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打頭、《聽見她說》續航,乘風而來的女性綜藝能走多遠?

2020-12-2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糖炒山楂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追光吧哥哥》,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當下乃至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話題、男色時代都將會成為綜藝市場關鍵詞,性別視角下的品類大爆發正在席捲而來,而這其中又以前者關注度為最。

回首即將過去的2020年,無疑是一場女性綜藝的盛宴,選秀、獨白劇、脫口秀、訪談、情感觀察真人秀等以女性視角為為主的綜藝全面開花。年初,《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帶來女性選秀高潮迭起,成就了年度第一波綜藝熱潮;暑期檔,《乘風破浪的姐姐》乘風而來,「三十而驪」鑄就了娛樂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雙重神話;年末,《聽見她說》《姐妹們的茶話會》相繼熱播,扛起了女性綜藝的大旗。

一些全性向綜藝也憑藉其中的女性演員或是女性話題再度走高。《脫口秀大會3》中楊笠、李雪琴成為本季最出圈選手代表,前者為女性發聲的段子更是在輿論市場激起超高關注;《演員請就位3》中以倪虹潔、溫崢嶸、黃奕等人為代表聚焦的中年女演員的困境問題,同樣在當時撬動了超高話題關注。

市場熱逐之下,自然是風口的形成和市場的趨之若鶩。據不完全統計,明年將會有超15檔女性綜藝將登陸市場,而在各大平臺的集中發力下,2021年的女性綜藝也在題材類型上更加多元和細分,職場媽媽、女性喜劇、女性美學、女性遊戲等成為全新的女性綜藝元素。

社交平臺上的話題盛世,成為女性綜藝最顯著的特色,它們往往有著一石激起千重浪的超強話題發酵能力和情緒感染力,引導觀眾在其中找到人物共鳴。只是追風而來的女性綜藝往往難以擺脫渲染焦慮的嫌疑,甚至常常陷入高話題、低口碑的窠臼,或是高開低走的困境中。

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女性綜藝呢?在話題盛世的背後又有著哪些可複製的綜藝製作方法論呢?這些都是擺在平臺和製作人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女性綜藝的紅海之戰,序幕已然拉開。

女性綜藝發展十七年,「浪姐」的爆發卻可遇不可求?

國產綜藝發展的賽道上,女性綜藝從未缺席,甚至高潮迭起。2004年到2006年的《超級女聲》,是女性綜藝發展的第一個巔峰時期,為這些勇敢追夢的花季少女們投票曾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甚至是到當下,超女重聚仍然是各大綜藝給到市場的情懷噱頭,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這之後,便是漫長的沉寂期,當然這和同一時期國產綜藝的整體低迷有關,直到2014年前後真人秀異軍突起,女性綜藝才再次迎來井噴潮:《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女神的新衣》《偶像來了》(後改名為《我們來了》)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非典型選手還有《2016超級女聲》,只是並無水花。

相比前一階段的草根選秀,這一階段明顯在明星陣容、類型題材上都有了更多元的呈現,也的確在面世之初迅速吸引了市場的關注。只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問題,比如《花兒與少年》中展現的扯頭花戲碼一度引發觀眾群嘲,而這些節目也都紛紛在第三季畫上了句點,這一階段的女性綜藝火花就此湮滅。

2018年開始,女性綜藝的話語權再度回到了選秀品類手中。《創造101》《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等再度掀起了市場的關注潮流,網際網路語境下的女性綜藝開始催生。而同一時期的其他女性綜藝,諸如2018年朱丹和西瓜視頻合作的《丹行線》、2019年騰訊視頻推出的《女人30+》等,市場聲量都主要集中在圈層中。

2020年《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意義,在於其不僅僅是一檔女性選秀,更在於其以30+女性為主視角,喊出了「三十而驪」的聲音,展現了當下新女性的魅力。——女性綜藝所代表的價值觀開始被市場廣泛重視,當然這得益於近兩年影視市場上女性話題和女性意識的覺醒。

