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隆大教堂:華麗的哥特風格,藝術與宗教結合的巔峰建築

2021-01-07 燈塔娛論

國外出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想感受異域的文化,而異域文化離不開衣食住行,衣食住行又突出一個「住」字,「住」指的是建築,只有以建築作為文化載體才會長久的存在於現實之中,因此,建築對於體現某個地區的文化特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國科隆大教堂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之地,建造者將哥特風格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完美的結合,使科隆大教堂成了名副其實的巔峰建築。

科隆大教堂的所在地便是德國科隆這個城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每一個來過科隆的遊客都一定會對科隆大教堂念念不忘,數十座尖塔聳立在城市中央,哥德式的風格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科隆大教堂不論從規模上,還是建築風格上,都在追求最極致的效果,時間是最好的證明。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卻到了1880年才竣工,整整7個世紀,這是幾代匠人努力的結果,全世界也極少有建造時間如此之久的建築。

遠遠的看著科隆大教堂,感覺哥特風格是對建築的一種解刨,極其複雜的外部結構讓人眼花繚亂,但要走近了仔細觀看,卻能清楚的看到那些結構並不是雜亂無章,而是一點一點、有規律的累計起來的。科隆大教堂看起來複雜,將這些複雜的圖案解構開來,發現這些局部的細節竟然都是對稱的,每一個複雜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形體重複堆疊而成,這或許就是哥特建築的魅力之一。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的遊客看到,一定會非常過癮。

走近科隆大教堂會逐漸感受到一種壓迫感,主要是因為它的高度,很難想像在那個科技落後的時代,設計師是如何想到要建造這種高度的建築。實際上哥特風格的建築追究的就是建築高度與寬度的大比例關係,最明顯的便是它那細長的高窗。科隆大教堂如此之高,但整個建築受力的地方卻在建築外部,這一切歸功於哥德式建築最重要的外部承重結構:飛扶牆,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哥德式建築。

進入教堂內部,便可看到一排排高聳的立柱,室內空間同樣是突出高的特點,每一個立柱又分別由數個小立柱組合而成,像是一棵棵纖細的樹幹捆綁而成,立柱之間在大堂的底部進行連接,組成一個個斜向的線條圖案,整個空間表現的便是線條的藝術。

室內陳列著一件件精細的藝術品,有雕刻,有繪畫,上面展現的都是宗教文化裡的故事人物。甚至在雕刻作品上也能看到哥特風格的影子,在有限的空間內,雕刻出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緊緊得靠在一起,形態各樣,神態不一,有著極強的代入感。順著光源的方向會看到色彩繽紛的彩窗,彩窗由一塊塊方形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光線透過彩窗折射進室內,烘託了室內宗教文化的神秘氣氛。

