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2020-12-22 三維策論

豐臣秀吉屌絲逆襲之後,自信心膨脹,他是相信自己能夠滅了大明的,不然也不會制定計劃付諸行動!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

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

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

主要是有三個原因:

第一,自信心的膨脹。

豐臣秀吉當年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足輕,但卻結束了混亂的日本戰國,相當於日本的秦始皇,昔日那麼多牛逼的大名都成了過往雲煙,只有豐臣秀吉一人笑到最後,你說他膨不膨脹。在他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統一世界的。

1591年,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想要借道出兵大明,並且勒令朝鮮「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儼然一副宗主國的做派。同時,豐臣秀吉還派遣使者通告明朝周邊的國家,要求他們對日本稱臣,並且出兵一起討伐明朝,可惜這些國家都是明朝的藩屬國,立場很堅定,朝鮮、琉球和暹羅等國國王還派遣使者將這一情況通報大明。

第二,對自己軍事實力的自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無異於鄉村械鬥,其實強大的大名還是能夠召集數萬的兵力的,日本雖然小,但是人口還是挺多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戰爭動員能力就更強了。

1592年,豐臣秀吉召集了30萬大軍準備先攻朝鮮,再攻大明。日本戰國時期從來沒有人能指揮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豐臣秀吉相信自己的軍隊是史無前例的強大!

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已經非常先進,首先就是鐵炮,戚繼光抗倭的時候就曾說諸器之中,鳥銃第一,火箭次之。鳥銃就是日本的鐵炮,也就是從葡萄牙傳入日本的火繩槍。當時日本的鐵炮比明朝的火銃射程更遠,精度更高,明朝傳統的快槍、神機槍和三眼銃與之相比要遜色不少。

經過戰國時代的洗禮和積澱,當時日本的武器和甲冑的數量都很多,就連最低級士兵——足輕都裝備了盔甲,進化成了「御貸具足」,意思是借來的盔甲。而武士們的盔甲就更加精良了,士兵都穿著甲冑,這也是當時日本軍力強盛的象徵。

第三,對明朝的輕視。

明朝軍隊的羸弱在當時的日本已經是廣為人知,當年日本戰敗大名的手下紛紛逃往明朝沿海,成為倭寇。而這些日本國內失敗者居然能在明朝的東南沿海肆意橫行,甚至攻到南京城下,更誇張的是幾十個倭寇就能追著明朝軍隊幾千人跑,明朝軍隊之孱弱可想而知。

所以在豐臣秀吉等人看來,就那些失敗者手下的散兵遊勇都能讓明朝軍隊招架不住,更何況自己手下的百戰精銳呢?所以自己的30萬大軍足夠橫掃明朝了。更何況當年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已經去世了,明朝武將青黃不接,日本的戰將則是「群英薈萃」,此時正是攻伐明朝的天賜良機!

其實當時明朝的精銳都在北方,要麼是作為邊軍,要麼駐守京城。南方是大後方,承平已久,軍戶都成了農夫,自然是沒有什麼戰鬥力。這就造成日本對明朝整體戰力的誤判。後來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萬曆皇帝一眼看出「欲安中國,必守朝鮮」,於是明軍精銳開進朝鮮與日軍作戰,這一下子就把豐臣秀吉給打懵了。

很快豐臣秀吉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戰略目標迅速調整,從滅亡明朝變成了滅亡朝鮮,又變成了平分朝鮮,最後朝鮮也不要了,明朝開放通商就行。可惜萬曆皇帝從始至終都沒有將豐臣秀吉放在眼裡,談判的機會都不給他。

