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說一說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
也有人說他是魯陽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魯山。
還有說他是滕國人,如今的山東滕州。
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一個人能有這麼多頭銜,足見他的不凡。
《史記》中說,墨子與孔子的年代相近,或在其後。
先秦時期,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共為百家之首。
他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諸侯戰亂。
其言行受到大量百姓追隨。
墨家歷代領袖被稱為「矩子」,所有追隨者被稱為墨者。
墨子還開創了一種邏輯論,名為「墨辯」,墨辯和印度的因明學,古希臘的邏輯學,並稱世界三大邏輯學。
墨子是宋國的大夫,他對於孔子的一些言論並不認同,甚至是排斥。
就比如墨家提倡勤儉節約,孔子則是提倡奢儉制衡,說的是,當顧及尊嚴和臉面時,必須要捨得奢侈,平時則是以儉為主。
楚國有一能人,叫公輸般,他製造出了一種武器,名為雲梯,就是我們看電視時,攻城的梯子。
楚王想用雲梯來攻打宋國,墨子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去找公輸般,希望他可以勸楚王打消這個念頭。
墨子就說了:「宋國得罪楚國,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稀少,還要強佔他國土地,有何意義?
並無
你身為楚國能臣,明知此事不仁,為何不加以勸阻,就算楚國贏了戰爭,又會死去更多的楚人,你們還有何兵力看守搶佔的土地,只會削弱本國的力量,讓他國有機可乘。」
公輸般沉聲道:「此事乃吾王下令,吾不過執行者而已,若要收回此令,先生只能去見吾王!」
墨子見到楚王后,就說了:「王,假如一個人住在宮殿裡,有十幾個僕人,恰好能管理好宮殿的事務,可他突然心血來潮,覺得草原上的石屋也很好看,於是就下令驅逐了石屋中的人,調遣了一部分僕人去看守石屋,結果宮殿內的事務完全忙不過來,他的生活也開始出現了紊亂,您覺得這樣的人值得推崇嗎?」
楚王皺眉道:「只有傻子才會這樣幹!」
墨子笑道:「楚國有雲夢的麋鹿,有長江的魚和漢江的龜,是天下最富有的地方,但是人口稀少,宋國常年災禍,連野雞,山兔都越來越少,人們流離失所,四處奔波,宋國和楚國比,就如同米糠與美食,粗布與錦繡,你放著這樣美好的家園不好好打理,反倒要抽取本就不多的兵馬去攻打宋國,這不是和那人一樣嗎?」
楚王點頭道:「你說得不錯,可是公輸般製造出了雲梯,他想用你們宋國來試探下雲梯的威力,並向我保證,一定能拿下宋國。」
墨子聽後,又再次去見了公輸般,他將腰帶解下做城牆,又用頭巾做了守城器械,與公輸般進行了一場模擬攻城。
結果公輸般攻了九次都沒有成功,但他心裡已經有了主意,只要殺了墨子,攻打宋國必定能勢如破竹。
墨子也看穿了他的心思,當他第二次見到楚王時,就說了:「公輸般想殺掉我,然後再去攻打宋國,墨家弟子早已精通機關術,在餘滑釐的帶領下,攻城之戰必定會兩敗俱傷,對楚國而言,並非明智之舉!」
後來楚王思索再三,就放棄了攻打宋國的念頭。
墨子八十二歲時,進入周狄山修道,遇山神顯化的精氣,傳授他《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
墨子根據這三本奇書,開創出了一條屬於他的修道之路,並寫成一本典籍,叫《五行記》。
諸侯混戰時,墨子幻化成一名黑衣老者,將五行記中的武道部分藏於矩子令中,以備後世矩子可以擁有凡間極限的武功,號令墨者,以戰止戰。
到漢文帝時,一位通曉卦術的奇人算出墨子還活著,就在周狄山上。
於是漢文帝派遣去請墨子出山,墨子自然不願現身,後來他以地仙之能遊蕩於山川五嶽之間,墨子心繫天下,雖不願涉入凡俗,卻洞察著凡間一舉一動,凡觸及天下大勢者,他都會暗中入夢當代矩子,完成墨家指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