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用紅黃藍喚醒你的藝術美感,即使不是藝術生也看過這些

2020-12-11 說史可還行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1872-1944),一個荷蘭畫家,或許說起這個人你沒有印象,但在生活中,你應該會或多或少地看到過他的作品,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這張《紅藍黃構圖II》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這幅畫創作於1930年,畫面僅由色塊組成,共有五種顏色:紅、黃、藍、黑、白,主導顏色是佔據了大半個畫面的紅色塊,其色度相當飽和,顏色鮮豔至極。

黑色其實是起著分界的作用,以粗線條的形式展現出來,將其餘顏色劃分開來,而每個色塊的面積大小不一,黑色粗線條控制著這些顏色矩形,使其在視覺上形成簡潔的結構。

黑白兩色不是主體,大面積的紅和左下方的藍色、右下方的一點點黃色才是最抓人的部分,但也正因為黑白與三原色之間的巧妙分割和組合,才使這個除了色塊和線條之後再無其它的畫面變得動感而富有節奏。這是一幅經典抽象畫,象徵著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裡安的紅黃藍系列不止這一幅,其它的作品中,依舊是簡潔的色塊,靠線條來分割畫面,由於面積的重組不同,也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感。

看著這些顏色,你是否感到一絲絲熟悉,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創作人從蒙德裡安的三顏色系列得到了靈感,如法國時裝設計師設計的「蒙德裡安裙」,從裙後來還被博物館珍藏。

家居住宅領域也從他這裡得到了靈感:

越是簡約的藝術就越不容易過時,但簡約不是簡單,還需要有的藝術感的創作,簡約的藝術有時更難實現,就像中國的禪意畫一樣,有時候畫家僅在上面畫一隻鳥、一艘小船,就能營造出非同一般的意境。

蒙德裡安從小接觸美術,立志要當畫家,年輕時候的他受到了海牙畫派畫家——同時也是他的叔父的指導;1892年,蒙德裡安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正式接受學院派的訓練。

蒙德裡安初期的繪畫主題是風景畫,如下面這幅風景畫就清楚地表現出了蒙德裡安作為年輕藝術家對海牙畫派的感激之情。

1909年蒙德裡安接觸了新柏拉圖主義和多神論思想,這使他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價值觀的重塑也影響到了他的創作。他發展了一種非表現形式,稱之為新塑主義,他在白色的地面上,畫上縱橫交錯的黑線和三原色。

1909年,《紅色的樹》

1911年,蒙德裡安從荷蘭來到巴黎,標誌著一個深刻變化時期的開始。他遇到了畢卡索等立體主義的實驗,為了將自己融入巴黎前衛派,他還將自己名字的荷蘭語拼寫(Mondriaan)中的 「a 」去掉。

1919年以後,蒙德裡安形成了新的個人形式,他利用基本的元素組成抽象畫面,用抽象的造型和色彩來傳達自己的理念,他主張用幾何形體構成美,因而他的畫作中多用到直線和方塊,再無其它形狀。

蒙德裡安在後期創作中所追求的是純粹的藝術風格,這些紅黃藍顏色看似簡單,卻也是他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創作出來的,其形式自由多變,經過他的精心安排,形成絕對的平衡,所以這些三原色的畫作也成了他幾何抽象風格的代表作。

