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綜藝偏愛做偶像團體孵化?

2020-12-15 騰訊網

今年夏天,B站推出了一檔綜藝節目叫《說唱新世代》,其中有一個情節,是考官問說唱歌手:你願意歌紅還是人紅?這個問題其實隱含了另外一層含義,它是在問:你是希望去做出好產品,還是希望自己成為好產品?

換個角度來看,人,其實是把情緒價值發揮到最大的產品。順著這個思路,偶像團體作為一群人組成的產品,就具有很高的探索價值。

偶像團體的獨特之處

如果我們把偶像視為一種產品,他們的確可以直接給粉絲提供情緒價值,但這種操作當中也還是會有不可控的部分。

一種不可控是,偶像本人並不是隨時都在營業狀態,有時候言行舉止可能會超出粉絲的預期和承受能力;另一種不可控是,偶像和粉絲的情緒關係有一半的主動性掌握在粉絲手裡,粉絲要是有太特別或者太強烈的期待,那偶像確實也照顧不過來。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再打個補丁,把這種可控性儘量做大嗎?

從我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實驗,這種實驗性的產品你肯定也很熟,它叫做「偶像團體」。

這兩年,「成團」是娛樂圈的一個熱詞。很多火爆的綜藝節目都是做偶像團體的選拔和孵化的。

比如說《創造101》、《偶像練習生》,再比如說《創造營》、《青春有你》,再到今年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節目的目標都是讓偶像們獲得組團出道的機會。

但你可能要說,偶像團體不就是幾個偶像的組合嗎?他們跟單個偶像相比,為什麼是另一類產品了呢?

一開始偶像團體確實只是偶像組合。

像你能記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偶像團體可能是小虎隊,1980年代末出道的,到了2000年後還有SHE、Twins、羽泉等等,這些偶像團體當時甚至都不叫團體,而是就叫組合,女子演唱組合,男子演唱二人組合。

在那個階段,偶像組合其實相當於一個多口味的混合裝。粉絲口味不是琢磨不定嗎,那我乾脆打個包,高個子的也有、小個子也有、陽光的也有、傲嬌的也有,全家桶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這樣的組合裡面,幾個偶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單純的,通常一個詞就能概括:就是「友情」,沒有其他的關係張力或戲劇性在裡面。

這樣的關係,最多是某個成員遇到負面事件的時候,其它成員表達一下支持,友情關係就算經受住了考驗。

但是啊,娛樂圈很快就把組合玩法升級成了做偶像團體。

團體跟組合一樣的地方是也提供了全家桶,但不一樣的是,偶像組合的產品核心是這幾個人,而偶像團體的產品核心,是「成員之間的情緒關係」。

你看,以前單個偶像跟粉絲的關係,關係的另一端是粉絲,粉絲不可控,關係也就不可控。

那現在呢,我娛樂公司直接做偶像和偶像之間的關係,他們都是我的藝人,我要製造什麼樣的關係,做曖昧還是做衝突,放哪些消息,用什麼節奏來放,都可以控制和駕馭。

偶像團體這樣的關係產品出現的時候,它賣給粉絲的是一段或者好幾段現成的情緒關係,這些情緒關係是封裝好的。

粉絲們就不用親自來展望和經營自己跟偶像的關係了,你可以直接觀賞這段關係,或者把自己代入其中一方來體驗這段關係,然後為你獲得的情緒價值買單。

這也是為什麼,娛樂圈在選拔和孵化偶像團體的時候,會幹脆把孵化過程也直接做成節目內容,因為節目能夠直接展示,偶像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形成和變化的。

這種養成類的成團模式,最早的鼻祖是日本的偶像女團AKB48。在AKB48之前,亞洲的偶像團體製造模式主要是來自韓國,就是讓年輕藝人們先封閉培訓,成熟之後再一下子閃亮出道。

而從AKB48開始,粉絲們就能夠直接參與偶像的養成過程了。你能看到偶像的成長、他們的關係,你的情緒會被他們的關係起伏帶著走。

要是只看單個偶像養成,那等於陪太子軍訓,那就沒什麼意思,可能你第二個月就換牆頭,改喜歡教官了。但你要看的是太子和教官的關係,你可能能看三年。

關係真的很好賣,做團的玩法出來之後,娛樂圈有不少單飛的偶像,也要想辦法聯合別的藝人來設計CP關係。有團體要製造關係,沒有團體發明CP也要製造關係。

偶像團體的兩大要素

所以啊,在「關係」這個核心命題之下,我們今天看見的所有偶像團體,都會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兩個要素:

第一個就是前面說的,成員之間的關係張力。

誰跟誰更親密,誰跟誰是正面競爭,誰是操心所有人的總隊長,誰是經常拖後腿的小迷糊。甚至有的偶像團體裡,經紀公司和粉絲會暗示說,某個成員在被其他人打壓、孤立。

偶像團體裡成員關係一多,粉絲們也有了五花八門的小群體。

有的叫唯粉,就是唯一只喜歡某一個成員的;有的叫CP粉,就是喜歡想像某兩個人的曖昧互動的;團粉,就是喜歡整個團的。

有了關係之後,故事性也有了。偶像們的一張照片、一個眼神,都能讓粉絲們琢磨好久,又發生了啥?