就這樣,在日本被「封神」的豐臣秀吉,被槽點滿滿的萬曆皇帝擊敗,最後身死族滅。

(全文完)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相關焦點

  • 萬曆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為何相信能和明朝長期抗衡?
    豐臣秀吉幼年家境貧寒,可是他不甘心屈從命運,於是少年時就四處遊蕩,憑著自己的本事被織田信長所信任,織田信長在政變中被殺後,豐臣秀吉繼承了他的位置,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但是他的自信告訴他,幅員遼闊的明朝也應該是他的土地,所以豐臣秀吉決定攻打明朝的藩國朝鮮,打下了朝鮮再攻打明朝首都北京,讓整個中國成為日本人的天下。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真的以為自己能滅掉大明嗎?
    有猴子之稱的豐臣秀吉,他的目標可不是大明、朝鮮,先攻朝鮮,再佔中國,攻取印度。他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應該說二戰中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也基本是繼承了他的想法,看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變過啊!那麼豐臣秀吉,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滅亡大明,建立自己的亞洲帝國呢?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豐臣秀吉日本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豐臣秀吉對隔海相望的朝鮮發動入侵戰爭,由於這時候中國的在位皇帝是大明王朝萬曆皇帝,所以這場戰爭史稱「萬曆朝鮮戰爭」,而朝鮮則史稱「壬辰倭亂」,日本則史稱後來織田信長在公元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中被殺,豐臣秀吉繼承了織田信長生前的一切,他很喜愛宇喜多直家的小兒子宇喜多秀家,把宇喜多秀家收為養子,連自己南徵北戰都帶在身邊,這一年他只是9歲的少年。
  • 明史 | 樊樹志:豐臣秀吉的大東亞夢——萬曆年間的韓戰
    所謂萬曆年間的韓戰,是指發生在1592—1597年的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明朝方面應朝鮮國王的請求,出兵援助,於是在朝鮮戰場上演一場持續數年的戰爭,戰爭的一方是豐臣秀吉指揮下的日本遠徵軍,另一方是明朝和朝鮮的聯軍。這場戰爭明朝方面稱為東徵御倭援朝,與平定寧夏哱拜之亂、平定貴州楊應龍之亂,並稱為「萬曆三大徵」。
  • 明朝的一個市井無賴,大膽吹牛,連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被他騙了
    在中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超級大忽悠,視軍國大事為兒戲,把大明的萬曆皇帝、日本的豐臣秀吉和朝鮮國王耍得團團轉,真是令人拍案稱奇! 在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期間,明朝有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俗稱萬曆三大徵,分別為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朝鮮之役。其中的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爭史上極為精彩、曲折的一場戰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豐臣秀吉的計劃是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並最終實現佔領明朝的目標。豐臣秀吉將這一計劃告知了朝鮮宣祖李昖,後者感到大吃一驚,他從道德和常識兩個方面進行拒絕和規勸,敦促豐臣秀吉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
  • 萬曆抗日援朝戰爭:打的大明和日本改朝換代,朝鮮卻「肥了起來」
    但16世紀末,恢復了元氣的日本,終於又露出了對朝鮮的浪子野心,再次大舉入境朝鮮半島,此時正值明朝的萬曆年間,為了保護自己的附屬國,同時也為了粉碎日本以朝鮮為跳板,最終入侵大明的野心,時隔900多年後,漢人終於再次對外出兵,這次朝助戰爭竟然斷斷續續的打了七年之久,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別看戰爭主要在朝鮮半島打,但「朝鮮」在豐臣秀吉眼裡,只是一個小目標。號稱「夢日而生」的他,滿懷著「三步走」的「徵服世界戰略」:第一步先滅掉朝鮮,第二步以朝鮮為跳板滅亡明朝,把北京「可供天皇御用」,他自己則要把寧波當「自留地」。然後還有第三步:揮師南下,吞併印度大陸,讓日本稱霸世界。
  • 萬曆年間,豐臣秀吉領兵14萬,為何不敵明朝8萬人?
    首先,萬曆朝鮮戰爭前日本剛統一沒錯,但豐臣秀吉所謂的「天下一統」,是一個多方勢力妥協的結果,和常凱申在「東北易幟」後的處境差不多,只是個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當時的日本依然是一個脆弱的聯盟,諸侯遍地,各自為政,所以豐臣秀吉一死,就土崩瓦解了。  儘管豐臣秀吉成為了天下人,但他所能直接控制的領土並沒多少,他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是為了給自己的嫡系更多的立功的機會,欲將侵佔的領地分給他們,壯大自己的實力。
  • 豐臣秀吉受推崇的原因不是入侵朝鮮,而是帶了個「壞頭」!
