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霸王龍新研究

2020-12-23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2019年霸王龍新研究

霸王龍是最著名的恐龍,儘管它已經發現了100多年了,但是關於霸王龍的研究從沒有停止過,每年都會有許多關於霸王龍的新研究和新發現公布。在2019年,又有哪些關於霸王龍的新知呢?

最大霸王龍花落加拿大

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恐龍,霸王龍一直是美國精神的象徵,而且絕大部分霸王龍化石都發現於美國。

圖註: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中霸王龍「蘇」的重置後的新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1991年,一支考察隊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西南部的法國人河谷發現了一具霸王龍的化石,其被命名為「斯科蒂」。經過了28年的研究,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宣布「斯科蒂」成為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霸王龍,甚至超過了著名的霸王龍「蘇」。

霸王龍「斯科蒂」有多大呢?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其體長可達13米,體重8800千克,比霸王龍「蘇」還要大。不過考慮到「斯科蒂」的完整度為65%,遠不如「蘇」完整,所以到底「蘇」和「斯科蒂」誰大還不一定呢。

圖註:位於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 霸王龍探索中心的斯科蒂,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斯科蒂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就算「斯科蒂」不是最大的霸王龍,其依然是最大的霸王龍之一,而且還是目前加拿大發現的最大霸王龍,它也成為最著名的霸王龍。

圖註:霸王龍「斯科蒂」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霸王龍如何用腦袋散熱

圖註:霸王龍頭頂額頂窩的熱量變化,圖片來自網絡

眾所周知,霸王龍是一種巨大的動物,散熱便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古生物學家很早就注意到在霸王龍頭頂上有一對很大的開孔,這對開孔被稱為上顳孔(Supratemporal fenestrae),也被稱為背顳孔(dorsotemporal fenestra),開孔之中隱藏了霸王龍散熱的秘密。

密蘇裡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學教授用熱成像儀記錄了短吻鱷頭部溫度的變化,發現它們上顳孔的溫度在氣溫高的時候不升反降,上顳孔前方的額頂窩(Frontoparietal Fossa)更是充滿了毛細血管,能夠用來調節溫度。

圖註:熱成像儀中的短吻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短吻鱷頭骨上的上顳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霸王龍的上顳孔,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學家發現不僅僅是霸王龍,作為恆溫器的額頂窩在獸腳類中是普遍存在的。原來霸王龍頭頂上兩個大洞是自帶的「空調」啊!

圖註:模擬熱成像儀下的霸王龍和鱷類及鳥類的熱量顯示,圖片來自網絡

被同類所殺的霸王龍「維多利亞」

圖註:「維多利亞」的骨架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11月17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科學中心正式展出了一隻新發現的霸王龍化石,名為「維多利亞」。「維多利亞」是一隻剛剛成年霸王龍,體長12米,死亡時年齡在18至25歲。

經過對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發現導致「維多利亞」死亡的原因就藏在它的腦袋和脖子上。「維多利亞」在死前曾經與另一隻霸王龍發生過激烈的爭鬥,它的下頜骨和頸椎骨都嚴重咬傷,下頜骨上甚至還保留了其他恐龍折斷的牙齒。

圖註:「維多利亞」受傷的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在爭鬥中倖存下來,但是嚴重的傷口後來引發感染病導致了可怕的敗血症,最終要了「維多利亞」的命。關於「維多利亞」的研究還在繼續,它的發現再次證明了霸王龍之間激烈的種內競爭現象,看來同類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啊。

圖註:「維多利亞」的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霸王龍的換牙速率

圖註:瑪君龍的頭部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古生物學家研究了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的肉食性恐龍瑪君龍(Majungasaurus)的化石,根據對發現的大量脫落瑪君龍牙齒化石的研究以及對其口腔的計算機斷層掃描,研究人員發現瑪君龍具有著異乎尋常的換牙速度,平均每兩個月就能換一嘴牙。

圖註:瑪君龍的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在這項研究之前,古生物學家習慣以霸王龍的換牙模式和頻率作為獸腳類肉食性恐龍的模板,但是由於霸王龍牙齒更大更堅固,其換一嘴牙的時間至少超過兩年,所以是換牙頻率最低的肉食性恐龍。

