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墨家取代儒家主導中國,中國會比西方更早進入現代社會嗎?

2020-12-22 華箋流香

儒家思想主導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既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又拖延了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進步。

如果墨家取代儒家主導中國,會如何?

一談到墨子,我們就會想到墨家機關術,所以很多人認為墨子是中國科學技術一派的代表。

但是,墨子的學說,距離科學還差得很遠。

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進步不是單一層次的,是一個複雜的、多元化的社會整體進程。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門楣上面有三位聖人的雕像,分別是孔子、摩西和索倫。

他們分別代表道德、宗教和哲學,並且刻著一行字:JUSTICE, THE GUARDIAN OF LIBERTY(大法官,自由的捍衛者)。

》道德、宗教和哲學,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人類發明出來的。

它們本質上屬於虛擬的精神世界,但是卻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本質。

人類的科學是對自然法則的一種描述,而自然法則是先於人類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人類對自然法則的利用和動物對於自然法則的利用,本質上沒有區別。

蒸氣推動了機器,電流點亮了電燈,科學與科技,最後達到的目的就是以物馭物。

在巴拿馬有一群猴子學會了用石塊來砸開堅果,這和我們用盾構機在地下掘進從原理上來說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用一種堅硬的東西去克制不堅硬的東西。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有虛擬的精神世界。我們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構造現實中不存在的世界,而我們卻可以沉迷其中,如同身臨其境。

精神世界的產物引領了人類文明的幾個階段,讓人類從動物世界中徹底的分化了出來。

在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果腹和生存,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最原始的公有制度。

》宗教的前身是神話。

神話幫助原始人類從公有制度過渡到奴隸制,最終形成了國家。

●西藏苯教母寺,曼日寺。

通常是由於來自幻覺,在狂風中聽到的聲音,對雨水和食物的希望,狩獵的成功,以及幾乎無限的其他原因,人類在精神世界裡加工出了神明的最初理念。

有了神的概念,以後就能夠提供現實世界找不到的答案。

在人的認識世界裡面,過去的已經不可改變,現在的正在發生,只有未來是模糊的。

而未來對於人類來說很重要。

宗教和神話的存在才能夠回答未來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對於原始人來說這非常重要。神話給了原始人一個概念:他們可能是什麼,他們要去哪裡,以及未來會如何影響他們。

》從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道德法則起了核心作用。

這是孔子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中國古人沒有權威崇拜,只有聖人崇拜。為什麼曹操、劉備、孫權不能享有關羽那樣的地位。因為關羽代表著一種道義的規範。

傳說關羽最喜歡讀的就是《春秋》,而《春秋》的作者正是孔子。

道德規範賦予了人類社會比神話尊卑等級制度更多的平等。由此帶來了中國封建社會文化與物質的大繁榮。

科舉制度就是最早的公務員制度。正是因為孔子確立的道德規範,讓治理社會的權利從世襲貴族手裡轉移到了文人精英階層手裡。

儒家思想太過強大的後果:嚴重的壓制了理性思辨的能力 ,沒有誕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哲學在人類的精神世界裡面區分了理性和想像。

科學的媽媽是數學,數學的媽媽是邏輯,邏輯的媽媽是一系列的哲學家。

正是一系列哲學家對於世界的理性思考,引導了科學的誕生。

數學裡很多最基本的邏輯概念,都是由哲學家們完成。

●弗裡德裡希·路德維希·戈特洛布·弗雷格(1848年~1925年)是德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

弗雷格從本質上重新認識了邏輯學,他構造了一個形式系統,構成了第一個謂詞演算。在這個形式化系統中,弗雷格發展了對量化陳述的分析,並用至今仍被接受的術語形式化了證明的概念。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1970)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他最有影響力的貢獻包括他對邏輯主義的支持(認為數學在某些重要意義上可以簡化為邏輯的觀點),以及對弗雷格謂詞演算的精化。

與羅素齊名的哲學家波普爾,提出了科學的證偽主義。另外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哥德爾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不完備性定律的證明。

文明是什麼?文明不是一條鐵路,不是一輛火車,不是一架飛機。

》文明,是從虛擬世界延伸到現實世界的秩序和管理。

而人類社會的秩序和管理,就是基於道德、宗教和哲學。

而在這三個精神要素上面,墨家是欠缺的。

我們不可否認墨子有很多當時很先進的發明,這些器具在當時有可能左右一個局部戰場的勝負。卻不能改變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

只要文明還存在,物質毀滅了,很容易重建。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和日本被炸成一片廢墟。