科隆大教堂的存在向我們展示了德國工匠的精湛技藝和信仰之力,如此奇妙的教堂,會感染每一個前來觀賞的人們,極致的建築藝術展現神聖的宗教魅力。

如果您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下期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立刻刪除)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三高教堂,德國的標誌性建築——科隆大教堂
    而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的風格也使得科隆教堂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科隆大教堂除了有重要的建築和藝術價值外,還在於它是歐洲基督教權威的象徵。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1164年,德意志帝國皇帝、科隆大主教萊納德徵戰義大利米蘭時,奪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聖王的遺骸。
  •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三大哥德式教堂之一,也是德國的標誌性建築!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三大哥德式教堂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科隆乃至德國的標誌性建築。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高達150多米。值得駐足仔細欣賞!進入其中,豐富的館藏值得細細品味。
  • 科隆大教堂:撼人心魄,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曠世傑作!
    集哥特建築之大成的科隆大教堂,它位於德國萊茵河畔的科隆市。起始時間是:公元1248年—公元1880年。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佇立在菜茵河畔的一座山丘上,是歐洲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之作。教堂總面積達8400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南北寬83.8米,東西長142.6米,內有10個禮拜堂。科隆大教堂是仿照法國蘭斯主教堂建造的,但也有許多自己的特點。
  • 科隆大教堂
    Peter und Maria)又名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科隆大教堂隸屬於天主教科隆總教區,是科隆總主教的主教座堂。科隆大教堂以法國蘭斯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的範本)和亞眠主教座堂為範本,是德國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國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
  • 傳遞石材之美: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
  • 哥德式建築的傑作:科隆大教堂
    位於德國北萊茵一威斯伐倫州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是代表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1248年科隆的大主教決定建造哥德式的大教堂,用了80年才完成正殿。1560 年由於德國宗教改革的原因工程被迫停頓下來。
  • 藝術 科隆大教堂:修不完的最完美哥德式教堂建築
    科隆大教堂內部主體建築未及一半,資金斷流,無奈之下,工程停期。3年後,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大教堂重新動工,邊修建邊募集資金。在沒有水泥與石塊的情況下,當時人們採用雞蛋與麵粉調和作為黏合劑。科隆大教堂 1868也許上帝在考驗科隆人的虔誠,無數次停下的工程。直到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帝國強盛,財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盡的工程才又被提上議事日程。
  • 科隆大教堂彰顯「科隆特質」
    即使很多人為因素曾幹擾大教堂的修建,但在其建造的前後600年間設計風格始終未變。  在科隆古城,只要天氣晴朗,抬頭就能看見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素有歐洲最高雙塔教堂之稱,歷時600餘年才建成。在歷時幾百年的修建過程中,唯一的依靠就是初始階段的設計圖以及建造一座完美教堂的心願,這種堅持讓人嘆為觀止。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國家民族則首先是建立在一種普遍的政治歷史與法則的統一力量之上的」——梅內克福斯特的《下萊茵的景觀》也是推崇哥德式建築復興的文學作品,它主要描寫了科隆大教堂和牛津大學教堂。科隆教堂的奇幻和偉岸的大膽設計是他所不敢想像的,內部的柱子擁有傳統的完整秩序,讓他心醉神迷。
  • 石頭的交響樂:中世紀教堂
    所以,不管是出於實力展示的需要,還是對建築藝術價值的追求,宗教建築在追求著最大的、最高的、最華麗的外觀,建築技藝、規模和高度的記錄也不斷被刷新。01 什麼是教堂?在漢語裡,對於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及其他小的分支)的朝聖場所,用「教堂」以一概之;在英語中,為了區別這一宗教場所所處位置的不同、使用屬性的差異,更習慣用不同的單詞進行表述。
  • 科隆大教堂,歷經二戰大轟炸,竟倖存下來,現今是德國地標性建築
    科隆大教堂是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利亞科隆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它是科隆大主教和科隆大教區的行政所在地,它也是德國天主教和哥德式建築的著名歷史遺蹟,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入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是德國最受歡迎的地標性建築,平均每天吸引約20000名遊客前來參觀,目前是最高的雙尖頂教堂,高157米。從科隆城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雄偉壯觀的科隆大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聯軍轟炸科隆時,科隆的建築幾乎全都被炸毀,唯獨科隆大教堂仍傲然挺立在科隆城。坊間傳言,這是因為有上帝的眷顧,科隆大教堂才倖免於戰火。
