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 當印第安人追趕駝鹿的時候, 有一個山谷他們從不進去。——《野性的呼喚》
駱駝知道傑克·倫敦,是由於他的小說《野性的呼喚》,那是一本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隻狗,在體內原始基因的呼喚下,又經過雨雪風霜的淬鍊,最終變成一隻狼的故事。因為對於這本小說的熱愛,駱駝後來開始了解寫這本書的作者,竟然發現他的故事,似乎比小說更精彩……
神經俠侶
傑克·倫敦出生於美國,他的父母是一對神經俠侶。
傑克·倫敦的父親,駱駝簡稱錢鐵口,他謀生的手段是算命(佔星),原籍愛爾蘭。他雖然是一個腦力工作者,但是他也曾經做過體力工作(航海),所以他的體格非常健碩,據說他年過花甲時,依然可以以武力解決問題。傑克·倫敦的母親弗羅拉,是一個性格比較強悍的女人,所以我們就不給她起外號了。
弗羅拉的性格可能繼承於她的父親,他曾經和一個兄弟被遺忘在了一座荒島上,但是兄弟倆卻憑藉勇氣和智慧,造了木筏渡過大海,最終順利到了俄亥俄州。弗羅拉的父親是一個實幹派,他在俄亥俄州定居後,就創下了一片不小的家業。所以弗羅拉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不過在她25歲時,她永遠地離開了家族,帶著一隻箱子,就開始了自己的放飛之旅。
弗羅拉和錢鐵口能成為傑克·倫敦的父母,完全是一個意外。促使他們兩人在一起的,使他們的共同的愛好——佔星,他們後來的生活來源,也幾乎都出於此。但他們似乎一直都不是真愛。首先,他們兩人並沒有真正的結婚,其次,錢鐵口鑑於弗羅拉的生活作風,一直懷疑他和傑克·倫敦是否真的有血緣關係。而弗羅拉就這個問題,曾經用自殺威脅過錢鐵口,這件事還登上了《舊金山紀事報》(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在弗羅拉自殺事件發生後,神經俠侶二人就此分道揚鑣,錢鐵口繼續去算命,而弗羅拉則找地方生下了約翰·錢尼(傑克·倫敦)。為了生計弗羅拉帶著約翰·錢尼,嫁給了一個叫約翰·倫敦的農場主,這也是傑克·倫敦名字的由來。
貓鼠遊戲
約翰·倫敦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但他並不太善於經營,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比較拮据。傑克·倫敦童年最快樂的時光,也許是僅有的小學教育,也可能是在奧克蘭圖書館抽空讀書的日子,總之都不太長。貧窮的生活,總會讓小孩子的心智更快的成熟,傑克·倫敦也不例外。他繼承了生父強壯的身體,也繼承了母親灑脫的性格,在他十五歲時,他厭倦了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涯,他換了一份「錢途遠大」的工作——偷牡蠣。
傑克·倫敦偷牡蠣,並不是三瓜兩棗的偷竊,而是成船的偷盜。傑克·倫敦從鄰居阿姨家借了幾百美元(這就是人格魅力),從一個老海盜那裡買了一艘二手小船,然後開始了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一次的收入,就可以抵得上他在工廠三個月的收入,但傑克·倫敦並沒有攢下來多少錢。他的錢來得容易,花得也快。還沒成年的他,就開始用賺來的錢,喝最烈的酒(不加水的威士忌),交最刺激的女朋友(老海盜的前女友),還和海盜、小偷、殺人犯這群最危險的朋友打的火熱。
在闖出了「牡蠣海盜之王」的名號後,傑克·倫敦被招安了(「殺人放火被招安」是沒有國界的),他做了漁場巡邏隊的副隊長。貓鼠身份的轉變,並沒有給年輕的傑克·倫敦帶來困擾。因為這份工作最需要的勇氣,他不缺,而他所缺的金錢,也不會少。(抓到了竊賊有提成)所以傑克·倫敦依然做得有聲有色。不過無論是當盜賊,還是當御貓,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另一個愛好,那就是看書。船艙和甲板,只要安靜有光的地方都是他的書屋,而他最愛看的書則全部偏向於冒險。
縱橫四海
他結束了巡邏隊的工作後,又換了份遠航去日本海抓捕海豹的工作。這次航海,除了為他帶來航海經驗和金錢之外,還讓他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他回來後,根據這次的經歷,寫了一篇《日本海的風》,投到了舊金山的《呼喚》雜誌,結果一舉奪魁,這也堅定了他日後當作家的信念。之所以他當時沒有直接去從文字工作,是因為後續的投稿都被斃了,而且當時的美國正處於經濟蕭條期。無法忍受打卡上班工作的他,選擇了參加到華盛頓去請願的失業者隊伍。
