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宣傳?
庫爾特·艾格斯集詩人、作家、記者、詞作者等多重身份為一體,後來成為黨衛軍裝甲部隊的一員,在第三帝國時期非常活躍。他1905年11月10日生於柏林,1943年8月12日卒於東線的別爾哥羅德,在他死後,武裝黨衛軍的戰地記者旗隊以他的名字命名。
身穿黨衛軍裝甲兵制服的庫爾特-艾格斯
庫爾特·艾格斯是一名銀行職員的兒子,1917年進入少年軍校,在一艘訓練艦上接受培訓。1919-1920年間,他先後跟隨民族主義團體參與過鎮壓斯巴達克團起義和卡普暴動。1921年,艾格斯成為「自由軍團(Freikorps)」的一員,並在安娜伯格(Annaberg)與波蘭民族主義者交戰。蹉跎了幾年之後,艾格斯在1924年來到魏瑪國防軍的一個炮兵團服役,之後輾轉柏林、羅斯託克和哥廷根繼續學業,考古學、梵文、神學、哲學等知識均有涉獵,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之後從事神職工作。在學習期間,他對德意志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作家烏爾裡希·馮·胡滕(Ulrich von Hutten)產生了濃厚興趣。1931年,艾格斯由於創作了宣揚暴力革命和反對基督教的作品《農民抗爭之歌》被教堂掃地出門,同年開始了他的第一段婚姻,但過了一年半就離婚了。1933-1936年,庫爾特·艾格斯先後在萊比錫和斯圖加特的廣播電臺工作,後來還成為了西薩克森大區的作家協會會長。1933年,艾格斯成為戈培爾控制下的詩人協會成員,並獲得獎項。1935年,艾格斯和黨衛隊東南地區指揮部(SS-Oberabschnitt Southwest)的人種學顧問開始共事,並在兩個月之後加入了衝鋒隊,後來又在黨衛隊人種與移居部(SS-Rasse- und Siedlungshauptamt,一個負責管理黨衛隊成員審核、婚姻和退伍安置問題的機構,是納粹「維護雅利安血統純潔性」的產物)工作到1938年10月。1937年5月,艾格斯成為納粹黨員,1938年11月起被調到黨衛隊總部教育局工作,並獲得三級突擊中隊長(SS-Untersturmführer,相當於少尉)銜級。在工作之餘,他又創作了很多納粹色彩濃厚的歌曲。戲劇、文章等,這些素材經常會被用在各類慶典活動上,讓他儼然成為了一名納粹黨的「御用詩人」(作為納粹時期御用詩人,其作品內容可想而知,在此不再展示,網上可見其部分作品德文和英文版本)。1939年時,艾格斯升為二級突擊中隊長(SS-Obersturmführer,相當於中尉)。1939年波蘭戰役開始之後,庫爾特·艾格斯志願參加黨衛隊特別機動隊(SS-Verfügungstruppe,武裝黨衛軍的前身)參加作戰,其後又繼續從事文職工作,擔任黨衛隊自辦報紙《黑色軍團報(Das schwarze Korps)》的主編,並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KW)任職,同時也是黨衛軍戰地記者連的一員。1942年,艾格斯又申請上前線作戰,他成為了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的一名裝甲兵基層軍官。一開始,他的同事並不看好這位「大作家」,以為他就是來前線混資歷的,但他很快就因為頭腦冷靜贏得了戰友們的尊重和信賴。在隨同部隊從高加索撤退之後,艾格斯在1943年夏季回國看望家人,探訪親友。在此期間,他曾和自己的好友漢斯·W·哈根(Hans W. Hagen)說自己這回沒準會死在東線,不料一語成讖。1943年7月城堡行動接近尾聲之時,艾格斯趕回東線歸隊。8月12日,艾格斯帶領來自黨衛軍第5裝甲營的五輛坦克,在別爾哥羅德附近進攻一座蘇軍據守的村莊,結果他的縱隊遭到了7門蘇軍反坦克炮的集火。就在艾格斯打開艙門觀察情況的時候,他的坦克被擊穿了,艾格斯的兩腿被炮彈截斷,掉落車內,身體在坦克發生爆炸時被拋到8米開外。在又損失了一輛坦克之後,艾格斯的戰友們摧毀了反坦克陣地。昏迷了兩個小時的艾格斯撒手人寰,他的駕駛員和機電員也在戰鬥中喪生,炮長和裝填手負傷,但成功逃出車外。1943年9月26日,庫爾特·艾格斯的追悼會在柏林克羅爾歌劇院舉行,他被追授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上尉)銜級,哈根在追悼會上朗誦了他的一些作品。同年11月,武裝黨衛軍的戰地記者團命名為庫爾特·艾格斯旗隊。庫爾特·艾格斯死後留下了自己的遺孀特勞特(Traute)和三個兒子,在他的追悼會結束之後不久,克羅爾歌劇院被英軍空襲炸毀。
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簡史
黨衛軍庫爾特·艾格斯旗隊榮譽袖帶
1940年1月,為了依託自有宣傳體系進行戰場宣傳和塑造形象,武裝黨衛軍在柏林的利希特菲爾德(Berlin-Lichterfelde)建立了自己的戰地記者連(SS-Kriegsberichter-Kompanie),該連共有4個排,除了專業的戰地記者之外還編有各類輔助人員。各排均可以獨立運作,可以在前線執行記錄和採訪任務。這4個武裝黨衛軍戰地記者排被分別配屬給當時已經成型的4個師級部隊,其中第1/2/3排分別跟隨警衛旗隊、帝國和骷髏師參加了法國戰役(當時第4警察師尚未形成戰鬥力)。後來,武裝黨衛軍記者排又跟隨配屬部隊參加了巴爾幹戰役。