圖註:霸王龍滿嘴的粗大牙齒,圖片來自網絡

霸王龍的僵硬頭骨

霸王龍具有強大的咬合力,但是過去的研究認為它的頭骨具有一定的可動性,甚至像鳥類和蛇一樣靈活,但這與巨大咬合力是矛盾的,因為力是相互的,當頭骨產生巨大咬合力的時候,這個力量也會反過來作用在頭骨上,如此巨大的力量會壓碎並不牢固的頭骨。

圖註:蛇的頭骨和下頜骨有著靈活的關節,因此才能夠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霸王龍頭骨受力顯示,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具有強大咬合力的動物都具有僵硬的頭骨,比如鬣狗和鱷類動物。古生物學家使用系統發育包圍法(phylogenetic bracket)研究霸王龍的頭骨,發現霸王龍的頭骨其實非常堅固,不會像鳥類發生扭動。解剖學和工程學的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霸王龍具有「堅硬」而且堅固的頭骨,能夠承受大嘴產生的超過4噸的巨大咬合力,如此巨大的力量足以咬穿獵物皮膚和肌肉,甚至咬碎骨頭!

圖註:配圖是一隻霸王龍咬碎了三角龍的腦袋,彩色部分是霸王龍頭部肌肉的受力。

霸王龍「蘇」與小鯊魚

霸王龍「蘇」是最著名的一具霸王龍化石,其早在2000年就開始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出。

圖註: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出的霸王龍「蘇」,圖片來自網絡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清理包裹在「蘇」骨骼化石周圍的圍巖之後並沒有將這些沙土扔掉,而是保存了下來。志願者卡倫諾德奎斯特(Karen Nordquist)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了這些看似無用的沙土,卻從中發現了一些外形奇特僅有1毫米大的「砂礫」。

經過仔細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確認這些奇特的「砂礫」其實是鯊魚的牙齒,於是將其命名為諾氏蜂齒鯊(Galagadon nordquistae),屬名來自日本Namco公司在1981年推出的遊戲「小蜜蜂」(Galaga)。

圖註:發現的鯊魚牙齒與遊戲《小蜜蜂》,圖片來自網絡

諾氏蜂齒鯊是一種非常小的鯊魚,體長只有0.3至0.5米,外形與今天的鬚鯊很像,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河流湖泊中的小型淡水鯊魚。諾氏蜂齒鯊很可能在「蘇」的屍體被衝入河流湖泊中後啃食了「蘇」的身體,並且被咯掉了很多的牙齒,牙齒最終與「蘇」的骨骼一起變成了化石並被古生物學家發現。

圖註:蜂齒鯊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上面列出的2019年中關於霸王龍的新研究和新發現,其他一些沒有全部列出,這些研究顯然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霸王龍。我們期待在2020年會有更多關於霸王龍的研究!

參考資料:

1.Casey M.Holliday,William Ruger Porter Kent ,A. Vliet,Lawrence M. Witmer,The Frontoparietal Fossa and Dorsotemporal Fenestra of Archosau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Interpretations of Vascular and Muscular Anatomy in Dinosaur

2.Michael D. D』Emic , Patrick M. O』Connor, Thomas R. Pascucci, Joanna N. Gavras, Elizabeth Mardakhayava, Eric K. Lund,Evolution of high tooth replacement rates in theropod dinosaurs,PLOS ONE(2019)

3.Ian N. Cost, Kevin M. Middleton, Kaleb C. Sellers, Michael Scott Echols, Lawrence M. Witmer Julian L. Davis ,Casey M. Holliday, Palatal Biomechan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ranial Kinesis in Tyrannosaurus rex

