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盛新材IPO:實控人王加榮虛擬貿易增厚業績,保薦機構獨立性存疑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本文系富凱IPO財經解讀公司第330期,本期關注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凱盛新材」)。

ID:ipofinance

作者 | 宋旭光

編輯 | 李浩楠

校對 | 孫 恆

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進入衝刺階段。富凱IPO財經了解到,11月18日,凱盛新材將與另外三家企業一起,迎來「上會大考」。凱盛新材招股書顯示,其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產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產、銷。公司主要產品氯化亞碸、芳綸聚合單體(間/對苯二甲醯氯)等廣受國內外客戶認可,公司主持/參與了行業標準的編制,具有較高市場影響力。本次凱盛新材擬公開發行6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擬募資5.5億。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從公司披露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2019年3月,公司實現營收44867.82萬元、67730.51萬元、65887.67萬元和14293.80萬元,對應扣非後淨利7850.90萬元、6152.27萬元、12985.36萬元、4463.28萬元。單從業績數字表現來看,公司質地貌似不錯。但富凱IPO財經發現,報告期內凱盛新材主營業務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貿易業務,且收入真實性存疑。2017年3月,凱盛新材設立全資子公司凱斯通化學。2017年7月開展貿易業務,並於2019年逐步退出。2017年-2019年,公司貿易業務收入分別為7208.24萬元、26105.94萬元及6368.74萬元。招股書解釋退出原因為鑑於霑化福美康貿易壞帳糾紛,謹慎評估後決定聚焦主業,以後不再從事貿易業務。但從凱盛新材披露開展貿易業務過程中,涉及的客戶與供應商情況來看,貿易收入的真實存疑。以氟化鋁項目為例,報告期內合計收入12367.68萬元,採購來源為山東浩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然後銷售給淄博坤宇工貿有限公司以及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來自浩錁環保的採購金額為5844.22萬元,銷售給坤宇工貿實現收入合計9826.15萬元。但是富凱IPO財經查詢公開信息發現,浩錁環保與坤宇工貿法人均為林大偉,且浩錁環保成立時間為凱盛新材設立子公司擬開展貿易業務前夕。由此帶來疑惑,同一實控人名下企業互相採購原材料為何要通過凱盛新材過橋?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企查查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企查查

