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被忽悠?艾芬稱術後視網膜脫離 愛爾眼科:各環節均符合規範

2021-01-12 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還遭到這樣的忽悠,不曉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當。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硬懟30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愛爾眼科。

艾芬,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疫情期間,她帶領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200多名醫護人員日夜堅守,不懈奮戰,受到各方關注。

艾芬是作為患者與這家知名上市公司「拉鋸」。2020年5月,艾芬覺得自己的視力下降,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大約花費2.9萬元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僅過了半年時間,艾芬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瓦解了。12月31日,艾芬在武漢家中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她說自己現在頭昏腦脹、一直休息,不能上班,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但愛爾眼科則對該事件有不同看法。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12月31日晚上發給記者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聲明》顯示,愛爾眼科第一時間對診療全流程開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術後恢復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眼底視網膜平復。目前,醫院正積極聯絡患者,邀請其到醫院複查。

艾芬對愛爾眼科的上述聲明並不認同。

2021年1月2日晚間,吳士君發文進行了回應,並表示,目前集團工作調查組1月1日晚已急赴武漢進行調查。

艾芬:植入人工晶體,卻出現視網膜脫離

艾芬感到視力明顯下降後,決定聽從熟人推薦到武漢愛爾治療。在她看來,愛爾眼科的檢查設備比自己所在的公立醫院多,而且是專業眼科醫院。艾芬發給武漢愛爾副院長王勇的微信中提到,自己放棄公費醫療,自費到愛爾看病「只希望對視力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經過一系列檢查,艾芬得到的治療建議是有白內障,需要更換晶體。2020年5月21日,艾芬向武漢愛爾眼科的對接人諮詢手術名稱,對方告訴她王院長給她定的方案是右眼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加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

5月26日,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實施手術。但紗布揭開之後她沒有覺得有明顯的改善,而且手術過的右眼比左眼光線暗淡許多,視力也沒有什麼恢復。王勇也問她有沒有眼前一亮,她回覆說沒有。

在後來的兩次複查中,艾芬再向愛爾醫院方面強調自己的右眼視線非常暗淡。但當時愛爾眼科醫院方面的解釋是,人工晶體比自然晶體肯定要暗一些,以及角膜有水腫要慢慢恢復。但是,艾芬卻沒有等來症狀好轉。10月底,她到自己就職的醫院再次檢查。根據艾芬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該醫院術前診斷內容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乾眼症。術中診斷則顯示,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右眼視網膜變性,右眼人工晶體眼,右眼虹膜前粘連。

經向眼科方面的醫生諮詢了解,艾芬認為,自己視力下降主要是由於眼底問題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視網膜的問題。如果眼底問題及時檢查出來,後來的視網膜脫離也可能避免。但愛爾眼科醫院並沒有對自己的眼底進行充分檢查。

不得已之下,艾芬又再次通過微信找王勇溝通。「如果你們(即愛爾眼科)能夠意識到我的眼底可能有問題,幫我找到視網膜病變的問題,我的網脫也可能避免。可是我的主訴仍然沒有得到及時的重視。」艾芬認為,武漢愛爾忽視了自己的眼底病變和視網膜問題,且術後自己曾經反覆強調自己並無明顯改善後,他們仍然沒有引起重視,耽擱了自己治療的最佳時機。

她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日期為2020年5月21日的病例,稱這是在自己要求下,後來複診時愛爾眼科醫院方面補寫的門診病歷,而病例上方寫著「眼底未查」。另外,人工晶體和自然晶體不一樣。「這會不會加重了我的視網膜脫離?」

此次,艾芬選擇站出來公開此事的原因,在於她認為愛爾的行為有違醫德。「一門心思要跟你換晶體,至於你這個人有沒有別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給我感覺就是這樣的。」

另外,艾芬還認為自己的檢查資料被篡改和調換。她覺得自己「白內障病變很輕」的原因在於其曾經在王勇的電腦上面看到一張自己眼部的術前照片。而從當時照片看來,自己的白內障症狀很輕。而近期自己去找王勇,他提供了一張白內障病變非常重的照片。艾芬認為,近期王勇提供的照片,並不是自己眼睛的照片。

愛爾眼科: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2020年12月31日,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發給記者一份名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聲明》的聲明。

武漢愛爾在聲明中表示,經核實,該患者(指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

「我院5月24日術前眼底檢查結果也顯示其眼底視網膜平復,未發現視網膜脫離,周邊部分被白內障遮擋,與術前患者提供的其他眼底影像學檢查相符合,有白內障手術特徵。」武漢愛爾表示,術後複診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後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

另外,武漢愛爾強調,醫院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願意隨時接受社會各界和衛生行政部門核查監督。目前,醫院正積極聯絡患者複查,並願意繼續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協助患者開展後續治療。

