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法門的實修(一)

2021-03-04 萬物始於水

     告訴你用安那般若的法門,要想快證涅槃,最好利用出息,就是他講的呼出去,這個階段,最重要,那麼達摩禪經並沒有講。一般人修氣功的,都認為把氣裝進來才能發生功能,那是凡夫境界。要想快證涅槃得道,這是達摩禪經的秘密話,他今天把自身的秘密,這是密宗,在西藏就是大密宗,他沒有保留,他很慈悲,就貢獻給大家。不過他的話對,你們多去實驗。

    現在是風平浪靜,白天風很大很冷,假使你現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後,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剎那之間,你試試看。

    大家搞錯了,數息,這個一呼一吸,這個停住之間,你開始勉強點,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點,這樣一來回停住這一下,把它記住,記住不是呼吸囉,那是思想,這是一次了,這叫數。然後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階段,這一段不呼不吸越來越長,第二次數,二。所以叫做數息,是數這個。那麼一般跟你講數出息,或者出去的時候記數,或者是入進來的時候記數,你只要記個兩三次,五六次,只要心念專一了,你就跟到氣息停住不要轉了,那就是「隨息」,很快。

    修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幾位,懂了一點點,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點勉強,慢慢就自然,你懂了這個,明天就告訴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開智慧,非常的快。不過在休息以後,修這個安那般那的法門,成就是非常快的,轉變身心氣質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觀,配合般若,配合顯教、密宗各種修法是非常快的。

    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這個調好氣,然後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這個「息」字這一段,一進一出之間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安那般那。假使你把這個修好了,出入息修好了,八觸的反應的作用馬上出現了,八觸的作用就出現了。身體的變化就很大了,可是你不要給身體拉走了,身體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數、隨,隨則作兩種解釋,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進出,出入之間。第二隨,就是任運讓他去,一呼一吸,可是頭腦清清楚楚的。這個呼吸頭腦清楚了以後,道家所講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一步就可以做到了。就是一條路線就可以到達,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沒有這個法門的神妙。

    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不動了,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無聲、無臭,空的。所以風是風,氣是氣,叫我們修行用的是出入「息」,並沒有叫你出入風哦,更沒有叫你修呼吸哦,所以大家自己不要誤解了,修了半天,在鼻了那裡哼啊哈的,數進來一二三,數了幾千下。

    我們修數息的法門,你搞不清楚,你就數一千、一萬息,有什麼用?息者,止息。所以佛告訴你,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個時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個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時候注意「住」,這是問題啊。出息,在這個時候定,那麼你……那變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開了,身心都起了變化,今天還是先到這裡為止,這個原理明天再下去。

    出息入息,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剛才講到邏輯的問題,思想的科學,你這個問題,沒有寫清楚,你寫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你問的是出息的時候?入息的時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時候?那個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長?所以要學邏輯,問題沒有交待清楚。

    如果我們一般對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練它,那變成練氣功了,那是很粗的。我們人嬰兒在娘胎裡頭沒有呼吸,嬰兒的呼吸不需要,是靠他的臍帶通過到我們肚臍這兒,自然吸收往來,換句話,這個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嬰兒一出娘胎,那個黃醫師拿個剪刀,啪啦,把臍帶一剪斷了。第一個,護士的動作,把嬰兒嘴巴裡很髒的那一陀都挖出來,要挖得乾淨哦。那護士的,接生的護士,一點不乾淨啊,這個臍帶一剪斷了以後,嬰兒嘴裡一挖掉,哇,第一聲哭的時候,那點東西就咽下去,才開始鼻子呼吸了,要懂這個。

    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個自然凝定,那個階段,恢復到那個境界了,那你要問延長不延長,我莫知羊啦,你們也不知,我那個閩南語也說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訴你,如果你在那個不呼不吸的境界裡頭,一定,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整個的地球翻了你都還在定中呢,延長不延長你看吧,但是那還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點點而已,可是初步一點點大家就做不到了。

    所以古代一個禪師講,有一個禪師就問,考驗另外一個禪師,他說,出息不隨萬緣。注意這兩句話,出息,呼出來的氣,不受外物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受物理的影響,出息不隨萬緣。萬緣不是外緣哦,萬種。入息不居陰界,氣進來了,呼吸自然進來了,不住陰界,陰陽的陰。什麼是陰界呢?五蘊皆空嘛,這個陰嘛,陰就是蘊,五蘊哪五蘊?身體,色、受、想、行、識。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養,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是個什麼人?這是真空靈而解脫啊!世間一切同他都沒有關係,就在世間也不怕,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位禪師勘驗這個,勘驗就是考驗。另外一個答覆怎麼說,還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

