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莫名其妙的煩躁、不開心?是不是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不是總是吃不好、睡不香,有時候還會覺得頭痛、心慌、腸胃不適……當心,你可能是患上了「情緒病」。
我們總是注意身體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心理健康。但其實很多身體上的疾病卻又都跟心理因素有關係。如果覺得自己最近跟平時心理狀態上有哪些不一樣,脾氣越來越不好,或者身體有些不適,比如肝火旺盛、容易犯困、渾身酸疼等,卻又查不出病因,就應該考慮一下是否跟心理因素有關係。
那什麼是「情緒病」呢?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無形之中就會產生一些心理負擔。如果再遇到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比如家庭問題、婚姻破裂、親人去世等,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情緒,醫學上把這些情緒障礙叫做「情緒病」。
比如我們知道的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都屬於情緒病。它是由於過度或短暫興奮、抑鬱、焦躁等情緒引起的情緒波動及精神狀態不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
情緒病有以下幾種表現
抑鬱症:不知不覺變得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失眠、沒胃口、沒精力,很消極;
焦慮症:突然覺得胸悶,心跳,煩躁不安,吃不好,睡不香;
強迫症:反覆思慮、擔心一些事情,常做某些自己也認為沒有必要、無聊的事情,但又無法控制。比如瘋狂自拍、曬照等;
疑病症:過分擔心自己的身體問題,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病,全身檢查正常,卻仍然堅持自己有病;
恐懼症:每天總是擔心各種事情,怕這件事做不好,怕見到某個人,總是想要迴避,影響工作和生活;
易怒症:脾氣越來越糟,有點小事就非常生氣,越想越覺得氣不順,動不動就發飆。
如何調節負面的情緒?
1. 控制
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別動不動就發脾氣,也別把責任都歸罪於自己的身上。遇到事情先冷靜下來,多換位想想,放平心態,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2. 釋放
很多人喜歡把事情一個人憋著,默默承受。殊不知,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憋久了、忍得多了,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承受不住。記住,別什麼事都自己扛,你應當學會釋放,比如把不愉快的和朋友聊一聊,做一些減壓運動。
3. 適當去看心理醫生
如果覺得心理問題確實很嚴重,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工作和生活,自己又實在調整不過來,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去諮詢醫生。千萬不要覺得看心理醫生是件見不得人的事情,聽聽醫生的開導,根據醫囑按時吃藥調節,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