4.Gates, Terry; Gorscak, Eric; Makovicky, Peter (21 January 2019). "New sharks and other chondrichthyans from the latest Maastrichtian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doi:10.1017/jpa.2018.92. Retrieved 22 January 2019.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新研究:只是還沒長大的霸王龍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
  • 研究表明:一匹馬大小的霸王龍物種可能並不存在
    據外媒CNET報導,1988年,飽受爭議的古生物學家Robert Bakker繼續為《侏羅紀公園》的電影製片人提供諮詢,這給世界帶來了希望。他提出存在一個先前被錯誤分類的霸王龍物種,稱為矮暴龍(Nanotyrannus) ,它的體型比馱馬略大。
  • 研究表明小的雷克斯霸王龍可能並不存在
    在2001年的一場關於這一話題的實地爭議和十幾年後的一項研究,很有可能給那些夢想著駕馭霸王龍的人潑了一盆冷水。科學家們認為,更有可能的是,這些小的雷克斯霸王龍當時還只是霸王龍的十幾歲的孩子。科學家們將骨骼化石樣本切成足夠薄的薄片,讓光線通過,並用高功率顯微鏡觀察它們,以計數它們的「年輪」——就像可以計數樹的橫截面上的年輪來計算樹木的年齡一樣。
  • 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年
    原標題:加拿大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年圖源:CNN海外網2月11日電 近日,加拿大一男子發現了一種暴龍新物種化石,這也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暴龍物種之一,這一發現填補了該國對暴龍進化理解方面的空白
  • 初生霸王龍很萌很可愛!美博物館展出有史以來最精確霸王龍模型!
    自從1902年人類首次發現霸王龍骨骼化石以來,關於這種史前巨獸的真實外貌科學家有過許多猜測。最近,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號稱「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霸王龍模型展覽,向我們展示了霸王龍如何從一隻羽毛蓬鬆的萌物成長為一頭體長13米的恐怖殺手。
  • 霸王龍見到矮暴龍會說什麼?「我是你爸爸!」
    ,自1905年首度亮相以來,它就一直是古生物界的大明星。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整個霸王龍家族起源於侏羅紀晚期。它們在白堊紀晚期異軍突起,演變為龐大的頂級掠食者。但是,家族裡總有幾個不爭氣的傢伙,例如「矮暴龍(Nanotyrannus)」就是如此。它的身長僅5米左右,身高也只有霸王龍的大腿那麼高。
  •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暴龍類是非常經典的掠食性恐龍,尤其是晚期暴龍科的成員們,可謂是肉食性恐龍中將殺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典範。曾有人說,「一談起霸王龍類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和死亡聯繫起來」。今年年初發表了一種暴龍科的新成員,更是直接被冠於了「死神」的名號。塵封十載的死神恐龍化石的發現還要追溯到十年前的2010年。
  • 霸王龍:白堊紀最兇猛食肉恐龍
    加拿大復原的最大霸王龍        2019年5月18日,世上最大霸王龍「斯科蒂」的骨架在加拿大薩斯克徹溫省展出,它身長13米,生前體重超8.8噸,比此前被認為的最大霸王龍還重5%。 2013年12月25日,英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說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霸王龍恥骨化石,這是有證據顯示霸王龍也曾經生活在南半球大陸上。
  • 喀左中國暴龍vs霸王龍, 喀左中國暴龍可能是霸王龍的祖先
    在中國有非常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其中喀左中國暴龍是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堊世霸王龍化石,它的戰鬥力會比其它的霸王龍戰鬥力厲害一些嗎?下面華奇網小編就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喀左中國暴龍vs霸王龍!喀左中國暴龍是2009年3月23日在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花果山所發現的,它是肉食恐龍裡一種比較特殊的存在。
  • 霸王龍沒有對手?科學家通過化石發現霸王龍可能也吃霸王龍
    霸王龍也叫雷克斯暴龍,身高可達6米,平均體重達9噸,比如今的大象都大。霸王龍屬於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地球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恐龍,不少影視作品中都有霸王龍出現。霸王龍憑藉著自己龐大的體型和有史以來陸地動物最高的咬合力,處在白堊紀晚期食物鏈頂端,很多恐龍都是它的食物,就連體長達30米的阿拉摩龍都可能是它的捕食對象。在霸王龍所處的那個時代,幾乎沒有動物是它們的對手,或許只有飢餓和疾病能打敗它們。然而,科學家通過研究霸王龍化石發現,霸王龍可能也會吃霸王龍。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只是還沒長大
