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
墨家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其首領稱「巨子」,墨家跟其它兩家派別不一樣,墨家是一個紀律非常嚴密的組織團隊。有自己的門派教規。其中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
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包括陌生人之間,與當時的封建主義等級制度相對立。
反對侵略戰爭(非攻),
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
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
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通過了解墨子的主要思想內容可以看得出來,墨子代表的是最基層民眾的思想,本身墨子的大多數追隨者都是開始來自最底層的階級人民。與當時統治階級的等級觀念、特權觀念是相向的。特別是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的觀點,影響到了統治者的利益這也是墨家為何會神秘消失的主要原因。
因為墨家有組織、有紀律帶有政治主見的思想,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後期墨家分化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等內容,前人稱其為《墨經》。《墨經》代表著戰國時期中華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高峰。在力學方面《墨經》中提出了關於機械運動的定義為:「動,域徙也。」意思是說,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位置的移動,這與現代機械運動的定義完全一致。同時墨家學派掌握槓桿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個世紀。在光學方面,在我國浩如煙海的經史著作中,《墨經》是唯一一本對我國古代幾何光學發展進行系統性論述的典籍。
《墨經》中記載了墨子及其學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了精闢的見解,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在數學方面,《墨經》提出了一些幾何學的定義,例如中學數學教材中所舉的《墨經》中對圓的定義:「圓,一中同長也。」 這與近代數學中圓的定義「對中心一點等距離地點的軌跡」是完全一致的。墨家機關術只是《墨子》中關於力學一方面的成就。
墨家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墨家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最高的領袖被稱為「巨(鉅)子」,巨子有絕對的權威。巨子的職位是由集團中公認的賢者互相傳讓地,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則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墨者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能夠吃苦耐勞,平時一律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串足胼胝,面目黧黑」,以吃苦為高尚的事。他們勤於進行實驗,作戰十分勇敢,平時從事生產勞動,主要職業是教師、工匠等。所以墨家是一個超前的團體組織。在如今的很多專業領域中其實《墨經》在古代就已經涉及到了,並且利用原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了。例如連弩車、轉射機、藉車等。再加上當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和神秘消失以及後人的誇張宣傳和當今影視都是把墨家宣傳為一個比較神秘的組織。所以墨家給世人自然而然就顯得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