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得罪了所有的人
墨家為什麼會從歷史上消失呢,最大的原因在於墨家的思想不為所有人所喜。或者說春秋戰國之後的時代,已經失去了墨家思想存在的土壤的。
非攻不適用於強者
墨家善守,墨翟曾經與木工祖師魯班就此較量並折服魯班。所以有「墨守成規」之說,墨家反對國與國之間的徵戰,提出的是「兼愛非攻」的理念。
然而這種反對戰爭的理念,是不被強者所接受的,春秋戰國,各國搏殺,弱國自然希望得到墨家的幫助,但作為強國,非攻絕不是他們的選擇。而當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建立起來的朝代成為了當時周圍最強的國家。
而後的漢朝也是強大的,同時漢朝還面臨著匈奴的威脅,以及南邊的南越沒有解決,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強者的漢朝是絕對不會採用墨家這樣防守的思想而放棄主動進攻的。所以墨家的思想對於強國是沒有市場的,因為對於強國來說,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兼愛的理念不敵儒家的仁愛
而墨家兼愛理念對於統治者與統治階層而言,墨家的兼愛不及儒家的仁愛更利於統治。
墨家的兼愛是對於世間大眾的愛,這種沒有區分,普世大眾的愛,不被統治者所喜。而與之相比較,儒家的仁愛,實際上是分階級有區隔的愛。
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的是說,像對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對待其他的老人,很多人認為這樣和兼愛沒有區別,實際上這裡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要先有老吾老,才能及人之老,也就是說先要對自己家的老人好,才能向這樣對待其他的老人,這是有區別的,而不是把自己家的老人和其他的老人並稱的。
這個發展出來就是禮,所謂的禮實際上就是制度,誰對誰行禮,什麼事情該用什麼禮節的本質就是劃分了不同人等級的一種制度。
這個發展出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所區分的階層體系,而對於墨家這樣不分高低不分尊卑的兼愛,自然得不到統治者的欣賞。
墨家的生活方式被世人所不接受
墨家講究簡樸類似苦行僧一般的修行方式,不為世人所接受。
這樣的修行方式,不被大多數的人所接受,對於統治和富人階層來說,他們自然不會願意放棄自己優越的生活。
而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他們最大的願望不過是有一天取代土豪當土豪而已。哪怕是一些宗教,讓百姓甘願苦修,獻上財物,那也是在許願死後或者來世可以過上「土豪」一樣的生活。本質上還是給對方一個美好的憧憬。
而墨家追求的是天下沒有戰爭的兼愛狀態,但即便達到了這樣的狀態,大家還是過著這樣苦行僧一樣的生活,那麼達到這樣的狀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大家不打仗了互相幫助著過苦日子,這樣的日子不是大多數人希望的日子。
以上可以看出墨家的思想,在春秋戰國結束後的大一統時代中,已經和當時的時代環境脫節了,他不適用於統治者的統治,也很難被追求幸福生活的老百姓所接受。
這就註定了墨家的消失,其實墨家不要提出政治理念,安心做一群研究者或者科學家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