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啊」!那些被孩子氣到大吼的媽媽,其實是爬行腦在作怪

2020-12-14 90育兒

"生孩子,簡直是給自己製造苦難……"朋友在微信上不停地給我吐槽,自家的孩子,她家的孩子今年3歲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她在忙碌工作之餘,最"重要"的幾乎是收拾自己家孩子製造的殘局,時常會因此崩潰,衝著孩子發火。

而在沒結婚前,她是我們圈子裡出了名的喜歡孩子,也正是因此她總是頻頻陷入了自我的懷疑,為什麼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如此不聽話。

其實,孩子的這種情況幾乎每個家長都會或多或少有所經歷,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因為他們開始有了"自我",開始喜歡挑戰父母的"權威"

而這個階段的父母,總是會被孩子惹毛,特別是新手爸媽。而發火過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甚至會讓家長們陷入愧疚和自我懷疑當中。

其實家長之所以在面對搗蛋的孩子容易發火,很大的情況是由於"爬行腦"在作怪。何謂"爬行腦"呢?

顧名思義,"爬行腦"這一說法,源自於爬行動物的原始腦,當我們的思維轉向"爬行動物腦"控制時,就會做出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行為。就像某些爬行動物是會吃掉自己幼崽一樣,母親也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火。

在生活中,一旦被這種思維主導,例如,一見孩子搗蛋,就大聲呵斥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孩子。聲音驟然提高,會讓孩子緊張,出現不安的情緒,長此以往,非常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但是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主要時我們有理性的思維,如果我們無法控制爬行腦的作怪,那我們與其他的動物又有什麼不同呢?

所以我們要去安撫我們的爬行腦,要營造安全氛圍,處於一種安全的狀態,一個人才是安全的、打開的,這樣才有工作學習生活的績效。

在我看來在親子關係中,如何有效地避免這種作怪思維佔據主導地位,其實也是如何有效安全進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了。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避免呢?

如何有效地控制爬行腦,用理性教育代替衝動

1、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之所會產生爭議,很多時候時基於雙方觀點理念的不一致,而這種情況下也存在於我們與孩子之間。

當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時,他的想法不一定就能符合家長的想法,這個時候爭議就長生了。

作為家長,我們要更多地學會換位思考,尊重我們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去"控制"孩子,我想當家長能夠做到這一點時,也就能與孩子更好地交流了。

2、適當的距離是有效的抑制劑

當孩子做了你無法忍受的事時,當下我相信每個家長的都是處在暴怒的邊緣的,而這個時候爬行腦也會"迎風作案"。

這個時候就需要距離了,適當的距離能夠有效地緩解這種情緒的爆發,冷靜過後,情緒穩定才能更好地處理問題。

3、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是批判

當我們的孩子在牆上隨意塗抹時,家長看到了他的不守規矩,而暴怒。但若是換一個角度,欣賞孩子的"大作",也許會有驚喜的發現。

對孩子大罵一頓,甚至狂揍一把,只會讓孩子不滿。不如換一種方式,先表揚再教育,"今天的畫畫得非常棒,但是媽媽沒有告訴過你不可以在牆上畫?"

情緒傳導的作用,也是教育的途徑之一,想要孩子知道錯誤,不是非要"以暴制暴"的手段才能解決。

兩三歲的孩子,很多時候沒有對錯之分,他們看待問題都是"一根筋",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緒,都說虎毒不食子了,作為高級動物的我們,我相信每個家長都能更好地控制情緒,而不是任由作怪的情緒"佔山為王"。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毋庸置疑,即使是"爬行腦"後的家長也會自責的原因。

但比起愛之深,責之切,責罵是為了孩子更好,但以愛為名,傷害孩子,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願意面對這樣的結果。

育兒的道路上,沒有一個家長天生就是優秀的,我們都是一步步成長的,見證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是成為家長的成長之路。

不要恐懼在其中犯錯,犯錯也並不可怕,最怕的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常反思,多交流,我相信我們會與孩子共同成長的。