蘇德戰爭開始之後,武裝黨衛軍的規模發生膨脹,因此,1941年8月,武裝黨衛軍戰地記者連擴充為營(SS-Kriegsberichter-Abteilung),又有更多的戰地記者排被建立,陸續配屬到新建的黨衛軍師級部隊當中。1943年11月8日,武裝黨衛軍戰地記者營又被升級為團級部隊,為了紀念在別爾哥羅德戰死的作家庫爾特·艾格斯,該團被命名為黨衛軍庫爾特·艾格斯旗隊(SS-Standarte Kurt Eggers),同時配發榮譽袖帶。
在黨衛軍庫爾特·艾格斯旗隊榮譽袖帶出現之前,黨衛軍戰地記者還曾經佩戴過字樣為「黨衛軍戰地記者(SS-Kriegsberichter)」以及「黨衛軍戰地記者營(SS-KB-Abt)的兩種袖帶。上圖中的黨衛軍戰地記者佩戴著第一種袖帶,他是一名荷蘭裔比利時志願者,來自配屬給歐根親王師的第7戰地記者排。
1944年4月,黨衛軍庫爾特·艾格斯旗隊被劃分成東線北線、東線南線、拉脫維亞、東南、西線等五個作業片區,6月時達到1180人的規模。同年秋季時,其下屬各排配屬情況如下:
番號
配屬部隊
戰地記者排
黨衛軍指揮總部
第20戰地記者排
第19拉脫維亞第2擲彈兵師
第20愛沙尼亞第1擲彈兵師
第1戰地記者排
第1警衛旗隊裝甲師
第2戰地記者排
第2帝國裝甲師
第3戰地記者排
第3骷髏裝甲師
第4戰地記者排
第4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第5戰地記者排
第5維京裝甲師
第6戰地記者排
第6北方山地師
第7戰地記者排
第7歐根親王山地師
第8戰地記者排
第8弗洛裡安·蓋爾騎兵師
第9戰地記者排
第9霍亨斯陶芬裝甲師
第10戰地記者排
第10弗倫茨堡裝甲師
第11戰地記者排
第11北歐裝甲擲彈兵師
第12戰地記者排
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第13戰地記者排
第13聖刀山地師
第105戰地記者連
黨衛軍第5山地軍總部
從始至終,黨衛軍戰地記者單位的總指揮一直是來自普通黨衛隊的君特·達爾肯(Gunter d』Alquen)旗隊長(相當於少校),他是艾格斯的摯友,曾在《人民觀察家報》任記者,在《黑色軍團報》任主編。從1939年開始從事戰地記者的職業。
君特·達爾肯在任《黑色軍團報》 主編期間形同如今網絡上的瞎罵大神,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針對希姆萊看著不爽的人進行人身攻擊,不過他領導下的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倒是保留下了不少珍貴史料。1945年4月,他被指派為德國武裝力量宣傳部隊總指揮,但已經沒有意義了。戰爭結束後,達爾肯因為在納粹宣傳體系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以及從中牟利的行為)被判入獄十年,還被先後兩次處以巨額罰款,並被剝奪了三年的退休金。
每一個戰地記者排都編有文字組、攝像組、攝影組、廣播組和繪畫組,此外還有專門負責對外宣傳和戰地宣傳工作的「蠍子(Skorpion,分為東西線兩個分隊)」以及「冬季童話(Wintermärchen,取自海涅的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若干特別行動組。黨衛軍庫爾特·艾格斯旗隊在奧斯陸、法國、哥本哈根、布魯塞爾、東南前線和亞德裡亞海等地都建有分部。黨衛軍戰地記者基本都是志願人員,他們在柏林附近措倫多夫(Zehlendorf)接受訓練之後被派往各部隊。出於對外宣傳的目的,除了招收會說外語的志願者之外,他們還吸收了一些外國成員,例如47名挪威人、數量不詳的瑞典人、丹麥人,以及來自戰俘營的兩名美國人、3名英國人和一名紐西蘭人等。戰爭末期,隨著所謂「俄羅斯解放軍(ROA)」的建立,一些具備專業能力的蘇軍戰俘也被吸收進來。
黨衛軍戰地記者群體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1920年挪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努特·漢姆生(Knut Hamsun)的兒子阿利奧德·漢姆生(Arild Hamsun)他在配屬給第11北歐師的黨衛軍第11戰地記者排服役,曾經獲得二級鐵十字勳章。他出現在這裡並不奇怪,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希特勒的追隨者。
隨著德軍連連戰敗,各個黨衛軍戰地記者排和各自配屬的師級部隊陸續向盟國陣營投降,1945年4月,庫爾特·艾格斯旗隊團部和戰地記者補充訓練連被編成戰鬥群,投入了奧得河前線絕望的戰鬥當中。1945年5月15日,旗隊團部殘餘單位在阿爾卑斯山區向英軍投降,黨衛軍戰地記者的歷史也隨之結束。
