超大杯iPhone 11 Pro Max的上限擺在那裡,反而映襯出其他兩款機型頗具性價比的樣子。

簡單的做了一個圖用於展示,這樣以來是不是顯得iPhone11真的很香?事實上iPhone11也確實是11系列中最熱銷的。可見這個套路十分的有效,所以在商業交易中哪怕是門口擺地攤的水果大媽也會將價格搞得十分醒目然畫個圈接著在用一橫,之後下面寫上她真正可以交易的售價。換做手機中也是一樣,不過先不要說蘋果套路深,實際上蘋果是最近2年才開始玩套路的,再次之前華為,三星都用過。只不過是沒有蘋果成功而已。

蘋果通過這個套路成功的讓肩負走量的「中杯」iPhone11大火,甚至蟬聯許久的熱賣單品寶座。但是似乎套路並不能保證能深得人心的。比如華為。在蘋果之前華為也就一直在嘗試這種套路。在看到iPhone11成功之後,華為再也按捺不住了,終於在華為P40系列搞起事來。但是可惜的是同樣的套路卻是兩個結果,蘋果完勝,華為輸得可憐。

似乎華為一直沒有搞清楚蘋果與自己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同樣的事為何別人做會成功,換做自己卻以失敗收尾。之後我們也對兩家的產品以及經營模式進行了搜索對比,發現蘋果在閹割中杯時是十分的「溫柔」的,並沒有對基礎版的iPhone11進行過大的改動,反觀華為呢則是「六親不認」了。相信對數碼圈有所關注的朋友都清楚,華為P40與P40 Pro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屏幕尺寸、屏幕刷新率、屏幕材質上以及今年普遍主打的快充,無線充電等等都進行了大幅的閹割。很顯然華為是想通過P40與P40 Pro的差距來讓用戶選擇P40 Pro。

但是此時問題就出現了,大杯與超大杯之間的差距微乎甚微。此時入手華為P40 Pro也已經不是明智的選擇了。而作為超大杯的P40 Pro +的售價又在同期產品中處於較高的水平,也已經走在消費者心理底線的邊緣上遊走了。所以最終華為P40系列看似光輝耀眼,實際上連蘋果的尾氣都沒有見到。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看看商品對於自己來說是否真的需要。畢竟不買立省100%。