我家小A業務能力也太強了,總是罩著全組;我家小B咋這麼令人心疼?還好小C關懷了他,去給他遞水陪他說話了,下次的演出現場我也要對小C好一點,給TA也獻束花。

偶像團體們還非常在意的第二個要素,叫做「團魂」。什麼意思呢?

就是面對外部挑戰和壓力的時候,整個團體要互相守護、要有凝聚力。哪怕平時內部有小衝突,也只能發生在內部,在面對整個大市場的時候,你要能夠犧牲小我一起努力。可以說「團魂」是一種大局觀。

前面我們不是說了,團體的粉絲會分唯粉、CP粉和團粉,等等。團魂這種東西的存在對團粉來說價值多大就不用說了,對唯粉和CP粉們也很重要,因為粉絲們哪怕只喜歡團體裡的個別人,他們也是在乎遠近親疏的。

雖然我是三娃和四娃的CP粉,不喜歡蛇精,但要是遇見了滅霸,那葫蘆娃和蛇精還得是一家人,還得統一戰線。

偶像們有了凝聚力,粉絲們就會覺得「我的偶像拎得清、分得出輕重緩急,有大局觀」。就像母校只有自己能罵,外人罵了你一定要罵回去一樣的,罵完了,就會覺得自己跟母校更親了。

團魂的精神內涵也是類似的,會讓人對整個團隊產生迷之嚮往和歸屬感。

所以我感覺啊,把娛樂圈看成一個整體的話,這個行業真的很聰明,他們對關係產品的探索,比傳統消費行業要超前一個時代。

娛樂圈真不愧是離人性最近的行業之一,他們不愧是靠直接洞悉人性、直接用情緒和人性來完成價值變現的行業。

遊戲領域的探索

但講完了偶像團體,我今天還沒講完,我還想建議你看一類產品。

要是把視野再拉大一點,看看泛娛樂領域,我要講的這類產品也摸索出了一種方法是可以提供可控的、穩定的情緒價值的。

這類產品最近的代表作,是任天堂今年3月發行的遊戲,《集合吧!動物森友會》,粉絲們叫它「動森」。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動森這個遊戲在全球都非常火爆,上半年任天堂總共賣出了2240萬份。在中國這邊,很多從來不玩遊戲的人,包括我,也為了動森這個遊戲,買了任天堂的Switch遊戲機。

為什麼呢?我自己的答案是,因為在世界巨大的不確定性當中,動森這個遊戲給了我確定的安撫感

動森這款遊戲,「得到」裡的遊戲大神許怡然有過詳細的解讀。簡單來說它是給你一座荒蕪的小島,給你分配幾個系統設定的小動物當鄰居。

這個小島上有海灘、有懸崖、有果樹、有河流……但是就是沒有明確的可做的任務。你可以在島上曬太陽望月亮、捉蟲釣魚、遊泳挖礦、跟小動物鄰居們聊天,或者邀請別的玩家來你的島上做客。

我們從情緒價值這個角度來看動森這個遊戲的話,它其實給玩家提供了一種明確並且穩定的關係氛圍:你的島和島民永遠喜歡你、認同你、等待你、包容你,不管你是個進取的人還是很佛很喪的人。

你看,跟偶像的人設一樣,動森裡一座小島的「島設」也是明確的:安全、包容、舒適。

而且它比偶像的人設要更穩定,偶像可能有時不在營業狀態,還會言辭不當,但在動森的小島上,哪怕你一直用捕蟲網去敲鄰居的腦袋,鄰居也只會哀怨地說:「我要走了,但我會想你的。」

跟動森類似的還有一款小遊戲,以前你可能也玩過,叫做「旅行青蛙」。你雖然是玩家,但你不是主角,主角是你養的一隻沉默寡言的青蛙。

它不跟你說話,時不時就離家出走去旅遊,途中給你寄明信片,給你看它去到了哪裡、跟誰在一起。旅行青蛙提供的情緒價值也很明確穩定,叫做「淡淡的牽掛」。

這類遊戲的關係設計重點跟偶像團體又不太一樣,是把關係進一步從角色身上抽離出來,直接製造「帶著某種關係的氛圍」。

你看,關於怎麼做儘量可控的關係產品,動森和旅行青蛙們是不是也給出了一種答案?