相關焦點

  • 林志穎兒子Kimi給媽媽劃分生氣等級,剛吼完孩子的媽媽看這裡~
    其實媽媽每一刻的情緒孩子都能感知到,有些時候,他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塗鴉,也會暗藏玄機~我本願母慈子孝,卻難免雞飛狗跳林志穎的妻子陳若儀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兒子kimi的手繪,畫上是Kimi眼裡媽媽發火的變身過程~身為靈魂畫手
  • 「我也不想吼孩子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暴躁媽媽怎麼扭轉結局?
    網上看到過一則同樣忍不住吼孩子的話題,下面的評論區裡全是家長的共鳴。我也不想吼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吼完了就後悔自責,可是不吼孩子又根本不聽。每次想著要控制情緒、母慈子孝,結果一忍再忍、最後還是逃不了雞飛狗跳。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這7招「戒吼法」很有效
    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做到不吼、不打、不罵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為什麼父母很愛孩子,卻又忍不住地對孩子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拳打腳踢,對孩子造成傷害不說,事後自己也會後悔半天。其實,究其原因無非是家長對孩子愛之深,責之切。因為很愛孩子就會對她很關注,對他有很高的要求。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小麗感覺每天情緒都在崩潰的邊緣,隨時可能情緒爆炸,其實她也感覺這樣對孩子吼叫不是很好,但媽媽獨立帶娃本就不容易,加上平常遇到的煩心事,孩子一不聽話,就忍不住想把火撒在孩子身上。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看到他嚇呆的表情,我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那麼大聲地吼他。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
  • 「倒數第一」試卷火了,老師:這智商我教不了,媽媽氣到獅吼功
    現在的小孩子思維相當活絡,有時候能把父母氣到說不出話來。每天晚飯以後寫作業的時間,很多小區都能聽到不少媽媽,被孩子氣得展現「獅吼功」。還有媽媽被氣哭,孩子也被揍哭了,母子倆相見兩眼淚汪汪。一、那些畫風清奇的試卷,不愧是「倒數第一」1.
  • 經常被媽媽吼的孩子,將來逃不出這三種結局,請對你的孩子溫柔點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寶媽是好脾氣,對孩子十分溫柔,也很有耐心,可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寶媽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故意和家長唱反調,寶媽就氣不打一處來,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自己釋放了,可是孩子卻受到了傷害。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當你克制不住,試試這樣做,或許事情會處理好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怒火中燒,用大吼大叫來表達憤怒。01、其實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為什麼呢?大寶在小學都是佼佼者,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我都沒有怎麼管她。
  • 步步高升格丨403班 呂怡臻《媽媽的「吼」式教育》
    她最喜歡吼的一句話是:學要學得踏實,玩要玩得痛快。儘管她 總是這樣「吼」,我好像只做到了後半句!周末,媽媽帶弟弟要到樓下小區玩耍,臨走時吼了一句:「作業沒寫完不準看電視。」可我寫了會兒作業,突然感覺好無聊,想看電視,可是媽媽的聲音還在我耳邊迴蕩 。哎!怎麼辦?我好糾結,心裡痒痒的實在忍不住。經過 好半天的掙扎 ,我 下定決心 :算了,反正媽媽一時半會是不會回來的,我就看一會兒就好。
  • "我愛他,但是我忍不住啊"!吼孩子之前,或許你該先問問自己
    鬧鬧放下手裡的玩具來問媽媽要做什麼好吃的。著急火燎的李梅一時忍不住,就對鬧鬧大聲吼道:"別煩我了,好不好呀?"本來一臉期待的鬧鬧瞬間變化了表情,大大的雙眼噙著淚水,小手也在捏著衣角,讓人看了很是疼惜。
  • 媽媽半夜訓斥孩子,鄰居差點報警!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會怎麼樣
    近日,看到這樣一則消息: 一位媽媽因為經常大聲吼罵孩子,引起了鄰居的不滿,在小區裡被貼紙條「警告」。 「吼孩子」吼到整個樓的人都能聽到,這得是多大的嗓音?鄰居都聽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被吼的孩子心裡是多麼的害怕。
