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公布診療自查報告 「隔空」喊話艾芬醫生

2021-01-10 網易財經

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突然刷屏。

事情是這樣的: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事情曝光之後,面對艾芬的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不過,公司的澄清並沒有讓事情平息,輿論依然在發酵。

1月4日早間5:54分,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同時,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也深刻反思,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

知名抗疫醫生艾芬開懟愛爾眼科

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開懟愛爾眼科,因艾芬醫生抗擊武漢疫情的特殊身份,其在社交平臺的發聲引發廣泛關注。

據艾芬自述,2020年5月份,她因感覺視力明顯下降,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診,院方稱她右眼患上了白內障,並於5月下旬接受了手術,摘除了右眼晶體,植入了愛爾眼科醫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體,手術大約花費2.9萬元。

但手術後未見視力好轉,艾芬於10月在自己就職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檢查,結果顯示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

艾芬質疑愛爾醫院隱瞞視網膜病變問題,誇大晶體植入的作用,耽擱了真正眼疾的治療。

隨後,12月31日晚間,公司及時澄清稱,醫院第一時間對診療全流程開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但公司的澄清並沒有讓事件平息,輿論依然在持續發酵。

2021年1月1日下午,艾芬通過其個人微博回應稱,術前B超和OCT檢查是按照愛爾的要求做的,這兩個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希望望愛爾醫院公布她的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

1月2日上午,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首度發聲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工作組將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核實。集團對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關心和同情,並願意為其後續治療提供幫助。

1月4日早間,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有無直接關聯,艾芬女士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第一天裸眼視力恢復到0.6,但愛爾眼科集團也承認愛爾眼科未明確交代患者術後複查時間,並且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公司希望竭盡所能幫助艾芬女士解決眼部疾病問題,組織專家力量為艾芬女士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愛爾眼科白內障項目營收佔比近20%

記者梳理財報發現,白內障手術項目是愛爾眼科的重要業務板塊,近幾年營收佔比都在20%左右。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為15.45億元,佔比為19.29%,2019年營收為17 .6億元,佔比為17.62%,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25億元,佔比為15.02%。

不僅如此,白內障手術業務毛利率也較高,近幾年一直維持在40%左右。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白內障項目毛利率達40.10%,而該數據在2018年為37.69%。

分析認為,白內障2019年雖受醫保基金支付政策調整影響,但公司積極推進高端術式替代。2019年毛利率增長到40%,白內障高端轉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過,受疫情影響,今年中報公布的醫療服務毛利率出現明顯下降,白內障項目毛利率也直接下降為31.06%。

公司未來將如何做好白內障等醫療服務?愛爾眼科曾表示,中國的每百萬人白內障手術率只有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中國人口則超過歐美日人口的總和,未來空間巨大。公司將穩中求進、進中求精,一方面升級服務品質,以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患者,同時提高轉化成功率;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科普宣傳,並著力打造"煥晶"優質技術服務品牌,提高先進手術的佔比。

3000億大白馬能否經受住考驗

愛爾眼科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眼科專科醫療連鎖機構。截至2020年11月底,愛爾眼科集團內共有660餘家醫院機構,其中國內的超過550家,海外有100多家。

自2009年10月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以來,公司股票一直都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公司市值從上市初期不到100億元,一路增長到目前超過3000億元。

12月31日,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愛爾眼科以新高結尾,收盤報74.89元,刷新歷史紀錄,總市值達3087億元。

受疫情影響,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出現短時間大幅下滑跡象,公司股價也在一季度期間,持續震蕩。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化,前期積累的剛性需求逐季爆發,公司業績逐漸恢復,前三季度營收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0%。其中,三季度單季度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公司實現營收44億元,同比增長47.55%;實現淨利8.70億元,同比增長62.34%。

