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中華文化的基因所在

2020-12-23 歷史與我們同在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連綿不斷的戰火燒起,迫使著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進行各方面的深度思想,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術派別,有儒家學派、道家學派、法家學派、墨家學派、兵家學派等,其中以儒家學派對後世的影響最為深遠,其所主張的學說深深地烙印在了中華文化的基因裡。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春秋魯國人孔子,魯國是周公之子伯禽封地,對周公的禮法進行了大量的繼承。而且,還有大量的殷商遺民聚集在這裡,使得殷商文化也得以在這裡生根發芽。因此漸漸地,魯國就成為了對周禮保留最多的一個諸侯。

孔子從小就在這樣,周禮氛圍濃厚的環境下薰陶長大的。可是,當他稍微長大成人以後,卻發現在世界除了魯國以及少部分地區以外,其他地方都已經禮蹦樂壞了,這種鮮明的對比,不禁讓孔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漸漸地,孔子得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要想解決當時各個諸侯國之間亂戰局面,就必須將周朝的禮制給恢復過來。

為此,孔子不惜踏上了周遊列國的漫漫長途。可惜的是,無論孔子耗費口舌,其學說都無法讓各國諸侯所真心接受。

不過好在,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拆柳柳成蔭。孔子的學說雖然無法得到各國諸侯主的接受,但卻成功地在遊歷期間吸收了大批的追隨者,成功地將自己的思想給傳播出去。

於是乎,在孔子晚年的時候,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名弟子,子路、子貢、子夏等七十二人最為有名,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儒家學派也至此創立了。

可問題來了,儒家學派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能擁有這麼深遠的影響力?!

一、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期

這段時期是儒家的初生期和發展期,自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興辦私學,門下弟子眾多。除孔子以外,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孟子和荀子二人不可了。

荀子主張「性惡」,其門人後來投身於法家,

孟子主張「性善」,後來成為了孔子學說的正統繼承人。

二、漢代的「獨尊儒術」時期

這個時期是儒家學派發展的高峰期,漢武帝為了進一步鞏固政權,便接受了董仲舒所提出關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不僅設立了五經博士與太學,還在各地廣開學校。

自此以後,儒學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研學者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影響至今。

三、唐代的儒釋道並行時期

這段時期是儒家學派的低潮期和式微期。自漢代以後,天下飽經戰亂之苦,士人們紛紛拋棄原有的學說,興起了清談之風,把《老子》、《莊子》、《周易》等書奉為圭臬。

魏晉時期,佛學和道學的興起,也對儒學造成了一定了衝擊,到了隋唐時期,產生了儒釋道三家並行的景象。

四、宋明的理學興起時期

這段時期是儒家學派發展的高峰期。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紛繁複雜的亂戰格局,急需有心的思想來維持統治。

為此,北宋文人們紛紛以儒家思想為根基,將佛教、道家的天命觀合併在一起,提出了「道學」。

隨後,北宋文人們開始疑經、改經,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宋學」。到了南宋時期,以朱熹為代表人物,逐漸將「道學」給提升至「理學」。

於此同時,陸九淵開闢了理學的另一分支——心學,並在明代被王陽明發揚光大,與程朱理學,一起並稱為陸王學派。

五、明清考據學興起時代

這是理學的式微期以及儒家學派的變革期。

明清時期,由於理學的思想逐漸走向了僵化,以及文字獄的興起,士人們對於義理之間的討論逐漸散失了興趣,轉而考訂經典之名物訓詁。

不過,由於遭受到了時代的挑戰,儒家學說被進一步改良。比如:李贄就十分反感儒家學說那種事事以道德為先的思想,認為如果人的物質條件無法得到滿足的話,那麼這一切只是浮雲罷了!