  • 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但吼完就後悔?走好這三步,情緒上來也不怕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作為媽媽是否有過這種經歷?在面對孩子犯錯誤時總是忍不住對他發火,但是每次「吼」完就後悔。每天心情就像是坐山車,一直在發火、後悔中無限循環。網上有個媽媽就實在拿她的孩子沒辦法了。小孩子已經三歲多了,但是做事情不僅磨嘰還特別叛逆,媽媽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經常氣得媽媽腦仁疼。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媽媽為了讓他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就讓他試著自己穿衣服。可是他完全沒反應,就坐在那裡乾耗著,導致天天去幼兒園都遲到,氣的媽媽天天對著他吼、跟他發脾氣。
  • 「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有3個缺陷,家長要留神
    "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有3個缺陷,家長要留神每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一樣,尤其是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還處在懵懵懂懂的時期,孩子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總會用哭的方式來向父母表達。
  • 南京一父親陪娃寫作業被氣到大吼,聲音太大嚇得鄰居報警求助
    南京一父親陪娃寫作業被氣到大吼,聲音太大嚇得鄰居報警求助 梅建明 江景軒 武家敏/「揚子晚報」微信號 2019-07-19 15:34
  • 《安家》蘇天培媽媽大吼大叫不招人喜歡,為什麼很多人仍然如此
    電視劇《安家》中,985帶客戶看房子的過程中,客戶對房子的格局和環境都很滿意,唯獨隔壁蘇天培媽媽每天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讓他們不能忍受,幾次下來都因為從對門傳過來的聲音而錯失了賣房子的機會。 是啊, 誰願意挨著這麼個鄰居啊, 整天如此大分貝的噪音,再便利的環境,再好的房型也接受不了。 而蘇天培呢?
  • 別再吼了,只有媽媽愉悅,孩子才會快樂!
    如果是媽媽負責教育孩子的,那么爸爸請做好一個合格的輔助者。假如爸爸是輔助者,就別再說媽媽為什麼這麼兇了!一、不是媽媽河東吼,都是孩子亂點「火 」知乎上有個問題:怎麼看待母親歇斯底裡發脾氣?是啊,真正有了孩子才會明白,那些育兒路上的酸與辣,遠遠超過甜:孩子睡前說好水煮蛋,睡醒改吃荷包蛋;中秋節都過完了,吵著鬧著非要去超市買粽子;反正就是在你時間越緊急、越辦不到得時候,孩子的脾氣和毛病就越多,防不勝防。記得一次,我帶孩子去公園,孩子說要上廁所,帶去公廁說要回家,帶他回家又要返回公廁。
  • 那些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1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父母不要不在意
    但是輪到他自己洗臉的時候,還是會把水調到最大,還是會讓這些水白白的流走,說幾遍都不聽。看到這樣的情況,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還有出門不要亂跑,要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這些話開心爸爸說過不下幾十遍了,每次開心都是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能做到,但真的只要一出門,就會把自己的保證拋之腦後,不大聲的吼幾句,根本叫不回來。
  • 為什麼每個育兒視頻都很有道理,可我還是忍不住吼孩子?原因在這
    媽媽,我做你孩子的時間很短,我一下子就長大了。媽媽,你做我媽媽的時間很長,一輩子都是我媽媽。某天晚上,躺在床上,刷到這條視頻,眼淚奔湧而出。看著身邊熟睡的寶寶,忍不住親了又親,回想起剛吼完她,哭著入睡的她,即便夢中也是抽泣的,我是對自己又氣又恨。一種深深的自責感湧上心頭,她那麼小,她知道什麼,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多點耐心呢?為什麼自己就不能控制下脾氣呢?這個場景相信做母親的十有八九都會經歷,捫心自問我們愛孩子嗎?
  • 第101次,我和孩子發誓:媽媽再也不吼你!
    其中有兩句臺詞戳到我了:「每當我做得有一點點不完美,你就會對我破口大罵。」「每次都會抱著我說,是為了我好,以後不會了。」因為我們這代人很多也是帶著這樣的傷痛記憶長大的,所以知道吼罵孩子應該儘量不發生。所以,「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吼完又好後悔...... 我該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問題一直是公號後臺留言中最多的。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也許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孩子有多害怕被吼叫,在德國的《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就形象地描繪了這種驚恐的感覺:早上媽媽衝我發脾氣,結果我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面;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一個謎。被吼叫的孩子瞬間魂飛魄散。總是被吼叫的孩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