相關焦點

  • 中國偶像團體為什麼就是崛不起?
    在大部分人記憶中,第一個認識到的或者聽過的偶像團體,應該都是韓國的吧?不得不承認直到現在,內娛偶像團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是遠不及韓國的,記憶最深遠的一代偶像團體BIGBANG,少女時代和到後來的F(X),EXO,GOT7等,就算部分團體因為各種原因單飛不解散也還是能做到一呼百應~
  • 偶像團體綜藝節目「糊」了嗎?
    2018年被稱為「偶像元年」,這一年,有愛奇藝出品的《偶像練習生》打造出高人氣選手蔡徐坤,有騰訊視頻推出的《創造101》成就了楊超越和王菊等話題人物,如火如荼的偶像養成系節目讓各家視頻網站看到了粉絲為心儀「愛豆」狂熱的消費能力,偶像團體選秀出道的熱度,也延續至2019年。
  • 中國偶像團體為何出道即巔峰?
    相反,團體成員的綜藝、影視、時尚資源倒是應接不暇。有的做了選秀節目導師,偶爾發一首付費單曲;有的參加了綜藝節目,化身為一名諧星;有的轉行做演員,即使被黑也勇往直前。那麼,為什麼國內打歌節目會出現這種情況?1、偶像團體不夠首先,中國的偶像團體,除了選秀出道和飯圈才知道的團體以外,根本不能滿足一個打歌節目全年不停運作下去的條件。
  • 為何國產偶像團體越來越糊
    如果把偶像團體比喻成是一臺精密的機器的話,那麼每個成員都是其中的零件。只有大家集體和諧運轉了,機器才不會出毛病。甚至有很多公司是在看到《偶像練習生》的紅利之後,匆忙開展練習生業務,僅訓練幾個月就被送去參加選秀節目,導致節目中出現的練習生們質量參差不齊。其次國內沒有成熟的展示舞臺提供給偶像團體。韓國為偶像們量身定做的「四大兩小」打歌節目,讓偶像團體可以不斷地出現在大眾視野。
  • 為什麼中國創造不出來頂級的偶像團體?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火了《創造101》火了,眼看著《青春有你2》也馬上要播出了,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偶練》還是《101》推出的限定組合只會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大火一把,隨後這些團體便會慢慢淡出大家的視線。
  • BY2重回《明日之子》 綜藝「回鍋肉」為何越來越多?
    出道11年,這個少女組合的名字對很多年輕人都不陌生,但在近日播出的一檔綜藝中,她們再次以選手的身份重新出發,引發許多觀眾的感慨。  已經出道小有名氣或者參加過綜藝節目的藝人再次「回爐重造」,網友把這種現象叫做「回鍋肉」。但如今,綜藝裡的「回鍋肉」似乎越來越多了。
  • 金希澈等六位偶像是綜藝節目的寵兒
    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綜藝節目在歐洲和美國的流行度有所下降。 綜藝節目從歐洲和美國出口到亞洲,並在韓國流行。 綜藝節目目前是韓國電視娛樂的主要部分。 它們通常由各種特技,表演,短劇,測驗,喜劇表演等組成。韓國綜藝節目中也有受歡迎的名人和韓流偶像。
  • 《創造101》總決賽落幕 偶像團體選秀為何今年爆發?
    偶像團體選秀今年為什麼這麼火?   在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之前,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也火了一把,節目中最後成團的NINE PERCENT九位成員目前人氣頗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成名後目前也參加了《快樂大本營》《奔跑吧》等國內的人氣綜藝節目。可以說,今年偶像團體選秀節目已經站在了行業的風口。
  • 偶像團體裡讓吳亦凡、黃子韜臉紅的rap擔當
    或許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深深吸引你的不止是顏值容貌,還有這些唱跳型團體必備的靈魂人物——rap擔當。而它之所以逐漸被大家重視,是因為現目前對於唱跳型團體全面才藝的要求比以往越來越高。以前很多人認為只有快歌才能融合rap說唱。但近些年,音樂風格的多元化融合,使得越來越多的慢歌也開始加入了說唱部分,用以豐富整體的音樂性。
  • R1SE為什麼會是團粉數量最多的偶像團體?
    這樣的團隊精神與團粉文化,在內娛偶像團體中也是極為少見的。過往的團體偶像粉絲中,團粉應有的價值往往得不到彰顯。R1SE則不同,他們的演唱會上,沒有燈牌大戰,也沒有口號battle,只有屬於團隊的「閃電」應援,以及一片破曉色海洋。內娛從來不缺偶像,但卻缺少一支既具備實力,又能夠被大眾視為是整體的偶像團體。
  • 火箭少女解散背後的泡沫,國內偶像團體該往哪兒走?