相關焦點

  •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在西方人看來,不同的學說,不同的宗教由於立場不同,其關係往往對立,不可調和,甚至是水火不容。在中國,這種情況是不存在,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讓華夏大地既誕生了儒家、道家這種土生土長的哲學宗教流派,也吸納改進了佛教這樣外來宗教。
  • 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內涵是什麼,中華歷史文化誦讀欣賞
    中華文化文明的核心源於伏羲女媧的陰陽五行根基,源於老子的大道至簡至易的《道德經》。現代一切學說的根基。包括後來的佛道儒,新舊約書,等等一切人文理念,信神理念,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所創造的一切後來文明,都是在陰陽五行的基礎大道中分支發展而來。
  • 明明是我先來的:儒家學說在南北朝為什麼被稱為「白學」?
    但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在《白色相簿2》及同名電視動畫出現前幾千年的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真正的「白學」,這便是中華文化的主流——儒家學說。那麼儒家學說在南北朝為什麼一度被稱為「白學」呢?眾所周知,發源於南亞地區的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
  • 人文初祖黃帝與中國儒家文化
    黃帝和儒學構成中國文化傳統的兩翼,是新時期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不竭源泉和豐厚滋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的重要文化基因。在世界幾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自然的歷史發展進程;黃帝文化和儒學攜手共進,發揮了重要的積極歷史作用,鑄造了古代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都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誌。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
    本報曲阜11月26日電(記者趙秋麗、李志臣、馮帆)11月26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行,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
  • 「儒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在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如何體現?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思想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有著很深的影響,中國傳授大多是《四書》《五經》。基本責任思想是以天下為己任、思想已仁義禮智信五點為主,這些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即使到了現在,儒家思想特沒有隨著是海南的推移而消失。儒家學說在秦始皇時受到重創,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焚書坑儒"。
  • 仁:中華法系的重要文化基因-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近代以來,雖然中華法系外顯的形式載體已逝,但其內含的文化基因猶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等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忠孝信義等價值觀,在傳統社會既是婦孺皆知的道德概念,又是身體力行的法律準則,依法律演進史的眼光觀之,則是中華法系的文化基因。它不因朝代更迭便訇然斷裂,亦不因制度變革就戛然而止,而如春雨潤物般化入民眾心靈深處,代代相傳。
  • 儒家文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精粹國學文化,看看此文就懂了
    導讀:儒家文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精粹國學文化,看看此文就懂了。儒家(信奉孔子學說的哲學學派)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
  • 儒家傳統與企業創新:文化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明確提出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為「中華民族的基因」,並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中國社會而言,儒家思想是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傳統文化符號。它是中國哲學思想和價值觀中最持久、最重要的力量,也是長期以來個體和組織普遍尊崇的道德規範與行動指南( Ip,2009) 。
  • 《劍來》:細數儒家三位聖人的主要學說,三四之爭不可避免
    儒家就是這三教聖人之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學派,儒家學說不同於佛家和道家學說那樣對於自身內容的絕對認可。儒家反倒是多了很多矛盾,舉一個例子,儒家的學說更多是在推翻先前已經有的那一套學說。按照我們現如今的視角看卻也不難發現,隨著儒家學說的進一步發展,各種各樣儒家內部的學說體系也變得矛盾起來。
  • 河南千年書院,儒家文化聖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然同學旅行錄/文 歡迎轉載和分享宇宙山河爛漫,生活點滴溫暖,都值得我們向前我國的書院文化由來已久,但是這一切最早的起源還要從儒家的聖人孔夫子說起,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孔子首先開了有教無類的先河,打破了貴族對於知識的壟斷,於是最早的學宮就誕生了,到後來,學宮被取締,到了漢代的時候,國家有了自己選拔人才的方式,教育機構也出現了太學,曾經有教無類的儒家學者們也變成了太學中的儒家博士。
  • 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墨子的學說為何可以成為春秋顯學?
    談及中國文化,必然少不了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大地百家爭鳴,各思想家相互交流,相互碰撞,而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學說,而在這眾多學說之中,唯獨儒家與墨家在當時號稱顯學。雖然,自秦之後,儒學日漸昌盛,而墨家卻逐步銷聲匿跡,這究竟是為什麼?
  • 《大國之魂——中華優秀文化基因解讀》出版
    《大國之魂——中華優秀文化基因解讀》出版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0日 15:49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10日電 (吳珊 鮮文濤)1月10日,《大國之魂·中華優秀文化基因解讀》新書首發式在湖北大學舉行。
  • 揚棄與整合:中國政治經濟學是如何借鑑儒家文化的?
    中國政治經濟學開放包容的理論氣質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用一條清晰的邏輯線索勾勒出傳統文化的核心基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文化基因的邏輯建構,表現為從微觀「自我」到中觀「家國」再到宏觀「天下」的演進過程,這一過程既是由個人至天下的空間拓展,也是從過去向未來的時間演進。
  • 曾和儒家分庭抗禮的墨家,為何千年之後不見蹤跡,消失得如此徹底
    戰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百花盛開的黃金時期,當時中國這片大地上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學說流派,當然其中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時代或是社會所拋棄,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當屬儒家思想,但是在秦完成一統之前曾經有著流派曾有著和儒家分庭抗禮的能力,這也造成雙方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但是在秦一統六國站在中國巔峰後
  • 儒家創始人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麼?是仁者愛人還是忠恕之道?
    子貢也在問孔子,老師一生學說的核心是什麼,孔子告訴子貢說,我的學說的核心其實就一個字,恕。那麼什麼是恕呢?孔子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提倡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需要一種推己及人的精神。我們不想要被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人與人之間需要用換位思考的方法,這才是人際和諧的關鍵。
  • 紀錄片《中國》的「靈魂」:闡釋中華文化根脈的影像大歷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燦爛而輝煌,為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如何重新認識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獨特貢獻,如何讓新時代的人們對三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屬於自己的歷史觀,如何發揮歷史優秀遺產的社會功能,我們要站在什麼樣的角度重新詮釋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為今天社會各界的共識和挑戰。
  •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2012兩岸人文對話」——溝通與交融之道
    2012年初,中華文化促進會與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在共同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宗旨下,就合作舉辦年度性高端文化論壇達成共識:取名「兩岸人文對話」,邀集兩岸專家學者以中華文化視角,對兩岸共同關心的世界議題和普適價值進行探討。
  • 五帝文明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墨子等哲學家繼承了遠古以來,特別是青銅時代的文化成果,根據時代的需要,提出了自己對自然、社會和神靈世界的思考,並形成了儒、道、墨、法、陰陽等學派,中國文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漢代,封建專制政權對諸家學說進行了選擇,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文化政策,儒家文化從此佔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
  • 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
    本名:姚重華別名:虞舜、帝舜所處時代:中國上古時代民族族群:夏族,阪泉之戰後改稱華夏族出生地:諸馮主要作品:《南風》主要成就:舉八元八愷、放四兇、命官職字號:都君所處文化層:山西龍山文化時期都城:蒲阪(今山西永濟)禪讓自:堯禪讓於: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