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突然刷屏。
事情是這樣的: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事情曝光之後,面對艾芬的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不過,公司的澄清並沒有讓事情平息,輿論依然在發酵。
1月4日早間5:54分,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同時,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也深刻反思,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
知名抗疫醫生艾芬開懟愛爾眼科
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開懟愛爾眼科,因艾芬醫生抗擊武漢疫情的特殊身份,其在社交平臺的發聲引發廣泛關注。
據艾芬自述,2020年5月份,她因感覺視力明顯下降,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診,院方稱她右眼患上了白內障,並於5月下旬接受了手術,摘除了右眼晶體,植入了愛爾眼科醫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體,手術大約花費2.9萬元。
但手術後未見視力好轉,艾芬於10月在自己就職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檢查,結果顯示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
艾芬質疑愛爾醫院隱瞞視網膜病變問題,誇大晶體植入的作用,耽擱了真正眼疾的治療。
隨後,12月31日晚間,公司及時澄清稱,醫院第一時間對診療全流程開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但公司的澄清並沒有讓事件平息,輿論依然在持續發酵。
2021年1月1日下午,艾芬通過其個人微博回應稱,術前B超和OCT檢查是按照愛爾的要求做的,這兩個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希望望愛爾醫院公布她的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
1月2日上午,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首度發聲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工作組將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核實。集團對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關心和同情,並願意為其後續治療提供幫助。
1月4日早間,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有無直接關聯,艾芬女士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第一天裸眼視力恢復到0.6,但愛爾眼科集團也承認愛爾眼科未明確交代患者術後複查時間,並且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公司希望竭盡所能幫助艾芬女士解決眼部疾病問題,組織專家力量為艾芬女士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愛爾眼科白內障項目營收佔比近20%
記者梳理財報發現,白內障手術項目是愛爾眼科的重要業務板塊,近幾年營收佔比都在20%左右。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為15.45億元,佔比為19.29%,2019年營收為17 .6億元,佔比為17.62%,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25億元,佔比為15.02%。
不僅如此,白內障手術業務毛利率也較高,近幾年一直維持在40%左右。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白內障項目毛利率達40.10%,而該數據在2018年為37.69%。
分析認為,白內障2019年雖受醫保基金支付政策調整影響,但公司積極推進高端術式替代。2019年毛利率增長到40%,白內障高端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過,受疫情影響,今年中報公布的醫療服務毛利率出現明顯下降,白內障項目毛利率也直接下降為31.06%。
公司未來將如何做好白內障等醫療服務?愛爾眼科曾表示,中國的每百萬人白內障手術率只有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中國人口則超過歐美日人口的總和,未來空間巨大。公司將穩中求進、進中求精,一方面升級服務品質,以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患者,同時提高轉化成功率;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科普宣傳,並著力打造"煥晶"優質技術服務品牌,提高先進手術的佔比。
3000億大白馬能否經受住考驗
愛爾眼科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眼科專科醫療連鎖機構。截至2020年11月底,愛爾眼科集團內共有660餘家醫院機構,其中國內的超過550家,海外有100多家。
自2009年10月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以來,公司股票一直都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公司市值從上市初期不到100億元,一路增長到目前超過3000億元。
12月31日,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愛爾眼科以新高結尾,收盤報74.89元,刷新歷史紀錄,總市值達3087億元。
受疫情影響,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出現短時間大幅下滑跡象,公司股價也在一季度期間,持續震蕩。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化,前期積累的剛性需求逐季爆發,公司業績逐漸恢復,前三季度營收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0%。其中,三季度單季度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公司實現營收44億元,同比增長47.55%;實現淨利8.70億元,同比增長62.34%。
對於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公司此前接受中信證券、工銀瑞信基金等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三季度業績再創新高主要是三個原因:1、眼科需求作為剛需,在後疫情時期持續釋放;2、市場需求逐步向頭部品牌醫院集中,醫院保持良好內生增長,進一步推高了公司業績;同時三季度並表了30家醫院,提供了部分外延增長;3、長期看,疫情加速推動了全社會線上化進程的發展,更高頻率的電子設備使用,從宏觀上進一步提升了眼科行業整體需求,整體加寬了眼科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29日的機構調研中,愛爾眼科在回答「醫療事故愛爾怎麼去把控的」的問題時曾表示,醫療質量是愛爾的生命線,是患者和家人的信任和託付。公司醫療質量一直把控得很好,一些標準高於國家標準,並落實到位,所以事故率和糾紛率極低,風險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公司也投保了醫療責任險,任何時間都要有底線思維。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並非醫療事故,糾紛是溝通問題或服務質量引起的,可能態度好一些就沒事,所以服務無止境。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 楊斌_NF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