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式」的溝通方式,拆散了多少相愛的人?
有的人會用總發脾氣,這種方式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比如:通過一件事威脅對方,如果你不按照我說的辦,你就是不愛我。
如果你不聽我的,那就離婚。
一兩次還好,時間久了,大多數男人是不接受這種被威脅的妥協談和的。
通過宣洩情緒獲得對方的包容,來確定自己是被愛著的,在傷害到對方時卻尚不自知,時間久了,再深的感情也會有逾越不了的鴻溝。
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又甘心付出永遠得不到回報呢?
就像有的情侶,明明很相愛,卻因結婚前的彩禮、家具挑選等鎖事,談一到一起去。
女方或男方,一句:「你不聽我的,這婚就不結了」!
於是,一段感情就此終結,這能說明兩人的感情經不住考驗嗎?是沒有妥協的一方不夠愛另一方嗎?
都不是,只不過是「威脅式」溝通效應,讓彼此都條件反射地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但如果換作商量的語氣來溝通,效果會好很多。
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然後再從兩者中權衡利弊,去選擇最佳的方案。
無論在任何談判,還是情侶之間的感情交流,都行得通。
「你不答應,咱倆就分手」成劉詩詩的梗
「你不答應我,咱倆就分手」似乎成了劉詩詩的一個梗,經典劇都逃不出這個臺詞嗎?
2011年的《步步驚心》若曦(劉詩詩飾)告訴八爺,「答應,就在一起。
不答應,他們就分手」。
八爺還是放不下權勢,選擇了王位之爭,最後若曦跟他分了手。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劉詩詩飾)對陳一鳴說,結婚可以,把房賣了,給她當創業第一桶金,投資來電了,我們一起幹。
劉一鳴猶豫,李思雨(劉詩詩飾):「你不答應 ,我就不結婚」!
「我寧願不結婚,也要繼續」。
劉一鳴說:好吧,我同意分手。
看似兒話的一句話,當真是看透人氣,看透自己,難道是這句話是驗人的試金石?
或許,成年人的世界,本該如此殘酷。
但又或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最真實的自己,不肯為對方孤注一擲,是明智還是愛的不夠深?
還有的人,總是揪著小事不放,一點小事自己就會大鬧一場,伴侶時刻會感受到你敏感,需要時時遷就你,其實他也會很累。
幸福的前提必須是:兩個人相處起來的感覺是輕鬆的。
真正的愛,需要兩個人讓彼此相處起來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是讓對方和自己永遠都處於一種享受的狀態。
當我們能讓彼此能在愛情裡滿足時,就有了支撐彼此一直走下去的動力!
任性的人註定要為自己的性格買單,除非遇上無限度包容自己的人
「作」,對於很多女人來說,是「綁架」男人的利器,她們用這種方式來獲取關注和關心,更是考驗男人是否愛自己的標準。
人心隔肚皮,有的人一試就完蛋,只能落得一拍兩散的結局。
有的人說,如果沒有包容和遷就的感情,我寧願不要。
可遷就和包容也並不是沒有限度的,愛一個人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分對錯地支持對方是最無腦的一種。除非遇到的人是窩囊廢,沒有主見的男人。
兩個人相處,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這本就是不明智的。
人都是有思想的,最難改變的就是他人的思想和行為,但如果不能改變他人,又何嘗不能嘗試著改變自己呢?
你並不能要求所有的人想法和你一樣,這種綁架式的考驗,驗證的並不是人心,而是任性。
人這一輩子永遠不要試圖靠改變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很累,更能讓自己難堪。
就像我們不可能完全聽父母的話,即便他們是「為了我們好」!
同樣,我們也不能相求伴侶,完全聽我們的話,因為他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中國移動有一句廣告語,很觸動人心——溝通從心開始!
是啊,只有學會了有效溝通,無論是感情,還是在工作中的談判,你都能無往而不利。
End!
作者:零點心聲
今日話題:你對「威脅式」溝通有怎樣的看法?你認為如果雙方的交流,另一方不妥協是不夠愛的表現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生在你身邊的「作」式溝通,談談你的看法!
關注我,讓你的心靈更加美!
在你最孤獨的時候,聆聽你的每一次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