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儒家分庭抗禮的墨家,為何千年之後不見蹤跡,消失得如此徹底

2020-12-22 向東向南看

戰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百花盛開的黃金時期,當時中國這片大地上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學說流派,當然其中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時代或是社會所拋棄,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當屬儒家思想,但是在秦完成一統之前曾經有著流派曾有著和儒家分庭抗禮的能力,這也造成雙方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但是在秦一統六國站在中國巔峰後,這個學派宛若在一夜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墨家所信奉和研究的內容和其他一眾派別都有所不同,用現在的學院派別觀點來解釋就是在當時文科百花盛放的時期,墨家是其中唯一的李可學派。

先秦時期儒家和墨家不僅是當時最大的兩個派別同時也是爭鋒相對的兩個派別,當時兩派為了爭奪優秀的弟子經常會出現爭鬥,而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兩者的創辦理念是完全相駁的。儒家在當時已然是久負盛名,算得上是一個傳統老牌學說,但是墨家的話就顯得是一個新欣專業。墨子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儒家弟子出身,但是經過長時間深入的學習和了解他逐漸發現這或許並不適合自己於是便想到了另尋出路。墨家的成功極具時代意義,在儒家這座大山壓在頭頂的時候他們找到了一個捷徑,那就是直接對儒家開炮,儒家作為當時的最大學派自然不會搭理這些人,但等到影響力逐漸變大的時候,儒家傳承人卻發現這已經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存在了。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嚴重,社會階級也是時不時地變動,於是「士」這個略微有這些尷尬的階級就出現在了人們面前,之所以說他尷尬主要還是因為他獨特的佔有人群。士在當時要麼是接受過教育但是隨著家境沒落在政治層面沒有絲毫地位的貴族,要麼就是在民間飽讀詩書,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平民。他們雙方的代言人正好是儒家和墨家,他們的性格註定了他們不能友善相處,畢竟以墨家為代表的窮屌絲們要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卻是這些官二代富二代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墨子最大的矛盾就是他深邃的思想和他所在的時代背景完全格格不入,或許他的想法放在兩千年後的今天能於他相和的人都不多,但是在那樣的環境中他卻能憑藉他國人的口舌召集的一批信徒,不管這麼說能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裡將兼愛這個觀點普及到大眾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其次他並不是一個人物後六的人,他信奉和倡導的東西他都能身體力行,而且他也是集墨家學說知識的大成者。

對於墨子的偉大不論是他的敵人還是他的擁護者都表示絕對的認同,但是生前越是偉大死後就越是寂寞,墨家的偉大全部承載在墨子一人身上,他不似儒家那般光是門徒就有三千,後代也有孟子荀子等傳承者,墨家有名的後人不過十幾人,再加上墨家在當時相當於是一個社會團體,不僅僅有思想傳承同時還有私人武裝,這樣的存在不論在那個朝代都是不被允許的,於是墨家的覆滅也就是一件不難理解的事情了。

墨家在此之後就一直消失在人們的眼界中,直到晚清事情思維文化大開放才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墨家相比於儒家的傳教要更注重於實踐,墨家崇尚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還有古代心腸行俠仗義,這在人人為己急功近利的現在根本就行不通,但是不論怎樣墨家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也是優秀的文化,值得所有人銘記在心。

