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的「雲綜藝」未來向哪兒走

2020-12-26 中國日報網

《聲臨其境3》的「雲擁抱」與邀請大眾「聲咖」圍繞抗疫展開創作,從形式到內容都不失為特殊時期雲錄製的標杆之一。

疫情帶來不可抗力,各類綜藝節目庫存紛紛告急。面對宅家的觀眾不降反增的觀看需求,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3》、東方衛視《中國新相親》、山東衛視《我是大明星》、騰訊視頻《見字如面》等傳統綜藝節目紛紛開啟雲製作模式,以保證節目常態化更新。而作為常規綜藝的補充,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騰訊《鵝宅好時光》、愛奇藝《宅家點歌臺》、優酷《好好運動》等新節目也在「雲上」應運而生。

全民宅家的大背景下,打破錄製空間限制、縮短製作周期的「雲綜藝」,儼然特殊時期綜藝製作的最優解。不過,春暖花開終有時。待疫情過去,雲錄製能否衍生出獨具生命力的新品種,這一波井噴的「雲綜藝」又能給未來帶去哪些啟示?

這場即興變革,激發出小成本、接地氣、少劇本的新氣象

這是一次打破常規的嘗試。目前的「雲綜藝」大致分兩種。其一是傳統綜藝的特別版本,是在沒有錄影棚的情況下,由節目嘉賓自行拍攝後將素材輸送給節目組進行後期剪輯的做法;另一種則類似網絡直播,主持人與嘉賓雲連線,無論是明星展示各種技能、或者連線朋友嘮家常,都給受眾製造了親切感、陪伴感。

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快」是這批「雲綜藝」的共性。從決定立項到第一期與觀眾見面,由《快樂大本營》衍生的《嘿!你在幹嘛呢》耗時五天,《天天向上》的《天天雲時間》用了四天,《好好吃飯》更是在48小時內就完成了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就地取材」也是現在雲錄製的普遍特色。《見字如面》在短時間內搜集了全民抗疫時期的信件,那些文字予人力量、予人暖意。《聲臨其境3》向全網廣撒邀請函,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抗疫一線即景成為大眾「聲咖」不約而同的創作素材。一系列「宅主題」的節目,則把內容創作交付嘉賓本人,從他們的居家日常、生活分享等開闢出不同以往的新鮮視角。

有意思的是,因為即時連線、宅家等非常規綜藝操作,一些節目出現了脫離「劇本」的意外之喜。《嘿!你在幹嘛呢》因為主持人居家錄製,家屬意外闖入了鏡頭,結果素人引發的接地氣效果,成了當期一大亮點。類似情況還發生在《中國新相親》的最新一期中。龐大的「紅娘團」被請到雲上,由女嘉賓隨機挑選後視頻連線。其中一位連線到了身處武漢的「小紅娘」,情理之中,「小紅娘」親述的生活近況受到觀眾普遍關注,為節目在主線之外製造了看點。

相比以往一檔綜藝要製作數版方案,來回比稿溝通,還要動用聲光電等大型道具等,如今的「雲綜藝」顯然更為短平快。它們既能以可控的成本為原節目續航,也能以新鮮感拉動關注,還因緊貼當下語境、跳出原有框架而收穫意外之喜。這些小成本、接地氣、少劇本的新氣象,無疑是這場疫情倒逼下即興變革的積極意義。

與其說新綜藝物種的萌芽,不如探究一時風光能留下多少啟迪

既然「雲綜藝」大有用武之地,一時的權宜之計能否成為新綜藝物種的萌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視頻節目創新研發專家冷凇表示,儘管雲錄製實現了跨屏互動等形態創新,但只是平臺和製作機構的無奈之舉,仍屬非常態化解決方案,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審美疲態。

綜觀一系列拿「宅」字做文章的綜藝,從衛視到視頻平臺,不外乎吃播、聊天、點歌、展示烹飪、居家健身、「你畫我猜」等互動小遊戲的範疇。受限於居家娛樂方式,十來檔節目除了能在嘉賓人選上排列出不同組合,內容方面著實越來越趨同。伴隨新鮮感的逝去,這類「雲綜藝」很容易陷入自我重複中。

而對於更多得益於特定場景、震撼視聽音效的綜藝來說,「雲上」的製作水準必然無法匹敵。以《歌手:當打之年》為例,上一期通過「雲上」製作後,觀眾反響不一。一方面,能在非常時期實現歌手五地錄製、500位觀眾線上投票,彰顯了節目組強大的調控能力;另一方面,作為音樂競演類綜藝,現場觀眾的缺席是否折損歌手的表現力,不同的家庭錄製設備又是否影響了競演的公平性等,都是難以調和的問題。

冷凇說:「無論是戶外真人秀、棚內綜藝還是場景化節目,由物理層面的接觸所引發的化學反應、情景氛圍都會提升可看性。觀眾會在當下對雲錄製有獵奇圍觀,但等恢復常態化場景錄製後,雲錄製可能遇冷或停留在概念層面。」

