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心律失常成年輕人猝死主因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5月3日,一項針對上海市10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調查顯示,心律失常已成為年輕白領最主要的心臟問題。專家表示,年輕人的心律失常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並不意味著就可放任不管。惡性心律失常是導致年輕人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上海遠大心胸醫院10萬名門診心臟疾病患者樣本。其中,70歲以上人群佔27%,51歲~70歲人群佔45%,50歲以下佔28%。調查顯示,心律失常的成人患者數量巨大,門診量僅次於冠心病。21歲~30歲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檢出率遠超其他心臟疾病。

    中國心力衰竭學會常務副主委、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院長孫寶貴告訴記者,心律失常的患者多為年輕白領。他們時常熬夜加班,久而久之會出現心慌、手抖等情況。部分心律失常患者沒有器質性的心臟病,通常是在平靜的時候突然心跳加速,又突然恢復正常,發作的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幾秒至幾天都有。這種非器質性心律失常往往是一過性的,患者不需要用藥,但若是症狀比較嚴重,也可給予輔助用藥。

    孫寶貴說,惡性心律失常是導致年輕人猝死的最主要原因。要預防該病,一定要保證生活規律,避免工作過勞,心態平和,保持充足的睡眠,不抽菸、不喝酒。「突然出現胸悶、氣短、眩暈、心悸等症狀,有可能是發生心律失常的前奏,務必及時就醫。」(記者胡德榮)

相關焦點

  • 惡性心律失常可突發猝死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解釋說,所謂心源性猝死就是一種突發、嚴重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變得特別快、特別亂,不能正常工作,導致患者大腦供血、全身供血不夠或者中斷而死亡,常常來不及救治。
  • 接二連三的年輕生命驟然逝去,其實猝死病人中15%-20%是年輕人
    15%-20%的猝死病人都是年輕人,而其中有高達70%-80%都是因為心源性猝死。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先天性心臟病都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 為什麼心臟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此之急?林主任介紹道,心臟是人體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相當於一個泵。如果這個泵停止了運作,那麼整個人體的循環也就停止了,會導致所有的臟器喪失供血,停止機能。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內科學-心律失常:竇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竇性心律失常 第三節 房性心律失常 第四節 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失常 第五節 室性心律失常
  • 急性心梗合併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如何應對?
    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病例中,一半以上猝死,猝死的主要原因為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後者甚至是AMI 的首發表現。一、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診斷標準及流行病學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具備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再灌注心律失常與缺血性心律失常區別治療前需對心律失常的預後做出判斷,需區別再灌注心律失常與缺血性心律失常。二者的區別如下圖所示。
  • 健康|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很常見的現象,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心律失常的經歷,有的人症狀較明顯,表現為心慌、心悸等,有的人偶有症狀甚至沒有症狀未引起注意。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發生心律失常之後應該如何自我保健呢?本期節目,來關注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全文2003字,閱讀約需4分鐘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甲晨晨 校對 李立軍《巴啦啦小魔仙》女主孫僑潞心梗猝死,年僅25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 人在猝死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中國心律失常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例/10萬人。以13億人口推算,每年心源性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居全球之首。中國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不足1%,絕大部分人還沒到醫院就已喪失性命。猝死不分年齡,最近幾年心源性猝死的報導不斷增加,且呈年輕化趨勢。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當前的年輕人,面對生活和工作心裡普遍感受都是「壓力山大」。高壓力帶來的慢性疲勞,正在侵蝕著年輕人的心臟。
  • 多位20+歲女性接連猝死!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 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病例討論 |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行全身麻醉後惡性心律失常1例
    2.討論結合病史和整個治療過程,本例患者在術中出現惡性心律失常,考慮有以下原因。(1)心血管基礎情況:本例患者術前ECG和手術室中五導聯心電監護都顯示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非常常見,在成年人中有1%~5%的成人會出現,並且年齡增大,發生的概率增加,曾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良性心律失常,相對於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來說,重視程度不高,在臨床實踐上往往被忽視。但有研究表明,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與心血管風險和全死因死亡率有關,也有研究發現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可能也存在室顫和Brugada症候群,此類患者發生室顫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
  • 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處理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處理原則 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進行心電、血壓、氧飽和度的監測,以及時觀察生命體徵和發現致命性心律失常。發生快速性心律失常時總的處理原則為:當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時(如低血壓休克、心絞痛加重、意識障礙等)應立即進行電復律,效果欠佳時需兼用藥物、吸氧、糾酸等措施;若患者血流動力學尚穩定,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律失常的類型選用合適的藥物治療。電復律根據是否識別R波,分為同步電復律和非同步電除顫,後者僅用於心室顫動和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速)。
  • 年輕人:擔心「猝死」?掌握這些知識或許能救命
    年輕人本應是年輕和健康的代名詞,但是近年來年輕人猝死的報導已屢見不鮮,令人惋惜。 究竟是什麼導致年輕人猝死,又有什麼預兆可以令人提前進行預防呢? 猝死的原因
  • 藝人猝死預警:為何沒三高的年輕人會猝死?心跳停止,怎麼急救?
    一般來講,中老年人猝死多半是「心肌梗死」造成,但沒有三高的年輕人猝死則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和「肥厚性心肌病」導致猝死居多,而心臟病發作跟外界環境有一定相關性,所以,心臟病專家提醒民眾,秋冬溫差變化大,早晚溫差可高達10℃,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急性發作的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原因離不開這3點,趕緊避開
    一般來說,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臟病變引起的突發死亡,它的發生一般都在一個小時之內。心臟病變主要為器質性病變,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惡性心律失常等,這些疾病發病常常沒有徵兆,也無法預料。因此,需要進行定期體檢,了解自己有無心臟病、高血壓等猝死高危疾病,提前做好預防。
  • 為何有些優秀運動員猝死?Science:心臟是一個肝外生酮器官
    對於有心律失常心肌病的患者,如果酮體升高,心臟可出現高度代謝激活,並出現頻繁發生惡性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是一種遺傳性心肌病,是導致青少年猝死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團隊注意到,一些優秀運動員猝死,但之前表現出了超強運動能力,成績出色。後來屍檢結果發現,猝死是由於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所致。
  •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重磅發布,中藥終於「揚眉吐氣...
    前言:在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的支持下,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員會於2016年組織國內專家首次撰寫了《中國室性心律失常專家共識》。《2020中國室性心律失常專家共識》為2016年共識的升級版1。
  • 心血管科雷燕主任:心律失常不只是「心」病
    心律失常不只是「心」病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如果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在60~100次,那麼恭喜您,您的心臟跳動是正常的。如果心率低於60或高於100,很可能是心律失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約有1200萬人受到心律失常的困擾,他們經常會有心慌、胸痛、氣短、乏力等症狀。
  • 甘肅醫衛丨「小鹿亂撞」不只是心動的感覺,還可能是心律失常
    「因此說,很多人在檢查中會出現心室早搏,室性早搏一般不會發生猝死。單發或偶發心室早搏可以不處理,但頻發成對或短陣室速一定要處理,因為有可能出現室顫導致猝死。」白明稱,一般要弄清楚早搏的原因,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都會引起早搏。  白明說,早搏是一種最常見的異位心律,它只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心臟器質性病變可能會發生早搏,而正常人也會因外在原因引發早搏。
  • 中國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這5種徵兆一定要警惕
    而且,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登上新聞熱點,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使年輕人憂心自己的健康狀況。但事實並非如此,年輕人猝死只是龐大猝死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猝死人群集中於有心臟病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