不過,對於愛爾眼科醫院的聲明,艾芬認為對方在撒謊。針對聲明中提到的「周邊部分被白內障遮擋」,艾芬認為自己的「白內障病變很輕,壓根無法遮擋」。

艾芬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微信聊天記錄顯示,2020年11月,艾芬向王勇溝通愛爾眼科術前沒有告知她關於視網膜的任何問題,對方回復稱,艾芬「手術前因白內障的遮擋和外傷瞳孔有前粘連,瞳孔擴不大,所以術前沒有辦法檢查您的周邊網膜」。 當艾芬進一步質疑時,王勇又稱:「門診病歷是記錄初診情況。進一步術前檢查時,每個患者都做了眼底檢查的,如眼底OCT檢查,B超檢查等,這些檢查沒有發現您有網脫體徵,我們才安排了手術,由於現有檢查的局限性,瞳孔小,檢查範圍不完整,沒看到周邊網膜。」

眼科專家:術前會包括多項檢查

如今,愛爾眼科與艾芬對於治療結果各執一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就上述情況採訪了國內的一些眼科醫生。

在四川省一家三甲醫院眼科醫生看來,術前不可能不進行檢查,這在全國的眼科都是基本的流程規範。而且這些檢查都是最基本的。從病歷上看,艾芬有高度近視和外傷的情況,她在術後出現視網膜脫離的可能性本來就比常人要高。但就算術前檢查出了她有些情況,還是必須要做晶體植入的手術。因為她已經出現眼底渾濁、看不見東西的情況了。

「在術前的風險告知書裡面,肯定說明了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後遺症。就算沒有高度近視、外傷這些情況,我們也會告訴病人這類術後可能出現的包括視網膜脫離等風險。」該醫生指出,就算手術即時效果好,也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後才出現視網膜脫離。

他還提到,因為白內障做晶體植入手術導致的視網膜脫離機率不是很高。做這種手術之前應該做的檢查包括晶體度數、角膜內皮、視力情況、晶體渾濁度、內皮激素、血壓、心電圖以及肝功能腎功能等。這些都是非常常規的檢查流程。這類手術門檻不高,大部分人都能做。

「我是學醫的人,我知道他各方面都不符合規範。」針對愛爾眼科醫院的聲明,2021年1月1日,艾芬再次向記者回應時表示,對方聲明「漏洞百出」。

艾芬質疑,自己2020年6月3日在愛爾眼科醫院複診時曾經做過檢查,當時檢查沒有繳費,後來對方把檢查結果回收了。「當時他們說『都很好,都正常』。」

不過,如今的艾芬回憶起來認為不對勁。她說,近期有人幫自己分析,認為這是套路,即不讓病人拿到檢查結果,所以病人告狀沒有證據。

艾芬認為,6月初複診時,通過愛爾眼科醫院醫生辦公室的鏡子,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視網膜有問題,愛爾方面才讓自己進行檢查。這也說明愛爾眼科醫院當時已經知道自己的眼底有問題,知道自己的晶體其實不該換,但愛爾方面仍不及時止損。

艾芬打了個比方,這相當於一個心梗病人去找醫生,心電圖已經提示心梗了,但醫生不跟病人說,還把心電圖藏起來。「如果那個時候他們有點良心,用雷射把視網膜照一照,10月份我也不至於受這個罪。」

白內障項目為公司前三大業務

眾所周知,眼科是一門極其精細化、專業化的醫療科目,對於醫院設備、醫師力量有著極高的門檻與要求。相較於公立醫院,以愛爾眼科為代表的民營連鎖眼科醫院通過連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攤薄了這些成本,將資金投入到設備、技術的提升上。

實際上,經過前期擴張,愛爾眼科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眼科醫療機構,截至2020年11月底,愛爾眼科集團共有660餘家醫院機構,其中國內的超過550家,海外有100多家。目前,在上市公司體內的有220多家。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營業總收入約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約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

上市11年來,愛爾眼科也因身處黃金賽道和在細分領域的話語權而享受來自資本市場的高光。2020年12月31日,愛爾眼科股價上漲1.41%,報收74.89元/股,攀上了上市11年多來的最高點,市值突破3086.6億元,躋身創業板第四。

這主要與眼科醫療服務需求和市場擴容有關。愛爾眼科在年報中談到,我國眼科醫療服務需求空間巨大。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近視低齡化、高發病率形勢嚴峻;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年齡相關的眼病(如白內障、老視、眼底病等)亦越來越多;無論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還是更多老年人的眼健康需求,都需要專業眼科醫療機構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眼健康服務,也為眼科醫療機構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愛爾眼科相關人士也向媒體表示,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估計在8%至9%左右,為國內最大,但第二名的收入只有愛爾眼科的1/4至1/5左右。