不過請願不是他的目的,縱橫四海才是,所以他並沒有循規蹈矩的和請願隊伍一同上路,他選擇了自己「坐」火車。因為沒有錢,他無法堂而皇之地買票進站,他都是憑藉過人的身手,飛身上車,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在車廂頂上的雅座上趴著。在走走停停之間,他去了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見了很多事,也吃了很多苦,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因為每一天對他都是未知的開始,每天見得人也都是新的面孔,這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當他結束了一年左右的流浪生活後,這個曾經和海盜為伍,以烈酒為伴,把各種危險當作日常生活的少年,選擇了上學讀書。
藍色大門
當他以19歲的高齡的高齡,踏入奧克蘭高中時,他穿著「深藍色的套服」,腦海裡憧憬著離家不遠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分校。高中生活對他來說略顯拘束,一是紀律對他來說過於陌生,二是同學和他已經有了代溝,這當然不是4、5歲的年齡差距,而是他的社會經歷。乏味的且有秩序的高中生活,像是一個牢籠,把他困在了原地。但此時在他面前又出現了一扇藍色的大門——《贊助》學生文學雜誌。在這個雜誌上,他過了一把作者的癮,連載了兩個月的小說《小笠原群島》。
他還加入了奧克蘭知識分子沙龍——亨利·克萊學會,這個學會的成員很複雜,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勤於思考而不拘泥於現實。在這裡他的思想變得尖銳,以至於他被奧克蘭高中的管理層盯上,於是他不得不提前兩年結束了高中生活。雖然不能繼續上高中,但他上大學的想法卻沒改變。當年他曾面對生死而無所畏懼,今天他面對各種學科和知識時,依然沒有退縮,他憑藉驚人的努力,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複習,然後順利考進了大學。
大學生活對於傑克·倫敦來說是美好的,因為在這裡,他的氣質和才華得到了認可。大學的圖書館為他提供了讀不完的書,他在讀書學習之餘,還經常寫作,作品投給了附近的雜誌。但大學生活對他來說也是短暫的,因為家中生活困窘,他只能再次輟學。豐富的生活經歷告訴他,為了求生而去做的工作,會吞噬他的時間和精力,讓他最終淪為工作的奴隸。他想跳出這個圈子,於是他曾經把自己關起來,拼命的寫作投稿,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賺錢,但沒有成功。
淘金夢
當時沒有通過自己愛好賺錢的傑克·倫敦,迎來了「克朗代克熱」,這不是一種病而是淘金熱。克朗代克在加拿大的西北部育空地區,以當地的克朗代克河而出名,時至今日這裡淘金仍未停止,而反映當年淘金盛況的電視劇《克朗代克》,也把當年的標誌性人物傑克·倫敦也代入了進去,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編劇也是《越獄》的編劇。
傑克·倫敦也當年去淘金,並不順利,當地的印第安人高昂的運費,像是當頭一棒,打走了很多付不起運費的人,高山和激流像篩子,又過濾掉了一部分人。剩下的人則被一場風雪,困在了整個冬季。傑克·倫敦並沒有因此而沮喪,他把臨時營地當成了圖書館,和文化沙龍。除了讀書寫作,就是從不同的人嘴裡,挖掘他們有趣的過往。在這裡他沒有淘到物質上的黃金,但他收穫了精神上的黃金,他以後的很多偉大作品,都取材於此時此地,比如《野性的呼喚》、《熱愛生命》等。
小結
寫到這裡,傑克·倫敦不長的一生,已經經歷過半。在這一半的崢嶸歲月裡,他的經歷堪稱傳奇,不過這些經歷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只有經歷者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艱辛,可也正是這些寶貴的經歷,為他以後的作品,注入了驚人的力量,使它們聲震當代,名耀後世。所以駱駝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尤其是對於那些創造成功的人來說。喜歡的讀者,明天請繼續看歷史上的傑克·倫敦(下)——熱愛生命。
參考文獻:《傑克·倫敦傳》,《馬丁·伊登》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