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手機圈有了一個新的詞彙:超大杯,什麼是超大杯?以羅老師的星巴克經歷來看,超大杯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裡的大杯,雖然手機的名字是超大杯,但硬體配置和以往的大杯相差無幾,廠商為何要這麼做,目的僅有一個:利潤最大化,收割消費者。
花式收割消費者,手機先賣超大杯!
就在前天,華為發布了年度旗艦機華為Mate40系列,整個系列一共四個版本,其中三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另外還有一個是保時捷定製版,保時捷定製版的售價和上一代維持,12000元,另外三個系列的售價從4999元到8999元不等,在公布價格的時候,PPT同時展現出了四個系列手機的開售時間,除了華為Mate40標準版,其餘三個土豪版本開售時間為當天下午18:08,如果你想購買普通版本的華為Mate40,那很遺憾的告訴你,開售時間為12月21號,也就是你還得足足的等50天。花式收割消費者,手機先賣超大杯!
今年的華為Mate40標準版讓我聯想到了華為mate20,華為mate20當初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部手機除了他的外觀和另外兩個版本相似,在其餘的配置上,從頭到腳都被閹割了,Mate40呢?屏幕、處理器、黑科技、前置鏡頭、後置鏡頭、電池、充電速率、3D人臉、防水級別,近十項手機最核心的配置都遭到了閹割。
無獨有偶,蘋果、小米在今年都學會了發布多個版本,但是經過細緻的對比,筆者發現蘋果和小米發布的不同版本在配置上閹割的較少,或者可以這樣說,他們的大杯版本是為新機增加了更多強勁的配置:雷達雷射、120W快充等,而標準版在硬體上的表現也是非常強悍的,不會因為你少花了幾百元錢而有落差感。
按需購買產品,無需為產品溢價買單
華為今年的第一個「三杯」產品是華為的P40系列,同內存的三個系列售價差異在1000元—1500元左右,細心的網友其實可以發現,華為P40與華為P40 Pro、華為P40 Pro與華為P40 Pro+之間的配置差異其實是比較小的,最頂配售價8000元左右的華為PPP與華為P40 Pro的屏幕尺寸完全一樣,主要配置差異僅為陶瓷機身和鏡頭變焦能力,而且這些配置對於消費者來說感知是基本很小的。在我們進行選購的時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選購,不為產品溢價買單、也不為虛榮心買單。
iPhone 12也已經發售了近一個星期,從目前網友們的體驗來看,iPhone 12系列和iPhone 12 Pro Max的日常體驗幾乎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版本的售價差異高達兩千元,這樣下來,最受傷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最後,希望手機廠商們能向其他製造業靠攏,讓產品只有尺寸大小的區別,而不是尺寸和硬體均有差異,賺取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