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22日從成都市商務局獲悉,日前,成都十部門聯合印發了《成都市關於持續創新供給促進新消費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不僅要從新消費創新應用、增強新消費供給能力等方面發力,同時,也將以生態塑造為本底,擴大新消費集聚效應。
消費是經濟穩定的核心基礎,對GDP增長貢獻率已超過70%。尤其是,提振城市經濟的需求迫切,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在「消費」身上。但成都不希望只是消費的「發生地」。新政裡,成都提出的4個目標:消費新場景試驗田、消費新業態策源地、消費新模式先行區、消費新生態「培育場」。
無論是場景、業態,還是模式、生態,其實,此次新政對消費的理解不再聚焦於產品本身,而將其視作一個更大的產業,同樣以場景營造、企業培育和行業發展環境,推進城市經濟發展。
成都,將從新消費所在地,到新消費產品供給地。
關鍵詞
場景
承擔「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項目
企業將獲最高200萬元資助
新政最具成都烙印的標誌,是提出了「場景」的邏輯——要以場景營造為核心,促進新消費創新應用。
其中包括鼓勵新消費企業申報「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並給予資助。要知道,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是成都支持新經濟發展的一項落地工作,今年11月,首批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剛獲授牌,主攻場景應用和市場推廣。
此次新政裡,成都提出要圍繞零售、文旅、體育、汽車等消費領域支持新消費企業開展場景創新,同時,還將對承擔「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項目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
另一個「成都模式」,是「一場景一示範」——今年6月,成都在《成都市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0工作計劃》中曾提出這一任務,包括支持地標商圈潮購、公園生態遊憩場景等八大類消費場景建設。在此次新政中,成都則直接出了大招:對標誌性示範場景,擇優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獎勵。
此外,新政還提出,要依託公園、綠道建設,拓展賽事、社團活動等戶外遊憩空間,打造100個公園城市「紅點」「奇點」(網紅打卡點),以及命名一批原創藝術、文創、康養、運動休閒等「新旅遊·潮成都」主題旅遊目的地等,皆是釋放新消費多維場景的成都行動。
當然,新消費也是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記者注意到,新政提出要完成核心商圈5G信號、移動物聯網覆蓋等新消費基礎設施的完善目標,同時,按功能區規劃特色主題商業街區,支持用電、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改造。
更加重要的是「國際」二字——新政提出重點發展首店、小店、首秀、夜間經濟等領域,並要提升跨境支付便利化,積極推動建設市內免稅店,進一步擴大離境退稅店重點商圈覆蓋範圍。
關鍵詞
企業
構建梯度孵化體系
給予資金扶持或納入培育庫
打造好場景的目的,不僅為激發新消費的創新應用,更重要的是,成都也將因釋放市場需求,助力消費升級,讓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這也是成都在促進新消費發展中特有的思路:比如,成都未來將定期發布新消費領域新場景新產品機會清單,正是為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創業團隊及時展示成都市場機遇。
和新經濟類似,新政對新消費企業也構建了梯度孵化體系。記者注意到,成都將遴選符合成都新消費發展方向的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將符合條件的新消費企業納入新經濟梯度培育企業庫,加強招引培育新消費企業,並直視現有發展的短板——新消費平臺型企業的缺乏,專門制定了吸引和發展的政策。
而對現有的批發、零售、餐飲、汽車等實體企業,成都鼓勵其以數字賦能,包括支持以現代商貿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搭建電商孵化中心、直播基地等功能平臺,構築「線下孵化+供應鏈+線上平臺」網絡流量孵化群,並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服務,比如支持提高獲得低碳認證的綠色產品在政府採購中的份額。
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聚焦企業的需求,因為企業是城市新消費發展的「合伙人」,「成都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也是產業生態的培育,從供給側為市場創造更多新消費」。
關鍵詞
生態
支持公園商業發展
探索綠道特許經營管理體制
在4個目標裡,消費新生態「培育場」最為關鍵——打造場景,培育企業,為的正是塑造產業發展的生態,擴大新消費在成都的集聚效應。
城市的主動程度,決定著聚集水平的高低。記者從新政中看到,成都此次從數據資源、供應鏈平臺、建設用地、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力度。
比如,新政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積極爭取布局醫療健康、教育、二手車交易等行業共享大數據中心——對企業來說,這些資源,也同樣是城市支持其發展的營商環境。
針對企業最關心的建設用地問題,成都也給予了相當有誠意的支持,包括針對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執行差異化供地價格,並支持產業功能區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探索開展二三產業混合用地。
而在管理方面,成都也提出,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變「事前設限」為「事中劃線」「事後監管」,並實行「容缺受理」,比如依法放寬企業夜間促銷活動審批。
當然,在「公園城市」理念下,成都的消費也有其創新性——比如,支持公園商業發展,探索綠道特許經營管理體制。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正在拓寬新消費領域融資渠道,包括聯合區(市)縣組建新消費領域產業子基金,引導成都新經濟天使基金、新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向新消費領域傾斜等,支持企業的發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