一名正在拍攝蘇軍戰俘的黨衛軍戰地記者,他挎著一臺較為少見的徠卡雙鏡頭相機,靴子裡插著一把瓦爾特P38手槍。
庫爾斯克戰役期間跟隨骷髏師進行拍攝的黨衛軍戰地記者維甘德(上)以及他拍攝的骷髏師成員。
這名戰地記者除了相機之外,還攜帶了一支老式的MP18/1衝鋒鎗。
工作中的黨衛軍戰地記者,最後一張照片中的記者正在進行錄音。
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雖然是納粹宣傳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卻並不是乏味的「宣傳照複印機」,戰地記者的鏡頭同樣留下了很多生動、自然的畫面。
黨衛軍戰地記者正在用打字機打字,這是一名荷蘭志願者,1943年攝於卡累利阿地區。
維京師的戰地記者,他同時戴著維京師和戰地記者的袖帶。
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雖然人數較少,其中也不乏英勇者,但仍然有人犯下了戰爭罪行——1944年9月「市場花園」行動期間,來自西線「蠍子」特別行動組的戰地記者卡爾·古斯塔夫·萊爾歇(Karl Gustav Lerche)在醉酒時槍殺了被俘的英國軍醫布萊恩·布朗斯康貝(Brian Brownscombe)上尉,這位軍醫上尉在被俘後繼續在德軍野戰醫院幫忙救治傷員,當時正在應邀和其他的黨衛軍戰地記者一同飲酒。1955年12月,萊爾歇因為這項戰爭罪行被判10年監禁。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的成員們耗費大量的膠捲和筆墨,在戰爭時期製造了一個「威武雄壯」的邪惡幻象,也為如今的研究者們留下了大量的圖文和影像等素材,但不幸的是,作為一支非戰鬥部隊,歷史書上給它留下的空間註定不多(一點個人意見:其實被部分所謂「低級德棍」和某個癖好特殊的文學愛好者群體當作意淫素材才是真的大不幸,某種意義上比葬身沙場或者籍籍無名還要慘——這話寫出來我就沒指望對號入座者能有啥好感受,自便)。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本身只留下了一些管理檔案,其中多是人力存檔資料,與行動有關的報告少之又少,這支部隊的歷史原貌已經很難還原了,只有在配屬部隊的行動報告中,檔案館的署名照片中,以及一些有關於黨衛軍外籍成員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個別人員的蛛絲馬跡。
戰鬥序列:
- Verbindungsoffizier bei SS-FHA und OKW 黨衛軍指揮總部以及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聯絡官- Standarteingenieur 旗隊總工程師- Gruppenleiter Ausland 對外宣傳組長- Gruppenleiter Wort 文字組組長- Gruppenleiter Bild 圖片組組長- Gruppenleiter Film 攝像組組長- Referatsleiter Film 攝像業務組長- Gruppenleiter Rundfunk 廣播組組長- Gruppenleiter RF Technik (RF = Rundfunk) 廣播技術組組長- Gruppenleiter RF Sendung 廣播放送組組長- Gruppenleiter Zeichen 寫生組組長- Unterkunftsverwaltung 宿營管理組- Verbindungsführer Presse 新聞報導聯絡官- Referat Bildtechnik 圖片技術負責人- Referat Bildschriftleitung 圖片編輯負責人- Referat Bildarchiv 圖片檔案管理負責人- Referat Rundfunkstechnik 廣播技術負責人- Referat Rundfunksendung 廣播放送負責人Abschnitt Russland-Nord 東線北片區Abschnitt Russland-Süd 東線南片區Abschnitt Lettland und Lettische Einheiten 拉脫維亞及拉脫維亞作戰部隊片區Sonderunternehmen Südost 東南特別行動組Kommando Kopenhagen 哥本哈根分部- Ausbildungsgruppe 訓練教學組Gruppe Kampfpropaganda 前線宣傳組- 2 x SS-Kampfpropaganda Zug 兩個前線宣傳排Sonderunternehmen "Südstern" 「南極星」特別行動組(負責義大利戰場前線宣傳報導)- "Skorpion Ost"東線「蠍子」特別行動組- "Skorpion West" (Ober-Rhein) 西線(上萊茵)「蠍子」特別行動組- Unternehmen "Wintermärchen" 「冬季童話」特別行動組(跟隨黨衛軍第3裝甲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