    所以我經常講,你們看一句話,宋朝有一個小姐,曹彬的孫女,趙匡胤那位大元帥的孫女,他的後代的孫女有些做皇后的,只有一個出家了,叫曹文逸,後來得道成就了。不過她歸到道家裡頭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麼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靈源大道歌》,我們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話,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靈源大道歌》,她第一句話,「我為諸君說端的」,我對大家說真的一句話,我為諸君說端的,這是宋朝的白話,講的國語、土話,端的就是說真的。「命蒂原來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個瓜蒂的「蒂」,原來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個時候定了。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照體就是剛才講彌勒菩薩,講本地分,從生命根本照到本體上,長生永遠不生不滅。空,你說,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體長生空不空。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講述:安那般那法門的重點
    這個呼吸頭腦清楚了以後,道家所講的煉精化 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一步就可以做到,一路線就可以到達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任何的修持沒有比這個法門神妙。佛為難陀所說入胎經,這個胎兒在娘胎裡頭能夠成長就靠安那般那的功能,七日一個變化,所以叫大家認住一個息,不要光聽啊!這個真要去理解它,要去體會它,要真正好好的體會安那般那的法門,如果深入體會進去了,各種法門一大半統統會了解了。
  • 南傳大師|「安那般那」與「修行」!
    呼吸在佛教稱為安那般那(巴利語anapana),ana是吸氣(入息),apana是呼氣(出息),而以正念(sati)來觀察出息跟入息,對它進行觀注的訓練則稱為anapana-sati,翻譯為安那般那念,或稱之為出入息念。在《雜阿含807經》中記載,釋尊曾經閉關二個月,專修安那般那念,後來便以此安般念來教導弟子,使成為一套重要的禪觀法門。
  • 安那般那念(一)
    下一個隨念(anussati)是安那般那念(AnApAnasati,簡稱安般念)。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在修習安般念,所以大家都知道安般念的修習。不同的老師教導不同的方法,但全部的教導都是對的。有些老師說:「專注於上嘴唇。」,有些老師則說:「專注於鼻孔。」,許多老師都有不同的經驗。
  • 【菩提禪林】• 安那般那│守護六根
    那時,佛陀教導比丘們不淨觀,鼓勵比丘們修不淨觀,說修不淨觀能有大成就、大福利。        教導了這個法門後,佛陀就作了半個月的閉關禪修,除了一位照顧飲食的護關者外,佛陀不希望有任何其它人到他的住處去,而大家也都遵照佛陀的意思,在這期間沒有人去打擾。
  • 安那般那呼吸修行
    安那般那呼吸修行南懷瑾老師曾經嚴重的提到他老人家說:我幾十年來,學變了一切法門。只有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和禪mi 要法bai gu 觀bu jing觀是真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是「騙」人的,由這兩個法門演變出來的。我準備放在guancai裡帶走。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嚴重的。
  • 修習禪定(一):安般守意及六妙門的修持方法
    是釋迦佛教了他什麼絕妙法門他便捷足先登了嗎 ?都不是。說來令人驚訝,釋迦佛教羅睺羅的實修方法竟是氣功。這對於那些不準在寺院練氣功的人,對於那些宣稱佛教無氣功的人,無疑是當頭棒喝。他們對佛法知道得太少了。  的確,當年沒有「氣功」這個名相,但其實質,無論如何也屬現代的氣功範疇。  《增壹阿含經》安般品第十七中講述了釋迦牟尼指導羅睺羅修「安般之法」的過程。
  • 南懷瑾老師講述:念安那般那配合白骨觀,會很快上路的
    上界的天人是男人生的,在男人的頭頂上,肩膀上就出來了,一出生就等於我們人世間六七歲那麼大。講出來都很奇怪,很神妙。所以這六個方法,屬於宗教性的多。下面是科學性的。第七念安那般那,念呼吸法。第八念休息,放下,一切都要放,大休息。祖師們常常都叫大家放下,誰能真放下大休息?《楞嚴經》上佛說兩句話「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我們把一切妄想、煩惱、善惡、是非統統放下的時候,你就證到了。
  • 一切法門都具有實相念佛的功德
    ▲廣義的念佛法門,涵蓋了一切善法功德在龍樹菩薩所造的《十住毗婆沙論》中,曾著重提及過念佛法門的高深和殊勝。的確,念佛法門可以成就往生淨土的大功德,說這一法門高深莫名、殊勝了義也是不過分的。念佛法門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其中實相念佛則屬於能夠契證真諦的念佛法門,與之相對應的是稱名念佛的法門。稱名念佛,是廣大佛子勤修善道的修行方法,也得到過祖師大德的方便讚嘆,但身為佛子,還是應該對實相念佛法門,有一定的聞思與見解,因為大乘佛子都曾發過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宏願,了解實相念佛的意義和功德,對於精進修行有非常大的加持力。