    歷史上,只要一提到萬曆皇帝,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怠政三十年」。確實,這是萬曆皇帝揮之不去的一個墨點,也正因為他的怠政,給了宦官崛起的機會,也才有了魏忠賢的滔天權勢,也才有了明朝末年的暗無天日,也才有了崇禎的回天乏力和大明王朝的滅亡。
  • 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在朝鮮打仗,結果被一個浙江商人騙得團團轉!
    而他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繼承了他的事業,成為了日本的實際掌權者。但是此時日本國內的各路軍閥勢力仍然強勁,為了削弱他們的勢力,豐臣秀吉決定去攻打中國,這樣一來還能封賞他們,建立自己的威信。於是他跟沈惟敬一商量,乾脆學人家做媳婦的,兩頭瞞吧。沈惟敬去瞞萬曆皇帝,小西行長去瞞豐臣秀吉。於是乎,在二人的編造下,萬曆皇帝一位日本投降撤軍了;豐臣秀吉以為明朝要給自己納貢了。於是乎豐臣秀吉就把全日本的名流都請來,一起見證大明朝使團來替提和親納貢的事情。
  • 萬曆時期韓戰:豐田秀吉統一日本卻殃及鄰國,三國三敗俱傷
    明朝發展到了萬曆年間,因為一代名輔張居正的病逝,這時候的明朝就陷入了朝政鬥爭的漩渦中,再加上萬曆皇帝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不上朝了,每天就呆在寢宮裡修道和玩樂;這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開始瞥見危機隱患了。借道朝鮮攻明被拒,日本佔領朝鮮明朝,朝鮮,日本,三國的國家現狀也預示著三國必有一場戰爭;豐臣秀吉開始派使者告誡朝鮮國王,日本想去攻打大明,希望朝鮮能夠讓個道;朝鮮當然不同意,大家可能不知道朝鮮和大明的關係,朝鮮王國還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冊封的王國,一直以來朝鮮都是大明的附屬國身份,那麼自己的宗主國要被別人打,誰會願意?
  •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
    豐臣秀吉前後侵朝兩次,第一次是1592年4月到1593年7月的文祿之役,第二次是1597年2月到1598年12月的慶長之役,在我國歷史上統稱為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其為壬辰倭亂。總之,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徵服朝鮮,進而去徵服明朝,使日本成為亞洲霸主。
  • 豐臣秀吉自認為可以打敗明朝
    其功績信長將淺野長勝的養女寧寧許配給他。二十五歲的豐臣秀吉與寧寧結婚。開始了新編章。其中以宇喜多秀家為元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九鬼嘉隆為水軍指揮官,步兵14萬,水軍8250人,戰艦700餘艘,於文祿元年(1592年)4月跨過朝鮮海峽,在釜山、慶州一線登陸,正式拉開侵略朝鮮的序幕。③戰爭初期,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並迅速攻佔朝鮮境內大量主要城市,直趨明朝邊境。④朝鮮國王馬上向明朝求救。
  • 挑釁大明,萬曆揮兵7萬擊敗14萬日軍,50年後大明轟然倒塌
    萬曆帝能同意?能同意那真的是無顏見列祖列宗了。但是大明當時派去的議和使臣卻想在歷史上秀一把,於是一口答應了豐臣秀吉的要求,並偽造了一份豐臣秀吉的請降書,並把豐臣秀吉提出來的要求全部一字不提。 所以當這份請降書上交到萬曆帝面前的時候,萬曆帝非常高興,盛讚豐臣秀吉識時務,並大筆一揮,將豐臣秀吉封為了日本的王。
  • 大明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後還想徵服中國,是自大還是自保?
    結合400年後的中日甲午戰爭同樣從朝鮮爆發的特點來看,東北亞火藥桶的引線就藏在朝鮮的三千裡錦繡江山中。中日的衝突為何偏偏是在朝鮮,為何偏偏是在1592年毫不遮掩地暴露出來?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這場戰爭發生的時代背景。
  • 明代抗倭援朝,日軍初期為何橫掃朝鮮半島,4點原因很重要!
    明朝萬曆年間,朝鮮半島爆發了一場抗擊侵略的戰爭,戰爭一方是豐臣秀吉率領的日軍,另一方是中、朝聯軍。戰爭初期,日軍所向披靡,橫掃朝鮮半島,僅用時二十餘日就攻下漢城,不到三個月,朝鮮幾乎全境淪陷。當朝鮮國王李昖苦苦哀求明朝出兵時,豐臣秀吉已經在研議qian都北京了。那麼,日軍在戰爭初期為何如此強勢呢?我認為有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 不為人知的英雄:萬曆朝鮮之役中潛伏於日本的大明間諜
    明萬曆二十年 (1592 年), 剛剛同意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派遣軍隊入侵犯朝鮮。 承平日久武備鬆弛的朝鮮 一觸即潰, 敗退千裡, 半月之內, 首都漢城淪陷, 兩月之後, 北方重鎮平壤亦落入敵手。瀕臨亡國的朝鮮的,遣使者向自己的宗主國大明朝求救,經過一番討論大明朝廷決定出兵援救。
  • 豐臣秀吉接到萬曆一道聖旨,看後一臉茫然,現存於日本大阪博物館
    豐臣秀吉接到萬曆一道聖旨,看後一臉茫然,現存於日本大阪博物館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說明朝亡於萬曆,因為萬曆皇帝懶政,將近30年不上朝,從而導致大明漸漸衰敗。而小編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其實萬曆皇帝不上朝是有原因的。
  • 明朝圍剿倭寇捉襟見肘,為何對豐臣秀吉20萬正規軍,卻能吊打呢?
    明朝自建立以來,一直面對著「南倭北虜」的威脅。「北虜」指的是盤踞在北方草原戈壁的蒙古人,至於「南倭」則是襲擾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明朝軍隊在抵抗倭寇時一直疲於奔命,但等到真的碰上豐臣秀吉的20餘萬侵朝正規軍後,卻反而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