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丨至聖閱讀
在世界, 談論啟蒙運動遠遠多於宗教改革運動;同時在教會, 談論宗教改革運動也遠遠多於啟蒙運動,本文將兩個做了一些對比,希望對我們了解教會史有點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更讓我們警惕今天教會的市俗化和信徒的市俗化!
在神學上,我們對啟蒙運動要有多面的回應,一方面,我們高舉路德的十架神學和加爾文對罪的教導,人們天然的本質已被罪捆綁,單靠屬世的智慧去尋求,最終只找到人的驕傲和撒但的謊言,唯有在信心中聆聽神在十架上的應許,我們才能尋著真神。
宗教改革運動與啟蒙運動,表面看來是兩個水火不相容的運動。前者高舉聖經的權威和人的罪性,後者強調理性的權威和人類在不斷地進步。
基督徒作為改革運動的承繼者,對啟蒙運動是否只可全盤否定?
無論從歷史或神學的角度,我認為都需要一個較立體化和詳細的答案。
啟蒙運動反對特殊權威
先從歷史說起。一般而言,啟蒙運動是指十七世紀在歐洲開始的一個思想運動,目的是推翻以特殊權威為真理根基的思想模式,嘗試以(在他們眼中)普世通用和無偏見的理性作為一切知識的基礎。其中的先鋒包括哲學家如法國的笛卡兒(Rene Descartes)、英國的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洛克(John Locke)等,而德國的哲學家如康德(Immanuel Kant)和黑格爾(Georg W F Hegel)把這運動推至高峰。黑格爾試圖把所有人類的知識,歸納為理性自我成長的宏觀敘述(meta:narrative),然而後世的哲學家多否定他這宏大系統的價值,啟蒙運動也算被劃上句號。簡而言之,是要解決改革運動的一些後遺症,面對新教唯獨聖經的口號,天主教神學家普遍以懷疑主義作回應,例如怎知哪些書卷才屬於聖經?如何從經文的眾多解釋中決定哪一個是對的?而天主教徒笛卡兒,則把懷疑主義推到極端,他提出怎樣知道知識本身不是幻象?笛卡兒認為在那思想的自我中,可以找到一切知識不可動搖的根基。又如新教徒洛克,他看到宗教的爭論在歐洲和他的家鄉英國帶來無數戰爭,遂鼓吹各宗派互相容忍,當在信仰上有分歧時,以理性討論作仲裁,就不用動輒幹戈,洛克為此理想創造了一套博大精深的認知論,決定什麼道理是人人都應該同意,什麼可以有分歧。讓不同信仰和平對話
啟蒙運動的起因是多元化的,自然科學在這段時間的突破(最好的例子是牛頓),是重要的元素而尋找一條道路,讓不同的信仰在公共的平臺中和平對話,是另一個主因。大部分啟蒙運動的哲學家都視自己為信徒(休謨 David Flume是明顯的例外),他們的目的不是摧毀宗教,而是要建立理性化的宗教;他們揭示了宗教改革運動的一個嚴重弱點,就是宗教改革的領袖仍活在中世紀的理想中,即一個社會只有一種宗教,多元化的社會還不是他們需要思考的議題。啟蒙運動塑造了今天西方多元化社會的公共語言,理性的對話成為解決衝突的途徑,人權、自由、民主等成為公民社會的目標,這些都是啟蒙運動的好果子,是對神普遍恩典的肯定,我們不可能亦不必回到之前的世界。 可是,哲學家對理性宗教的追求,往往把傳統信仰貶低為初階的宗教,宗教改革所提倡的聖經權威,被視為是不成熟的信徒的幫助,理性才能為我們揭示宗教的真正內涵。英國的自然神論(Deism)認為人類理性的共識(conmmon sense)可取代啟示成為信仰的權威,康德把神的存在看作道德理性派生觀念(也就是說,神的存在只是我們在建構道德理論時的一種假設),都是理性宗教的代表;理性宗教認為理性是人類進步的力量,信仰的中心由罪和悔改轉移到人類的潛能和努力。從宗教改革的信仰看來,啟蒙運動的宗教已把理性變成偶像。在神學上的回應
一方面,我們高舉路德的十架神學和加爾文對罪的教導,人們天然的本質已被罪捆綁,單靠屬世的智慧去尋求,最終只找到人的驕傲和撒但的謊言,唯有在信心中聆聽神在十架上的應許,我們才能尋著真神。啟蒙運動假設人可以透過理性去掌握神,也就是假設神是世界的一部分;宗教運動強調神超越世界,唯有神主動揭示祂的心意,我們才能了解和親近神。啟蒙運動誤把公眾對話的要求視為宗教的精髓,所得到的是一個無法滿足人心靈需要的頭腦式宗教。在今天后現代的社會,我們要重拾改革運動中那份活潑的信心和對神的敬畏,向世界揭示啟蒙運動無法領會的現實。1、哲學家今天仍在爭議啟蒙的進路出了什麼問題(如Jurgen Habermas和後現代哲學家的爭論)。
2、信仰與理性的關係是極複雜的問題,Steven Cowan編輯的Five Views on Apoloretics(Grand Rapids,Ml:Zondervan,2000)提供了入門的介紹。
3、換言之,神學是宣揚神的啟示的學問。而不是研究人類宗教情懷的學同。這是巴特(Karl Barth)所強調的。
4、今天流行的基要式宗教、新時代宗教、感情宗教是對西方啟蒙世界觀的各種反作用。
5、可參Os Guinness、Alasdair MacIntyre和MaX Stackhouse等,他們從不同的基督教傳統論述這道理。
...
將心和靈放置何處,不僅影響今生的福樂,
而且決定永生的福樂!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敬 請 關 注
晨 修 晚 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