相關焦點

  • 作為顯學,墨家為何在秦始皇統一後徹底消失了?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群人,他們嘗試著以自己的思想影響時代的發展,甚至嘗試與儒家一決高下。他們從儒家畢業,隨後達到了與儒家平分秋色的地步。但奇怪的是,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延續千年,而他們卻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再無音訊。消失得如此徹底,對於他們的追溯,即使司馬遷都表示無能為力,他們就是墨家。
  • 曾經為顯學的墨家,為何在歷史中消失得如此徹底
    墨家得罪了所有的人墨家為什麼會從歷史上消失呢,最大的原因在於墨家的思想不為所有人所喜。或者說春秋戰國之後的時代,已經失去了墨家思想存在的土壤的。然而這種反對戰爭的理念,是不被強者所接受的,春秋戰國,各國搏殺,弱國自然希望得到墨家的幫助,但作為強國,非攻絕不是他們的選擇。而當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建立起來的朝代成為了當時周圍最強的國家。
  • 墨家徹底消失了嗎?實力抗衡儒家的顯學,真的被遺忘了?|陳軒
    墨家的衰落,從內因上講,是「兼愛」思想的徹底破產;從外因上講,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直接結果。墨家理論的根基是兼愛。這種思想的本質是對血緣宗法制度的否定。妄圖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階層、貧富差異,代之以人人彼此平等,兼愛互利的完美社會。
  • 墨家學派:從顯學到絕學,是什麼原因讓墨家突然消失於秦漢之後?
    戰國時期除了兵戎相見,還有諸子百家的互相辯論和詰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之後,道家不溫不火,儒家走向衰落,而提倡「兼愛」極端利他主義的墨家,與提倡「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楊朱學派,開始統治哲學江湖。儒家孟子曾經滿含嫉妒地說,天下不是墨家就是楊朱學派,他們是當時的顯學。歷史總是波譎雲詭。
  • 春秋戰國,儒家和墨家是顯學?發展為何大相逕庭?思想和實踐矛盾
    導語:春秋戰國,儒家和墨家是顯學?發展為何大相逕庭?思想和實踐矛盾春秋戰國時期,赤縣神州滄桑巨變,皇皇周朝分崩離析;於是乎,一批掌握了時代智慧精華的思想家們大聲疾呼,尋覓社會真諦,諸子百家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在先秦諸子學術流派中,尚有三六九等之分。
  • 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完全消失了嗎?不,它一直都在你我心裡
    墨家在戰國時代是和儒家齊名的世之顯學。儒家佔據了社會的上層,而墨家則在社會中下層影響巨大。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學派,跟儒墨相比都是小弟弟。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學派不好,只是大家所走的路不同,其他學派大都走了精英化路線,只有儒墨堅持了大眾化。而這也是儒墨能能成為世之顯學的最根本原因。
  • 提倡「兼愛非攻」的反戰鬥士:墨家為何從歷史中消失?
    有感於生產生活資料的有限,以及戰亂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害,俠者墨翟振臂一呼,創建墨家,提倡「兼愛」「非攻」,與儒家比肩而立,與道家分庭抗禮。墨子像先秦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要數儒、墨、道、法四家。秦漢以降,儒家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正統,法家主宰了專制王朝的廟堂,道家佔據了民間社會的空間。
  • 春秋時與儒學並稱顯學的墨家,為何會漸漸消失?
    墨家,作為先秦時期「當世之顯學」,與當時的儒家分庭抗禮,自成一派,興盛一時。其思想內容豐富,無論是對當時社會還是現在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墨家學派至漢初卻逐漸衰落。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這一學派的消失?墨子早年受過儒家文化的薰陶,所以思想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成年以後,自創學派,另立新說,並以「士」的身份周遊列國,遊說諸侯。
  • 墨家曾經是當世顯學,為什麼最終敗給儒家,成為了消失的一環?
    其中以儒家、墨家最為顯赫,畢竟《韓非子》中都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那麼,為什麼曾經的顯學墨家,最終還是敗給了儒家,成為了消失的一環?1、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記載:「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見當時的墨家可謂是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放到早先,那就是標準的又紅又專的革命戰士。
  • 戰國時期盛極一時,和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怎麼就銷聲匿跡了?
    儒家成了中華文化的正統的主流,法家雖在輿論上不大受好評,但實際上主宰了兩千年來專制朝廷廟堂政治,與法家相反的道家則佔據了民間社會的廣闊天地,成為幽人隱士的精神家園,只有墨家在剎那輝煌之後,無論是作為一種學說還是作為一種組織都煙消雲散,淹沒在歷史長河中,雖然我們現在還能從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體系,但它已經只是一塊思想化石,已經完全沒有影響力了。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為何儒家、墨家成為韓非子眼中的顯學