縱覽今年的女性綜藝,價值觀開始超越娛樂訴求被市場所關注。《女人30+》第二季以女明星的視角探討了家庭、愛情、事業、甚至是身材等各種女性問題,輸出女性態度;《聽見她說》聚焦了容貌、原生家庭等話題,並在播出後引發大量網友髮長文傾吐過往遭遇。

這正是當下行至3.0時代的女性綜藝的獨特魅力。只是與此同時,女性綜藝正在陷入渲染焦慮、高開低走的困境中,現象級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也在後半段熱度下降、口碑下滑,市場效果嚴重不及之前,團綜《姐姐的愛樂之程》更是在投注市場後水花有限。高舉高打的女性綜藝3.0時代,也有著它的命定難題。

超15檔綜藝就位,女性綜藝如何賽出新意?

自《乘風破浪的姐姐》開始,綜藝市場便在奔赴一場30+女性的盛宴,《聽見她說》《姐妹們的茶話會》《奮鬥吧主播》《女兒們的戀愛》等不同題材的女性綜藝正在熱播,並迅速搶佔市場關注榜前列。只是乘風而來的另一面,對製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一定是如何把節目做出新意。

女性綜藝的看點,無外乎是兩點:其一是綜藝節目中的人物關係,其二是節目外的情感投射。前者對應的是《花兒與少年》《偶像來了》等時期的節目,為了追求市場效果,節目製作往往會朝著撕逼的方向去;後者對應的應該是當下以情感共鳴為主要翹板的節目,更看重對現實的投射。

這也就意味著,要想在當下把女性節目做出新意,就要逐漸跳出泛受眾的話題群,不斷尋找更加垂直細分的人群,精準直擊她們的生存生活痛點。從這一點來看,《聽見她說》應該是頗具代表性的,它展現了家庭主婦、單親家庭的子女、中年被離婚的女性等各種不同語境裡的女性形象,真切觸達某一類觀眾的痛點。

其實這一點在明年扎堆湧現的女性綜藝中同樣十分顯著。《上班啦媽媽》將視角對準了當下最龐大的職場媽媽群體,行至第三季的《新生日記》持續關注孕期生活,《我要的幸福》以「重啟幸福」的新概念亮相……很顯然,在持續深耕少女選秀、30+等中女困境的同時,未來女性綜藝的視角還在不斷拓寬,向最廣泛人群看齊。

另一個值得肯定的現象是,女性綜藝爆發的當下乃至明年超15檔節目鏖戰紅海,但也迎來了題材上的大爆發。目前來看,除了常見的婚戀、選秀、訪談等熱門賽道,女性綜藝還在不斷拓展題材語境,職場媽媽、女性美學、武館經營、脫口秀、女性遊戲等多元化的設定已然出現,或將成為未來撬動市場的新興品類。

不過女性綜藝也有其與生俱來不容觸碰的雷區,而這在題材創新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極度重視。今年的影視劇市場,《我是餘歡水》《最美逆行者》都曾為此付出慘痛代價;綜藝市場同樣有此類案例,以女性改造為主題的《你怎麼這麼好看》因為物化女性而引發市場強烈反感,這也為一些時尚類綜藝敲響了警鐘。

性別視角下的品類大爆發,誰會成為下一個現象級?

談及女性綜藝,一個不可或缺的對比維度便是以男性為主陣容的綜藝同樣迎來了井噴期。據不完全統計明年此類綜藝將達到11檔,只是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相比女性綜藝在題材、視角上的多元,其仍然以選秀、真人秀為主。當然其是締造過輝煌的,《極限挑戰》的男人幫至今仍然是許多人心中的綜藝天花板。