同樣是氟化鋁項目,採購商與客戶甚至為同一家。報告期內,凱盛新材累計從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採購2655.45萬元氟化鋁,然後再銷售給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541.53萬元。類似情況在鋁錠/鋁合金棒業務中更為明顯。凱盛新材該貿易項目主要客戶山東金成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與上海潘埠實業有限公司法人均為潘心強,成立時間也都在凱盛新材擬開展貿易業務前夕。而金成有色在擔任了該項業務大客戶角色的同時,也是主要供應商。富凱IPO財經注意到,凱盛新材本次創業板IPO保薦機構西南證券,也是公司新三板主辦券商及做市商,並且目前持有凱盛新材1.06%股份。凱盛新材董事、控股股東華邦健康董事總經理張海安甚至有12年的西南證券投行部從業經歷。凱盛新材通過虛擬貿易業務增厚業績疑得到了「高人指點」,保薦機構獨立性存疑。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免責聲明:本文為,[富凱ipo財經]原創文章,轉載必究。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內容侵權請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凱盛新材IPO:實控人王加榮虛擬貿易增厚業績,會否重蹈「金正大...
    單從業績數字表現來看,公司質地貌似不錯。但富凱IPO財經發現,報告期內凱盛新材主營業務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貿易業務,且收入真實性存疑。2017年3月,凱盛新材設立全資子公司凱斯通化學。2017年7月開展貿易業務,並於2019年逐步退出。
  • 凱盛新材分拆上市成色幾何?專利訴訟不斷、業績真實性存疑
    有些公司母公司不一定非常出色,但是分拆出來的子公司卻著實業績靚麗。近期,上市公司華邦健康分拆創業板IPO的子公司凱盛新材通過創業板上市委審核,有望成為深市分拆上市第一股。那麼凱盛新材到底成色幾何呢?草窩窩裡飛出金鳳凰 凱盛新材業績是否造假?凱盛新材成立於2005年12月20日,公司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產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大佳偉康實際控制人的女兒主動辭職,解決保薦機構的獨立性問題
    公司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雙方曾在達嘉維康新三板掛牌時期有過多年合作。2018年1月,達嘉維康新三板摘牌,國金證券協助其籌劃IPO,雙方於當年10月籤訂上市輔導協議,並在湖南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一切本按部就班有序推進。然而,達嘉維康實控人王毅清、明暉之女王越的職業選擇,讓這一IPO項目頓生波瀾,成為了被廣泛關注的典型案例。
  • 湖南達嘉創業板IPO,實控人之女就職於保薦機構任保代
    實控人之女王越曾與父母一起被認定為共同控制人,王越2019年1月入職國金證券上海證券承銷保薦分公司,2019年7月,王越將所持公司股份轉讓給母親明暉,2020年7月,達嘉維康與國金證券籤署《保薦協議》。
  • 逐浪資本市場:淄博企業凱盛新材IPO過會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11月18日召開2020年第48次審議會議,無條件審議通過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凱盛新材)的首發申請。至此,今年淄博已有兩家企業成功過會。據招股書顯示,凱盛新材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4.26%,擬募集5.8億元資金將用於芳綸聚合單體兩萬噸裝置擴建(二期)、2000噸/年聚醚酮酮樹脂及成型應用、安全生產管控中心等項目。
  • IPO日報:苑東生物保薦機構是間接股東,嘉曼服飾業績增長真實性存疑
    【A股IPO】半年前「碰壁」的苑東生物二次備戰IPO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是間接股東3月16日,四川證監局官網公示了成都苑東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基本情況表,輔導備案日期是2020年3月10日,也就是說,自從2019年苑東生物被科創板終止上市之後,今年公司又重新備戰IPO。
  • 德業股份IPO:營收依賴美的 實控人頻繁佔用資金
    德業股份高度依賴美的的問題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德業股份說明並披露公司客戶集中的原因,與行業經營特點是否一致,同時要求保薦機構和德業股份律師對上述問題進行核查。實控人頻繁佔用資金招股書顯示,德業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為張和君。其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德業股份82.74%的股份。
  • 稅友集團IPO遭詬病:國資轉讓存疑,「阿里系」突擊入股,實控人曾涉...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當日的發審會議上,發審委對公司是否存在商業行賄或不正當競爭等情形;公司及實控人是否因涉貪腐案被有關部門立案調查,是否構成本次發行障礙;公司在資金比較充裕情況下募資的必要性等提出問詢。 此外,在稅友集團IPO過程中,如國有資產轉讓公允性存疑、代持關係複雜、「阿里系」突擊入股及關聯交易等問題也飽受質疑。
  • 主要供應商疑為實控人「白手套」 華亞智能IPO涉隱瞞重大信息 保薦...