而白內障手術也是愛爾眼科主要的業務,項目收入排在所有產品收入的前三位。

據記者梳理,2020年上半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收入6.25億元,毛利率為31.06%。而從近三年的收入結構來看,愛爾眼科白內障項目的收入佔上市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2017~2019年,愛爾眼科白內障項目收入分別為14.17億元、15.45億元、17.60億元,佔比當年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3.77%、19.29%、17.62%,愛爾眼科解釋稱,近兩年,白內障項目受醫保政策的控制,手術量的增速階段性放緩,隨著消費轉型升級,白內障業務轉型升級取得突破,復明性白內障向屈光性白內障升級,如高端多焦晶體、飛秒白內障術式等應用增加,確保了該項目的穩定增長。

而愛爾眼科也在年報中提示過醫療風險,且強調「不可避免」。其表示,就眼科手術而言,儘管大多數手術操作是在顯微鏡下完成且手術切口極小,但由於眼球的結構精細,組織脆弱,並且眼科手術質量的好壞將受到醫師水平差異、患者個體的身體和心理差異、診療設備、質量控制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眼科醫療機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醫療風險。

愛爾眼科指出,針對醫療風險,公司始終堅持「質量至上」的醫療服務與管理理念,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的診療指南、操作規範和護理規範,不斷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加強醫師隊伍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診療和護理水準,嚴格術前篩查,從嚴掌握適應症,嚴格規範病曆書寫,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和必要手續,並配置各種尖端眼科診療設備以確保診斷的準確率和治療的有效率。「儘管如此,醫療風險仍然不可避免」。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女醫生稱術後幾近失明 愛爾眼科:視網膜脫落與手術無直接關聯
    為了妥善處理上述糾紛,愛爾眼科當即組織集團工作調查組1月1日晚急赴武漢。1月4日早上6點,公司向e公司記者提供的核查報告認為;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此外,愛爾眼科提交的證據顯示,艾芬符合白內障手術指徵,且術後第一天裸眼視力恢復到0.6。同時,核查報告認為艾芬無手術禁忌證。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愛爾眼科稱無直接關聯 患者艾芬直指推卸責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 繼2020年12月31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艾芬醫生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回應「醫院醫療規範、不存在篡改和調換病例」後,1月4日,愛爾眼科方面對此再回應,「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市值縮水274億
    在此之前,艾芬醫生發文稱自己在愛爾眼科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在艾芬醫生看來,「他們忽視了我眼底變性的情況,貿然為我進行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後複查也未告知眼底情況,導致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不過,12月31日晚,武漢愛爾眼科發布聲明稱,艾芬醫生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抗疫女醫生術後「近乎失明」,頻繁違規的愛爾眼科在山東已有20餘所...
    1月4日,知名抗疫女醫生艾芬看了愛爾眼科集團的核查報告後,在微博上如此回應。因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艾芬2020年1月31日在微博上公開發聲,以親身經歷來曝光愛爾醫院在診療過程之中的不規範行為。網絡視頻截圖:艾芬向鏡頭訴說在愛爾醫院診療情況「我有理由懷疑:愛爾在趨利。因為眼底變性治療很便宜,白內障手術花了兩萬九千元。」艾芬表示。
  • 起底「愛爾眼科」 幕後老闆3萬起家發家史 盤點「愛爾眼科」醫療事故
    新年伊始,3000億眼科白馬愛爾眼科突然刷屏。事情是這樣的: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事情曝光之後,面對艾芬的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 抗疫醫生曝光愛爾眼科診療不規範 質疑為了賺錢摘除幾近正常晶體...
    繼武漢愛爾眼科醫院2020年12月31日晚發聲明稱,「經核實,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卻仍然遭受艾芬質疑之後,今天(2021年1月2日)上午,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發通告稱,對此事件高度重視
  • 市值3000億的眼科醫院,靠忽悠行走江湖?
    檢查結果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落。對此,艾芬醫生懷疑是愛爾眼科診斷錯誤,治療方案不當,並且未做徹底的眼底檢查。「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還遭到這樣的忽悠,不曉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當。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艾芬說。這就很諷刺了,愛爾作為一個專業的眼科治療機構,其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000億元。現在居然忽悠了一名醫療工作者!聽起來覺得蠻匪夷所思的。為啥說這是忽悠?為啥說匪夷所思?因為按照艾芬醫生的說法,愛爾醫院在術前並未對她的眼睛做仔細的檢查,僅憑一通電話就讓她換高檔的晶體。
  • 愛爾眼科公布診療自查報告 「隔空」喊話艾芬醫生
    事情曝光之後,面對艾芬的質疑,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不過,公司的澄清並沒有讓事情平息,輿論依然在發酵。1月4日早間5:54分,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艾芬:我不是為了自己,愛爾眼科必須道歉!愛爾眼科又跌了