另一方面,當與女性選秀對應的男性選秀出現「少年不夠哥哥來湊」的玩法時,也為這個性別視角下的綜藝品類爆發埋下了隱憂。近日《追光吧哥哥》就曾因為中年油膩被嘲出圈,市場對於《披荊斬棘的哥哥》等「哥哥」類綜藝同樣持觀望態度,相比姐姐們的容貌保養、身材保持,甚至是拼搏精神,「哥哥」略顯頹靡。

從這一維度來講,這也將再度助推女性綜藝的市場期待值和好感度。其實今年以來,女性綜藝並不缺少頭部品質代表,《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初豆瓣開分便高達8.5分,如今熱播的《聽見她說》豆瓣評分維穩在8.4分,《女人30+》第二季也有7.2分……這背後有著哪些綜藝製作方法論呢?

女性綜藝正在推動綜藝市場從娛樂至死向價值引導為主過渡。綜藝節目的價值觀表達,是這兩年來一檔節目能夠走向更廣泛觀眾的重要翹板,「敢」、「三十而驪」、「你有容貌焦慮嗎」都是其中代表;相比之下,《追光吧哥哥》口碑淪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僅僅是打造了一個混齡男團,卻沒能接住中年男性困境的現實問題。

「有一個良性和健康的途徑,讓大家表達自己的態度和心聲,是非常必要的」,趙薇曾在談及《聽見她說》的初衷時表示。同時在這檔節目中,一個現實性的問題還在於如何讓獨白劇落地,作用於更多女性綜藝,應該說是如何讓現實議題落地,能夠和觀眾形成進一步的共鳴,這也是綜藝需要考慮的又一問題。

《聽見她說》有一個龐大的故事池,這裡面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新聞、甚至是身邊人的自述,「以真實為基調」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事實上,這種特質在其他節目中同樣可以看見,《女人30+》中馬伊琍談愛情、陶虹回應過氣,甚至是楊天真的肚皮舞,本質上都是對生活最直接的回應,也是節目落地的證明。

整體來看,相比男性綜藝仍在發展初期,女性綜藝在發展空間和創新題材上明顯走在市場前列,不斷試探觀眾嗨點和痛點也讓其始終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不是過早的陷入同質化的窠臼。而至於誰會成為下一個「浪姐」這樣的現象級,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相關焦點

