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2020-12-16 辰佑文史

前言

《中華世紀壇序》:「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智慧的中國人創造出了多少讓世人驚嘆的文化,其中,中國漢字就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方塊字,其表達含義之廣泛,舉世無雙。而中國古人有時會在一些物品或者自然景觀上雕刻中國漢字,來記述一些事件,或者表達對此地此物的讚頌。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

正文

我國在漢朝時期有著名的皇帝漢武帝,漢武帝派出自己的名將霍去病攻打匈奴,將匈奴打回了自己的老家,並且在狼居胥山上舉行了祭天。從此之後,所有武將都嚮往著能夠在狼居胥山上進行祭祀活動,從而表達自己對於霍去病的敬畏。而在我國的山——燕然山,也是一座在武將們心中形同狼居胥山一樣的存在。

據史料顯示,東漢的班固曾經作過一首《封燕然山銘》,還將這首詩銘刻在了燕然山的山崖之上以此留作紀念,並且震懾敵人。我國曾經稱為燕然山的這座山脈,如今就是蒙古國的杭愛山。

在1990年的時候,兩個蒙古牧民在杭愛山避雨,他們在避雨時突然發現一座斷崖上居然刻著一段漢字。這些牧民並不了解這漢字記載的是什麼,便聯繫了相關的工作人員,但是當地的工作人員也並不了解這個漢字意味著什麼。所以蒙古方面,便將在杭愛山發現漢字石刻的消息告訴了我國,蒙古還盛情邀請蒙古學家齊木德道爾吉,去蒙古境內進行關於此物的調查。

在2017年,中國專家帶領考察隊來到蒙古的杭愛山,這些專家們便展開了對石刻的調查。考古專家們驚奇的發現,這杭愛山上的石刻,就是中國考古學家們苦苦找尋的《封燕然山銘》。外國斷崖發現中國文字,翻譯過後,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這個石刻上共有二百六十多個漢字,我國考古學家經過仔細研究,已經解讀出了220多個漢字。

中國的考察隊在發現杭愛山上的石刻便是《封燕然山銘》的時候,非常的激動,因為這個石刻發現使中國的科普研究,又向前走了一大步。專家們在仔細翻譯後發現,文章記載的是一次大獲全勝的戰役。發現這個石刻對於我國的文物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我國關於北匈奴的向西的遷移之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這也讓我國了解了一種古人的新型技工形式,那麼就是在邊塞進行石刻,從而製作記功碑。

結語

我國考古專家關於這個發現是非常欣喜的,其他中國考古人苦苦追尋,終究有了結果。如果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可以做到像這些牧民一樣細心觀察,說不定也可以發現一些中國考古界專家們苦苦追尋的歷史遺蹟。我們在發現這些遺蹟的情況下,一定要第一時間上報給文物有關部門,這樣才是對這些遺蹟最有效的保護,而非私自破壞又或者將這些物品或者遺蹟告知不相干的他人。我們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有保護國家文物的義務,也有為國家考古發展做出貢獻的責任。

