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快、太慢都不行!惡性心律失常可突發猝死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專家:

張 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黃德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範 潔,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興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徐原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我國每年心臟猝死的人數大約55萬,每天至少1500人突發心臟驟停,尤其是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冠心病患者,特別是做過支架治療的患者;以及心力衰竭患者都屬於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解釋說,所謂心源性猝死就是一種突發、嚴重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變得特別快、特別亂,不能正常工作,導致患者大腦供血、全身供血不夠或者中斷而死亡,常常來不及救治。

這樣的心律失常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隱蔽性和突發性,隱蔽性是指平時沒啥不適症狀;突發性是說它一旦發作,就可能致患者突然死亡。

其實,在心臟病患者中心律失常是比較常見的,但就怕出現兩個極端:要麼跳得太快、亂跳;要麼跳得太慢,這樣的情況都需要及時治療。

跳太慢——

裝個起搏器能解決

心動過緩通俗地說就是心臟跳得太慢,不少老年人覺得年齡大了,心跳得慢屬於正常或者吃點藥來調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黃德嘉指出,在心律失常中,心動過緩應該佔到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老年人及合併有心臟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比較常見,但青年人和中年人同樣會也發生心動過緩。

一般來說心動過緩的患者,每分鐘心跳低於60次甚至更低,容易導致全身臟器供血不足,患者會出現心悸、氣緊、乏力、胸悶、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等不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對於嚴重的心動過緩需要心臟起搏器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興斌說,臨床中大家對心臟起搏器還是有排斥、恐懼情緒的,目前中國的起搏器發展已經與世界同步,植入過程僅需1個小時左右,是局部麻醉的微創小手術,術後不久就能下地活動。

對於被經常提及裝了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顧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徐原寧解釋說,隨著兼容磁共振的起搏器和除顫器的問世,臨床實踐正在逐步轉變,特別是新一代的能夠兼容3T磁共振的起搏器和除顫器,並不影響患者做共振檢查。同時,先進的起搏器還配有遠程隨訪監測系統,不用像原來的起搏器要定期回醫院檢查,遠程就能完成隨訪。

此外,支架和起搏器是兩個不同的治療方式,完全針對疾病不同的疾病,可是有的人還是弄不清楚兩者的區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範潔形象地說道:我們的心臟就像一間房子,這間房子要讓我們好住,它必須有水路和電路。簡單理解,支架管的是「水路」,比如我們的血管被堵了,發生心梗的患者就要放支架來打通水管保證供血,而起搏器管的是「電路」,比如心律失常通過起搏器讓心臟正常跳動。

支架不能代替起搏器,起搏器也不能夠代替支架!

跳太快、亂跳——

裝個自動除顫器防猝死

正常的心臟是節律性的收縮,如果患者的心臟是完全無序地亂跳,不能泵出血液和心臟停跳是一樣的;或是心臟跳動的次數異常快,不僅容易供血不足,還可能有血栓的風險,導致中風、心梗等。

對於這樣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用藥或是手術治療,也可以在體內提前安裝一個微型版的「自動除顫器」作預防治療,當心臟跳太快自動除顫器可以進行抗心動過速起搏,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發出電擊提供除顫治療,讓心跳恢復正常,因為它可以自動識別心跳,當然如果太慢它可以進行常規起搏,挽救患者生命。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範潔教授講述了一個真實案列,她接診的一個患者有12年的冠心病史,2008年和2016年分別放入支架,後經過心臟彩超發現左心室逐漸擴大,很可能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建議患者接受自動除顫器治療。

但是患者覺得自己已安了3個支架,再做手術安裝自動除顫器不值當,拒絕了治療。在2017年再次心臟病發作,送到醫院電擊治療才救回來,與此同時他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安裝上了自動除顫器。沒想到剛安裝後兩個月,在外出旅遊時心律失常又發作了,心跳非常快,打了控制心跳的藥物一直沒有效果,心率降下來又升上去,反覆發作。後來,範潔醫生在遠程聯繫中指導他調整了除顫器的閾值,一下電擊過後,心跳恢復了正常。