    導讀:一家突然現身在華亞智能供應商名單中的企業真實身份存疑,作為一家與華亞智能有著重要業務往來的企業,二者之間除了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之外,還有更為緊密的勾連,有證據顯示,這家企業很可能為華亞智能實控人所實際擁有
  • 實控人之女任保薦機構保代後續:已辭職,有類似先例
    文/西風 申報創業板IPO的湖南達嘉維康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之女任公司保薦機構保代之事,近期成了IPO界一大關注熱點。現在又有了最新進展:達嘉維康實控人之女王越來已從公司IPO保薦機構國金證券辭職!王越是2020年11月才被公司任命為保代。
  • 海外風險猶存,供應商資質存疑,眾望布藝IPO艱難|IPO研究院
    外銷佔比大引發貿易摩擦和匯率波動的風險,出資程序不規範,供應商資質存疑,眾望布藝究竟能否踏入資本市場的大門?新冠疫情以來,國際經濟陷入癱瘓之中,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其他國家依然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世界貿易的停擺對於眾望布藝的業績會產生較大衝擊。
  • 德業科技IPO:偷稅疑雲未了 報告期內實控人挪款炒股
    來源:叩叩財訊德業科技IPO「美的造」:偷稅疑雲未了,報告期內實控人挪款炒股,大學女教授股改前夜數千萬資金豪賭上市何卓蔚 導讀:與諸多家族企業一樣,德業科技存在著內控明顯失效的風險,實控人家族甚至一度將其視為「提款機」,在報告期內,對其進行大量的違規的資金拆借,拆出的資金被實控人家族用來個人消費和買房等,甚至還被源源不斷地流入股市。
  • 山東又一家新三板企業擬IPO,這次是全球氯化亞碸龍頭企業
    記者 | 王雅潔又一家山東新三板企業開啟轉板輔導之旅,這次是全球氯化亞碸龍頭——凱盛新材。4月13日,山東證監局網站披露,凱盛新材於4月10日與西南證券籤訂首發上市輔導協議。同日晚間,凱盛新材公告稱,公司10日向山東證監局提交了A股首發上市的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並收到批准回執。公開資料顯示,凱盛新材成立於2005年12月,註冊地在淄博,註冊資本3.6億元,法定代表人王加榮。2016年11月,凱盛新材在新三板掛牌(839711.OC),公司主要產品為氯化亞碸、芳綸聚合單體(間/對苯二甲醯氯)、對硝基苯甲醯氯、聚醚酮酮、氯醚等。
  • 德業科技IPO:偷稅疑雲未了實控人挪款炒股,女教授重金豪賭上市
    「德業科技對於美的集團的依賴太過嚴重,讓其獨立性存在較大的問題,這是其最大的風險點。」滬上一家券商的投行保薦代表人向叩叩財訊坦言,如果一家擬IPO企業除去任何一家客戶的影響後,依然能夠滿足IPO上市的條件,那麼則可以認為其對客戶不存在依賴性,反之則會被視為具有重大依賴性,「顯然,如果將美的集團對德業科技的營收部分去除,德業科技則可能遠遠不能跨越上市門檻。」
  • 凱盛新材攜一審敗訴官司硬闖IPO
    分拆上市風口下,華邦健康欲將子公司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盛新材」)分拆至創業板上市。備戰4個月,11月18日凱盛新材IPO將上會接受審核。然而帶著專利訴訟闖關的凱盛新材能否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答案即將揭曉。
  • 紅星資本局|「造假王」康美藥業實控人被抓,保薦機構廣發證券被重...
    ▲康美藥業實控人馬興田被抓康美藥業7月9日晚間公告稱,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家屬的通知,馬興田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公告稱,馬興田自2020年5月起已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 江西國光IPO:保薦機構成唯一外部投資者會員增長緩慢盈利存疑
    在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下,報告期內江西國光的營收增速緩慢,並且每年有三分之一員工流失,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存疑。首場「雲審核」透露出發審委將特別關注疫情對擬上市企業的關注,疫情之下江西國光一季度業績或將驟降,這將給上市帶來更多挑戰。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江西國光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在公司輔導前突擊入股,疑似直投+保薦模式也是此次IPO的焦點。
  • 奧海科技與關聯方經營「混淆」 實控人或業務重疊涉嫌同業競爭
    但問題不止於此,奧海科技昔日控股子公司與實控人控制的其他企業共用郵箱,該昔日子公司與奧海科技產品重疊、業務相似,其中是否暗含同業競爭風險?與此同時,關聯方與奧海科技及其子公司共用電話,公司獨立性存疑。且其外協供應商與多家公司共用郵箱,採購數據真實性或「打折扣」。
  • 京東數科IPO:信披不完整、獨立性存疑,涉多項違規被罰3000萬
    而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京東數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強東的財富也隨之增加。時間財經查閱招股書及反饋意見等發現,京東數科目前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董事、高管變化較大,嚴重依賴京東集團、獨立性存疑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