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鳳虎
前不久,一位女士看到網絡直播間發布了一條有關美妝產品的宣傳視頻,該女子在直播間以23.99元的價格買了一支眼線筆。在收到產品20天後,該女子收到許多陌生來電,電話中聲稱她在辛巴家購買的眼線筆出現問題,讓其自行銷毀,並提出對她進行賠償。該女子按照電話中的指示操作,陸續被騙走41萬元。
在網絡無處不在的今天,電信網絡詐騙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仍處於高發態勢,危害嚴重,我們要時刻警醒。哪些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高發?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有哪些,如何有效防範?12月9日,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人士。
電信網絡詐騙有哪些「套路」?
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介紹,類似這位女士在直播間網購遭遇信息洩露被詐騙的案件比較多,在網購過程中,很多用戶一不小心就容易洩露個人信息,陷入電信網絡詐騙的「套路」。
在這種詐騙案件中,個人信息洩露主要通過3種途徑:
1、購物網商平臺內部人員販賣個人信息;
2、購物網商平颱風控缺失,被黑客通過網絡技術獲取;
3、用戶防範意識不強,去不正規的網商平臺購物、下載未認證購物app、瀏覽風險網頁、點開不明連結。
這位負責人說,信息被洩露者不是被各種電話、簡訊騷擾,就是有可能遭遇電信詐騙、敲詐勒索等。有的不法分子會以虛假的低價商品做誘餌,以假亂真,步步設坑,只要消費者掃描了已經植入病毒的二維碼,個人信息就會被盜。還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後臺就能獲取用戶銀行卡帳號和密碼,一旦用戶下載了植入惡意程序的軟體,銀行卡裡的錢就會「不翼而飛」。公共場所的WiFi安全防護功能比較薄弱,任何用戶名和密碼都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盜取的對象,包括網銀、支付帳號和密碼等各種信息。
如何才能有效防範個人信息洩露?為防範個人信息洩露,網上購物要儘量到正規、大型網站,切忌點開來路不明的「小網站」「小彈窗廣告」,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所發來的連結。如接到購買物品存在質量瑕疵退款的電話,第一時間要提醒自己這很可能是詐騙,掛斷電話,不要跟著對方的套路走,掛電話後去官方購物網商客服核實,此類電話99.99%是詐騙電話。「驗證碼」不要告訴任何陌生人,陌生人要「驗證碼」就是要錢。
哪些電信網絡詐騙高發?
年末歲初,是電信詐騙案的多發期,詐騙手法也不斷更新。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貸款詐騙、網絡刷單詐騙、冒充客服詐騙、「殺豬盤」詐騙等四類案件多發高發,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網絡貸款詐騙。凡是自稱網貸平臺客服,以在校期間的貸款記錄影響個人徵信為由,要求配合註銷帳戶、清空額度的,都是騙局。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統一管理,任何人無權刪除和修改,一旦接到此類自稱網貨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須得提高警惕。
冒充網購客服詐騙。接到網購訂單異常的電話,並要求在平臺外辦理退款退貨的都是騙局。接到所謂的客服主動退款的電話時,一定不要輕易相信,要和官方平臺賣家核實,經過確認後通過官方渠道進行退款,溝通中,一旦遇到加QQ或微信、發連結、實名驗證、發送驗證碼轉帳等等,一定是詐騙。如果不幸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一定保留好相關轉帳記錄、帳號信息等等,請及時報警。
網絡刷單詐騙。網絡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欺騙客戶的行為,任何要求提前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收到此類網絡兼職廣告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墊錢。切勿相信網上「足不出戶,日進鬥金」「輕輕鬆鬆賺錢」等兼職廣告,少投入高回報的兼職大多數需要謹慎甄別。
「殺豬盤」詐騙。「殺豬盤」此類案件中詐騙分子先通過一些相親網站、手機直播平臺、各類聊天軟體等網絡媒介尋找作案目標,編造種種謊言與詐騙對象交流感情,或以投資指導為幌子騙取受害人信任,再誘騙到賭博、投資等平臺實施詐騙,最後使受害人「人財兩空」。網戀需謹慎,驗證真實身份、見面後再投入感情,需要投入資金的時候更要謹慎。
ETC新型騙局,你知道嗎?
近日,有車主收到「您的高速自助通行ETC已禁用」的簡訊,提示需要點擊隨簡訊連結的網站進行認證,需要輸入車牌號、銀行卡號、密碼、持卡人身份信息、銀行預留手機號等信息。
記者聯繫ETC客服中心,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詐騙簡訊不要信,不要點開,此類簡訊往往以各種說辭欺騙車主,誘導車主點擊連結填寫認證信息。如果收到這條簡訊,立即刪除,辦理ETC業務,可以直接到各個ETC網點進行辦理,有疑問也可以直接向ETC網點諮詢。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聯繫銀行掛失和更改密碼,以保障資金安全,同時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如何有效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說,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發展變化和規律特點,全省公安機關堅持打防並舉、綜合施策、源頭治理,進一步完善全警反詐、全民反詐、技術反詐新機制,全力遏制此類案件高發多發勢頭。對高發類案件持續組織集群戰役,對重大案件開展專案攻堅,嚴打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對公帳戶、網絡帳號等違法犯罪,深挖幕後黑手,斬斷犯罪鏈條。各地公安機關加快建立健全「一系統四機制」,即:升級改造技術攔截系統,建立健全高危銀行帳戶身份核驗機制和涉詐網址封堵、預警勸阻、止付凍結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群眾損失。此外,提升反詐能力,著重做實做強各級反詐中心,構建全警反詐工作體系,不斷提升專業反詐水平。
警方提醒廣大群眾,接到電話信息擦亮眼,時刻繃緊防範弦,天上不會掉餡餅,對來歷不明的簡訊、不熟悉的聯繫電話,對電話欠費、中獎、退稅、涉嫌犯罪等提示,要求匯款、轉帳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切勿輕信。市民如遇到類似詐騙信息、難辨真偽時,應及時撥打110諮詢或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