    所謂顯學,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在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學說,而將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定為顯學的,實則是韓非子,韓非子在《顯學》裡面指出,「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丘,無疑就是孔子了,儒家創始人;而墨翟,便是墨子,墨家創始人。
  • 是人是仙看不清,但指風雲化為龍,墨家機關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
    是人是仙看不清,只見得那風雲一指化為龍,墨家機關為何卻在鼎盛時期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人為還是天災!今天我們便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奧秘…………技術與同代著名的公輸盤(即魯班) 齊名;其次,墨家科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三個具體條件,即墨家學派成員的身份及其活動範圍, 當時手工業技術的發展狀況,名辯思潮的影響;最後,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 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 墨家曾在古代盛極一時,為何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沒落,沒有消息?
    因此墨家學派的理論很難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在傳播途中也很難防止信息的扭曲和變形,更遑論那時的中國各地還沒有統一的文字。因此墨家學派最終選擇上層路線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吧。之後的墨家並沒有出現能和墨子相提並論的思想家,這對於一個學派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 墨家作為一個卓越的顯學門派,為何在大秦帝國統一六國後消失了
    比如,道家的無為,儒家的仁政,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法治、縱橫家的合縱、連橫等等,不勝枚舉。在諸子百家的各個流派中,每一個流派的創始人都想把自己門派的學說兜售給諸侯國,都想讓諸侯國運用自己學說來治理國家。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揚仁政,孟子遊說各個諸侯國,宣揚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理念,法家宣揚法治,墨家宣揚兼愛、非攻。
  • 《戰國爭鳴記》以墨家視角,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新故事
    為此,李亮深入查閱先秦歷史,試圖將諸子的觀點融入到故事當中,力圖在跌宕激昂的故事中將複雜的百家思想化繁為簡,以詭辯之術、經商之策、外交之道等故事線,結合道家的釋然、墨家的俠義、法家的理性等星座般標籤化的形式為讀者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歷史小說研究者、《三國諜影》作者何慕在讀完本書後稱:「《戰國爭鳴記》的故事背景雖然離我們的生活極為遙遠,但它所展現的故事卻又如此切近。」
  • 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為何給人的印象非常神秘?
    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
  • 戰國初期和儒學並稱顯學的墨家,為何在漢朝後就銷聲匿跡?
    墨家是戰國初期非常盛行的學說,在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裡,墨家能夠不僅佔據了一席之地,還達到了能夠和儒家並稱當世顯學的程度。可就是這麼一門曾經無比輝煌的學說,為何會在秦漢之後就默默無聞了呢?《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 墨子為何能與孔子並列,墨家與儒家共為百家之首?
    先秦時期,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共為百家之首。  他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諸侯戰亂。  其言行受到大量百姓追隨。  墨家歷代領袖被稱為「矩子」,所有追隨者被稱為墨者。
  • 墨子為何被稱為「科聖」?如何理解墨家?
    墨子為何被稱為「科聖」?如何理解墨家?主要是墨子在科學方面有著很大的貢獻,這是孔子等其他學者無法相比的。墨子是已知中國最早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在西方,直到公元1687年,牛頓在《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中才提到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概念,這比墨家晚了近2000年之久。在數學方面,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
  • 同樣稱道堯舜禪讓之舉的儒家和墨家,他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區別?
    堯舜禪讓 在儒家經典中,堯舜禪讓的故事是他們多次引用的經典。在孔子和孟子看來,堯舜能夠將天下交給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正是儒家學說推崇的「與民求賢」理念的完美貫徹。雖然他們深知在春秋戰國時代,這樣的政治理想已經不可能實現,但是孔子和孟子依然希望通過禪讓的故事來提醒當時的統治者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百姓的支持,從而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