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知名的體育記者賀曉龍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稱:
不少人轉發一篇文章:「為什麼出國的年輕人越來越愛國了?」——觀點無非是出國後,發現國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有很多比不上中國的地方,中國有很多西方無法比擬的優勢。
我出過國,當然同意這一說法——但是,這和愛不愛國有什麼關係?
難道我們愛國,就是因為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好嗎?那假如我們的國家沒有現在這麼強大穩定,出國的人就不應該愛國了嗎?
當年百廢待興,那時我們很窮,多少科技精英從西方國家返回,那才是愛國。
所以,我特別討厭那種非要貶低外國、抬高中國的愛國邏輯——愛國,應該是骨子裡一如既往的熱愛。
國家強盛是愛國的目的,從來都不應該是你愛國的理由;過去我們不發達時,那時候更需要愛國情懷。
出國後發現國外不過如此,所以你才越來越愛國,那你究竟是什麼東西?愛國也這麼功利嗎?
一個從窮山溝走出的人,在大城市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依然對家鄉戀戀不捨,那才是真正的熱愛家鄉——無論愛國還是愛家鄉,從來不需要比較!
……
確實,愛國,與愛家一樣,是最自然而然、與生俱來的一種天然情感,是對自己所在的國家、地域;種族、民族及其文化歷史所形成的國度的真誠熱愛之情感。
這種情感不以國家的貧富而改變,不以自身人生的變化而得失:天然產生、自然流露、真誠無瑕、無關功利……
當然,對比之下,產生自豪感本身,並無問題——但就像賀曉龍所言:這跟愛國本身並無多少關係。因為,愛國的自然性與純潔性,不需要比較才能得來;不比較也一樣存在,才是最真實與最真誠的愛國!
而且,更不是因為國家現在富裕了,我們才更愛國——反之,是不是可以推導出:國家不富時,我們不那麼愛國?或就可以不愛國了,這豈不就等於「嫌貧愛富」了,其功利性就太強、太庸俗了吧?
它國的情況,跟我們愛不愛國,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不可能它國富,我們就愛國不深不真了,或不愛國了;同理,也不可能它國不如我們了,我們才會去更愛國了,否則,我們的愛國就要打折或不愛了吧?
不過,也有球迷稱:說「出國後更愛國了」,這話武磊也說過啊!
確實,當時武磊是如此說的:「那麼現在國內基本上控制住了之後,疫情蔓延到西班牙之後,其實我們這些人都是在聯繫國內的渠道,想把一些防護用具啊,再想辦法聯繫運送到西班牙。所以,我覺得這次我們華人包括留學生都做得非常好吧,我覺得確實是出了國之後更加地愛國,這也是我這一年多來出來之後的一個感受吧。」
但不得不說,武磊這一說法,有其語言的上下文背景——武磊是指華人聯繫國內的防護用具到西班牙,因此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後援,所以感覺「出國後更加愛國」。
這與賀曉龍所言朋友圈文章中的「比較之後更愛國」,顯然不同,武磊之說法的語境,只是針對國家對海外遊子的支持,而非與它國之比較得出的結論,因此,二者還是有所不同。
不管如何,我們應珍惜愛國的感情,但也不要將其功利化、庸俗化——因為,愛國的情感,本身就是緣由與目的的合體,而不是可資利用的工具!【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