相比「雲綜藝」自成一派,業內更看重這短暫的流行給行業提供了哪些可取思路。比如,「宅」系列中嘉賓隨性聊天得到了網友一大波點讚,背後其實是大眾對劇本簡單甚至甩開劇本的觀看偏好;而在全民防控疫情大背景下,一批圍繞抗疫主題的內容廣受歡迎,反映的實為觀眾對切己話題的強需求。

撥雲見日總有時。待疫情過後,雲錄製能否「雲過有痕」,為綜藝注入更多真實、自然、清新之氣,這將是一時風光留下的長久啟示。(記者/王彥)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井噴的「雲綜藝」未來向哪兒走?前景如何?
    面對宅家的觀眾不降反增的觀看需求,湖南衛視《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3》、東方衛視《中國新相親》、山東衛視《我是大明星》、騰訊視頻《見字如面》等傳統綜藝節目紛紛開啟雲製作模式,以保證節目常態化更新。而作為常規綜藝的補充,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騰訊《鵝宅好時光》、愛奇藝《宅家點歌臺》、優酷《好好運動》等新節目也在「雲上」應運而生。
  • 集體上線的「雲綜藝」,仍需要思考未來之路
    疫情防控仍在持續,受限於特殊時期的防控要求,也為了保證節目內容的持續供給,近段時間,國內綜藝市場颳起了一股 " 雲綜藝風 "。從電視平臺到網絡視頻端,一大波 " 雲綜藝 " 爭相上馬,並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方向。在業內人士看來,在面臨空檔的當下," 雲綜藝 " 確實填補了受眾的精神需求。"
  • 雲綜藝、帶貨綜藝、主播競技,這波「綜藝+直播熱」能走多遠?
    從已經播出的節目,可以大致將綜藝與直播的結合分為三類。 一類是在年初大量湧現的「雲綜藝」。 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明星不能正常營業,線下錄製受阻,一系列涵蓋運動、美食、音樂、訪談等內容的「雲綜藝」層出不窮,明星、主持人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與觀眾分享自己的生活,帶去慰藉。
  • 《萌寶去哪兒》與快手式綜藝探索
    《萌寶去哪兒》由「村長」李銳發起並擔任主持人,嘉賓則均來自快手母嬰垂類,包括此前官方活動選拔而出的七組家庭和已入駐快手的三組素人家庭,在李銳的陪伴下,開啟不同地點的旅行。一次綜藝模式的突破就此展開。在過程完成之後,親子節目通過發現、觀察和溝通賦予家庭生活更深刻的意義,從而「給孩子們更好的未來」的終極社會效益,是統一的。不同點在於,素人家庭當中,孩子們並不缺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因此,節目祛魅要素減少,「一起去見識新世界」的動能增加。在這一背景下,快手達人、用戶們進入到節目為他們創造的新活動場景當中,不論節目中的家庭還是屏幕前的觀眾,對平臺的情感濃度都會提升。
  • 「雲錄製」「雲綜藝」 疫情影響下催生多少綜藝新玩法?
    儘管播出受到政策限制、錄製也面臨困難,但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依舊探索出了新模式,相繼以「雲錄製」的方式推出「雲綜藝」,從而繼續推進疫情期間的綜藝生產。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內容,「雲綜藝」看似短小精悍,但在疫情大環境及準備時間短暫等條件限制下,對平臺的內容生產力、統籌力、排播策略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能完成新模式下的新挑戰,也是一次平臺生態實力的證明。
  • 「慢綜藝」或成未來綜藝新風口?
    羅英錫,韓國頂尖製作人,也是韓國「慢綜藝」的開山鼻祖。《新西遊記》、《新婚日記》、《姜食堂》、《花樣青春》、《兩天一夜》《花樣系列》、《三時三餐》這些慢綜藝看似差距很大,其實聯繫極為密切。相比國內綜藝的「走流量」的MC模式,羅PD打造的綜藝是從身邊的的朋友出發,打造最符合他們「慢綜藝」,再從每位嘉賓上迸發靈感,進行新的內容創造。
  • 網劇未來的春天在哪兒
    和電視劇同標準?網劇未來的春天在哪兒  早在2012年7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及2014年1月《關於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等規定中,廣電總局就曾指出當前一些「網絡視聽節目在題材選擇、節目內容、製作資質」等方面存在「內容低俗、格調低下、渲染暴力血腥色情等問題」。
  • 電視綜藝轉戰網絡水土不服 從大眾化到精準定位
    原標題:從電視轉戰網絡 明星綜藝頻頻水土不服   受政策調控影響,今年不少電視綜藝轉戰網際網路,比如原本要在湖南衛視播出的《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媽媽是超人》以及老牌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最終都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政策限制落戶芒果TV,在網際網路上播出。
  • 「雲綜藝」看熱鬧好過打分數
    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最新一期《歌手·當打之年》(以下簡稱《歌手》)中,身在上海、正自我隔離的周深,在沒有專業場地的情況下,獨自測試調整鏡頭燈光並完成錄製,這正是疫情下應運而生的「雲綜藝」標準錄製方式。湖南衛視推出的《嘿!你在幹嘛呢?》
  • 一波「雲綜藝」陸續上線《歌手》設線上聽審團
    《天天向上》的雲錄製現場。《歌手·當打之年》的雲錄製現場,觀眾席上沒有觀眾。疫情期間,綜藝節目錄製有奇招。2月7日,湖南衛視策劃推出《嘿!你在幹嘛呢?》《天天雲時間》兩檔節目,以網絡視頻連線嘉賓的「雲錄製」方式讓觀眾耳目一新。
  • 《浪姐》打頭、《聽見她說》續航,乘風而來的女性綜藝能走多遠?