    新研究還揭示了霸王龍的成長發育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霸王龍學名雷克斯暴龍,體長可達12米左右,頭部長約1.5米,堅固的牙齒可以咀嚼骨頭,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恐龍。本世紀初,美國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蒙大拿州找到兩具「縮小版」霸王龍化石骨骼,個頭僅比役用馬略高,身長約是役用馬兩倍。研究人員將它們命名為「雅內」和「珀泰」。有科學家提出,存在一種個頭較小的霸王龍近親「矮暴龍」,但這一觀點一直備受爭議。
  • 霸王龍一生分為21個階段,其中兩個階段最為關鍵!
    霸王龍是最著名的恐龍和古生物,我們對於霸王龍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就在不久之前,古生物學家發表了一項關於霸王龍的新研究,重建了高解析度的霸王龍生長序列,並且發現霸王龍成長中的關鍵時期。  霸王龍一生中的兩個關鍵階段  領導該研究的古生物學家是美國迦太基學院(Carthage College)的託馬斯·卡爾(Thomas D. Carr)博士。自從2004年起,卡爾就開始對霸王龍進行研究,起初研究材料只有五具霸王龍的標本,化石非常有限。根據這些化石,卡爾列出了霸王龍的84個生長變量特徵。
  • 最新研究:DNA壽命只680萬年 復活霸王龍已不可能
    科學家最新研究:DNA壽命只680萬年  瘋狂專家要復活霸王龍沒戲了!  有專家轉而打算復活猛獁象  《侏羅紀公園》裡復活霸王龍的宏願沒法成真了:一項來自紐西蘭的研究認為,DNA只需680萬年就會完全分解,而恐龍可是在6500萬年前就絕滅了――這也在網絡上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 雞的遠親是霸王龍?
    美國《科學》周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對從一塊霸王龍化石結締組織中提取的蛋白質進行研究後發現,霸王龍與包括雞和鴕鳥在內的鳥類存在親緣關係。從霸王龍化石中提取出了膠原蛋白,也與雞的膠原蛋白最為接近。
  • 暴龍超科代表恐龍,霸王龍,特暴龍,帝龍等
    Holtz Jr)在1998年的研究,相較於其他大型獸腳類恐龍,例如異特龍超科、斑龍超科、新角鼻龍類,霸王龍更適合高速奔跑。但這並不意味霸王龍能以一般想像中的高速奔跑,而是以高於獵物的速度奔跑。5,支持霸王龍為掠食動物的科學家認為霸王龍類的奔跑速度並不重要,因為它們的速度即使較慢,但仍比它們的獵物快,或者它們是採取伏擊的方式來攻擊速度較快的獵物。
  • 什麼恐龍能打敗霸王龍,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
    雷克斯暴龍熟稱霸王龍,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起的霸主級掠食性動物,霸王龍屬於暴龍科,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恐龍。最長14.7米,最高約5.2米,頭部高度接近6米,最重的霸王龍可達14.85噸左右,除了強大的咬合力外,它們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類恐龍之一。
  • 真正的霸王龍弱小可愛又無助,甚至有點像一隻……雞
    但學者研究發現,真正的恐龍,可能不長這樣。 第一部《侏羅紀公園》製作時,雖然有古生物學家在旁邊把關。 但在畢竟27年前,人們只在地球上找到了7、8個霸王龍的的骨骼化石,無法準確還原出霸王龍的樣子。
  • 你究竟被霸王龍誤導了多少年?他的排名僅排第四,第一名虐暴霸王龍!
    那麼,你該補補課了,這些關於霸王龍的知識,你應該好好了解一下。霸王龍,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暴龍,或者叫雷克斯暴龍。在長達1.6億年的恐龍時代中,僅僅在6800萬年前出現,然後在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中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 霸王龍的新親戚,出乎意料的僅有三英尺高
    暴龍雷克斯即霸王龍,在大家的印象中,霸王龍是體型巨大、面相殘暴的。但在科學家的化石新發現中,霸王龍的新親戚卻比無數書籍和電影中出名的巨大兇猛恐龍小得多,僅僅有三英尺高(約0.9米)。霸王龍還原圖新的暴龍化石被命名為Suskityrannus hazelae。它大約3英尺高,頭部到臀部約9英尺長,整隻動物只比完全成長的霸王龍的頭骨略長。
  • 《自然》報導雷克斯霸王龍熱點話題—新聞—科學網
    模糊起源 在古生物學家Henry Fairfield Osborn為這隻恐龍取名為雷克斯霸王龍後的最初十幾年裡,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更大型食肉動物演進趨勢的高峰。在這種觀點裡,雷克斯霸王龍被認為是異特龍的後裔,異特龍是一種體長9米的食肉動物,生活在約8000萬年前。雷克斯霸王龍是食肉龍家族最後和最大的成員。