對於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公司此前接受中信證券、工銀瑞信基金等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三季度業績再創新高主要是三個原因:1、眼科需求作為剛需,在後疫情時期持續釋放;2、市場需求逐步向頭部品牌醫院集中,醫院保持良好內生增長,進一步推高了公司業績;同時三季度並表了30家醫院,提供了部分外延增長;3、長期看,疫情加速推動了全社會線上化進程的發展,更高頻率的電子設備使用,從宏觀上進一步提升了眼科行業整體需求,整體加寬了眼科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29日的機構調研中,愛爾眼科在回答「醫療事故愛爾怎麼去把控的」的問題時曾表示,醫療質量是愛爾的生命線,是患者和家人的信任和託付。公司醫療質量一直把控得很好,一些標準高於國家標準,並落實到位,所以事故率和糾紛率極低,風險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公司也投保了醫療責任險,任何時間都要有底線思維。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並非醫療事故,糾紛是溝通問題或服務質量引起的,可能態度好一些就沒事,所以服務無止境。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 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就艾芬事件迅速自查 公布就診資料申請第三方鑑定
    舉報   作者 | 爾白  1月4日,愛爾眼科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艾芬診療過程核查報告
  • 艾芬:我不是為了自己,愛爾眼科必須道歉!愛爾眼科又跌了
    「愛爾已經漏洞百出卻還死不認錯」2020年5月經熟人介紹,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花費2.9萬元植入人工晶體。到2020年10月份,右眼視網膜脫落,而今幾乎失明。2020年12月31日,艾芬在微博平臺發布視頻,認為這是由於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不恰當診療引起的。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市值縮水274億
    「真的非常後悔,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踏進愛爾(眼科)。」武漢抗疫醫生、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她希望愛爾眼科自查整個診療過程中所有不規範的行為,並原原本本地承認錯誤、公之於眾。在此之前,艾芬醫生發文稱自己在愛爾眼科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
  • 愛爾眼科坦承不足 願竭盡所能幫助艾芬女士解決眼疾問題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時隔三天之後,愛爾眼科1月4日凌晨公布了工作組的內部核查報告:報告在確認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有無直接關聯的同時,亦坦承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此事件上存在醫療管理規範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的問題。公司表示,希望與艾芬女士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女士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 高速擴張暴隱患:愛醫生「糊弄」艾醫生 愛爾眼科模式遭疑
    「吹哨人」艾芬醫生  作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這個身份並不特殊,但作為一位愛爾眼科的患者,艾芬足夠特殊,因為她夠專業。憑藉著專業的醫療學識,她在愛爾眼科就診後,認為愛爾眼科存在醫療過失,且沒有被愛爾眼科的說辭嚇住,反而將事件越鬧越大,最終成為愛爾眼科醫療技術的「吹哨人」。
  • 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持股,10年漲近20倍
    原標題: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均有持股,10年漲幅近20倍,董秘連夜回應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編輯 謝盛)訊,新年伊始,創業板權重第二、市值高達3087億的眼科醫療連鎖龍頭愛爾眼科遭遇風波。
  • 起底「愛爾眼科」 幕後老闆3萬起家發家史 盤點「愛爾眼科」醫療事故
    1月4日早間5:54分,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同時,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也深刻反思,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
  • 抗疫醫生曝光愛爾眼科診療不規範 質疑為了賺錢摘除幾近正常晶體...
    ,10月在自己就職的醫院檢查後得知右眼視網膜脫落,近乎失明,復盤後認為愛爾眼科違背醫學診療流程。當時,由於她所供職醫院的診療業務還未完全恢復正常,經一個關係比較好的三甲醫院退休眼科醫生建議,她選擇到這位醫生目前任職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 女醫生稱術後幾近失明 愛爾眼科:視網膜脫落與手術無直接關聯
    為了妥善處理上述糾紛,愛爾眼科當即組織集團工作調查組1月1日晚急赴武漢。1月4日早上6點,公司向e公司記者提供的核查報告認為;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此外,愛爾眼科提交的證據顯示,艾芬符合白內障手術指徵,且術後第一天裸眼視力恢復到0.6。同時,核查報告認為艾芬無手術禁忌證。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愛爾眼科稱無直接關聯 患者艾芬直指推卸責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 繼2020年12月31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艾芬醫生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回應「醫院醫療規範、不存在篡改和調換病例」後,1月4日,愛爾眼科方面對此再回應,「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愛爾眼科:單日市值蒸發超200億元 「手術刀」下堆積著問題與隱患