    年初,《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帶來女性選秀高潮迭起,成就了年度第一波綜藝熱潮;暑期檔,《乘風破浪的姐姐》乘風而來,「三十而驪」鑄就了娛樂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雙重神話;年末,《聽見她說》《姐妹們的茶話會》相繼熱播,扛起了女性綜藝的大旗。一些全性向綜藝也憑藉其中的女性演員或是女性話題再度走高。
  • 大陸綜藝火熱臺灣螢屏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臺首播
    原標題:大陸綜藝火熱臺灣螢屏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臺首播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大陸熱門影視節目接力在臺灣播出。繼電視劇《琅琊榜》在臺熱播,廣受關注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也於上周六登陸臺灣。   這個節目將每周六在臺灣中天衛視、周日在中視播出。
  • 2020國產綜藝:"雲上"新生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電視綜藝市場按下了暫停鍵,看電視、刷網絡成了人們的主要娛樂方式。受到疫情阻隔而必須停止線下錄製的綜藝市場,紛紛開始了線上自救。這一年,「雲錄製」「直播綜藝」成了最大的風口,而自救背後電視人的創新與堅韌,是這一年國產綜藝最好的註腳。
  • 央視也玩「雲綜藝」 發起「希望搜索詞」
    王鷗   疫情期間,各大衛視都做起了雲綜藝,《嘿!你在幹嘛呢?》《天天雲時間》等節目收穫了關注度和口碑。最近,央視也玩起了雲綜藝。4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聯合抖音製作的雲綜藝《希望搜索詞》在CCTV-3央視綜藝頻道開播。這檔節目捕捉了文藝界數十位「希望發起人」的希望搜索詞,明星們以視頻展示、連線等形式,表達美好的生活態度,同時帶動素人網友,分享同款希望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搜索詞》堪稱用融媒體思維做節目的樣板。
  • 聲動80載,雲聽向未來!
    自今年3月上線以來,「雲聽」積極對接總臺內容資源、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結合5G、AI等新興技術,以打造自主可控、品質精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新型「國家聲音」聚合平臺為目標,與總臺廣播頻率、電視頻道積極互動,雙向賦能,不斷深耕垂直領域,全面布局聽精品、聽資訊、聽廣播、聽電視、雲聽中國和雲聽樂齡六大業務版塊。
  • 被臺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
    2016年是內地綜藝節目的井噴年,據統計,2016年爆發了至少400檔綜藝節目,但存活率不足25%。不過相比大陸,臺灣卻是另外一番景象,2016年臺灣停播了《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幾大超十年的老牌節目,整體綜藝狀況一片蕭條,哀鳴遍野。縱觀臺灣綜藝與大陸綜藝的發展歷程,則更像一個富家子弟被一個後起之秀打敗,家道中落的故事。
  • 牛梓屹的發掘只是建業青訓的冰山一角,未來球隊的年輕人會井噴
    牛梓屹絕對是本賽季河南建業最大的收穫,在後衛線上出色發揮,已經讓球迷和俱樂部知道,這位只有21歲的年輕人,未來一定是光明的。現在已經坐穩主力後衛的小牛,下個賽季一定是哈維爾的不二人選。這一次成功的上位,證明了建業的這批年輕球員,在未來一定可以成為主力。因為這次建業發掘了一批優秀的球員。
  • 從新說唱到潘瑋柏線上演唱會,網易雲音樂成熱門綜藝「第二現場」
    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演出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更多的00後用戶表現出了對線上演出的喜愛,其中,網易雲音樂在00後觀看平臺偏好度中位居第一位。這批用戶成長於數字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的意識強,正是未來主力消費人群。據了解,網易雲音樂上,說唱是年輕群體中"最受歡迎的分眾音樂類型"Top5之一。
  • 疫情過後,2020年中國經濟將會往哪兒走?
    而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很多人都在擔心,疫情過後中國的經濟會往哪兒走呢?對此,我們認為,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可能上半年會受到影響,呈現短期的下行格局,但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必將重新恢復到原來的增長速度中去,而且中國經濟將會以更快的速度轉型成依賴於科學技術發展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方面,面對這次疫情,央行在第一時間內釋放1.2萬億流動性,意圖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 艾璐卡實現智能大屏輸出 霸屏熱門綜藝
    當下,屬於綜藝節目井噴時期,各大衛視、視頻平臺紛紛推出頭部綜藝,這給觀眾們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也給品牌們帶來了合作的機會。艾璐卡羊奶霜攜手智能大屏強勢登陸《奔跑吧》、《極限挑戰》、《快樂大本營》、《嚮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綜藝,不斷加深產品在觀眾心中的印象,從而實現品牌的影響力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