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這兩個國家重新崛起。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德國柏林街頭。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沒有發展出嚴格的符號學邏輯體系,導致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整體落後。

而在弗雷格之前,西方有歐拉、拉格朗日、萊布尼斯等等。

最小作用量原理本質上是一個哲學原理,直接推動了泛涵和變分法的發展。

墨子的學說如果在中國古代成為主導思想,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多誕生了幾個愛迪生而已,並不能改變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進程,甚至沒有辦法像孔子的學說那樣,對整個社會結構進行合理的規劃。

中國離世界頂尖還差一口氣,這一口氣的差別並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墨家社會政治思想的現代意義
    近年來,國內學界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問題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發表了許多頗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多限於對儒家文化傳統及其意義的研究,而忽視研究曾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對儒家文化的影響,這不能不說是傳統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
  • 墨家曾在古代盛極一時,為何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沒落,沒有消息?
    當時的戰場主流還是貴族戰車,生產力極其低下,生產關係甚至還有氏族部落時代殘留,普通國民甚至士都依賴以貴族為中心的城邑,難道指望城邑之外,國民都不是的野人嗎…戰國野心家主角獻上了玉米,紅薯,大豆給韓趙魏,一方面作為祥瑞使三家分晉,另一方面使封建土地上的民眾收穫劇增;一方面弄出了造紙術取代了竹簡,在孔子死後,墨子在世,使墨家成為顯學,稷下學宮可是在禮樂崩壞天下大亂時弄出了陰陽五德學說
  • 唐文明 | 美德倫理學、儒家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普遍困境——以陳來...
    在《儒學美德論》中,陳來再一次重申了這個觀點,並明確使用「後德行時代」這個術語來刻畫孔子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的意義:「春秋時代的中國文化已經進入德行的時代,而到孔子已經進入後德行時代,故孔子思想雖然包含德行部分,但已經在整體上不屬於德行倫理,而進入一個『君子人格』的新形態,是與君子人格結成一體的。」
  • 墨家學派:從顯學到絕學,是什麼原因讓墨家突然消失於秦漢之後?
    在文化軸心時代,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偉大的思想家,他們與西方哲學家一起共同點亮了人類思想的天空。春秋戰國時期舊秩序逐漸崩塌,新序正在形成。混亂產生自由,這正是人類思想的辯證法。哲人們開始孕育並著書立說傳播他們的思想了。
  • 同樣稱道堯舜禪讓之舉的儒家和墨家,他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區別?
    在中國遠古史中,從黃帝時期開始,便有了史料支撐。雖然其中描述的部分故事有著濃重的神話色彩,但是這些史料對於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依然有著極大的幫助。而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時代中,堯之前的首領都還有著濃重的部落制首領色彩,而堯和舜則更類似於部落聯盟的首領。
  • 墨家徹底消失了嗎?實力抗衡儒家的顯學,真的被遺忘了?|陳軒
    墨家的衰落,從內因上講,是「兼愛」思想的徹底破產;從外因上講,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直接結果。墨家理論的根基是兼愛。這種思想的本質是對血緣宗法制度的否定。妄圖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階層、貧富差異,代之以人人彼此平等,兼愛互利的完美社會。
  • 傳統的品味與回溯:中國思想與現代社會心態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中國傳統思想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關係始終是學界深入思考的宏大問題,中國思想界圍繞傳統文化、傳統思想與現代化的關係,進行了多重路向的考究。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中國傳統思想如何認知、持有何種心態,對於我們如何面向未來具有深遠的意義。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為何儒家、墨家成為韓非子眼中的顯學
    要說儒家和墨家思想能夠成為韓非子心中的顯學,主要和儒家與墨家的思想特色,以及維護的階級有關。儒家主要強調社會禮儀制度,在維護貴族階級的利益上比較突出。而墨家思想就比較接地氣了,在那裡戰亂的年代,墨翟明顯是為社會底層手工業勞動者發聲的人。
  • 曾和儒家分庭抗禮的墨家,為何千年之後不見蹤跡,消失得如此徹底
    戰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百花盛開的黃金時期,當時中國這片大地上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學說流派,當然其中有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時代或是社會所拋棄,影響人們最為深遠的當屬儒家思想,但是在秦完成一統之前曾經有著流派曾有著和儒家分庭抗禮的能力,這也造成雙方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但是在秦一統六國站在中國巔峰後