  • 南師講正確的呼吸法門及秘密
    一進一出,數一二,你數個一千息、一萬息,或者數倒息,倒轉來數,數了半天還在呼吸,呼吸是生滅法,搞些什麼東西?《達摩禪經》今天真的給你講,這個法門是根據什麼?《達摩禪經》叫修「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梵文的翻譯,在中文簡稱「出入息」。你們聽完了,你等一下就可以打起坐來好好作試驗,成道很快,成功也很快。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耳根圓通法門,在印度又稱Shabd或音流瑜伽,反聞內在自性音流(反聞聞自性),這種自性音流可以洗淨一切難以消除的業障,可以洗掉一切微細執著。是三界以內眾生通向三界以外的一條必須經過的獨木橋。《楞嚴經卷六》:「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 地藏法門的顯宗完整修法(一)
    同樣的道理,地藏法門是一個完整的法門,讀《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修法,把經讀得再多、名號念得再多,只能代表在這一部分修法上做得很充足了,但是不可能取代地藏法門中其他修法,因為每一部分的修法所創造的功德性質是不一樣的,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
  • 實修法門 || 菩薩智慧妙吉祥——文殊菩薩修法簡軌
    三、正修(嗡)三門清淨心,皈依作供獻,           獲三輪加持,福智功德備。(阿)本寂無生義,毗盧遮那佛,           入根本清淨,無生滅法門。(ra)無相離壞縛,阿閦毗如來,          入圓滿實相,降魔不動門。
  • 華梵法師:論修禪波羅蜜法門之至關重要性(轉發即法施,功德無量)
    《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由上所引經文,我們就可以深刻了解發大菩提心,於菩薩學人系統深入的學佛修行直至圓成佛果,是何等之重要與必須了。上面已經講了發大菩提心,於菩薩學人學佛修行的重要性與必須性,那菩薩學人究竟該如何來發菩提心,才是如佛所教?才是令十方諸佛菩薩所歡喜讚嘆的呢?具體而言,若菩薩學人果欲發大菩提心者,必當是以中道正觀,達諸法實相,憐愍一切,起大悲心,而發四弘誓願也。
  • 末法時期修哪個法門好?妙祥法師:修這個法門好
    (來源:溯源佛教網)一居士:我問一下,現在末法時期,比如說我們在家的居士是只適合修淨土,還是別的門派也可以修?還有一個問題,修淨土怎麼能感覺到往生有保證?現在我們感覺到好像沒有修行次第,有一點亂修,我們怎樣來次第修?而且能感覺到有保證,能修行圓滿?
  • 學處 | 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乃是證佛道之不二法門。菩提心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覺悟心,乃佛法之精髓。然諸法皆有緣起,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緣具足,否則菩提難生,依《地藏經》起修,則為修菩提心之殊勝法門,經中文雖淺顯,但義理深藏,發心修習,所獲功德,不可思議。《地藏經》中所云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雖系明敘地藏本事,實則暗說發心之法。
  •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成觀法師)
    像淨土宗的蓮池大師曾經閉關修學地藏佔察法門,而且他一輩子都修持地藏法門。另外,律宗的弘一大師,他被尊為律宗的祖師之一,他也提倡修習地藏法門。為什麼?因為地藏法門可以滅罪、減輕我們的業障,如果此後要修習其它法門,也比較沒有障難。淨土宗的祖師提倡此法門的原因,是因為它能幫助修行,作為念佛的輔助法門。
  • 準提法門修持次第如何把握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為了使參禪實修簡單易行,在大眾中普及,聖嚴法師用3句話對參禪實修進行了開示:一、放鬆身心參禪實修時,坐姿要自然舒適,不可刻意用力,全身放鬆,雙手垂放腿部,雙腳平放於地,微閉雙眼,臉部肌肉放鬆,隨意輕緩呼吸,排除心中若有掛念,僅僅享受呼吸之間舒暢的感覺。
  • 徹悟戒定慧三學:禪修者的必經之路,修持開悟的根本法門
    徹悟戒定慧三學:禪修者的必經之路,修持開悟的根本法門 | 文 青衫文齋戒定慧合稱為三學。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培育智慧。戒定慧三學是循序漸進的關係,修行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完善了品德才能讓自己的心平靜,只有內心平靜了,才能進一步提升智慧。
  • 念佛法門的四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念佛而入實相
    如今在中國修行念佛法門的人最多,其實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包括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繫念思維念佛、因地無相念佛、體究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等,所以念佛法門不僅僅是持名念佛,但是現在很多法師將佛法簡單化了,只說持名念佛而不說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