    成員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段奧娟、yamy、賴美雲、張紫寧、sunnee、徐夢潔、傅菁、李紫婷11位成員集體將微博頭像換成了火箭旗幟,為兩年的團體活動做告別。樂華七子為什麼限定團總出這樣的事?限定團真的是中國偶像團體們的出路嗎?我保持懷疑。接下來從幾個點聊聊原因。
  • 偶像團體選秀集中爆發,但熱潮之後國內還缺少良性生存氛圍
    偶像團體選秀今年為什麼這麼火?在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之前,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也火了一把,節目中最後成團的NINE PERCENT九位成員目前人氣頗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成名後目前也參加了《快樂大本營》《奔跑吧》等國內的人氣綜藝節目。可以說,今年偶像團體選秀節目已經站在了行業的風口。
  • 2020年綜藝咖混戰:偶像跟喜劇人搶飯碗?
    其實,梳理偶像們參加綜藝的路線,順著網播平臺和經紀公司的脈絡來看,或許可以得到答案。捧紅偶像綜藝咖需要幾步?在打造和扶持偶像方面,愛騰優芒四大平臺都非常努力,通過多檔綜藝和偶像藝人綁定,把這些偶像打造成平臺的「專屬綜藝咖」。
  • 從綜藝節目到決賽團體出道,品牌主如何延長關注熱度穩賺紅利!
    圖/文:娛樂正方形2018年是一個偶像團體比較火熱的一年,《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等一系列大型偶像團體選秀節目應運而生,在這個網絡發達的科技時代,火的一塌糊塗,那些冠名的品牌主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些網絡選秀的點滴吧!
  • 惡意剪輯、隨意花字,一檔偶像綜藝是怎樣「作死」的
    例如綜藝節目——《高能少年團2》,開播一個月以來,豆瓣評分還沒有顯示,討論區僅3條,200+短評多為負面,長評更是寥寥可數。和去年第一季開播的陣勢相比,今年怎麼突然熄火了?就像是《極限挑戰》裡有一定社會閱歷的「男人幫」出口都是梗、把規則玩出花一樣,這些極具「青春感」的人兒不該更受年輕群體的偏愛嗎?但節目組沒有想到的是,擁有頂級流量陣容並不等於擁有流量。從第一期播出開始,節目給這5位少年準備了勞動課、自然課、體育課、民俗文化課等課程。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說像翎這樣單個的AI偶像還只是為了製造話題,那麼愛奇藝前段時間開播的二次元偶像造星綜藝「跨次元新星」,就是完全瞄準AI偶像這個新群體了,因為這個節目的參賽選手全部都是AI。實際上,在「跨次元新星」之前,愛奇藝還推出了虛擬偶像廠牌「RiCH BOOM」,並宣稱該團體將持續活躍在音樂、潮玩、綜藝等領域。
  • 偶像團體的團綜,別人都是當時的生活或者旅行,只有他們解散以後播出
    現在的追星族是很多的,不知道你是不是其中的一員呢,而且基本上出道了以後就比較火的偶像團體,他們都會有個團綜,就是這個綜藝節目裡面全部都是他們這些人,也就是他們的團體綜藝,你知道這些偶像團體的團綜分別是什麼嗎?
  • 日本國民TOP偶像團體只剩14天就停團,這個綜藝也只剩3期了
    還有14天2020年就要畫上句號,日本國民偶像團體Arashi(嵐)也終於要停團了。21年內,五人向我們奉獻了無數次精彩的演唱會和趣味橫生的綜藝節目。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由五人出演的綜藝遊戲節目《VS Arashi》,自2008年開播以來,這個節目也已經播出了近13年。它是一檔遊戲綜藝,每期邀請不同的嘉賓組成戰隊,和嵐一起雙方進行遊戲對決。
  • SNH48逐漸出圈,中國偶像團體未來該何去何從?
    今年,《創造營2020》、《青春有你2》、《炙熱的我們》等一系列的團體選秀和團體綜藝接連開播,中國偶像團體組合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說到中國的偶像團體,不得不提SNH48,這些節目裡我們也都能夠看到SNH48的身影。這些年來,塞納河的女孩子們也開始一點點地向河外走,而且很多人都取得了成功。
  • 偶像團體,團魂成稀缺品
    試想一個將近十人的男女團體,先裂變為多組「默契度」十足的兄弟姐妹CP,再合體凝聚為一個集體,能綻放出團魂的光芒。 「在何之周」CP近期就上演了感人一幕。R1SE雙11舞臺表演,周震南缺席,在本該輪到他唱的部分,何洛洛比了個C,被粉絲大呼團魂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