  • 日本人解讀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日本網友表示對墨家很嚮往
    作為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鄰邦,日本也長期以來熱衷於對中國古籍的整理和挖掘。近日一名日本學者對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思想進行解讀引來日本網友深刻點評。其中對墨家的解讀讓日本網友最是嚮往,有網友表示:「從公元前就主張男女平等,果然很厲害啊,中國!」「我非常喜歡墨家,不只空談理想,而為了防禦而戰鬥,智商也很高,聽說還是防禦戰的專家。」
  • 墨家是最早的反戰組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繼承了中國墨家思想
    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流派,主張「兼愛」、「非攻」,「墨子救宋」就是墨家非攻思想的一次體現。墨家反對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反戰組織,現在有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如果可以,墨子絕對可以獲得諾一個貝爾和平獎。現代軍事戰爭中,非常重視沙盤演練,在兩軍對峙,還沒開展進攻之前,敵我雙方會針對彼此軍力布局、戰術戰略、武器裝備等特點,對作戰過程進行可行性的推演,以此來對戰爭中的各種變化瞭若指掌,更好地控制戰爭的局面與走勢。
  • 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完全消失了嗎?不,它一直都在你我心裡
    墨家在戰國時代是和儒家齊名的世之顯學。儒家佔據了社會的上層,而墨家則在社會中下層影響巨大。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學派,跟儒墨相比都是小弟弟。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學派不好,只是大家所走的路不同,其他學派大都走了精英化路線,只有儒墨堅持了大眾化。而這也是儒墨能能成為世之顯學的最根本原因。
  • 墨家曾經是當世顯學,為什麼最終敗給儒家,成為了消失的一環?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思想大家。其中以儒家、墨家最為顯赫,畢竟《韓非子》中都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那麼,為什麼曾經的顯學墨家,最終還是敗給了儒家,成為了消失的一環?
  • 從帝制復闢看人類社會演化
    中國先秦時代,墨家思想近似西方的工商文明,名家思想類似西方柏拉圖的理念論。但都被強大的農業文明壓制,因為封閉的地理環境下的工商文明會影響農業文明的根基。農業文明導致「學以致用」「眼見為實」,《道德經》的哲學萌芽也因此走向了《莊子》的具像化和實用化。同樣因為農業文明的實用化傾向,周易的陰陽沒有導致本體論和認識論,反而與吉兇、道德、財運聯繫上了。於是,儒家思想勝出。
  • 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為何給人的印象非常神秘?
    墨家產生於戰國時期。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因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舉步維艱,甚至根本無法進入中國境內。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時中西方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到明朝時期,中國古代原有的封建政治統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和經濟活動模式成為了禁錮社會經濟和人們思想發展的阻礙,中國社會各方面在碰撞和融合中都進入了新的發展轉型期。
  • 墨家元典:《墨子》
    墨家「任俠」,「墨子之門多勇士」(陸賈《新語》),墨者尚武,「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戰國末以後,墨家學說日漸衰微,其團體組織也瀕臨離散,到了秦漢之時,社會上出現的那些「以武犯禁」的「俠」,多被認為是墨家遺風的留衍。魯迅在其《流氓的變遷》一文中便說道:「孔子之徒為儒,墨子之徒為俠。『儒者,柔也』,當然不會危險的。
  • 儒家的反擊——孟子「闢墨」,孟子對墨家思想的批判與超越!
    墨子對孔子所提倡的"愛有差等"的思想主張持批判 的態度,不贊同儒家有等級差別的愛,提出了兼愛的主張。兼愛是最廣泛最普遍的愛,很快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以至於出現楊墨之言充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就歸墨的局面,儒家學派遭到了空前嚴重的挑戰。
  • 春秋時與儒學並稱顯學的墨家,為何會漸漸消失?
    墨家,作為先秦時期「當世之顯學」,與當時的儒家分庭抗禮,自成一派,興盛一時。其思想內容豐富,無論是對當時社會還是現在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墨家學派至漢初卻逐漸衰落。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這一學派的消失?墨子早年受過儒家文化的薰陶,所以思想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成年以後,自創學派,另立新說,並以「士」的身份周遊列國,遊說諸侯。
  •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反對禮教等級制度的墨家為何失傳?
    ,還有一個近乎被人忘卻的墨家。但不同於儒家和道家,墨家在秦漢以後就逐步沒落,其中一支成了遊俠,另外一支雖然有所傳承但也再也沒有登陸過朝堂。從組織架構上來說,墨家這支學派結構完整,所有的門徒都是墨子傳人,不同於其他學派的自由和散學,墨家是一個難得的有詳細規章制度的學派,如果違反則會受到懲治。但這樣的結構其實不利於傳播,所以一定時期的銷聲匿跡就可能打擊整個組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