  • 契合了短綜趨勢的《聽見她說》,並不是女性題材紅利期的產物
    「我在內部看片的時候就想如果能夠有機會把這樣一個項目帶到中國來,做中國版,講女性故事、女性力量就太棒了。」BBC Studios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丁可在《聽見她說》藝術沙龍對談現場分享到。帶著這個把《她說》落地國內的想法,丁可在2018年回國的第一時間就和後來成為國內版《聽見她說》總製片人的金娜聊了該項目。
  • 從《浪姐》翻車看女性議題:萬茜虛火、審美窄化、女性平權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下文稱《浪姐》)接近尾聲之際,這檔綜藝逐漸喪失節目原本立意中30+女性應有的灑脫。不管是參演節目的女明星,還是豆瓣評分一路下滑的節目本身,一種急於迎合觀眾口味、即將出道成團的焦慮溢滿屏幕。初期的《浪姐》對女性群像的塑造頗為成功,既有《大碗寬面》的「姐姐」團魂,也有《蘭花草》的「姐味」驚豔。
  • 名人堂·訪談丨《聽見她說》成「文藝爆款」 總製片人金娜:讓女性...
    代表作有《聽見她說》、《誰都渴望遇見你》、《團圓》等,曾憑藉《團圓》拿下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編劇」。「它撫慰了一個在屏幕前偷偷流眼淚的我。」打開豆瓣網站,點進綜藝頻道,就能看到在一堆近期上映的節目中,《聽見她說》獨樹一幟的8.4分,顯得格外高調。
  • 上海出品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究竟「說」了什麼?
    圖說:《聽見她說》海報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在近日騰訊視頻熱播,這部由上海析微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劇集,以電影化的表達手法進行拍攝,由8位不同年齡段的國內優秀女演員,通過獨白的表演形式,呈現8個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和所面臨的問題,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
  • 獨白劇《聽見她說》舉行對談沙龍 趙薇呼籲關注女性問題
    12月5日,演員競演綜藝《演員請就位2》正式收官,導演趙薇終極作品《折耳》上線,片中講述的溫馨姐弟情引發觀眾討論。12月6日,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舉行藝術對談沙龍,趙薇與主創共同分享創作經歷,呼籲大眾關注女性問題。
  • 《聽見她說》:全職媽媽如何「重塑」自我?
    「你是新時代的女性,你怎麼能哭鬧呢?你怎麼能那麼在乎一個男人呢?」詠梅往前跑的時候,拳擊沙袋搖晃著出現在了鏡頭裡。在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四期《重塑》裡,由詠梅扮演的「好女性」發起了對中年生活的一場「組合拳暴擊」。
  • 趙薇新作《聽見她說》豆瓣8.4分,它憑什麼?
    最近打開豆瓣、微博以及各平臺的視頻網站,都能夠在一堆娛樂綜藝中看到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它就是《聽見她說》。《聽見她說》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第一部女性獨白劇,由趙薇監製,白百何、楊紫、詠梅等擔任主演,由一個個小故事揭露女性在社會中的狀態。一經播出,在豆瓣就獲得了8.3的高分。
  • 《聽見她說》:一場關於女性生存現象的深刻思索!
    這對觀眾來說無疑是驚喜,最近的《聽見她說》更是饋贈給女性觀眾的一筆精神財富。11月17日起播出的八集短劇《聽見她說》已經在騰訊視頻上線,這一次,快帆的小夥伴們準備好紙巾,平復好心緒,讓我們一起,靜靜地聽見她說。《聽見她說》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由趙薇擔任發起人、監製,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演出,一共八集。
  • 趙薇版《聽見她說》王智上線,追問婚姻真相,是當代女性必須嗎
    文/馬慶雲12月22日午間,趙薇監製並出品的女性劇情綜藝《聽見她說》第六期上線。這一期名為《時間表》,主演是王智。在這一期當中,王智通過一鏡到底的表演方式,追問了一個當代女性的婚姻真相——婚姻是不是當代女性的必需品。
  • 《聽見她說》的劇裡劇外
    圖片來源@豆瓣文丨鏡像娛樂「聽見她說女性群像」、「趙薇、齊溪談容貌焦慮」、「楊紫一口氣說二十分鐘臺詞」……由趙薇發起的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上線兩集就包攬了眾多熱搜詞條。兩年之後的夏天,趙薇從一檔BBC上線的女性獨白劇獲得靈感,開始著手籌備《聽見她說》,然而這部劇從招商投資開始便一波三折。獨白劇的臺詞具有文學性,沒有轉場和對手戲,關注的又是女性話題,嚴肅且缺乏綜藝噱頭,招商不易。結果是,《聽見她說》從演員到導演,從編劇到監製,統統零片酬,僅有趙薇代言的兩個品牌贊助。