範潔醫生說,自動除顫器的確可以稱為患者隨身攜帶的一個救命神器,心功能下降、LVEF值(左室射血分數)低於40%,或是出現過室性心動過速,發生過室顫以及家人發生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應在醫生指導下安裝自動除顫器。

專家提醒:預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方法是不得心臟病,不讓小病轉為大病。從源頭上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一系列心臟病高危因素。同時,無論是老年人或是白領人士,每年都要做一次定期檢查,包括心電圖、胸片以及心臟彩超,提前發現一些可以儘早預防的心血管疾病。

如果安裝過支架或是發作過心臟病,做心臟彩超時要留意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這是心臟將血液「射」向全身的一個標準,這個值越高越好,這個值低說明心臟收縮無力,即心衰,發生猝死的風險更高。

相關焦點

  • 心跳太快、太慢都不行!有些可突發猝死,需注意
    心律失常是很常見的現象,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心律失常的經歷,有的人症狀較明顯,表現為心慌、心悸等,有的人偶有症狀甚至沒有症狀未引起注意。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說說這方面的話題。
  • 惡性心律失常成年輕人猝死主因
    5月3日,一項針對上海市10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調查顯示,心律失常已成為年輕白領最主要的心臟問題。專家表示,年輕人的心律失常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並不意味著就可放任不管。惡性心律失常是導致年輕人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上海遠大心胸醫院10萬名門診心臟疾病患者樣本。
  • 心血管科雷燕主任:心律失常不只是「心」病
    心律失常不只是「心」病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如果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在60~100次,那麼恭喜您,您的心臟跳動是正常的。如果心率低於60或高於100,很可能是心律失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約有1200萬人受到心律失常的困擾,他們經常會有心慌、胸痛、氣短、乏力等症狀。
  • 健康|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很常見的現象,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心律失常的經歷,有的人症狀較明顯,表現為心慌、心悸等,有的人偶有症狀甚至沒有症狀未引起注意。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發生心律失常之後應該如何自我保健呢?本期節目,來關注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
  • 61歲演員謝園突發心臟病去世!猝死到底能不能防?
    以下文章來源於哈特瑞姆心臟科普 ,作者心臟醫學科普電影演員、原北京電影學院教師謝園於8月18日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1歲。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猝死,都是心臟原因導致。為什麼會猝死?能不能儘早識別?哪些猝死的誘因要避免?
  • 大多數猝死都有跡可循 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原標題:「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當前的年輕人,面對生活和工作心裡普遍感受都是「壓力山大」。高壓力帶來的慢性疲勞,正在侵蝕著年輕人的心臟。
  • 甘肅醫衛丨「小鹿亂撞」不只是心動的感覺,還可能是心律失常
    「因此說,很多人在檢查中會出現心室早搏,室性早搏一般不會發生猝死。單發或偶發心室早搏可以不處理,但頻發成對或短陣室速一定要處理,因為有可能出現室顫導致猝死。」白明稱,一般要弄清楚早搏的原因,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都會引起早搏。  白明說,早搏是一種最常見的異位心律,它只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心臟器質性病變可能會發生早搏,而正常人也會因外在原因引發早搏。
  • 心跳快好還是慢好?多少算正常?這三件事別太晚做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把心率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有些人認為,心跳快好,表明身體活力強;有些人則認為心跳慢些好,心臟能工作的時間更久…… 對此醫生表示,不同人群的心率是有差別的,但是跳得太快或者太慢,又或者無規律,都是有問題的!
  • 年輕人:擔心「猝死」?掌握這些知識或許能救命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至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 2、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後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3、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 心律失常,身體早已有徵!心臟真承受不了,望你能重視