相關焦點

  • 蒙德裡安:你真的看懂我的格子了嗎?
    蒙德裡安 8 歲立志當畫家,但家人認為這不是個穩定的工作。與父母多次商量之後,蒙德裡安承諾要取得美術教師資格養家餬口,父母才鬆口答應。通過精心設計的交叉關係,這些線條構成了一個個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些簡單的幾何形狀裡有一些是置於黑色背景上的「空」框架,有的則是「實心的」,被畫家填上淡粉色的顏料。一些黑色線條出現在畫面中央,構成三個大寫的「T」,可以被解讀為基督教十字架,它們標示著作品的宗教主題。
  • 黑白格子+紅黃藍,蒙德裡安怎麼就火了
    要知道,蒙德裡安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畫點線面和紅黃藍、排斥「寫實」,蒙德裡安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討厭綠色,雖然後來的蒙德裡安討厭「自然」討厭到了非常偏執的地步,在咖啡館總坐在角落、遠離門窗,以避開綠色的自然景色;而在他房間的「植物」是把葉子塗成純白的人造鬱金香.
  • 空間切割的藝術:哈維、蒙德裡安和愛因斯坦
    哈維被評為本世紀最偉大的中場隊員,馬拉度納說他是藝術大師,也有人稱他是魔術師的兒子。他的球賞心悅目,經常看著不經意的一腳球就把場面盤活了。不過哈維並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他覺得自己的身體條件不行,所以要用腦子來踢球,來彌補身體素質的不足。足球的目標是要進球,贏球。怎麼才能進球呢?
  • 永遠榨不幹的蒙德裡安
    Brani&Desi希望藉助這樣一個設計,將蒙德裡安畫中所傳遞的情感聯結用在人類居住環境的研究上,「通過這些線條和色塊,我們希望居住在其中的人可以感受到由這些線條和色塊所創建的互動聯繫,成為這個空間中的一部分」。
  • 【藝術賞析】蒙德裡安《灰色的樹 》
    作品:灰色的樹 Gray Tree作者:蒙得裡安 Mondrian年份:1911 年材質:油彩畫布尺寸:79 x 108 cm館藏處:荷蘭海牙現代博物館 Gemeentemuseum, The Hague創作背景1911年,蒙德裡安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立體主義原作
  •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德勞內是繼修拉之後法國藝術界對同時對比理論進行圖像詮釋的又一偉大畫家。然而,並非將此理論實踐於再現藝術,德勞內創作出一種抽象藝術形式,色彩本身承載了圖畫的意義。這幅畫所繪的是行星天域,與美術家相比,他更像一位科學探究者。
  • 藝術生就是考不上大學,成績差,不倫不類?看藝術生如何怒懟回去
    在大家眼裡,藝術生一般都是很有個性,有創造力,有藝術方面的天賦和才能的這麼一類學生,例如畫畫、唱歌、跳舞、彈琴等等一些一般人不具備的藝術能力。不過儘管他們才能加身,但在有些人眼裡,藝術生不過就是考不上大學,不想擠高考那條主要看文化課的獨木橋,成績差,沒有辦法才走的一條特殊的路,下面我們看看非藝術生是如何評價藝術生的呢?1、非藝術生眼裡的藝術生:這位小夥子說:藝術就是玩。他看到的藝術生好像都是一些不倫不類的。這位女生說,如果能正經考上大學,誰去學藝術啊?
  • AI 通過了藝術創作圖靈測試,你根本分不出來作者是不是人
    艾哈邁德在論文中指出,「CAN 生成的畫作不同於傳統的藝術標準流派」。這些畫作沒什麼可識別的特徵,許多看起來非常抽象。這到底是 AI 無法模仿藝術作品的布局,還是嘗試突破?這一切全是創新麼?幾個月之後,再次面對上述問題時,艾哈邁德不再猶疑。「機器發展出了一種美感」,他說 AI 已經學會了如何作畫。
  • 印象派的色彩是工具,野獸派亦如此,康定斯基與蒙德裡安的色彩
    即使在色彩使用得最為狂放的梵谷手裡,色彩依舊是工具而非其他。色彩在野獸派的馬蒂斯手裡依舊還是工具,他夫人臉上的那道深刻的豎直的綠色,只是一種用來表達色彩之解放的隱喻而已。那麼色彩解放之後的結果是怎樣的呢?馬蒂斯以及他的畫並沒有給予合理的解答。關於色彩解放後的合理解答,我認為最先來自於兩位抽象畫家,康定斯基與蒙德裡安。
  • 學習不是競爭,今年起新加坡取消中小學考試,藝術生實名羨慕
    分數在學生時代十分重要,當課代表需要它、考證需要它、升學也需要它,分數雖然沒有重量,但是它在我們心裡比山還要重,在很多時候,一分就可以改變命運,並不是誇張。
  • 藍瓶咖啡裡的蒙德裡安,那個火了100年的魔性格子
    有人說,提到星空我們想到梵谷,提到波點我們想到草間彌生;有一種格子,雖然你叫不上名字,但是你一定很眼熟。那就是——蒙德裡安的三原色格子。美國精品咖啡品牌「藍瓶咖啡」除了提供高品質的咖啡,在甜品的開發上也是頗具藝術氣息。蒙德裡安蛋糕2009年,受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邀請,藍瓶咖啡在屋頂雕塑花園開咖啡館。藍瓶創始人費裡曼的太太凱特琳決定打破常規,製作出一組以「藝術品」為靈感的甜點。其中,「色塊蛋糕」的靈感正是源自蒙德裡安的格子畫,一經推出就大受好評。