相關焦點

  • 同樣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蘋果、華為和三星有啥不同?
    ▲圖片來自:《幸福 59 釐米之小馬》因為從現售的旗艦機型來看,今年蘋果、華為、三星不約而同都採用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命名策略。從「標準閹割版」升級到「標準版」回顧一下各家歷年的發布機型,其實蘋果、華為、三星這三家頭部手機廠商並非第一次嘗試在同一個系列當中推出三種不同機型。但今年他們所推出的新品(蘋果是去年)才真正稱得上是「中杯、大杯、超大杯」。
  • 手機也分「中杯,大杯,超大杯」?網友表示:「超大杯」買不起
    中杯、大杯和超大杯隨著科技發展力的提升以及用戶的體驗需求增長,手機廠商在發布手機時,一般同一系列,會推出多個配置版本,例如華為的P40、P40 Pro和P40 Pro+,不同版本之間三個版本不過,現在有些廠商會打一些「擦邊球」,就是一款手機發布「中杯,大杯和超大杯」三個版本。然後卻宣傳「中杯」的價格,「超大杯」的配置,對用戶產生誤導。
  • 中杯、大杯、超大杯 華為P40系列你會選擇哪一「杯」
    早在發布華為Mate XS時華為就已公布了華為P40系列的發布會時間,在此之前關於華為P40的爆料也越來越多。今天我們終於等到了華為P40系列發布,本次華為發布了中杯、大杯、超大杯三款手機,不對不對。。。。。。應該是華為P40 、華為P40 Pro、華為P40 Pro+。
  • 中杯?大杯還是超大杯?華為P40系列入機建議
    華為P40系列的價格主要涵蓋4000到7000這個價格,主要有三個機型,分別是華為P40,華為P40Pro和華為P40Pro+。那麼,華為P40這三個機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又分別適用於什麼樣的人群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 手機廠商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杯杯都有學問
    借用目前業界風行的說法,手機廠商這是將此前產品序列中的「小杯、中杯、大杯」,升級為了現在的「中杯、大杯、超大杯」,這其中的變化無疑也耐人尋味。但正所謂一切皆有因果,手機廠商自然不會是無緣無故就隨意改變了自家的產品命名策略,而我們則不妨從歷史中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 拋去大杯、超大杯,2020年我最看好的三款「中杯」旗艦
    冬至已至,意味著2020年即將結束,今年手機圈裡的新機幾乎已經發布完畢,其中手機廠商們不止發布的手機系列多,而且單系列手機已經習慣了推出多款機型,像iPhone 12系列就帶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組合拳」,讓消費者們的選擇範圍更廣。
  • 蘋果、三星和華為,都熱衷於「小杯中杯大杯」,緣於有「貓膩」
    在2015年,華為對於品牌的運營進行了「微創新」,由「雙黃蛋」模式,悄然玩起了「小杯」、「中杯」、「大杯」模式,在2015年初,發布了P8 Lite、P8、P8 Max三個型號,估計「孤掌難鳴」的原因,見三星和蘋果沒有跟進,華為就沒有再玩這種品牌運營模式。
  • 一個家族三個「杯型」 榮威RX5中杯、大杯、超大杯該這麼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7日6時訊(趙廣)經常逛街、看電影、買小吃的朋友都知道,飲品一般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而羅永浩通過瘋狂抽自己耳光的電影畫面,讓這杯型分類成為了一個梗火爆全網,手機圈也從此正式進入了中杯、
  • 一個家族三個「杯型」榮威RX5中杯、大杯、超大杯該這麼買
    經常逛街、看電影、買小吃的朋友都知道,飲品一般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而羅永浩通過瘋狂抽自己耳光的電影畫面,讓這杯型分類成為了一個梗火爆全網,手機圈也從此正式進入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機型分布方式,比如華為P40、P40
  • 中杯 大杯 超大杯 我們該如何選擇
    2020年3月26日,華為公司在巴黎發布會上發布了今年的上半年的新款旗艦手機P40系列。此次P40系列包括了三款手機,很多消費者在看會發布會後會產生一個疑問:「這三款手機哪一個更值得購買呢?」為創服務就來推薦一下哪一款手機適合購買。
  • 羅老師,別這樣 中杯大杯超大杯套路太大多 我們應該怎麼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圈突然開始流行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組合。華為、三星、榮耀、vivo……都有相同玩法,很多朋友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選擇的時候究竟是該挑哪一個版本呢?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與蘋果、華為、三星混戰,小米「超大杯」能否C位出道?
    消息一條接一條風很大的iPhone12,整裝待發的三星Note20 Ultra,摩拳擦掌的華為Mate 40 Pro等,宛如旗艦手機101,勢必要來一場掰頭,看看誰是真正的C位。而幾天前小米總裁雷軍在微博上的發言,似乎暗示下半年的機圈競爭,小米也要佔據一席之地。
  • 吉利星瑞:讓擁有「超大杯」的方式簡單點
    中杯、大杯、超大杯本來是飲品界的專用名詞,但自從羅永浩把三杯梗火爆全網後,大家也把這個梗用到了手機機型上。比如蘋果、華為在近兩年都在自己的旗艦機型上推出了自己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比如榮耀30、榮耀30PRO、榮耀30PRO+。按照我們以往的思路,中杯入門為降低門檻,大杯性價比高為主推,超大杯往往為了秀肌肉。
  • 花式收割消費者,手機先賣超大杯!
    從今年開始,手機圈有了一個新的詞彙:超大杯,什麼是超大杯?以羅老師的星巴克經歷來看,超大杯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裡的大杯,雖然手機的名字是超大杯,但硬體配置和以往的大杯相差無幾,廠商為何要這麼做,目的僅有一個:利潤最大化,收割消費者。
  • Mate40國行價格預測:中杯4999,大杯6999,超大杯8999
    10月22日晚上8點,華為Mate40系列全球發布會如期而至,帶來了Mate40、Mate40 Pro、Mate40 Pro+三款常規產品和Mate40 RS保時捷特別款。
  • 雷軍喝星巴克 網友:中杯大杯超大杯
    6月5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微博表示,自己喜歡星巴克、脫脂牛奶不加糖,以前是喜歡超大杯,為了控制咖啡上癮改喝中杯。雷軍自述是星巴克的老鐵,考慮購買星巴克的股票,做個小股東,這樣喝星巴克可能會更有成就感。
  • 一文看懂榮耀30系列中杯/大杯/超大杯區別 定位精確在哪裡?
    這一次榮耀30系列採用「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產品線劃分,新品在外觀、性能和影像上有什麼主要區別?新機的定價策略又為什麼這麼激進?其市場定位精確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01 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 千元機也要有中杯、大杯、超大杯啦?紅米Note9要三劍齊發
    在高端旗艦機方面,華為、蘋果和三星以及vivo都這麼幹過,推出了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的組合,讓用戶更多的選擇,其實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工藝延續性!而在旗艦機和千元機方面還真沒有出現,而這次據爆料小米在26日召開的發布會將會是三劍齊發!當然小米官方也開始預熱了,三劍齊發千元機小米也要打開一個新的先河!
  • 中杯、大杯、超大杯你更期待哪個?
    中杯、大杯、超大杯你更期待哪個?沉寂了一個多月,紅米終於又要發布新機了!這次直接一口氣發布三款Note9系列新機,但具體是哪三款,官方並沒有明確給出答案。根據外界猜測估計是Note9、Note 9 Pro、Note 9 Pro max,一款4G手機兩款5G手機。起售價不用猜,依然是千元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