    「愛爾已經漏洞百出卻還死不認錯」2020年5月經熟人介紹,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花費2.9萬元植入人工晶體。到2020年10月份,右眼視網膜脫落,而今幾乎失明。2020年12月31日,艾芬在微博平臺發布視頻,認為這是由於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不恰當診療引起的。
  • 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聲援艾芬!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回應:加強白內障...
    陶勇微博中稱,「現在決定,和您(艾芬)一起努力,哪怕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算值得」。   陶勇還就大眾預防和避免視網膜脫離提出三點建議:   1.藉助網絡平臺,聯合眼科醫生,向大眾宣傳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性,進行廣泛和深入的醫療科普,讓高度近視的患者,對視網膜脫離的危害有充分認識,形成定期檢查周邊眼底的意識。
  • 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持股,10年漲近20倍
    原標題: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均有持股,10年漲幅近20倍,董秘連夜回應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編輯 謝盛)訊,新年伊始,創業板權重第二、市值高達3087億的眼科醫療連鎖龍頭愛爾眼科遭遇風波。
  • 愛爾眼科坦承不足 願竭盡所能幫助艾芬女士解決眼疾問題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時隔三天之後,愛爾眼科1月4日凌晨公布了工作組的內部核查報告:報告在確認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有無直接關聯的同時,亦坦承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此事件上存在醫療管理規範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的問題。公司表示,希望與艾芬女士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女士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圖源:東方財富消息面上,元旦假期期間,有患者質疑愛爾眼科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導致其在白內障手術後半年發生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或是引發愛爾眼科此次股價大跌的「導火索」。看此次「醫療事故」風波醫患雙方各執一詞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在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稱自己在2020年5月,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後半年時間,自己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幾近失明,生活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仍在發酵 民營醫院加速擴張的亂象與苦果再現?
    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在微博帳號@急診科向日葵艾芬發布視頻表示,自己在2020年5月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白內障,但術後視力更差,甚至出現了視網膜脫落。在她看來,2.9萬元的晶體植入手術既「沒有必要做」,手術過程中還存在術前檢查不仔細、未及時發現視網膜問題等不規範行為。消息一出,一眾譁然。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3000億大白馬邏輯會生變嗎?
    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稱,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其質疑武漢愛爾眼科治療不當,「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了治療時間」。術後艾芬曾向醫院反映視力模糊但未引起重視,錯過補救機會。
  • 愛爾眼科:體外孵化業績高速增長 多個子公司頻涉醫療糾紛
    「眼病診治失明風波」致股價大跌 多個子公司頻涉醫療糾紛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的艾芬在微博發布視頻稱,花3萬元(在愛爾眼科醫院)換晶體,數月後視網膜脫落,艾芬認為,其右眼幾近失明是由武漢愛爾醫院的不恰當診療引起的,「晶體手術壓根都不需要做,而是他們術前沒有把我的眼底視網膜查清楚,只是為了換我的晶體。」
  • 愛爾眼科陷醫療事故風波:近600家醫院(泉州7家),子公司違規經營頻現
    因遭武漢抗疫醫生艾芬公開投訴診療不規範致其右眼幾近失明,愛爾眼科股價大幅下跌。此前,愛爾眼科官方公眾號回應稱,經核查,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並表示將與艾芬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 愛爾眼科市值1天飆升244億 視網膜脫落投訴風波漸息?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愛爾眼科(300015.SZ)今日股價大漲,盤中最高漲9.78%報78.48元。截至今日收盤,愛爾眼科報77.40元,上漲8.27%,成交額45.29億元,換手率1.77%,總市值3190.05億元。
  • 醫生艾芬花近3萬術後視網膜脫落,不能上班拎重物不能抱2歲孩子
    艾醫生表示,「最令人生氣的是,他作為眼科專家,這個時候應該知道怎麼回事,他卻讓我去做了幾個檢查,他最後把這些檢查結果都收起來了,有一個結果是用膠水粘在病歷上,他都把它撕下來,具體做了什麼我都不知道,也不跟我講,就讓我回去,說我是角膜水腫,讓慢慢恢復。」艾醫生說:「如果這時候告訴我視網膜變性,讓我再去打雷射,我都不至於視網膜脫落,他這個時候還是讓我走了。
  • 網絡大V醫生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幾乎失明。眼科手術不要輕易做
    醫療圈的大V——@急診向日葵艾芬 ,近日發表長文,稱自己在武漢愛爾眼科因不當治療,導致右眼視網膜脫落,視力僅0.1,幾乎等同於失明。而且由於眼病不能用力,連孩子都不能再抱。艾芬5月份感覺視力模糊,去愛爾眼科檢查,說有輕微白內障,建議換晶體。加上手術費一共花費兩萬九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