  • 科隆大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完美典範!
    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哥德式建築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見到它的真容之後,那是發自內心的震撼,不愧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於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計,有法國盛期的哥德式教堂的風格,歌壇和聖殿同亞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廳。內部高達46米,僅次於法國博韋主教堂。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前言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是科隆市的地標性建築。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歐洲三大宗教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以說科隆大教堂既宏偉又細緻,布局巧奪天工,被譽為哥德式教堂中最完美的建築典範。哥德式建築哥德式?有一些同學看到這裡會有點懵。
  • 科隆大教堂: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黑灰色石壁和中世紀雕刻!
    沒有什麼能比科隆大教堂更加代表科隆,這座地標性的建築,位於科隆的市中心,是一座天主教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被授予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的美譽。教堂西面的雙塔設計是哥德式的建築巔峰之一,分層排列的彩繪大玻璃窗,裝飾豐富的三角楣,茂密如花束的細長扶垛宛如一根根長矛刺向157米高的教堂尖頂,朝向萊茵河方向的半圓形後殿,加上無數個見頂和小塔,這一切都構成世界建築史上一道壯美的奇觀。科隆大教堂從13世紀中期起建,為紀念聖人烏爾蘇勒而建,歷時600多年完工。如今,這座著名的大教堂每年都接受著全球700萬遊客的拜訪。
  • 科隆大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被譽為哥德式建築最完美的典範!
    大教堂的結構可以追溯到1248年,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雙塔尖。它是德國歷史上參觀次數最多的地標。修復是為了保存這座宏偉的哥德式傑作,所以一定要點燃一支蠟燭,把幾枚硬幣丟在藏寶箱讓後代人享用。萊茵河畔巍然屹立著壯觀的科隆大教堂。進入教堂是令人震撼的中世紀教堂建築,讓人充滿了敬畏蔚為壯觀。中央大街上品牌商場林立,大部分都有中文導購。來這裡越早人就越少。你拍照的時候甚至沒有其他遊客。
  • 旅行驚喜之,科隆大教堂
    旅行驚喜之-科隆大教堂。因為返程飛機是列日出發,所以在遊覽完北歐之後一路向南奔赴比利時,途中路過德國,就加了一個科隆大教堂之旅。科隆大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絕對的標誌性建築物,教堂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是全歐洲第二高的尖塔,雙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我的手機表示已經裝不下它。溫馨提示:看塔尖的時候得扶點兒啥,不然容易仰過去。第二次世紀大戰期間,英美聯軍轟炸德國,科隆也是重要目標之一,科隆老城被毀百分之九十。但由於德國天主教透過羅馬教廷提出要求,這座古教堂才免遭轟炸。
  • 世俗宗教運動中,反映了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
    今日小編給大家了解你們肯定有所不知道史件,在歷史中,基督教教會中堅持守貧的修士會的建立,各個異端教派的產生,世俗基督徒閱讀《聖經》的現象日益普及,新神秘主義者通過布道對教義的詮釋,所有這些都在13世紀匯集為一種世俗宗教運動。世俗宗教運動中的各種宗教思潮都反映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堂建築上,有了哥德式的教堂建築。(網絡配圖)哥德式的教堂建築最早出現在法國。
  • 科隆大教堂的三聖王聖龕滿是珍寶,抽空立柱展現建築智慧
    除了窗戶玻璃以外,在科隆大教堂還有一樣東西是不得不看的,那就是被稱為是「歐洲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粹」的聖彼得鍾,據說如果到了祈禱的時候,這個鐘的聲音能夠從大教堂的頂上傳下去,整個科隆都能夠聽得到這嘹亮的鐘聲呢。
  • 北歐最大的「教堂」,優於所有的哥德式建築,建造時間超600年!
    德國科隆的天主教堂科隆教堂,僅次於烏爾姆的烏爾姆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就規模而言,它是北歐現存最大的教堂,結合宏偉與精緻,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建設時間超過600年。二戰期間,教堂部分被毀,已修復近20年。
  • 西歐建築史上一個挺立的高峰:新建築形式「哥特建築」的出現
    引言12至13世紀,西歐建築又挺立起一個新的高峰,在技術上和藝術上都成就偉大而且有非常強烈的獨特性,這就是哥特建築(GothicArchiecture)。哥特建築最初誕生於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北方伊爾·德·法蘭西(Ile de France)地區,以主教教座所在的主教堂(Cathedral)為最高代表。然後從法國流傳到英國、德國、西班牙北部和義大利北部。在哥特建築盛行時期,雕刻、繪畫、家具、各種工藝美術,甚至書法,都形成了鮮明的特點,也叫做哥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