  • 趙薇的發聲讓人動容,《聽見她說》代入感太強了
    這檔綜藝是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可謂未播先火,每位出鏡的演員都有自己強大的號召力,再加上趙薇的影響力。《聽見她說》一上線,豆瓣評分8.5,真是一個不錯的分數。女性觀眾對該節目很看好,甚至是清一色的好評,因為代入感強的角色,加上演員精湛的臺詞功底,把社會中的弊端展示的很客觀很全面。相反,男性觀眾就不那麼友好了,覺得是過度消費女性的焦慮,把部分女性推向深淵。
  • 浪姐2未播先垮,炒作無底線,競技類綜藝什麼時候才能名副其實
    黃曉明和楊穎是否已經離婚、當年的事情孰是孰非暫且不提,不過這一鬧,《浪姐2》的名氣算是打響了。前期第一波宣傳,成功!前面說過,《浪姐1》播到一半的時候,其實觀眾們已經開始感到審美疲憊,提不起興趣。看大數據也能發現,浪姐的後期播放量和話題討論度都呈現出斷崖式下跌的態勢。
  • 《聽見她說》官宣啦!為女性發聲刻不容緩,演員陣容也很強大
    趙薇《聽見她說》官宣啦! 但不管如何我們都希望女性這個話題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並且有更多人站出來發聲。趙薇也是圈中一直都有站出來為女性發聲的明星,相信如果《聽見她說》質量足夠好的話,這樣新穎的題材一定會一炮而紅的呀! 也相信趙薇作為導演的實力,而此次在《聽見她說》中有八個片段,分別是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和物化女性。看到這些話題時,大家是否往日的一幕幕都湧上心頭了呢?
  • 請聽她說,希望這一次真的能被聽見
    容貌焦慮、原生家庭、物化女性、重男輕女……隨著一個個話題登上熱搜,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成為大眾焦點,再度引發全網關於女性生存現狀的廣泛討論。「如果身體總能修復,意味著傷害不存在嗎?」這些問題也化作無數利刃,一下又一下地刺中社會中始終存在的性別差異,替更多女性表達自我。
  • 為什麼要「聽見她說」?
    女性被冒犯後的憤怒,對固有偏見的抗議,也往往被視為過度敏感或小題大做。所以,當知道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開播,由女性獨自講述家庭暴力、大齡單身、物化女性等生存困境時,我立馬無障礙get到了它的創作指向。《魔鏡》一集中,齊溪飾演的女主頂著一臉大濃妝出場。在兩小時三十七分的自我「裝修」後,她顯得浮誇、媚俗且膚淺。
  • 趙薇執導《聽見她說》最後一集《完美女孩》,壓軸實力名副其實
    ——弗朗索瓦絲.薩岡《你好,憂愁》 《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楊冪飾演的完美女孩就像弗朗索瓦絲.薩岡筆下的那塊麵團一樣是可塑的,她可以被塑造成任何模樣,只是不同的是,她不像那塊麵團有覺醒力,她必須接受任何模子,否則她就是一個沒用的垃圾。
  • 《聽見她說》楊紫演技一條過,共情能力強,渣男父親被洗白
    趙薇監製的《聽見她說》自上線以來,就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豆瓣評分也維持在8.4分,絲毫沒有滑落的現象。 目前,《聽見她說》已經播出了齊溪獨白的第一單元《魔鏡》反響很不錯,齊溪臺詞功底強,加上演員自身的氣質,劇中的女孩太讓人心疼了。
  • 中國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熱播,作文好素材,老師的好幫手
    《聽見她說》作為中國首部女性獨白劇,很多人都在網絡中看了,我想會有一些啟發。這部劇故事的靈感來自2018年推出的《她說:女性人生瞬間》。這兩部劇都說了一些鮮活的案例,很具有啟發性。裡面很多話語經典得很,如果放進我們的作文,會增色不少,是不可多得的作文好素材。
  • 《聽見她說——完美女孩》殺青,楊冪與趙薇合作拍攝,期待!
    《聽見她說》是由趙薇擔任發起人、監製的獨白綜藝劇,一共只有八集,對於一部高質量的電視劇。《聽見她說》 的女主卻是個一款名叫「完美女孩」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這部劇的設定還是很新穎的。而且這部劇還是楊冪主演,作為收視女王,大家可以期待了。
  • X-SISTER:從《浪姐》成團後,何去何從
    單集平均播放量為2億次左右,相比《乘風破浪的姐姐》(下稱:《浪姐》)的2.5億次有所回落。 口碑方面,在社交媒體上,不僅上微博熱搜的次數明顯減少,話題閱讀量也僅為425萬,並出現了「愛樂之程還沒找到節目定位嗎」等負面話題;在豆瓣,《浪姐》的評分為7.0分,而《姐姐的愛樂之程》卻僅有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