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斌教授論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 論文在《中國高等教育》刊發

2020-12-23 大光谷新鮮事

近日,《中國高等教育》2020年第19期(總656期)刊發了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等撰寫的論文《論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高等教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創辦並主管的期刊,注重權威解讀和方向引領,素有「高教第一刊」的美譽。該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刊物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學術導向,倡導「明學理、正視聽」,關注高教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是高教領域理論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臺。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但事實上並未真正落地,近年來甚至逐漸邊緣化,其根本原因是未能科學揭示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導致人們對「什麼是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無從把握。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等人撰寫的論文《論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對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認為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就 「培養什麼人」而言,素質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充分發展的教育;就「怎樣培養人」而言,素質教育是以「開發內化創新」為根本方式的教育。

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武昌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承擔「創新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試點項目,是全國同類高校中唯一獨立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任務的單位。武昌理工學院高度重視高教研究和科研發展,校長趙作斌教授更是帶頭搞科研,近年來,一大批教研科研成果在各類期刊雜誌發表,其中僅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高等教育》就發表10餘篇論文。

《中國高等教育》先後刊發的武昌理工學院撰寫的論文有:《重新認識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概念》《素質學分制一一大學生評價模式的新探索》《素質導師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發展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高等教育引領新辦高校創新發展》《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及評價標準新論》《開發·內化·創新——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新探》《推進素質導師職業化發展》等。在2018年和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響力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排名中,武昌理工學院連續兩年上榜並位居第一名。(劉明楊)

相關焦點

  • 論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
    [摘 要]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主題,釐清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才能使其真正落地。本文分析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提出素質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全面協調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相統一的教育,以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為基礎上的個性充分發展為根本目的,以「開發·內化·創新」為根本方式。
  •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類期刊發表高等教育科研論文1938篇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並邁入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然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推動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與水平是高等教育內涵的重要體現,也將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 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概念來源、歷史變遷與主要內涵
    此後,國務院1994年發布《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國家教委1996年印發《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均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在推動高等學校規模適當的同時,注重高校內部結構的調整,以提高質量和效益。
  • 高等教育發展理論:解構與重構
    就國內而言,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高等教育理念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研究的切入點,代表性著作有盧曉中教授的《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對中國的影響》、趙婷婷教授的《大學何為——理想與現實間的衝突及協調》、陳洪捷教授的《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盧曉中提出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通過政策引導、財政牽引、國際合作、信息傳播的途徑對世界高等教育實踐產生作用。
  • 武昌理工學院趙作斌校長與福耀集團曹德旺董事長座談
    12月5日,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與全球最大汽車玻璃企業——中國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一行座談。雙方就加強校企合作、推動共贏發展進行了溝通交流。武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崔海容教授等陪同出席。座談會上,曹德旺董事長對武昌理工學院校長趙作斌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情況。
  • 「素質教育」2020素質學期開課啦-大連楓葉職中職部
    2020素質學期開課啦!大連楓葉職業技術學院 中職部素質學期簡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
  • 第五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
    西南大學教授、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副會長徐輝圍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援助的內生邏輯與基本經驗」的主題,從新中國的教育援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援助的內生邏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援助的基本經驗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闡述了中國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援助經驗。
  • 素質教育及其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理解: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俗話說: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只有提高了國民的素質,才能提高中華民族素質、促進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而教育在其中則起到了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考情:該點在客觀題中考查較多,一般以根本素質作為切入點,問:素質教育的根本素質是什麼。
  •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70年:回眸與前瞻
    (1968- ),女,四川內江人,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盛雅琦(1992- ),女,安徽亳州人,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博士研究生;宋乃慶(1948- ),男,浙江杭州人,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 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公布:綜合素質教育觀-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考情介紹素質教育的內涵在綜合素質知識體系中考試頻率很高,不管是單選題還是案例分析題均有涉及,所以需要考生在日常學習中重點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首先是單選題,簡單的直接考每一個內涵的具體解釋,難一點會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進行反選;其次是案例分析題,給我們呈現一段較長的材料,材料基本描述是老師如何去教育學生的,然後問題是用教育觀的相關知識去評析該老師的行為,而素質教育的內涵是教育觀的重要體現之一。
  • 中國高等教育本質的返璞歸真——中南大學改革發展調研報告
    中南大學準確把握大學定位,堅持解放思想,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中國現行教育狀況及中南大學教育改革概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中華,重在振興教育。高等教育狀況關係到「中國夢」的實現。我黨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驗,同時要求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深化教育規律。
  • 2020中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社會科學論文年度報告發布
    揚子晚報網10月12日訊(通訊員 肖嶽 記者 王贇)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學術界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內涵、外延和數量尚存在不同意見,本報告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後升格的本科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由於歷史短,基礎薄,投入少,是我國本科教育的短板。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質量,是提高我國本科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關鍵一環。
  • ——兼談高等教育學博士教育
    到了大眾化後期和普及化階段,新增就業勞動人口多數都擁有了高等教育學歷,社會各行各業就業人口的學歷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社會各行各業的高級專門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層次化,除本科層次外,對碩士和博士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這樣一來,對很多從業人員來講,本科教育的終結性真的終結了,它作為人的基礎素質教育的屬性越來越強。
  • 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破」與「立」
    《總體方案》針對我國教育評價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列出了若干個「不得」禁令,符合教育邏輯規律,指向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新的教育評價理念,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破舊立新,我們必須堅決執行和落實到位。
  • 2020山東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素質教育內涵!
    教育觀包括兩個方面:素質教育的內涵、新課改下的教學觀。 一、素質教育 接下來學習素質教育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 光明日報《教育家》雜誌刊發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專訪文章
    朱達為寧波大學畫下目標時間軸:2035年前後即寧波大學將迎來建校50周年之際,也是中國即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節點,寧波大學要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十四五」時期學校則把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作為最重要的主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高度吻合,朱達特別對記者強調。
  • 魯東大學張成良入選《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2020》教授名錄
    日前,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2020》正式發行,這本新聞傳播學界權威著作的教授名錄板塊收錄了魯東大學張成良教授的個人事跡。 教授名錄板塊共收集國內有代表性的知名教授100位,是全面展示國內新聞傳播學者風採的重要陣地。
  • 破除「唯論文論」在粵高校怎麼做?
    ,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近年來,因過度強調論文發表數、論文被引量等數據而產生的學術風氣不正等問題時有曝光。「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應該如何破除? 「唯論文論」為何行不通?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中國高等教育需要做好專業人才...
    當天,由中華教育促進改進社、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和貝殼找房聯合主辦的新居住服務者專業教育論壇在京舉行,逾200名來自教育、居住領域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參會討論,呼籲居住服務專業教育需各方重視、校企合作,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 發揮高校四大基本職能,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也逐步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伴隨著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引起了國家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