    來源:每日財報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300015.SZ)突然刷屏!據悉,事件起因是2020年12月31日,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在她的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裡,艾芬醫生講到自己右眼幾近失明是由武漢愛爾醫院的不恰當診療引起的。
  • 抗疫女醫生術後「近乎失明」,頻繁違規的愛爾眼科在山東已有20餘所...
    1月4日,知名抗疫女醫生艾芬看了愛爾眼科集團的核查報告後,在微博上如此回應。因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艾芬2020年1月31日在微博上公開發聲,以親身經歷來曝光愛爾醫院在診療過程之中的不規範行為。網絡視頻截圖:艾芬向鏡頭訴說在愛爾醫院診療情況「我有理由懷疑:愛爾在趨利。因為眼底變性治療很便宜,白內障手術花了兩萬九千元。」艾芬表示。
  • 輿論漩渦中的愛爾眼科:市值增長超40倍 快速擴張隱憂漸現
    2020年12月30日16:07,知名醫生艾芬發布微博稱:「年頭僥倖躲過了病毒的侵犯卻在46歲生日的第二天沒能躲過視網膜的脫落,右眼近乎失明。」2020年5月,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白內障,術後視力更差,甚至出現視網膜脫落。在她看來,2.9萬元的晶體植入手術既「不必做」,愛爾眼科又在手術過程中有不規範行為:術前檢查不仔細,未及時發現視網膜問題。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仍在發酵 民營醫院加速擴張的亂象與苦果再現?
    此次消息之所以能夠迅速引發關注的原因在於艾芬醫生作為武漢中心醫院醫生為何會選擇院外手術,而且抗疫醫生的背景更讓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此,不得不做一點背景補充:艾芬醫生的視頻發酵後,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緊急發表聲明表示:「經核實,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對此,艾芬醫生直指其弄虛作假,繼續質疑。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看此次「醫療事故」風波醫患雙方各執一詞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在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稱自己在2020年5月,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後半年時間,自己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幾近失明,生活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
  • 艾芬稱術後視網膜脫離 愛爾眼科:各環節均符合規範
    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硬懟30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愛爾眼科。艾芬,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疫情期間,她帶領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200多名醫護人員日夜堅守,不懈奮戰,受到各方關注。艾芬是作為患者與這家知名上市公司「拉鋸」。
  • 愛爾眼科市值1天飆升244億 視網膜脫落投訴風波漸息?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愛爾眼科(300015.SZ)今日股價大漲,盤中最高漲9.78%報78.48元。截至今日收盤,愛爾眼科報77.40元,上漲8.27%,成交額45.29億元,換手率1.77%,總市值3190.05億元。
  • 愛爾眼科陷醫療事故風波:近600家醫院(泉州7家),子公司違規經營頻現
    因遭武漢抗疫醫生艾芬公開投訴診療不規範致其右眼幾近失明,愛爾眼科股價大幅下跌。此前,愛爾眼科官方公眾號回應稱,經核查,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並表示將與艾芬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 誰弄瞎了艾芬的眼?
    去年5月的時候,艾芬突然發現視力明顯下降。眾所周知,武漢中心醫院眼科先後有3名醫生在疫情中去世,然後有個老同事就介紹她到了武漢愛爾眼科。經過一番檢查,院方告訴她右眼得了白內障,需要植入人工晶體,才能恢復視力。有熟人背書,又是專科醫院,艾芬選擇了信任。何況,還是愛爾眼科的副院長王勇親自負責。
  • 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聲援艾芬!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回應:加強白內障...
    陶勇微博中稱,「現在決定,和您(艾芬)一起努力,哪怕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算值得」。   陶勇還就大眾預防和避免視網膜脫離提出三點建議:   1.藉助網絡平臺,聯合眼科醫生,向大眾宣傳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性,進行廣泛和深入的醫療科普,讓高度近視的患者,對視網膜脫離的危害有充分認識,形成定期檢查周邊眼底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