  • 藝術生低分上好大學不公平?網友:換你大半年不看書,你能考幾分
    藝術生低分上好大學不公平?網友:換你大半年不看書,你能考幾分? 不少人會認為「學藝術沒出息,沒前途,考低分就能上大學」,認為藝術生低分上大學對於普通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在這裡,小編要為藝術生們正名!你覺得藝術生想上知名大學容易,那你去考吧!
  • 穿搭指南丨拒絕平庸,波普風讓你脫穎而出
    波普風的色彩美學提到波普藝術,首先讓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它誇張的色彩,其中紅黃藍更是被波普大師蒙德裡安運用,成為波普風慣用的經典。從美學角度來說它們都屬於三原色,因為在色彩中不能再分解,所以它們又稱為三基色。其實人眼對紅、黃、藍最為敏感,因為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都是通過紅、黃、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 在人群中更容易一眼吸睛。
  • 藝術生有優勢嗎?都體現在什麼地方?
    很多人想要學習美術,但是不知道藝術生的優勢在什麼地方,那麼藝術生有優勢嗎?當然有,這些優勢體現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一、考試形式藝術生需要參加專業考試,也就是藝術考試。雖然藝術生在六月前參加藝術考試時就已經確定了申請哪所學校,但藝術生通過了學院的藝術考試,並獲得了專業證書後,需要再填寫高考志願時直接填寫學院。三、藝術生文化課程的要求分數較低。與500分以上的文化生分數相比,藝術生對文化分數的要求較低。大部分省級藝術提檔線在280到350分之間,這也是很多考生選擇學習藝術的主要原因。
  • 高考藝術生有什麼優勢嗎?高考藝術生和普通文化生有什麼不同?
    高考藝術生有什麼優勢嗎?高考藝術生和普通文化生有什麼不同?1、首先,藝術生在考試的時候,就需要經歷2次考試,一次聯考(必考)一次校考(不是必考,可以選擇不考)如果在聯考中考試失利,那麼就拿不到專業合格證,就沒有資格填報藝術專業,只能淪落到以文化生的身份報考文化專業。
  • 藝術生是文化低分的代名詞?正確看待藝術生成績,他們中也有學霸
    我今天要說一說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經常碰到一些文化生或者家長,一遇到藝術生都說藝術生文化成績低,只有文化低分考生才去學藝術。那麼今天江西安遠一中的這個喜報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藝術生並不是低文化成績的代名詞,有些藝術生的文化成績高得讓那些低看藝術生的學生或家長無法想像。這位考生應該是文科學生,620分的高考成績排名全省第238位,不敢想像了吧?
  • 藝術生畢業後,出路究竟在哪?
    「藝術生全稱為藝術類高考生,是按照所學習的藝術特點劃分的部分學生群體,一般分為美術和音樂兩大類別,高校招收藝術類專業學生時,通過在文化課的基礎上附加藝術專業加試後,按照考生取得的綜合成績進行錄取。」由於高校對於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並沒有太高要求,成為除了天生對於藝術專業感興趣的學生之外,其他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考上本科院校的捷徑,但同時學習藝術的花費相較而言也要比文化課高上許多。
  • 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畫家,蒙德裡安油畫作品欣賞
    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他還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 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蒙德裡安的作品欣賞
    《房子》1900,紙上水彩 45.6x58.4cm 海牙美術館蒙德裡安 荷蘭畫家,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建築、藝術設計等影響很大。最知名的是抽象代表作《 紅、黃、藍的構成 》。《阿旺(夜):紅樹》《Geinrust Farm with Isolated Tree》布面油畫 47.2×63.5cm 1905-1906年《Haystack》紙上水彩 1898年在現代藝術的語境下,具象寫實手法式微,此種變化直接向觀眾提出了更高的觀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