    平時觀察心臟是否健康,我們都是通過心跳來觀察的,還有身體上的一些異常表現,若是出現心律失常,就要警惕了,需查明原因,並且做相對應的改善措施,減少損害的出現。正常來說,我們的心跳頻率應該是在一分鐘60到80,若是低於50或者會超過90都算是心律異常,不過需要除去運動員,由於長期鍛鍊的緣故,心跳的次數要比一般人低,差不多都是在50左右,這種則不需要太擔心,若是其他情況,則是要引起重視。心律失常後,身體也會發出求救信號,望你能夠及時發現。
  • 藝人猝死預警:為何沒三高的年輕人會猝死?心跳停止,怎麼急救?
    一般來講,中老年人猝死多半是「心肌梗死」造成,但沒有三高的年輕人猝死則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和「肥厚性心肌病」導致猝死居多,而心臟病發作跟外界環境有一定相關性,所以,心臟病專家提醒民眾,秋冬溫差變化大,早晚溫差可高達10℃,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急性發作的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
  • 以嶺醫院院長賈振華:中藥整合調節治療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律不齊,中老年人是心律失常的多發人群。人們通常認為,心律失常往往指的是心跳過速,其實還包括心跳過緩、心跳異常等等。心律失常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異常表現,一般和傳導障礙有關。在傳導障礙影響下,此時心臟搏動的頻率以及節律異常,因此就會出現心律失常的表現。
  • 「醫本正經」夏季運動性猝死高發 你還在盲目健身嗎?
    在劇烈運動的時候,即使平時並沒有什麼相應症狀,也可能會導致心肌突然供血不足,或者惡性的心律失常,從而發生猝死的悲劇。· 避免運動性猝死,健身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心臟功能檢查。特別是心臟有些不適的人群,需通過檢查排查潛在的疾病威脅,充分認識到自身健康情況後再運動。
  • 心跳快好還是慢好?不管體重多少,不超過這個範圍都算正常
    心臟時時刻刻都在跳動,不停地為各個器官提供血液,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在60~100次,不管體重多少,不超過這個範圍都算正常。新生兒心跳速度快,老年人心跳速度慢,做重體力勞動、情緒波動大、過度緊張害怕或發怒時心跳速度加快,但心跳過慢或過快都會引發一系列危害。
  • 心律失常的3個體徵,望你能重視!若你有,說明心臟已承受不了
    通常為了觀察心臟是否健康,我們都通過心跳和一些異常的身體表現來觀察。 如果發生心律失常,我們必須保持警惕,找出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減少損害的發生。
  • 沒準是心律失常找上你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月剛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指出,如果覺得心跳的速度很快、有間斷,要引起重視,警惕心律失常,及時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什麼是心律失常?心跳節律不規律要注意正常情況下,心臟跳動的節律應該是規律和整齊。當心臟跳動的節律不規律,開始「砰砰」亂跳,出現過慢、過快或者快慢不一、強弱不均的表現時,醫學上稱為心律失常。
  • 心跳快好還是慢好?這個範圍更健康!養護心臟,這三件事別太晚做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把心率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有些人認為,心跳快好,表明身體活力強;有些人則認為心跳慢些好,心臟能工作的時間更久……對此醫生表示,不同人群的心率是有差別的,但是跳得太快或者太慢,又或者無規律,都是有問題的!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原因離不開這3點,趕緊避開
    一般來說,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臟病變引起的突發死亡,它的發生一般都在一個小時之內。心臟病變主要為器質性病變,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惡性心律失常等,這些疾病發病常常沒有徵兆,也無法預料。因此,需要進行定期體檢,了解自己有無心臟病、高血壓等猝死高危疾病,提前做好預防。
  • 不要讓心跳越過「紅線」
    每一次心跳都是生命音符的延續,這其中的頻率和節律也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態,一旦不按照節拍奏樂,逾越「紅線」,將給人體帶來重大影響。正常線。正常成年人安靜時心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波動,平均為75次/分鐘,並受到性別、年齡、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女性較男性的心率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較慢。同一個人在安靜、休息狀態下心率偏慢,運動、飲酒後心率會變快。超速線。
  • 急性心梗合併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如何應對?
    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病例中,一半以上猝死,猝死的主要原因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後者甚至是AMI 的首發表現。一、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診斷標準及流行病學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具備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再灌注心律失常與缺血性心律失常區別治療前需對心律失常的預後做出判斷,需區別再灌注心律失常與缺血性心律失常。二者的區別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