參考資料:《中華世紀壇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這其中最為傳神的一句話就是「封狼居胥」,它一般指的是漢朝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的故事,後世成為中國軍人的最高戰功象徵。其實在古代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與「封狼居胥」幾乎可以相提並論,它就是東漢時期的「燕然勒功」。不過,一來由於燕然勒功的主人公在人格上遠不如霍去病堂堂正正,二來這故事只存在於史籍當中,不為人知。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石刻石刻具有容易保存的特性,在自然環境中即使經歷數千年風雨也很難被磨滅,所以,古人在石頭上刻下文字,既是為了記載,也是為了紀念。而在30年前,外國斷崖上出現了中國古漢字,經考古專家翻譯過來後,無數人為之振奮。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經翻譯後,中國專家熱淚盈眶:終於找到了
    曾經,人們竟然在蒙古國發現了一個寫著中國漢字的石刻,為什麼中國的漢字石刻會出現在外國呢?這個石刻到底有什麼來頭?直到有關專家對其鑑別之後,才解開了這塊石刻的身份。
  • 2017年,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石刻,專家激動地說:終於找到了
    2017年,蒙古國斷崖上的一處發現,證實了這個地方就是從東漢時期就有記載的。那麼斷崖上的中文石刻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中文記載了什麼歷史事件呢?冷戰形勢下,蒙古國獨立在1945年的時候,伴隨著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美國和蘇聯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戰時同盟關係,有著共同的利益,戰後兩國都為了爭霸世界,成為了敵對關係。
  • 國外斷崖之上發現中國漢字,翻譯後讓中國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古時候的中國就已經是非常的強大,雖然如此,但也是受到了很多侵略,不過也都被一一打退。尤其在漢朝時期,漢朝徹底降服了長久以來的匈奴之亂。在漢武帝時期,年僅21歲的霍去病就大敗匈奴,並且追到狼居胥山,還在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封狼居胥山也成為了古來戰將的至高榮譽。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翻譯出來後,專家:這次總算找到了
    本文我們的故事就是在蒙古國的斷崖上被人發現的中國漢字,讓人相當驚訝與高興。那麼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翻譯出來後是什麼意思呢?如何會讓專家大呼:這次終於找到了? 為此,我國專家一直在尋找《封燕然山銘》的具體地點,經過多年尋找,終於確定在杭愛山附近。這讓搜尋的範圍縮小,也更有可能性找到目標,讓專家團隊非常高興。幸運總是不期而遇。
  • 一外國斷崖發現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於找著了
    2017年一件國際考古事件震驚中國。在外國一處斷崖,居然發現刻有漢字。經過學者翻譯,讓在場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甚至當場有位年邁的教授激動地喊:「終於找著了!」那麼,這個斷崖上面寫了什麼,讓學者們如此激動?這段文字對於我們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嗎?一、漢代匈奴成為禍患如果要明白這個斷崖的歷史意義,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竇憲。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專家激動道:總算找到了
    在對中國古代的戰爭歷史進行了解之後就可以發現,在那個年代中,很多人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就會選擇在戰勝之地刻下一些描寫功績的文章,在這些石刻的幫助之下,後人也能夠對當時的戰爭情況進行更加仔細的了解。 曾經,在國外的一處斷崖上,人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特殊的中國漢字石刻,而在有關專家對其內容進行翻譯之後,也激動地表示,總算找到了它。
  • 俄羅斯發現一中文石碑,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
    俄羅斯發現一中文石碑,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了。很顯然考古挖掘這個不僅僅是在我國有,在外國同樣擁有,而當時俄羅斯在發現這個中文石碑的時候,發現上面的文字看不懂,然後就聯繫了我國的一些專家學者進行研究,對於中國的學者來說,這上面的文字當然再熟悉不過了。一下就看出來了,這是乾隆皇帝留下的一副對聯: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餘一人。
  • 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專家翻譯內容後,激動道:終於找到了
    於是豺狼虎豹在中國橫行,貪婪的外國人瘋狂地掠奪我們的文物,迫使清政府割讓我們的土地。封建王朝,開始淪為洋人的朝廷。對比清朝初年中國的版圖和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就會發現有許多地方早已成為別國的土地。那些被列強分割、奪走的地方,終究是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列強侵略我國的土地,並不是從1840年才開始的。歷朝歷代,邊疆地區都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內容被翻譯後,專家激動:終於找到你!
    中國是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保留下來的文物也很多,通過這些文物可以了解到當時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能了解到曾經發生的戰爭。所以文物的完好保存是尤為重要的,在1990年蒙古國的境內就發現了一個石刻,是兩個牧民無意之中發現的,但上面刻的並非當地文字而是漢字,當地的百姓看不懂就找來了專家查看。
  • 蒙古牧民在懸崖斷壁處,發現了特殊文字,中國專家趕到後,激動不已
    不管怎樣來說蒙古和中國的歷史淵源的深厚是無法反駁的,他們的許多歷史遺蹟,考古發現都要通過來中國內地查閱資料才可以找到答案,就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墓地都是在蒙古境內。 ,還親自前往目睹了斷崖文字。
  • 異國斷崖發現中國漢字,考古專家翻譯後熱淚盈眶:大漢榮耀找到了
    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中國有至少1800年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無論從軍事、經濟還是疆土面積上來看,中國的實力都曾令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雖然現在中國的疆土並不是世界第一大,但唐、元兩朝時期,中國的國土都超過了1000萬平方公裡。
  •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國古文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中國人熱血沸騰
    文字,是文明的標誌,民間一直都認為倉頡是漢字的創造者。東漢文學家許慎曾在《說文解字序》中寫道: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既然有了發明創造,自然便有後世傳承,而古人尤其喜歡在石壁上刻下文字,既是為了記載,也是為了紀念。
  • 蒙古發現漢文崖刻,中蒙專家翻譯後沸騰了:時隔千年終於找到
    曾經的蒙古地區也變成了蒙古,我們國家有抱負的年輕人不能只看著中國落入其他國家的手中,因此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將外國入侵者趕出中國,建立一個偉大的新中國,儘管新中國保留了清朝的大部分地區,但我們仍然無法收回通過條約割讓給其他國家的領土,由於給予其他國家的領土保留著中國文化,因此我們可以在其他國家找到中國文物。
  • 漢墓出土一堆竹簡,翻譯過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歷史考古專家也對漢代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到新的發現。而對漢墓進行考古發掘,就是了解史實的重要來源之一。在上個世紀,我國發現了規模非常巨大的張家山古漢墓,這是迄今為止發掘的最大漢墓。由於當時發掘技術還不成熟,專家們為保護古墓的完整度,所以沒有立即進行挖掘。在十幾年過後,專家們才採用先進的發掘技術進行勘探。
  • 國外懸崖突現中國漢字,翻譯後我國興奮不已:終於找到它了!
    國外懸崖突現中國漢字,翻譯後我國興奮不已:終於找到它了!
  • 翻譯專家談如何提高翻譯實踐能力
    楊建平 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副主任2017年下半年,全國翻譯資格考試辦公室和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以「如何提高翻譯實踐能力」為主題,組織了首期「翻譯講壇」系列訪談活動,七個語種的10名國內知名翻譯專家應邀參加了訪談。
  • 國家翻譯隊伍裡的外國學者們
    無論是擔任一般的改稿專家還是雜誌總編輯,艾培對中國翻譯尤其是年輕翻譯的幫助不僅僅在於學會幾個英文表述,而是從根本上意識到這樣一個理念,用他的話說就是外國讀者都是大學水平,但是對中國的認知僅僅是小學水平,給外國人看的文章、圖書必須考慮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程度。跟艾培相識30年裡,見面次數很多,聽到他最多的問話就是What are you working on?
  • 「隨身翻譯」讓外國語言和文字不再那麼難懂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會經常用到一些功能性軟體,來輔助我們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翻譯軟體,小編不是經常能用到,所以沒有下載專門的翻譯軟體,大部分都是直接「百度」用在線翻譯,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遇到能複製的還好些,如果是圖片上需要翻譯那就麻煩了,要麼下載專門的翻譯軟體,要麼手動一個一個往上敲,麻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